APP下载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2015-05-30浩歌

成才之路 2015年9期
关键词:素质教育育人人才

浩歌

谁都认为我国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不变革,就很难培养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一批创新型人才,也开始认同人才培养是教育体制改革的核心。

教学是高校培养人才的主要形式,教学工作的全部就是育人。轻忽教学工作就是轻忽人才培养,就是对育人为本的背离。改革人才培养体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必然要求继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离开教学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就无从谈起。在高校,创新培养模式与创新教学模式,应作异曲同工观,也可统称为育人模式创新,目的都在于千方百计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或叫人才培养质量。如果说,改革人才培养体制主要在于管理层面的制度建设与创新,为创新培养模式扫除障碍,那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主要在于动员一线教育者的教改实践与能力提升,即在一线教书育人的教师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不但不应松懈,而且更应力推才对,只有两者互动真动,浑然一体,才能实现教学改革、模式创新的整体推进,开创新局面。这等道理一点即明,无须赘述。眼前的关键问题还在于:体制改革也好,教学改革也好,模式创新也罢,方向在何方、着力点在哪里?似乎还有进一步澄清的必要。

确立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这是教育规划纲要的一大新建树。何为战略主题?不就是改革发展基本走向及理想追求吗?有位著名大学校长说得好:素质教育的真谛就在于匡正教育的目的,把教育的目的指向“人”,指向人的素质;今后十年的中国教育就是要做好“素质教育”这篇大文章。我们今天讲素质教育,就是要抓住以人为本这个内核,按照教育教学或人才成长规律,努力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帮助每个学生健康全面发展而又不失个性潜质。就是要通过扎实推进素质教育,使学生在知识、能力、心智、人格等综合素质上得到全面提升。再进一步讲,素质教育思想是建立在吸纳专业教育或通识教育优点的基础上的,是比单纯专业教育和通识教育更先进、更超凡的教育;高等学校的素质教育是更高层次的素质升华。为提醒大学始终把人才培养作为根本使命,克服重科研轻教学、弱化育人功能的偏向,主管部门也有许多明确要求。需要持续发力的有这么几点:一要确保教学的中心地位。强调学校领导的精力、师资力量、资源配置、经费安排和业绩评价都要体现以教学(育人)为中心的工作方针。要大力形成领导重视教学、教师热爱教学、科研促进教学、管理服务教学的有效机制和热烈氛围。二要切实转变教育观念。强调在育人过程中,以素质教育要求为引领,坚持德育为先、全面发展、能力为重;并更加注重创造性,更加注重实践性,更加注重综合性,更加注重选择性,更加注重开放性。三要扎实推进教学改革。明确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是教学改革的题中之义。今后教学改革的重点应放在大力转变那些不符合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的做法,包括改变强灌知识和死记硬背的教学方式,提振师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培养跨学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改变校内圈养、学习渠道封闭狭隘、教学管理落后僵化的问题,为师生创造更加灵活的学习交流机会,培养师生的国际视野和心有主流文化、尊重多元文化的博大胸怀;特别是改变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乏力的问题,着力在选拔机制、培养方式、成长环境等方面取得新突破,让优异人才脱颖而出等。教学改革不是虚无缥缈的空谈,而是需要从一件件看似老生常谈的具体实事抓起。连教学方式方法老旧的问题都解决不了,还谈什么育人模式创新?能自觉把因材施教、学思结合、知行统一的理念逐项落实在教书育人全过程,就很了不起。

成于创业,衰于守成。中国高校人才质量问题能否突破重围,最终还要看是否能建立起崭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工作虽不能全覆盖培养模式,但创构新的培养模式却是教学改革的主攻方向。坚定信心,深化教改,激活体制机制,创新育人模式,亟须每位高教人从求稳守成、过于自赏自恋的心态中解放出来,在全面落实教育规划纲要中对深化教改不再彷徨,努力发愤图强!

猜你喜欢

素质教育育人人才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人才云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
关注基础教育阶段中的素质教育
“珠”育人
他们用“五招”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