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白鹿原上的“白狼”——黑娃

2015-05-26董业铎梁好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15年5期
关键词:白狼小娥黑娃

董业铎++梁好

读罢陈忠实的《白鹿原》,觉得黑娃——鹿兆谦这个人物很值得去品味。他的一生跌宕起伏,是作者笔下血肉丰满的经典人物。

黑娃第一次出现在小说中时,他正要挎笼提镰去割草,却被鹿三催着要去学堂念书。可当他见了先生,进了学堂,握了毛笔,联想到的第一件事便是山坡上割草时遇到的狐狸,他想要是抓住那只狐狸,能裁多少毛笔呀!他不像一般念书的孩子,他的心里,住着只小白狼。

那可怕的学堂压得黑娃透不过气,学堂里找不出一个没挨过徐先生板子的侥幸者。这是儒家思想带给他的压迫。面对这种思想压迫,黑娃开始偷偷反抗……一次,徐先生派黑娃去砍一根柳树股儿,黑娃编了几个理由后带着兆鹏和孝文一起去看给马配驹的热闹。被发现后,黑娃被鹿子霖一脚踢晕。醒了却还要被白嘉轩用粗硬有力的手拉进学堂。那只手压制了他那小小的反抗,给他留下了复杂难忘的印象,直至他的“学生时代”告一段落。

然而对他形成压迫的不光是白嘉轩那又粗又有力的手,还有那颗昂贵的冰糖。当家庭条件优越的鹿兆鹏把冰糖送给黑娃的那刻,他也把物质与地位上的压迫送给了黑娃。那时的黑娃无法反抗,只得立下个“将来挣下钱,先买一口袋冰糖”的誓言。后来面对鹿兆鹏送给他的水晶饼时,他一咬牙将水晶饼扔到草丛里去了。也许表面上他只是因为太想吃而不敢吃才扔了它,但内心里,黑娃是以此来对这种物质压迫进行抵抗。而这也是当时的他对于这种物质压迫唯一能做出的反抗了。

从小黑娃就对鹿子霖和白嘉轩的印象有着很大差异,他觉得鹿子霖使人感到亲切,而白嘉轩却永远是一副凛然的神情,使他联想到庙里的神像。即使黑娃深知白家对自家的好,却还是畏惧着白嘉轩,这种畏惧在一个孩子心里成了一种压迫,而鹿三做了白家女儿白灵的干爹这件事更令黑娃不快。当鹿三憨笑着挤出白灵满月的庆贺仪式时,看见儿子黑娃一只手撑着腮帮,眼里淌着泪花。也许这件事更令黑娃对白嘉轩看不惯了。族长的威信、拉他去上学的手掌、甚至他的女儿都要把他的父亲分走一半……种种富有压迫感的事物凝结在白嘉轩一人身上,使白嘉轩俨然成为了压迫的化身。这让黑娃迫切地想要回避白嘉轩那又臭又硬的腰杆,即使离乡去外地熬活,也不愿留在白家做工。他不顾父亲的阻拦,独自踏出了一条窄小的通向自由的路。他终于顺着自己的心愿做了件事,再不是小时候那个见了先生就慌了神的黑娃了。出乡熬活也成了他生命中第一次的成功反抗。

一年以后,黑娃带着在郭举人家做小老婆的田小娥回到白鹿村。鹿三得知田小娥的来历后气得将他赶出家门。黑娃又被三媒六证的包办婚姻传统压迫到了村东头的破窑洞里去了。

思想方面、物质方面、礼教方面、婚姻方面的种种压迫使黑娃做出了一系列大大小小的反抗,不管是反抗成功还是未果,都在黑娃心里默默种下了一颗报复的种子,这是他报复的初始形态,此后的很长一段时间,他都在报复的感情中不能自拔。

他憋下一口恶气,打着革命的旗号,烧粮台、砸石碑、砸乡文、毁祠堂。革命成了他宣泄压抑的突破口。革命在黑娃的眼里不过是打砸铡人,没有什么政治意义。但他却因政治上的风云变幻被动地远走高飞,成了习旅长的贴身侍卫。可战争的失败却使他当了土匪。他已经迷迷糊糊地成了革命的牺牲品,走上了可耻的土匪之路。黑娃不但没有警醒,报复的情感反而一点一滴吞噬着他。他砸折了白嘉轩的腰,又杀了鹿泰恒作为鹿子霖的替死鬼。他使用各种极端手段,来达到自己泄愤的目的。

他是封建制度压迫下的牺牲品。他的反抗在强大的封建礼教面前显得那么无力。宗法伦理的巨网笼罩着中国农村的每一个角落,狭隘的报复心理以白狼的形式得以平复,黑娃思想的愚昧和幼稚一览无遗。他性格中天生的反抗和叛逆因素也促成他使用了这种极端的报复行径,追求一定程度上的心理平衡,获得短暂的心理慰藉。

当发现小娥被杀之后,黑娃打算替小娥报仇而逼问鹿子霖和白嘉轩时的恶毒样子;在白灵对清明节荡秋千的回忆中,黑娃荡得最高的好胜姿态;被捕后从白孝文手中接过越狱用的钢钎时眼里闪烁出的白光,都能赤裸裸地看出在陈忠实的笔下黑娃活脱脱就是一个白狼的形象。他自由、粗野、爱憎分明、行为极端。

直至整部长篇小说的末尾,黑娃迫于匪窝里出了不明的叛徒,人心惶惶,才归顺了保安团。这是他的转折点,之后他成了一个真正的人。他娶了老秀才的女儿,去找朱先生“学为好人”,这才褪去了狼的兽性。而他由“狼”至“人”的转变也显示了传统文化对人强大的教化作用。人生需要文化来指引。“人”与“狼”的区别强烈而鲜明地体现在黑娃踏进白鹿书院这一步的之前和之后。人应当相信文化的力量。所有这些朱先生用来感化人的意味深长的文化筹码,传承着一个东方民族的正直和刚强。这种刚强的力量能将一个人由“狼”变为“人”,使一个人在穷困潦倒的危机关头都保有一个庄严无畏的“人”的本心。

到最后,白鹿原的一只白狼被感化了。文化不是由外在的强力来压制人,而是将人内在固有的“善”激发出来。当黑娃扑通一声给白嘉轩下跪请罪的那一刻,文化已经将他的“善”呈现在读者面前了。总之,在黑娃这匹白狼的身上可以看出文化是以文明教化。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力量将继续感化着更多“白狼”,教会更多的人怎样成为“人”。

猜你喜欢

白狼小娥黑娃
热河旧事
铁匠黑娃
铁匠黑娃
人和狗
黑娃盖房——脱贫攻坚乡村行走7
“空手套白狼”本是褒义词
空手套白狼本是褒义词
读《白狼荒原上的三天三夜》有感
天上有只鹅
民工的“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