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学教学要着意培养学生的读书能力

2015-05-27何明新

读写算·教研版 2015年7期
关键词:培养学生数学教学读书

何明新

摘 要:在中学数学教学中,重视学生读书,培养学生读书习惯和读书能力,指导学生的读书方法是当前数学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重大问题;是改变“教师讲、学生听、有师易、无师难”的局面的一个重要手段。

关键词:数学教学;培养学生;读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7-044-01

在中学数学教学中,重视学生读书,培养学生读书习惯和读书能力,指导学生的读书方法是当前数学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重大问题;是改变“教师讲、学生听、有师易、无师难”的局面的一个重要手段。

一、重视学生读书,培养学生读书习惯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是紧紧围绕课本来进行的。学生读书的过程,就是数学概念规律逐步形成、理解、记忆和掌握的过程,也是智力逐步开发的过程。教学时必须重视学生读书,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新科教学时,要处处以旧启新,对新知识做纲要式的讲解并适当深化。不要面面俱到,一定要讓学生带着疑虑,通过阅读教材和参考书籍解决新问题,再深化旧知识的基础上实现知识的垂直迁移和水平迁移。指导学生进行阅读,对重点概念和规律或教材重难点内容,指导学生从不同层次逐字推敲,从教材中挖掘他们的丰富内涵。如对“不等式同解原理”、“任意角三角函数定义”“空间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等内容都可采取这种方式去理解。又如“复数”教学,可指导学生专题阅读教材和参考书刊,全面了解人类对复数的认识之曲折过程;复习或小结时要求学生在读书的基础上用简练的语言、框图、表格就某一内容进行高度概括,归纳知识结构、内容提要。这样,教师长期从读书方面进行诱导和强化训练,久而久之,学生就逐步养成了读书的习惯。

二、不同的教学环节,读书应有不同的方法和要求

读书要注意层次,有粗到细,从表及里,有“点”到“面”,有现象到概念、规律。应从初读时对日常生活现象经验或教学实践的大体轮廓的概略理解、概念的朦胧印象和规律的肤浅知识,经过几次读书到复习阶段,达到对教材机构、基本内容的详细理解和掌握,概念的清晰认识和比较深刻的理解。对于某些理解较难的概念、术语、分析、论证部分,要去学生读书时勾出、并进行思考,然后教师就这些问题逐一着重讲解,或教师先作针对性讲解,再指明学生反复阅读,并结合典型例题思考领会其实质;课堂复习巩固阶段的读书是让学生初步巩固掌握新学的知识,一加深理解,理清脉络,巩固记忆。方法是在教师小结的基础上针对某一知识点读,或教师巩固提问前有针对性的读,或教师指定重点内容读;最后布置作业的读书,则主要是对作业涉及的内容选读。学生带着问题读书是既少,又始终处于有目标的积极思维中,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三、帮助学生在读书是搞好标、增、评注

为了提高学生读书的有效性,还应该指导学生直接在教材上标、增、评注。标: 指明教材要点、难点、重要应用、主干、精读内容;一般用符号即可,增:对于书本上较难理解或书本上知识前后跳跃、坡度较大的地方予以简扼的文字、公式补充说明。评注:对于教材个别地方必须:“前挪”“后借”才能说明问题或必须参考另一本书的某章才可以说清或自己有更精、更妙的独特见解的则可评注在旁边以备忘,便于阅读时随时查阅。这种方法一般用在随教师讲解的读书活动中或以后的读书活动中,虽然多花点时间,但却是对课本做了一次初步加工,初步理解和识记,因而它是整个读书活动的一部分,是把课本知识化为自身知识的重要途径。

四、指导和帮助学生总结整理知识的条条块块及其潜在联系

中学数学知识横跨代数、立几、三角、解几,内容庞大,知识穿插错综复杂。学生往往理不请头绪,收不拢大网,望洋兴叹。教师应指导和帮助学生对课本知识进行提炼和重组。教材内容有知识的层次和层次间的逻辑联系。每节内容,要弄清里面的知识点,有了这些知识“点”,读书识记、理解就有方向可循,储存与大脑就会方便行事;每个单元,要弄清教材对研究对象的纵向深入和连贯,即有现象到概念建立、遵循的规律和具体应用,即“线”。每章每个单元有若干知识点纵向发展构成,把他们整理出简明线索,既要做到以简驭泛,又能做到顺序井然,眉目清楚,便于理解掌握;就教材的一章、一本书甚至几本书而言,要弄清相类的不同数学问题的横向联系,形成“面”的认识,同类问题中,既要各个数学问题的纵向研究,更有横向的相互联系、相似的研究方法和相似的性质。

五、针对学科特点和学生情况,教给学生阅读的战略和技巧

中学生由于缺乏必要的指导,以极低的学习效率辛辛苦苦的学习数学,有的学生成天陷于大堆需要求解、论证的习题集中,考试时“双基”漏洞百出,二稍微灵活的题有无法上笔;还有点学生只读书不练题,不结合实际二无法深入,数学成了“玄学”。

1、广泛阅读参考书籍,为深入学习数学提供宽厚的知识基础,华罗庚教授认为应当学会渗透性学习法,所谓渗透性学习法,“就是学习时,在你不懂得时候,在好像乱七八糟的无序状况上,你就学到了很多东西”,他说:因为好多知识常在不知不觉中,经过长时间的接触,就自己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懂了,这种方法很重要,我在读书、教学中深有感触。在无意识中积累科学知识,接受科学方法的熏陶,自然而然的培养了学习兴趣和科学态度。

2、分清主次,突出要点,抓住关键。法国数学家罗尔说:读书不是贮书,要善于在所阅读的书本中找到可以把自己引到深处的东西,把其他一切统统忘掉,就是抛掉使自己头脑负担过重和会把自己诱离要求的一切,集中精力于有效的知识,抓住中心问题和思路,轻松愉快的学习。

3、创造性的读书,训练发散思维和分析推理能力,促进知识迁移,把书有薄变厚,有厚变薄,使知识由“点” →“线” →“面”→“体”转化,立体掌握。

4、学思结合,手脑并用。“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训练眼尖、耳灵、手勤、头脑活,让多种感官共同参与活动。

5、在练习中扩大效果。在重点知识和理解和应用时,深化练习以夯实基础,拓展思维以赋予能力。

实践证明,学生的读书能力会随着知识的增长二获得长足的发展,学生的成绩也会得到提高。

猜你喜欢

培养学生数学教学读书
我爱读书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我们一起读书吧
读书为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