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手法整复加中药治疗前斜角肌综合征

2015-05-24邵文飞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5年6期
关键词:斜角麻木患肢

邵文飞

手法整复加中药治疗前斜角肌综合征

邵文飞

前斜角肌综合征;手法整复;中医药疗法

前斜角肌综合征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前斜角肌水肿、增生、痉挛而导致斜角肌间隙变窄,卡压穿行其间的臂丛神经及锁骨下动静脉而引起相应的临床症状的疾病。笔者采用手法整复加中药治疗前斜角肌综合征10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10年1月—2014年7月本院骨科门诊收治的前斜角肌综合征患者2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00例,男37例,女63例,年龄18~67岁,平均(46.5±2.2)岁;病程2~75个月,平均(16.3±1.5)个月。对照组100例,男35例,女65例,年龄20~63岁,平均(45.9±2.4)岁,病程2~81个月,平均(15.9± 1.4)个月。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参照文献[1-2]的标准:①前斜角肌处压痛,②一侧肢体有放射性疼痛、麻木,③高举患肢症状减轻,向下牵拉患肢症状加重,严重时候可以出现患肢发凉,肤色苍白,小鱼际肌萎缩等。

1.3 纳入、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前斜角肌综合征者诊断标准(包括四肢手指麻木、乏力、肌肉萎缩、颈部疼痛、皮肤发凉苍白和上肢外展上举减轻疼痛等);②年龄18~67周岁;③无耳聋、失眠、智力发育障碍、精神病等使其丧失工作能力的疾病。排除标准:①有酒精、药物滥用或成瘾史者;②不愿服中药治疗者。

2 治疗方法

治疗组行手法整复:颈椎牵引拔伸法,医者双肘部置于患者双侧肩上方并向下用力,双拇指顶住乳突后方,手掌及其余4指托住下颌部,缓缓用力向上拔伸颈椎,同时使颈椎做前后屈伸及左右旋转等动作,然后采用颈椎侧板法,听到咯咯声响后,颈部转向健侧,在患侧用拇指按揉弹拨前、中斜角肌痉挛的肌肉及锁骨上窝压痛点,弹拨4~5次,提拿两侧肩井并拿揉患肢,再让患者双手抱头部,术者双手穿过患者双手置于肩部,用膝部顶住患者背部,用力一顶,可以听到咯咯声响,表明颈肩关节韧带松开,用牵抖患肢2~3次,然后拍打肩背部和上肢,结束手法。每周1次,治疗3~4周。中药采用加味黄芪桂枝五物汤:黄芪20g,桂枝、炒白芍各10g,生姜3片,大枣5枚,生甘草5g,葛根20g,元胡、陈皮各10g,鸡血藤25g,丝瓜络6g,路路通15g,羌活10g,桑枝20g、熟地15g。辨证加减:气滞血瘀型加桃仁、红花、元胡各10g,川芎15g;肝肾不足型加桑寄生15g,杜仲、枸杞子各10g;痰湿阻络型加半夏、白术、茯苓、陈皮各10g;上肢疼痛重者加细辛5g,制草乌、制川乌各6g;麻木重者加蜈蚣1条,全蝎5克,威灵仙10克,穿山甲6克。1天1剂,水煎服,1天2次,7天为1个疗程,一般治疗3~4个疗程。对照组给予曲安奈德2mL加罗哌卡因1mL及生理盐水2mL在颈椎横突和前斜角肌肌腹处注射,每周1次,共3次。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

3 治疗结果

3.1 疗效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治愈:临床症状、体征完全消失,功能恢复正常。显效:临床症状部分消失或明显减轻,功能基本恢复正常。有效:临床症状、体征都减轻,但仍遗留部分功能障碍。无效:治疗前后症状、体征无变化或加重(经治疗后需手术者,按无效统计)。VAS疼痛评分标准[4]按10分制原则进行疼痛评分,分值越高,痛感越重。无痛为0分;可以忍受的轻微疼痛,睡眠不影响为1~3分;尚能忍受的疼痛,睡眠受影响为4~6分;有逐渐强烈的疼痛感,且疼痛难忍为7~10分。

3.2 两组疗效比较 治疗组100例中治愈58例,显效22例,有效16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6.0%;对照组100例中治愈24例,显效30例,有效26例,无效20例,总有效率80.0%,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3 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 治疗后两组VAS评分均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5);治疗后两组VAS评分比较,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1 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分,±s)

表1 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分,±s)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P<0.01;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治疗组例数100对照组100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VAS评分7.53±1.62 1.01±0.25**△7.38±1.59 4.22±0.31*

