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复方龙血竭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70例

2015-05-24李诗国吕艳叶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5年6期
关键词:血竭内皮素黏度

江 盈 李诗国 吕艳叶

·临床报道·

复方龙血竭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70例

江 盈 李诗国 吕艳叶

冠心病;心绞痛;复方龙血竭胶囊

我们于2012年1月—2014年6月应用复方龙血竭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7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130例均为我院住院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70例,男42例,女28例,年龄50~75岁,平均53.3岁,病程1年~20年;其中稳定型心绞痛28例,劳力型心绞痛42例;合并高血压30例,高脂血症15例,2型糖尿病5例。对照组60例,男36例,女24例,年龄45~78岁,平均54.9岁,病程10个月~21年;其中稳定型心绞痛24例,劳力型心绞痛36例;合并高血压25例,高脂血症13例,2型糖尿病6例。两组性别、年龄、病程以及并发症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参照《实用内科学》第12版心绞痛诊断标准[1]。中医诊断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诊断标准,辨证为心脉瘀阻者。

1.3 纳入标准 ①符合稳定性冠心病心绞痛诊断标准;②符合心脉瘀阻证诊断标准;③年龄45~78岁,所有患者都有不同程度心前区疼痛、心悸、胸闷、气短、乏力、头昏等症状,心电图示ST段改变≥0.05mV,或R波为主导联,T波倒置且>0.2mV;④取得知情同意。

1.4 排除标准 ①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以及其他心脏疾病、重度神经官能症、更年期症候群、甲亢、颈椎病、胆心病、胃及食管反流等所致胸痛者;②合并重度高血压,重度心肺功能不全,重度心律失常,肝、肾、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精神病患者;③对受试药物过敏者;④妊娠或哺乳期妇女。

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应用硝酸脂类、β受体阻滞剂、阿司匹林、钙拮抗剂、抗凝剂及调脂等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复方龙血竭胶囊,1次3粒,1天3次,饭后30min口服,连续治疗4周观察疗效。

观察指标:两组分别在治疗前后详细记录患者心率、血压、临床症状(包括心前区疼痛、心悸、胸闷、气短等),检查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血脂、凝血功能、血小板聚集试验、血浆内皮素测定、血黏度指标,记录心电图、硝酸甘油停减率,硝酸甘油停减率=(治疗前每周用药量-治疗后每周用药量)/治疗前每周用药量×100%。观察不良反应。

3 治疗结果

3.1 疗效标准 心绞痛疗效标准[2]:显效:胸闷,气短、心前区疼痛等症状完全缓解,硝酸甘油消耗量减少≥80%;有效:症状明显缓解,疼痛发作次数、程度及持续时间明显减轻,50%≤硝酸甘油消耗量减少<80%;无效:症状无明显缓解,疼痛发作次数、程度及持续时间无明显改变甚至加重者,硝酸甘油消耗减少<50%。心电图疗效标准:根据卫生部《心血管系统药物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制定心电图疗效标准:显效:静息或轻微活动情况下心电图恢复正常或基本正常;有效:静息或轻微活动ST段回升>0.05mv,但未正常;T波倒置变浅>50%或平坦、变直立;无效:静息或轻微活动ST段、T波改变无明显改善,甚至ST段较治疗前下移、T波倒置。

3.2 心绞痛疗效比较 观察组70例中显效34例,有效30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91.4%;对照组60例中显效20例,有效25例,无效15例,总有效率75.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3 心电图疗效比较 观察组70例中显效22例,有效31例,无效17例,总有效率75.7%;对照组60例中显效15例,有效20例,无效25例,总有效率58.3%。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4 两组治疗前后血流变学指标比较 治疗前观察组与对照组血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液黏度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1);治疗后观察组血黏度低切及高切、红细胞聚集指数较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3.5 两组治疗前后血小板聚集、血浆内皮素比较

