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学”:激活语文课堂

2015-05-28丁雪飞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2015年4期
关键词:王冕前置板书

(出示“前置性学习单”完成正确率高并且书写漂亮的学生名单)

师:这23位同学规范漂亮的书写,不仅展示了个人良好的语文素养,还让我这样一位素昧平生的老师感受到了尊重。老师还想请你们记住——(出示)字是一个人最好的名片。

一、 展示性学习

师:课前,同学们已经认真预习了课文。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

生:《少年王冕》。

师:请伸出手和老师一起写课题。(板书:少年王冕)课前,同学们对“冕”这个字已经进行了研究,谁来说说“冕”是什么意思?

生:天子、诸侯、卿、大夫所戴的礼帽,后专指帝王的皇冠。

师:“冕”与帽子有关,所以上半部分就像顶帽子,不是“日”,也不是孔子曰的“曰”,要写得扁一些,里面的两横不能靠左右的笔画(红笔标注)。(板书:“冕”,生再次齐读课题)

【点评】前置性学习布置学生研究“冕”的字义,让学生借助“冕”的字义识记字形。

师:同学们知道《少年王冕》这篇课文出自何处吗?

生:《儒林外史》。课文第133页下方标注了出处——根据吴敬梓《儒林外史》有关回目改写。

师:你很会读书,很细心。

(师出示《儒林外史》的封面及作者名“吴敬梓”。提醒学生读准“儒”和“梓”的读音,接着,简介《儒林外史》,略)

【点评】名著的介绍,既有助于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又为下文引入名人评注指导阅读埋下伏笔。

师:这一课多音字较多,课前老师认真批阅了同学们的“前置性学习单”,这三位同学完成得不仅正确,理由也很简洁明白,请他们与我们分享。请先读句子,再陈述自己选择读音的理由。(先后出示三位同学“前置性学习单”的照片截图,略)

师:同学们有没有发现,这3位同学都是根据什么来判断读音的?

生:他们都是先查字典,然后根据字义来判断读音的。

师:像这样根据字义来判断读音的方法叫“据义定音”。(出示“据义定音”及所有含有多音字的语句,生齐读后自行订正,全对的同学练读句子)

【点评】多音字“据义定音”看似简单,但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由于学生没有查找工具书以及结合具体语境确定字音的严谨认真的学习习惯,错误仍然是很多的。这里选择的三位学生的前置作业样本以及他们的课堂陈述,清晰地呈现了“据义定音”的方法,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师:课题叫《少年王冕》(圈点课题中的“少年”),所以文中所写的事情,一定是发生在他少年时期的。“在前置性学习单”中,好多同学不仅理清了课文写了王冕哪几个年龄段的事,概括得也很简洁。(出示学生梳理概括文脉的照片截图,指名读)

师:“辍学”这个词语不常见,你怎么会想到用它的?我们班上有两位同学用的是“退学”。你知道“辍学”与“退学”有什么区别吗?

生:辍学是迫不得已不上学。

师:王冕因为什么,迫不得已不上学?

生:他妈妈供不起他读书了。

师:“退学”有时指因学生严重违反纪律,学校不许其上学。像王冕这样因家境贫寒或生病等而中途停止上学,用“辍学”更准确。

【点评】朱光潜先生说,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情感。

(再出示孙嘉怡同学梳理概括文脉的照片截图)

师:这两位同学的“十岁”和“十三四岁”的事件概括得一模一样,真可谓英雄所见略同。“十七八岁”的事件,他们一个概括为“离开秦家”,一个概括为“作画读诗”。概括要简洁、完整、正确,究竟该怎样概括呢?请同学们打开书,我们一起读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再读这两个同学的概括,看他们少了什么?

生:它们都少了“画画换钱,空闲时载着母亲到河边走走。”

师:用一个词语概括,是什么呢?

生:挣钱养家。

师:怎么挣钱?王冕是靠卖画挣钱养家的,所以用“以画养家”概括更准确。(板书:以画养家)

师:针对刚才的交流成果,请同学们用1分钟时间修改“前置性学习单”中这一项内容,使它变得更准确、更简洁。老师PPT中的内容供你们参考。(出示年龄及相对应的事件:七岁—父亲去世/十岁—辍学放牛/十三四岁—立志学画/十七八岁—以画养家)

师:作者所选取的这些事,都是王冕少年时代的大事,有的可以说是他非常重要的人生转折点。课文就是按照年龄阶段来记事的,这是人物传记通常采用的写法。

【点评】课堂教学的起点在哪里?应当在学生的“先学”上。学生学了,才能发现学习中的难点和疑点,也才能形成教师指导上的基点和重点。“教”永远是根据学生“学”的需求来实施的。这两个精心选择的样本,是对“以学定教”的完美诠释。针对学生梳理文脉暴露出来的问题,教师进行引导帮助,课堂教学基于学生的先学向前走了一步,这就是有效教学。