4 讨论

前斜角肌综合征一般在斜角肌处有疼痛和压痛,一般向上肢的尺侧放射,常伴有麻木、蚁行感、刺痒、皮肤发凉苍白等,颈部活动、深吸气、上肢外展上举等均可加重疼痛,夜间疼痛常重于白天,疼痛是斜角肌刺激神经和(或)压迫血管肢体缺血所引起,女性多于男性。若前斜角肌痉挛抬高第1肋骨,使椎动脉分支处扭曲狭窄,可出现偏头痛、一侧面部麻木、眩晕,严重者伴恶心、呕吐。但是前斜角肌综合征患者颈胸部X线检查、磁共振(MRI)检查常常是无异常。前、中斜角肌在颈椎横突前后均有起点,C5~7神经根均穿过前、中斜角肌交叉的起始纤维[5]。由于前、中斜角肌损伤、痉挛,使斜角肌间隙变窄,则交叉的起始纤维将对神经根起到卡压作用。交叉的起始纤维处常常有压痛点,也是肌肉痉挛的激发点。西医治疗往往是在激发点处进行局部封闭,起到暂时的缓解作用,短时间内肌力和感觉是有明显的改善,但是颈椎的力学平衡并未改变,起始纤维将对神经根的钳夹作用也没有改善,所以等药效过后又会反复发作。正常脊柱的平衡包括静力平衡和动态平衡,静力平衡为包括椎体、附件、椎间盘及相连的韧带结构所维持的内源性稳定;动态平衡为包括肌肉的调节和控制脊柱骨骼关节运动的外源性稳定,颈椎前部与后部结构的完整性及其周围肌群的正常肌力保证了其力学动静态平衡。

越来越多的学者认识到,颈部周围肌肉在颈椎病的发病及进展中起重要作用[6-7]。一侧的前、中斜角肌收缩、痉挛会导致颈椎的力学平衡丢失,一侧紧张一侧松弛,这样势必会影响到颈椎的稳定,使颈椎出现旋转,关节微动,椎间孔会变小,病变侧钳夹就会更加紧缩,加重病变侧的血管神经症状。斜角肌单侧收缩时侧屈头颈部,双侧收缩时屈曲头颈部,并在深吸气时上提第1、2肋[8]。挖掘工人,屈曲颈部操作工人斜角肌明显增粗、痉挛。Janda[9]认为,在人们日常工作、生活中,斜角肌常常受到抑制而变得薄弱无力,从而导致上颈区肌肉失衡,出现上交叉综合征。前斜角肌综合征在临床上并不少见,外科多以手术治疗为主,患者痛苦较大,且会给患者造成较大的生理和心理创伤。

前斜角肌综合征属于中医“痹症”范畴,素体感受风寒湿邪,痹阻经络,气血运行不畅,脉络瘀阻不通;痰湿流注,气机失调,经脉不畅;体质虚弱,气血不足,经脉失养等也能引发疼痛麻木,治疗以活血、补血、通络、止痛为主。因此,通过手法整复颈椎关节和按摩斜角肌来调节颈椎的力学平衡,重建颈椎生物力学平衡,可以有效缓解颈、肩、背部和手部疼痛、麻木等症状,可对其局部起到缓解痉挛或松解粘连。再配合中医药治疗,通过活血化瘀、舒筋活络、理气止痛等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然,经保守治疗无效,出现肌肉萎缩,肌电图检查有明显卡压等手术指征明显者,还是要考虑手术治疗解除卡压,这部分患者毕竟占少数,绝大部分患者可以通过手法整复加中药治疗取得很好的疗效。

[1]罗才贵.推拿治疗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71-74.

[2]潘崇海.中医推拿临床手册,上海科技出版社,2005:212-215.

[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86.

[4]Taddio A,O’Brien L,Ipp M.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of observer tatings of pain using the visual analog scale(VAS)in infants undergoing immunizatoin injections[J].Pain,2009,147(1-3):141-146.

[5]陈德松.关于TOS的病因和诊治[J].中华手外科杂志,2005,21(3):321-322.

[6]叶添文,贾连顺.颈椎周围肌肉系统病变与颈椎病的关系[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5,20(2):140-142.

[7]郝永强,施杞,吴士良.颈椎动力平衡失调大鼠椎间盘蛋白多糖的观察[J].中国骨伤,1999,12(1):11.

[8]汪华侨,郭开华,麦全安.功能解剖[M].天津:天津科技翻译出版有限公司,2013:221.

[9]Janda V.Evaluation ofmuscular inbalance[M].In:Liebension C,ed.Rehabilitation of the Spine.Baltimore:Williams&Wilkins,1996:97-112.

(收稿:2015-01-12 修回:2015-03-17)

浙江省衢州市中医院骨科(衢州 324002)

猜你喜欢

斜角麻木患肢
麻木
股骨髁间骨折术后患肢采用特殊体位制动加速康复的效果观察
肩膀硬成“铁”可尝试放松斜角肌
针刀治疗中斜角肌综合征的体会
乳腺癌病人术后患肢功能锻炼的护理干预及实施效果分析
一种水垫式患肢抬高枕的设计及应用
以“倾斜角与斜角”为例谈概念教学
Rigid ureteroscopy in prone split-leg position for fragmentation of female ureteral stones:A case report
不做政治麻木、办事糊涂的昏官
浮生一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