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人才培养的小组活动有效性研究

2015-05-30李敏

成才之路 2015年9期
关键词:小组活动人才培养有效性

摘 要: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讲、学生听,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对学习没有兴趣,而小组活动则能解决这个问题。通过小组活动在教学中的具体实施,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进而大大提升了学生学习的效率,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人才培养;小组活动;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09-0095-01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是新课改的要求,也是提升课堂有效性的有利手段。那么,我们应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成才呢?在这种背景下,小组合作学习已悄然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组织形式。

本人通过对外校的学习和研究,把我们的课堂也做了一下改革,分成小组,原本“安静”的课堂一下子就“热闹”起来,教师走到学生中间,不再给学生“居高临下”的感觉,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学生也活跃起来。但稍作注意可以看出,他们的合作学习存在问题,并没有起到真正的效果。例如,有的小组成绩优异的学生较多,有的小组学困生多些。有的小组里的学生擅长文科的多,有的小组擅长理科的多。分配的不均衡,势必会削弱他们竞争的信心……种种现象表明,合作学习流于形式的多,取得实效的少。这就要求教师要对合作的有效性作以指导,要重视对合作结果的评价。本人依据学生的性格特点、学习能力、学科优势等为依据,将班级分成四个小组(人数、实力一定要平均)。分组后,各小组内协商为小组取上符合本组特色的组名,并试运行了一天,之后我找了一些学生来谈谈感受,可喜的是大家都比较喜欢这种学习方式,这也就坚定了我继续走下去的信念。接着我又找了每个组的组长及有代表的成员共同探讨小组活动中的一些死点、苦恼等,最后小组合作机制应运而生。

一、合理建立小组

(1)分工要明确,不能有死角。我把32名学生分成四个小组,每组8人,推荐组长1名,对小组管理负总责;副组长1名,协助组长搞好各项记录工作。每组有班级前16名的学生4名,以便于结成四对四师徒班子。这样既能拉近组内成员的关系,又能为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便利。小组长负责大的宏观调控,4个师父具体落实任务,既能锻炼他们的能力,增加他们的自信心,又能帮助学困生,可谓一箭双雕。(2)分组要公平,不能扼杀学生的积极性。只有在公平的基础上,学生才会有动力。所以,在分配小组时,我主要使每个组员在月考时相加的总成绩是平均的,每个组内都要有班级前5名的学生,这样以便于学生在每次月考中的继续竞争。(3)分组要人和,组内不能有矛盾。和对心思的人学习越学越起劲,和不对心思的人学习越学越别扭。所以,“人和”是建立小组的核心。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私下里跟很多的学生了解班级的内部关系,尽力建立和谐的小组关系。

二、合理规范小组

组长是一个小组的核心人物,组长的表现能为全组成员树立榜样,同时也为学生与老师搭建沟通的桥梁,可见组长在小组活动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组长职责主要包括组织小组的学习和进行小组常规管理。(1)课上,组长监督成员活动是否有死角,对学习任务进行分工,让组员轮流完成习题讲解、问题质疑等各项任务,使每个组员都能得到锻炼,获得能力提升。(2)上自习,负责检查督促组员作业完成情况,并监督副组长负责记录。(3)负责本组的上课纪律。(4)评价本小组学生的上课表现。(5)小组长每天把小组成员在课堂学习过程中个人获得的分数及总分数上报老师,教师用评价表记录各小组得分总数。每周小结一次,分值高的小组在班级星级壁栏评价中获得一颗红星。(6)选拔组长要求:组长要有较强的责任心,组长成绩比较优秀,组长要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小组的评价机制

(1)课堂发言:发言一次并正确加1分(正字画一笔得1分),发言时语言表达连贯、充满自信并得到学生的掌声再加1分,回答错误不加分。(2)课堂展示:展示一次加1分,得到老师的特殊表扬再加1分。(3)组内讨论:每天评出一个最佳讨论小组,并给该组加1分。(4)完成导学案高效率,合作交流能解决问题,加1分。导学案保管不善、撕毁或遗失,每人次扣1分。(5)在小组学习过程中,注意力不集中,讨论与学习无关的内容、纪律差的每次扣1分。(以教师发现为主)(6)每周五总结、反思,扬长避短,确定下周努力方向,对于表现突出的学生给家长发一份喜报并为小组加1分。同时与问题学生家长取得联系,协商管理策略。(7)在月考、期中、期末考试中,几次考试平均分数综合最高的小组是本学年优胜小组,其组长为优秀组长。

四、奖励机制

班级每周汇总一次,获得第一名的小组下周归0,重新计算。每个月再汇总,评选出优胜小组、优秀小组长,颁发奖状并给予纪念品奖励。学期末评选出年度优秀小组长、年度合作优秀小组,给家长发喜报并奖励小组成员。

实践证明,上述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实施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课堂活跃起来,学生的思维也跟着活跃起来,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学生的成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我坚信,只要充分相信学生,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课堂效果就会有大幅度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宋红波,李敏慧.建构主义基础上的自主——合作学习模式探讨[J].黑龙江教育,2006(Z2).

[2]王志赟.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方法探究[J].甘肃教育,2011(21).

猜你喜欢

小组活动人才培养有效性
小班环境下的英语课堂小组活动课例分析
职业高中英语互动教学模式初探
数学课堂上的“小组活动形式”
小组活动在初中音乐课堂中的应用
船舶严重横倾时应急行动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