师:长大后的王冕又是怎样的呢?有两位同学的资料搜集整理得特别好,现给大家分享。请注意听,同伴是你最好的老师。(出示两学生搜集整理的照片截图,指名读)

师:你资料整理得非常清楚。听了你的介绍,我们知道了王冕的主要成就。(又一生读资料,略)

师:通过交流,我们知道王冕是元朝著名的诗人和画家。我们已经读过很多名人的文章,这些了不起的人,往往在少年时期就表现出了与同龄孩子不一样的特质。王冕与同龄的孩子比起来——有什么特别之处呢?(板书:特别之处)

【点评】“少年”一词可谓本篇课文的“文眼”,本环节教学通过资料交流,除了提升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发现王冕是元朝著名诗人和画家,最主要是让学生在“大凡做出伟大业绩的人,往往在他们少年时期,就表现出了与同龄孩子不一样的特质”这样的语境中,围绕文眼诞生出本课教学的主话题。

二、 研究性学习

(出示主话题:年少的王冕与同龄孩子相比有哪些特别之处?画出相关词句,简要写出感受)

师:看一个人,不仅要听其言,还要观其行。听其言,就是听他怎么说的;观其行,就是看他怎么做的。(学生静心阅读、批注)

(出示合作学习要求,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后全班交流)

师:看一个人,首先要听其言。文中王冕直接说出来的语言,课文中只有一处,老师巡视时发现同学们都有一双慧眼画出了这一处语言,我们来交流交流。(出示:王冕说:“娘,我在学堂里也闷得慌,不如帮人家放牛,心里倒快活些。这样可以贴补些家用,还能带几本书去读呢。”)

生:我代表我们小组发言。我们认为王冕很孝顺,他为了安慰母亲,说自己在学堂里闷得慌。

师:“百善孝为先”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请把你们小组读出的“孝顺”板书在黑板上。(生板书:孝顺)

生:我们小组来补充,我们还看出王冕很懂事。他非常体谅母亲的难处,才说自己在学堂里闷得慌,是为了不让母亲难过。

师:王冕用一个善意的谎言,是为了安慰母亲,不让母亲自责。他不仅孝顺,还很懂事。请把你们小组发现的“懂事”板书在黑板上。(生板书:懂事)

生:我们小组从“还能带几本书去读呢”看出王冕勤奋好学。(生板书:好学)

师:王冕是非常想读书的,可是他又非常体谅母亲的难处。同学们体会到的这些意思,王冕没有在话里明说出来,这就叫“言外之意”,也叫“弦外之音”。(出示:请同学们把“言外之意”写在文中这句话的旁边。)

师:读出“言外之意”,就更能感受到王冕特别孝

顺、懂事,把理解送进我们的朗读。(生齐读王冕的话)

师:对王冕的这段话,原著中怎么写的,古人读了又有怎样的感受呢?(出示原文及清齐醒堂、天目山桥、黄小田等人读《儒林外史》后,在文旁写的评注:“出语便是不凡”“此句必不可少”等,引导学生学习评注)

师:刚才我们认真品读了王冕的话,同学们不仅读懂了他的孝顺、懂事、爱读书,发现了其中的语言密码——言外之意,我们还运用名人的评注,指导我们阅读。学到这儿,同学们对于怎样写好阅读批注一定深受启发:批注不仅可以写读懂的内容,悟出的情感,还能聚焦语言形式、发现语言密码。

师:通过交流研究,我们发现年少的王冕与同龄孩子相比特别孝顺懂事。课文读到这儿,你们觉得课题中的“少年”还仅仅是指年龄吗?

生:不是。

师:“少年”蕴含着对年少王冕的赞叹。“少年”,既是题眼,也是这篇文章的“文眼”。(板书:文眼,生写“文眼”在课题旁)

师:这节课,我们就是抓住“文眼”读懂了课文,这是一种很重要的读书方法。王冕与同龄孩子相比还有什么不同之处呢?下节课请你们的语文老师带着你们继续交流。

【点评】批注式阅读,是本节课学生阅读文本所着重采用的一种阅读方法。在学生读懂内容、悟出情感的基础上,借助齐醒堂先生和天目山桥、黄小田等名人的评注,来指导学生进一步细读文本,聚焦语言形式,在实践操作中,提升了学生阅读批注的品质。

三、 延展性学习

师:围绕少年王冕,课文选取了他不同年龄段的重大事件来写,其间穿插了一段文字很不一样,你们关注到了吗?

生:是第5自然段的写景。(出示课文第5自然段)

师:写人的文章中出现了这样一段写景的文字,你头脑中产生了什么问题?

