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效果观察
2015-05-23张黎珍
张黎珍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宝山分院,上海200431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效果观察
张黎珍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宝山分院,上海200431
目的:探讨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的效果。方法:将缺血性脑卒中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2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早期康复训练。比较2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日常生活能力的差异。结果:入组时,2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Bathe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4周末,观察组与对照组的NIHSS评分分别为(3.53±0.50)分、(4.42±0.98)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74,P=0.000);观察组Bathel评分(61.31±11.83)分较对照组的(55.56±10.28)分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68,P=0.016)。结论: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可有效降低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缺血性脑卒中;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早期康复护理
脑卒中具有高发病率、致残率、死亡率、复发率以及医疗费用负担大等特点,是危害公众健康最主要、最常见的慢性病。缺血性卒中患者占所有脑血管病例数70%以上,且是复发性脑卒中的高危个体[1]。研究报道约75%的脑卒中存活者遗留有程度不等的功能障碍,50%的存活者有严重残疾,10%的患者需要长期专人看护[2]。研究显示,在治疗的同时,早期康复护理,能够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生活质量[3-6]。因此,早期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的恢复非常重要。本研究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实施了早期康复护理措施,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采取方便抽样的方法于2011年2月至2012年5月选取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宝山分院神经内科收治的9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中男22例,女23例;年龄54~78岁,平均(65.9±6.89)岁;发病时间48~71小时,平均(52.93±5.64)小时。对照组中男24例,女21例;年龄54~77岁,平均(66.02±6.18)岁;发病时间48~70小时,平均(53.89±6.01)小时。2组患者性别、年龄、发病时间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入标准 纳入:1)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7],且为第1次发病,经头颅CT或MRI确诊者;2)生命体征稳定者,神经学症状无进展48小时后;3)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大于8分者;4)自愿接受康复治疗,并能积极配合康复训练者。
1.3 排除标准 排除:1)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情恶化,出现新的梗死或出血者;2)心、肺、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减退或衰竭者;3)近期有手术史的患者。
1.4 方法
1.4.1 干预方法
1.4.1.1 对照组 采取常规康复护理方法,根据患者病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包括抗血小板凝聚、改善循环、脱水、降颅压、保护脑组织、营养脑神经细胞、防治并发症等对症治疗,同时进行常规护理。
1.4.1.2 观察组 在常规康复护理的基础上,待病情平稳48小时后,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给予早期康复护理措施。具体内容包括:1)被动关节活动度维持训练:按摩肢体,遵循由近及远、先大后小的原则,即由近端开始逐步向远端按摩,先大关节后小关节,手法柔和,在按摩后可进行各关节被动练习,1次/d,30min/次。2)安置舒适体位:指导家属和护理人员将患者的体位正确摆放,每2小时翻身1次,包括仰卧位、患侧卧位、健侧卧位的摆放;使用枕头、足托板等协助患者矫正或维持正确的身体姿势,避免足下垂、足内翻和髋关节外旋等畸形;用枕头垫于手掌和足跟下,以抬高手部和足部,缓解水肿。3)坐立位功能训练:对于腰背部肌力较好的患者,应进行坐位功能训练,待坐位平衡改善后,开始立位训练。训练应循序渐进,交叉增加坐位角度和坐起时间。4)健肢带动患肢运动:如十指交叉双手上举运动,屈膝抬臀做桥式运动,向患侧翻身等。5)作业治疗:选择作业治疗时,强调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如为增强手指精细活动功能,选择编织、书法等训练;为增强肩、肘伸屈功能,选择木工的刨削、拉锯、砂磨平板训练;为达到镇静、减少烦躁的目的,选择绘画、刺绣、编织等操作简单、重复性强的作业活动。6)日常生活训练:日常生活活动是患者为了维持生存而进行的一系列最基本的活动。针对患者功能恢复的程度,进行日常生活技巧训练,内容包括进食、穿脱衣服、起床、洗漱等以提高患者的自理能力。7)心理护理:多数脑卒中患者有抑郁、悲观、失望等负面情绪,会对疾病的恢复带来不利影响。应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如对老年患者应给予更多的关心和爱护,消除孤独感,特别要尊重患者,积极主动与患者交谈,使患者重新树立自信,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疾病与健康状况。同时寻求社会支持系统,特别是家属的支持,家庭成员所提供的情感支持和手把手的帮助,能够使中风患者逐渐恢复自理能力。
