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监管保实施 多元测评促应用
——2014年吉林省中小学教师提升工程实施模式
2015-05-29王雁苓苏佩衡
王雁苓,苏佩衡
(1.吉林省教育学院,吉林 长春 130022;2.吉林省教育厅师范处,吉林 长春 130021)
2014年吉林省全面规划启动“提升工程”项目培训,省教育厅高度重视,将“提升工程”与贯彻落实吉林省委、省政府有关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结合起来,统筹规划,完善顶层设计。“提升工程”的整体工作,以“促进应用”为核心,创新管理、培训和测评方式,做到了“四个结合”,即统筹规划与完善机制相结合,平台监管与各级协作相结合,线上、线下研修与课堂教学实践相结合,培训测评与校本测评相结合,有了这“四个结合”的保驾护航,创造性地开展培训,使提升工程项目培训真正落到实处,有效促进了教师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
一、统筹规划与完善机制相结合
1.明确任务,强化顶层设计
根据教育部提升工程整体要求,结合我省实情及前期调研,确定了我省提升工程的总目标和推进模式,即:以“国培计划”为依托,以重在应用为目标,以混合式培训为主要方式,依托各级工程办和七家培训机构平台开展培训。强化顶层设计,制定全省项目实施方案和管理类系列文件;成立省级领导小组,下设吉林省提升工程项目执行办公室(以下简称“省工程办”);2014年至2017年底按照每年计划完成全省中小学教师总数25%的标准分解各年度培训任务;投入750万元装备了2个地区、2个县区、25所学校的网络环境和硬件设备,全方位保障提升工程在全省有序开展。
2.完善机制,创新模式
通过研读文件以及参加教育部组织的“提升工程”培训,笔者对“提升工程”有了更为深刻的认知:“提升工程”不是技术培训,而是“促进应用”的培训。“以传递知识为目的的传统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时代发展的需求,把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向多种模式转变势在必行,而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使得这种转变成为可能。信息技术推动了教育的变革与发展,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1]基于这种认识,省教育厅通过建立省、市、县、校四级管理体系,省、市州、县区工程办制定各级培训实施办法,以管理工作坊、QQ群、YY平台相结合的方式,确保上传下达,信息通畅。省工程办精心组织200名管理者与培训者进行省级培训,明确目标任务,达成共识。各地工程办因地制宜出台了多种推进办法,通过开展各级各类“案例征集”“数字故事”“微课大赛”“数字化教学设计”等活动,营造“应用氛围”,提高认识,强化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的意识和水平。
二、平台监管与各级协作相结合
1.平台监管,理性科学
2014年吉林省共有继教网等7家培训机构承担了提升工程培训任务,如何实现不同培训机构按照同一标准有效地实施培训,是我省实施提升工程开局之年需要解决的首要任务。为此,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省工程办决定在“吉林省中小学教师研修网”(www.jljsyx.cn)开发建设“提升工程”培训监管平台,坚持“四个统一”,有效实现对各培训机构平台上教师“学”的过程和效果的监管,为培训的质量和水平提供了保证。
统一学员入口。吉林省采用全员注册的方式,将全省教师的信息纳入到“吉林省中小学教师研修网”统一管理,参培教师必须通过省管理平台进入各家培训机构的培训平台。
统一监管标准。即各家培训机构必须采用“网络研修+校本研修+课堂教学实践”培训模式,并以4:4:2的比例推进,强化学用结合。
统一数据上报周期。即培训机构以10天为一个周期向省平台上报数据,对每一名教师的线上学习情况实施过程监管。
通过平台对各地市统一监控培训过程的办法,每10天从学习课程模块、研修模块、信息技术成果模块上报各项详细数据,这样的监控方法具有以下优势:
(1)即时监控,掌握各阶段学情;
(2)全程监控,把握整体培训过程;
(3)数据支撑,及时调整培训策略;
(4)地市对比,增强培训效果。
在培训过程中,各地市通过监控数据对比,形成良性竞争,有效提升了培训效果。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吉林省负责人葛舒说,“这次培训之所以取得成功,与‘数据对接,全程监控’的监管方式是分不开的,在省管理平台不仅能掌握项目进展情况,还能与其他培训机构进行比较,改进我们的培训工作,这是以前从来没有过的”。奥鹏教育集团技术人员说:“吉林省管理平台的过程性数据反馈,是对我们机构培训效果的一个有效验证。”
统一打印证书。凡是提升工程培训的学员,均可通过省平台打印自己的合格证书。平台提供证书检索功能,便于各地鉴别证书的真伪。
在2014年“吉林省中小学教师研修网”的“提升工程”平台监管过程中,搭建了个人中心、研修社区和培训管理平台,充分体现了各级协作化管理、实现资源开放与共建。
2.各级责任部门通力协作,相得益彰
同时,各级工程办积极创新管理模式,借助平台工作坊监管提升工程项目培训已成为新趋势。通过建立专项管理工作坊开展相关活动,通报和展示每个培训阶段的工作成果。在工作坊中晒各自的工作动态、学习作品和培训管理经历等,已成为各地提升工程的常态化学习和交流的渠道之一。通化县工程办李彩霞老师的“通化县师训管理工作坊”、梅河口市等地的提升工程工作坊,已实现了对本地培训工作的全程记录与监管。
三、线上、线下研修与课堂教学实践应用相结合