生:作者为什么要花这么多笔墨来写雨后荷塘的美景呢?

师:在“前置性学习单”中有14位同学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出示14位同学名单),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学贵有疑,掌声祝贺他们!(生热烈鼓掌)

师:注意这一段景物描写中,还藏着不少语言密码,期待同学们精彩的阅读批注!

【点评】方法转化成能力,是需要在不断地语言实践中实践提升的。

师:“前置性学习单”中,同学们提出了很多问题,老师相信经过这节课的学习,有的问题你已有了答案,课后请用简要的语言整理在你的问题旁边。如果你又产生了新的疑问,也请记录下来。

【点评】学生学习的过程,不应只是被动地听讲、接受给予的过程,而应当是自主、合作、探究的态度。要探究,就要有问题意识,要有敢于质疑的精神。“教学”应当教学生学会“问”,而不是只学会“答”。有了疑问,便可以指导学生去探究,培养能自己提出问题,又能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评】最近两三年,我们江宁实验小学教育集团一直在践行“激活课堂教学范式”的实践研究,初步形成了以“让学”理念为支撑的语文学科“激活课堂”的基本框架:

一、 前置性学习。教师设计“学”案,学生依案自学。我们“前置性学习单”的设计,力求体现以下原则:⑴主体性原则:通过“我的提醒”“我的朗读”“我的研究”“我的疑问”等表述方式,明确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通过批阅学习单,了解学情,学生的实际状态成为教育教学的起点和出发点,成为教学目标制定的依据。⑵目标性原则:发挥目标的导学功能。学生可以明确了解学习目标,比如字词,理清脉络,拟小标题等。这也是引导教师从“以教课文为中心”向“以学语文为中心”转变。⑶探究性原则:尽可能设计可供学生在学习中研究、思辨的内容。引导学生勤于思考、乐于研究、善于分析、敏于发现。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带着学习的收获,分享的期待、解惑的期盼来学习课文,更有渴望交流的迫切愿望。

二、 展示性学习。前置性学习成果的课堂展示,可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习惯及能力的提升,是解决学习内驱力、满足学生成就感的最佳途径之一。⑴展示性学习,不但肯定“展对”,更关注“展错”。针对学生暴露出来的问题,教师进行点拨,提升学生的能力,这就是让学习真实地发生。⑵展示性学习要关注“学习评价”,如书写认真、思维开阔、善于查阅资

特稿

料等。⑶注重灵活多变的展示方式:ppt展示、朗读展示、思维导图……

三、 研究性学习。我们特别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1) 小组合作真互动。合作交流的主话题要有一定的讨论价值,有一定的思维含量。教师还要注意合作探究之前的独立的、自主的圈点批注和凝神思考。(2) 丰富的言语实践活动。“让学”的终极目标之一,是让学生能很好地进行语言文字运用。因此,老师要让学生在大量的听、说、读、写的实践中体会并掌握运用语言文字的规律。(3) 教师讲授真需要。让学并不否认教师的讲。但这样的讲一定是基于“先学”之后,即先学后“交流”。在交流中,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言语的障碍点、瓶颈点和生成点,通过提问或追问的方式,提升学生的语用水平。

四、 延展性学习。学完课文,并不意味着学习的结束,而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再次启航。语文的天地十分广阔,课堂外更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途径。

我们的“让学”课堂的基本要求是:突出以“学”为本,聚焦言语实践,关注问题意识,积极引导课外。朱永新在《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中说到,课堂的第二重境界是“发掘知识这一伟大事物内在的魅力”,而“知识”,不仅是写在书本上的可以朗读出来的知识,而要视其为动词,是一个有待于重新发现的事物奥秘,以及发现这种奥秘的方法和过程。这可以被视为“教学内容”的激活。课堂的第三重境界是“知识、社会生活与师生生命的深刻共鸣”。“深刻共鸣”的产生则是基于学习是一个同时展开的三重对话的过程,即人与知识(世界、文本)的对话;人与他者(教师、学生、其他读者)的对话;人与自己的对话(反思的、历史性的、生长性的)。这可视作“学习方式”的激活。总之,激活课堂是主体性得到充分弘扬,教学资源魅力和师生生命活力得以充分展示和呈现的课堂。

(丁雪飞,特级教师,南京市江宁区实验小学

副校长)

猜你喜欢

王冕前置板书
被诊断为前置胎盘,我该怎么办
王冕学画
王冕画荷花
前置性学习单:让学习真实发生
国企党委前置研究的“四个界面”
被诊断为前置胎盘,我该怎么办
硬笔书法教学板书实录(二)
《王冕学画》中的两个“像”
《王冕 墨梅白梅》
好的板书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