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大学生德育缺失的原因及对策研究

2015-05-30王大超

成才之路 2015年9期
关键词:高校德育思想道德教育当代大学生

王大超

摘 要:中国自古以来就有重视道德教育的传统。从孔子所提倡的“仁义礼智信”,到近代中国教育要求所践行的“德智体美劳”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教育新目标,培养出了一代又一代德高望重、克己奉公的优秀人才。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一些大学生道德素养呈下降的趋势,大学校园里时常会出现一些不文明的行为。为了能够营造出一个和谐校园的环境,使当代大学生健康成长,思想教育工作者一定要做好对大学生德育工作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关键词:当代大学生;高校德育;思想道德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09-0021-01

目前,我国大学生的德育工作已逐渐成为高校思想教育工作中一项重要的任务。近些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就业压力的增大,当代大学生德育缺失的问题逐渐成为当代高校德育问题的重中之重。这就要求我们的思想教育工作者要针对当代大学生在德育缺失问题上所产生的原因进行研究和分析,加强教育管理理论并探讨解决对策。

一、大学生德育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1. 家长从小对孩子的过度溺爱

目前我国的大学生多数为独生子女,性格上的盲目独立,从小家长对他们的过度宠爱,致使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容易形成“唯我”的意识观念。当孩子进入学校后,家长对学习成绩的过度关注,对道德品质、思想修养等问题的忽视,造就了一批分高德低的问题孩子,这是造成当代大学生道德缺失的主要原因。

2. 学校德育工作意识淡薄,教育目的不明确

长期以来,德育工作忽视了对青少年的国民基础文明教育、行为习惯训练和道德情操的培养,使德育无法获得相对独立的品格与地位,无法真正实现道德育人功能。在思想教育理论的研究上,对德育的内涵缺乏完整的理解,并没有真正做到德育理论与德育实践相结合,忽视了德育实践的真正意义。

3. 部分社会文化的不良影响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各种信息渗透到大学校园当中。当代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并没有完全成熟,一些意志不够坚定的大学生在思维意识形态上产生错误的观点,形成了利己主义、功利主义、拜金主义等扭曲变形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与此同时,社会上也存在一些含有低级趣味、暴力倾向的图书。这对于心理和生理都不是非常成熟的大学生来说,很容易受到不良思想的污染和侵蚀。

二、进行大学生德育的措施

1. 充分发挥家长在学生德育工作进程中的作用

家长要教育孩子如何为人,如何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首先,要正确的道德要求,“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优秀的道德情操是应坚持倡导的。其次,在孩子的幼儿教育时期要加强家长与学校的双向协调。学校与家长们在教育过程中建立、完善信息沟通的途径,通过家长座谈会等交流方式来与家长们一同研究素质教育的方法,共同提高德育水平,加深对素质教育和德育的理解,使家长们能充分意识到德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

2. 规范完善校园道德环境

“高校德育环境对大学生道德认知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对大学生的情感具有熏陶和感染作用,对大学生的行为具有约束、规范作用。重视和加强高校德育环境建设,需要全面规划、精心设计,创建品位高雅的校园物质环境,为陶冶学生情操创造物质条件。”在此基础上,高校道德环境应建立在正确的德育工作的准则上,认真制定、完善教育准则,将创建优质的校园道德环境与大学生健康成长德育水平相结合,为更好地规范校园道德环境提供保障。

3. 坚持道德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为了培养大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让大学生全面地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的现状,从而坚定大学生正确的道德品格和意志。同时,积极开展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与时俱进,不断丰富社会实践的方法和内容,加强社会实践对大学生德育的作用和效果,让大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锻炼自己,增加信心,增强对社会责任感的认识,不断完善自我,更好地奉献社会。

4. 加强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的关注,为大学生德育营造出优质的社会环境

现代社会信息纷繁庞杂,有精华,亦有糟粕。为了营造出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来供大学生健康成长,就需要社会各个方面来宣传和弘扬积极的社会行为,对消极的、不健康的社会现象要予以严厉的抨击,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以警示世人避免再次发生。这不但可以为大学生在步入社会时起到一个良好的导向作用,同时也要求我们大学生要以身作则,起到一个模范的作用。因此,全社会要共同努力,为大学生德育创造一个健康和谐的网络环境。

“大学是大部分学生走向社会的最后一个阶段,是给社会输送人才的地方。如何培养出德才兼备的好学生是高校必须要研究的重要课题。”在对当代大学生道德教育的问题上,要做到“育德寓教”,这不仅要得到高校管理者的重视,更要求德育工作者在工作当中要严于律己、思行合一,同时还需要大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作用,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这样,才能使大学生德育结出丰硕的成果。

参考文献:

[1]蔡磊.大学生德育教育的现状及对策[J].教书育人,2011(12).

[2]安克杰.大学生德育中知行分离现象产生原因及对策[J].理论月刊,2006(11).

[3]陈玉萍,李协吉,李伟峰.独立学院体育专业边缘化大学生德育教育探析[J].安徽体育科技,2011(12).

[4]闫春娥.关于当代大学生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分离现象的分析[J].教育与职业,2008(08).

猜你喜欢

高校德育思想道德教育当代大学生
在素质教育中如何加强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
当代高校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与对策分析
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
当代大学生正义观培育的路径探析
论思想政治课在思想道德教育中的作用
儒家“君子人格”对大学生人格养成的启示
医患关系紧张对医学生思想道德的影响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