在培训推进过程中,吉林省将线上培训、线下研修与课堂教学实践有机结合,突出“促进应用”这一主题,确定了“4:4:2”的课程实施模式,即采用“网络研修+校本研修+课堂教学实践”培训模式,网络研修侧重于课程学习,校本研修侧重于实践演练,课堂教学实践侧重于教学应用。这一举措达到了有效引领教师将技术在课堂教学中应用的目标。特别是在许多村小中,教师从自身实际出发,通过自主学习,自由选择课堂教学实践应用的方法和测评内容,技术与教学融合的能力都得到了提升。
[案例1]清河小学六年三班班主任薛芬老师说:
“电子白板平日里我们几乎不用,培训后在课堂教学中由原来的不熟练操作到现在能运用自如了,而且通过熟练使用,也深深体会到电子白板的优势是普通黑板无法替代的。更让我难忘的是微课的学习和应用,这个从不曾听说过的新生事物,通过这次测评,让我们真正认识了微课,并且走进了微课,学会了设计和制作微课。当我的第一个微课《圆的认识》走进课堂的时候,学生们感到新奇,我也十分兴奋,我真正体会到了信息技术带来的教学变革,它在改变我们的课堂,更在缩小城乡差距,我们乡下的孩子们也能像城里的孩子们一样享受高科技了。说句真心话,这次信息技术提升工程培训,使我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水平有了前所未有的提升,我真正享受了培训给我带来的实惠,是给予我的最大的福利。”
[案例2]混合式培训进课堂——在培训的过程中贯彻应用
由吉林省四平市组织的研修活动将线上学习引入线下,通过铁西铁东两个区的擂台赛,两个区的教师通过工作坊分别选出两名教师代表,在各自工作坊中多次的观课磨课后,由迎宾小学王立英老师和铁东区第一实验小学何莹老师分别对二年级语文《寄给青蛙的信》进行同课异构;落实“做中学”的培训理念,在活动体验过程中进一步内化教学理念,并实现向教学行为的转化,发挥名师引领的示范作用。
在活动结束后的调研中,很多参加培训的教师都纷纷表示,远程教师培训离我们并不遥远。线上学习、线下研修及课堂教学实践活动,给我们带来了新观念、开阔了新视野,引发了新思考。让在座的每一位教师深深感受到示范课教师对同一教材不同的处理方法、独特的教学设计、先进的教学理念、高超的课堂教学技能,使听课教师结合自身对比收获颇多,领略了课堂教学无穷的艺术魅力。
四、培训测评与校本测评相结合
远程培训测评与评估应遵循“方法多元,全面关注学习过程与结果。首先,绩效评估的方法是多元的,需要综合运用。总的来讲,绩效评估可以分为效果主导型、品质主导型与行为主导型”[2]。基于此理论,吉林省工程办在提升工程培训测评方式上进行了大胆创新,对教师终结性评价采用培训机构测评与校本测评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取两者的最低成绩作为学员最终测评成绩,即学员要达到合格,培训机构测评成绩与校本测评成绩必须同时合格。
这种多元测评的方式克服了以往的远程培训测评中的人情证书等弊端,对培训起到了一定的规范作用。培训测评与校本测评的有机结合,对教师的学习和应用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具体做法是:
1.以评促学,精心确定测评手段,注重教师培训过程的测评
2014年吉林省共有继续教育网、中央电教馆等7家培训机构承担提升工程培训工作,省工程办分别对7家培训机构的监管参数进行了比对,从课程、活动、成果三个方面确定公共监管手段,各培训机构以10天为一个周期报送数据,省平台根据上报数据绘制出该教师的学习曲线,实现对每一位参培教师学习的过程性监管。
2.以评促用,围绕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内涵,精心设计校本测评实施方案
为了做好校本测评工作,省平台开发了校本测评成绩录入模块,便于学校向省平台录入成绩。全省各级工程办根据“可观、可测、可分享”的基本原则,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制订了本级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校本测评方案,以满足城乡学校之间不同层次的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测评的需要。其中集安市工程办开发的菜单式校本测评方案,提出了现场听课、课堂教学实录片段、教学(学案)设计方案、教学实践反思报告、案例分析、教学软件使用报告、成果证明、PPT作品、微课等多种形式的测评方案供不同类别的学校、教师进行选择,并以“优秀”“合格”“不合格”的形式呈现测评结果。
培训测评侧重于教师线上学习,校本测评方案侧重于教师的教学实践中的应用,二者的结合有利于贯彻教育部“以评促学,以评促用”的要求。
通过图1呈现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培训测评、校本测评结果存在一定的差异,培训测评对二者进行了综合,培训测评与校本测评相互补充,使最终培训结果趋于客观合理,实现了预期的设计意图。从操作层面看,多主体参与,确保了数据的准确性,可为学员给出客观、公正、全面的考核成绩。这种测评模式真正实现了教育部提出的“以评促学、以评促用”的目标,得到了国家教育部的认可和好评。
总之,“四个结合”相互促进,保障了吉林省“提升工程”整体培训效果,即:统筹规划与完善机制相结合是基础;平台监管与各级协作相结合是前提;线上、线下研修与课堂教学实践相结合是核心;培训测评与校本测评相结合是保证。▲
图1 吉林省各地培训机构测评、校本测评以及最终评价及格率统计图
[1]祝智庭.教育信息化的新发展:国际观察与国内动态[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2(3):3-13.
[2]闫寒冰.远程教师教育的绩效评估研究与实践[J].中国电化教育,2006(1):3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