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例谈高年级生字避错教学策略

2015-05-25何文静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15年5期
关键词:字理

何文静

[摘 要]随着识字量的增加,形近字相混、错写偏旁部件的现象时常发生。在生字教学时,教师要分析形近字相混现象、偏旁部件错写现象,指出学生写错别字的具体原因,通过追溯汉字的根源,分析造字的理据,借助语言环境等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关注汉字的书写特点,避免写错别字。

[关键词]形近字 字理 生字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10-083

据有关研究显示,小学生写错别字是由知觉的精确性不够、分化水平低,以及过去生字的学习对当前生字学习产生负迁移造成的。到了高年级,随着识字量的增加,形近字相混、错写偏旁部件的现象时常发生。因此,教师要防患于未然,在生字教学时,要分析学生写错别字的具体原因,通过追溯汉字的根源,分析造字的理据,借助语言环境等多种教学策略进行辨析,引起学生充分的有意注意,这样能有效地减少学生写错别字的现象。下面结合具体的教学实例,笔者谈一谈高年级生字避错教学策略。

一、形近字相混现象

1.单纯形近字相混现象

单纯形近字是指读音、语义没有联系,只是形体相近的字。单纯的形近字是汉字辨析中相对容易处理的一类,主要区分字的形体,通常可以采用比较异同、分析字理、类举强化的教学策略。如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的《最后一头战象》中的“寇”字,学生容易与“冠”相混。在教学时,笔者先引导学生细致地观察“寇”和“冠”两个字在形体上的异同。两个字结构相同,共同部件是“元”,不同的地方:一个是“宀”字头,一个是“冖”字头;“寇”里有“攴”,“冠”里有“寸”。然后,分别出示两个字的演变过程,并作造字理据分析。

字理分析:

寇,从宀,从元,从攴,像房子里有人拿着棍子(攴)打另一人的脑袋(元),表示施暴之意,后来引申为“施暴者”,即强盗、盗贼、侵略者。“日寇”就是“日本侵略者”的意思。

冠,从冖,从元,从寸,像一个人用手(寸)卷束头(元)巾之形,有冠冕、帽子之意,后来引申为帽子状的东西,如“树冠”,又引申为第一,如“冠军”。

最后对相异部件的形体与意义以类举的方式进一步强化。

2.音同形近义关联的字相混现象

音同形近义关联的字相混是高年级识字教学的难点。这种情况主要出现在以象形、会意字为基础增加形符,而以原字为声符的这类形声字的学习过程中。由于这类字读音相同(或相近),字形相似,语义相关联,与原字一脉相承,因此特别容易混淆。这类字通常除了比较形体异同外,特别强调分析字理和联文析义。在字理分析方面,我们要追溯字源,从根源上弄明白造字的理据及其关系;而且要结合课文的语境,注意区分字的意义与运用的差别。如学习了五年级上册《长征》的“崖”后,学习五年级下册《草原》的“涯”,就容易把这两字相混。因此,教师可以在教学《草原》时,分别出示“崖”和“涯”两字的字形演变并对两字作造字理据分析。

接着,分别出示“崖”与“涯”所在课文的句子:“金沙水拍云崖暖”“天涯碧草话斜阳”,引导学生联系语言环境,理解“崖”与“涯”的意思。最后,让学生回读《草原》第一、二自然段描写草原一望无际的句子,深化学生对“涯”的“边,际”这一引申义的理解。

二、偏旁部件错写现象

错写偏旁部件,即把汉字的偏旁、部件、笔画等写错,似字而非字。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样的,过去生字的学习对当前生字学习产生负迁移是常见的原因。如五年级上册《鲸》的“肺”,受熟字“市”“柿”的影响,造成学生容易把右半部分写成“市”,这是典型的生字学习负迁移现象。教师可采用形象记忆和类举强化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解决。

最后以类举的方式进一步强化。一般而言,凡与“巿”(fèi)音切的(声母或韵母相同),部件应为“巿”,如“沛(pèi)”“芾”(fèi / fú);凡读音与“市”字同音的,部件应为“市”,如“柿”“铈(shì)”。

对字义理解不准确,也容易造成错写偏旁部件。如“暇”,在中高年级课文中多次出现,作为会认字出现在四年级上册《鸟的天堂》:“我注意地看着,眼睛应接不暇,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了。”作为会写的字出现在五年级下册《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而作为熟字出现在五年级下册的《彩色的非洲》:“其颜色不仅有赤橙黄绿青蓝紫,而且在不断地变幻着,交织着,渗透着,辉映着,令你目不暇接,不住地发出赞叹。”“暇”所在的这三个句子,都非常巧合地出现,与“眼睛看”有关,学生由于知觉的精确性不够,一不留神,就把“暇”错误理解为“用眼睛看”,就容易把“暇”的“日”字旁写成“目”字旁。因此,在教学“暇”时,教师可以采用字理分析、联文固形的策略。以《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的教学为例,笔者先出示字形演变并作字理分析。

接着,引导学生细读课文句子,准确理解“暇”在语言环境中的意思,体会“暇”与时间有关的造字本义;最后,创设情境,运用“应接不暇”作说话训练,在运用中注意拓宽学生的思维,避免出现像教材一样意思相对的单一的语言环境,从而丰富“应接不暇”的理解与运用,强化“暇”与时间有关的造字本义,把“暇”是“日”字旁,而非“目”字旁固化下来。

预防高年级学生书写错别字,要从源头抓起。在生字教学时,引导学生细致观察,追溯汉字的源流,分析字理,联文辨字,这样能有效地减少学生出现错别字的几率。

(责编 莫彩凤)

猜你喜欢

字理
浅析小学字理识字的教学现状及解决策略
运用陶行知理念 加强班级管理
如何让字理识字在农村小学语文识字课堂中发挥作用
简论小学课堂字理教学法应用中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字理识字”与“俗解汉字”两种教学法的有效性研究
巧用字理教学提高识字效率
字理识字教学的金钥匙
运用字理教学,提高识字教学的实效
字理,风景这边独好
字理阐释:汉字教学的另辟蹊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