治疗前两组血小板聚集、血浆内皮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小板聚集、血浆内皮素均明显下降(P<0.01);治疗后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见表2。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血流变学指标比较(mpa·s,±s)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血流变学指标比较(mpa·s,±s)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1,与对照组比较,△P<0.01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例数70 70 60 60全血黏度低切9.70±0.43 7.07±0.50*△11.03±1.57 8.67±1.13*全血黏度中切7.20±0.56 5.27±0.61* 7.13±0.70 5.08±0.59*全血黏度高切4.48±0.40 3.31±1.31*△5.47±0.21 4.19±1.91*血浆黏度2.36±0.17 1.36±0.50* 2.39±0.19 1.37±0.57*红细胞聚集指数2.18±0.06 1.36±0.37*△2.78±0.52 1.47±0.36*红细胞变形指数0.64±0.27 1.03±0.11* 0.73±0.37 0.83±0.13*

表2 血小板聚集、血浆内皮素(±s)

表2 血小板聚集、血浆内皮素(±s)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1;与对照组比较,△P<0.01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例数70 70 60 60血小板聚集(%)76.72±10.43 42.07±10.50*△73.70±11.43 59.07±12.50*血浆内皮素(pg/mL)94.21±36.56 57.27±22.61*△96.20±40.56 85.27±24.61*

3.6 不良反应 两组治疗前后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凝血功能等指标未出现异常或异常加重。治疗期间未发现有明显不良反应。

4 讨论

冠心病心绞痛是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急剧的、暂时的缺血与缺氧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由冠状动脉发生炎症性、退化性和增生性病变引起冠状动脉硬化,心脏自身管腔狭窄,诱发血小板聚集,血液黏度增高[4]。在此基础上存在斑块的不稳定性或(和)短暂白色血栓的形成,加重管腔狭窄,使冠心病患者存在着局部心肌灌注不足和可逆性心肌缺血。缺血和缺血再灌注过程中产生大量氧自由基,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并且由于血小板聚集增强,纤维活性降低,更易致血管痉挛、血栓形成。治疗冠心病心绞痛要降低血黏度,减少血小板聚集,控制动脉硬化程度,扩张冠状动脉,改善供血供氧,保护血管内皮细胞。

冠心病心绞痛属中医“胸痹”范畴[5],其发生机制为血瘀心脉、痹阻不通,不通则痛,心血瘀阻是引发冠心病心绞痛的主要原因。故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重要方法是活血化瘀、通脉止痛。复方龙血竭胶囊主要成分为龙血竭、三七等,均有活血化瘀定痛等功效,药理研究证实,龙血竭中含有龙血竭皂苷,具有抗炎镇痛作用,三七能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使心肌耗氧量减少;又有降低动脉压及略减心率的作用,有助于减轻心脏负担,缓和心肌需氧与供氧不足之间的矛盾。本观察表明,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复方龙血竭胶囊可明显提高冠心病心绞痛治疗的总有效率及心电图疗效,增加红细胞变形性、降低血液黏度、抑制血小板聚集,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1]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第1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475.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69.

[3]陈可冀,廖家祯,肖镇祥.心脑血管疾病研究[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318.

[4]李志强,常红娟.丹香冠心注射液联合杏灵分散片治疗心脉瘀阻型冠心病心绞痛[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3,19(12):281-284.

[5]李姗姗.加减补阳还五汤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研究[D].山东: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

(收稿:2014-10-25 修回:2014-12-08)

浙江省丽水市中医院急诊科(丽水 323000)

李诗国,Tel:13557077186;E-mail:ji87@163.com

猜你喜欢

血竭内皮素黏度
有机蜡对沥青黏度影响的研究
高黏度改性沥青黏韧性的影响因素
两种血竭凝胶抗炎抗菌效果比较
脑脊液内皮素检测在脑梗死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那年花开月正圆》火了这味中药
血黏度高怎么办
《那年花开月正圆》火了这味中药
《那年花开月正圆》火了这味中药
内皮素与氧化应激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浆内皮素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