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学的三重境界

2015-05-28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2015年4期
关键词:能学真学教给

教学,既包括教师的“教”,也包括学生的“学”,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有机统一。这种统一,既强调教师的“教”,亦强调学生的“学”,需要发挥教学双方的主体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倘若一方不努力或努力不够,就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就学生的“学”来说,“教”毕竟是外加的一种影响,必须经由学生的“学”才能发挥作用。教师“教”的努力,效果如何,归根到底要落实在学生的“学”上,服从服务于学生的“学”。因此,从教与学的关系来看,教学当有三重境界。

教学的第一重境界:教师“善教”,学生“真学”。所谓教师“善教”,强调的是教师“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熟谙学生的认知,理解教学的本质,依循教学的规律,能够从学生的立场出发,解构教学内容,规划教学过程,选择教学方法,使学生爱学、会学、能学,给学生以积极的影响。所谓学生“真学”,是指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全身心参与学习实践活动,经历知识建构的过程,体验学习的种种乐趣。经过“教”与“学”的互动,不仅能够获得需要掌握的知识,还能够获得能力的提升;不仅能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更产生了进一步学习的强烈愿望。

教学的第二重境界:教师“少教”,学生“多学”。教学时间是一定的,教师教得少时,才能给学生以更多学的机会;学生学得多时,才能获得更好发展。教师“少教”,意味着他更加清楚地知道,什么东西应该教,怎么教;什么东西因为学生已知、已会或已懂,则不需要教。正如孟子所言:“君子深造之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则资之深;资学深,则取之左右逢其源,帮君子欲其自得之也。”所以,教师之“少教”,应该是在要害处无痕引导,在精要处巧妙点拨,在“愤悱”时适时适度启发,为的是学生因此而能够多学。

教学的第三重境界:教师“不教”,学生“能学”。“教”只是一种手段、一个过程、一个阶段,“学”则要伴随人的一生。课堂或学校,能教给学生的东西毕竟有限。还有更多的东西,需要一个人在其后的工作中进一步学习,在实践中进一步领悟,甚至要用一生的探索去完成。我们的教学,如果只是告诉了学生许多现成的知识,而没有教给学生面对问题如何“学”的本领,没有教给学生发现新知识、解决新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我们的教如何为学生的一生负责?如果我们的学生,离开了教师的教就束手无策,我们如何指望他们独立面对生存与发展所面临的诸多挑战?此正所谓“教是为了不教”的道理。所以,“善教”也好,“少教”也罢,为的都是“不教”。好的“教”,时刻应该为“不教”做好准备。这种准备越充分,学生的“学”才越出色。

如果说“善教”是一种能力,“少教”是一种智慧,那么,“不教”而致学生“能学”则是一种理想境界了。

猜你喜欢

能学真学教给
时时可学,处处能学
从“余数”探秘中指导学生“真学”
这些年,母亲和孩子教给我的那些事
诸子百家教给你幸福的四个秘诀
搭建数学后进生上进之桥
那些李宇春教给我们的事
开启音乐之门的钥匙(一)——人人都能学的“视唱练耳”
教给孩子尊重 培养健全人格
渗透爱国教育 教学“真学”历史
让学:“真学”课堂的本质追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