1.4.2 评价方法 于入组时和干预4周末采用研究对象基本情况调查表(包括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及疾病种类等)、美国国立研究院脑卒中评定量表(NIHSS)、改良Bathel指数量表进行调查。NIHSS<4分为轻度神经功能障碍;NIHSS 4~15分为中度神经功能障碍;NIHSS>15分为重度神经功能障碍[8]。改良Bar thel指数(Barthel Index,BI)是一种公认有效的评价日常生活能力的方法[9],该表包括大便控制、小便控制、梳洗修饰、进食、进出厕所、床椅转移、穿衣、平地行走、上下楼梯、洗澡10项内容,每个项目根据是否需要帮助及帮助程度分为0、5、10、15四个等级,总分0~100分,得分越高代表独立生活能力越好、依赖性越小。其中得分在60分以上为轻度残疾,但生活基本自理;60~40分者为中度残疾,生活需要帮助;20~40分者为重度残疾,生活需要较大帮助;20分以下者为完全残疾,生活完全依赖。
1.5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组患者入组时NIHSS评分及Bar thel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NIHSS评分及Barthel指数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
表1 2组患者干预前后NIHSS评分比较(±s) 分
表1 2组患者干预前后NIHSS评分比较(±s) 分
组别 例数 入组时 干预后4周末对照组 45 7.93±1.23 4.42±0.98观察组 45 8.11±1.78 3.53±0.50 t 0.550 5.374 P 0.584 0.000
表2 2组患者干预前后Bar thel评分比较(±s) 分
表2 2组患者干预前后Bar thel评分比较(±s) 分
组别 例数 入组时 干预后4周末对照组 45 46.62±10.79 55.56±10.28观察组 45 47.02±11.25 61.31±11.83 t 0.172 2.468 P 0.864 0.016
3 讨论
随着我国老龄化步伐的加快,急性脑梗塞发病率正在逐年升高,中老年人患病后出现偏瘫、失语、昏迷等症状,致残率较高,患者丧失独立生活的能力,需要依赖他人帮助,严重危害患者的身心健康,同时也给家庭及社会造成沉重的物质和精神负担。因此,减少患者运动功能障碍,提高其生活质量,使之回归家庭或社会成为医务工作者关注的重要问题。有研究报道,卒中后一段时间内脑组织的可塑性强,在这一时期可使患者的潜能达到最大程度的发挥[10]。研究显示对脑卒中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可预防或控制继发性障碍的发生和发展,尽早进行改善功能训练,使肌力和关节活动度得到恢复,有利于患者早期康复[11]。
3.1 早期康复护理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本研究显示,2组在入组时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干预措施4周后,2组患者NIHSS评分均较入组时降低。分析原因可能与梗死区域水肿的消退、血管痉挛缓解、侧支循环代偿以及半暗区“休克”神经细胞恢复功能有关,进一步表明脑卒中后患者存在一定的自然恢复能力[2]。但是,干预后4周末,实施早期康复护理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可有效减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此结果与徐淑云等[11]的研究一致。这与早期康复加速了脑侧枝循环的建立,促进了病灶周围组织或健侧脑细胞的重组或代偿有关。相关研究报道证实,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只要生命体征平稳、意识清楚、病情不再发展,48小时后即可进行康复护理[12]。因此,应把握好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介入的时机,通过早期运动功能的康复护理,使患者的运动功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恢复,为患者重返家庭和社会做好准备。
3.2 早期康复护理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本研究2组患者在入组时Bathel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4周后,2组患者Bathel指数均较入组时增加,观察组患者增加幅度较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早期康复护理训练可有效提高脑卒中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这与江美霞[13]、张连欣等[14]的研究结果一致。分析原因可能与早期康复护理措施的实施,如肢体按摩、被动和主动关节活动、健肢带动患肢运动等手段促进运动反应的出现,使患者的肌力得到恢复,肌肉和关节运动又向患者中枢神经系统输入大量的感觉冲动,使病灶内尚未完全坏死的神经细胞兴奋性增高,有利于恢复正常功能[15]。再者,在早期康复护理过程中,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心理疏导,鼓励家属主动参与患者的康复,患者积极配合,有助于运动功能得以最大限度的恢复。另外,脑卒中发病早期即对患者实施康复护理不仅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减低致残率,而且可有效降低后续长期的护理成本[12]。
本研究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病情平稳后实施早期康复护理,有效降低了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了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有利于患者的康复,并为患者重返家庭和社会做好了准备,值得推广应用。
[1] 邓娟,沈洁,姜安丽.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二级预防护理干预现状[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1):87-89.
[2] 王俊英.早期规范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功能结局的影响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09.
[3] 秦娟,郭秀君.良肢位摆放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中的应用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09,44(5):424-426.
[4] 李西兄.早期康复介入对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J].西部中医药,2013,26(7):107-108.
[5] 蒋娟,封爱婷.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对脑卒中急性期患者的护理干预[J].西部中医药,2011,24(9):86-87.
[6] 张述辉,罗欣.卒中单元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生活能力的影响[J].中国当代医药,2014,21(14):120-122.
[7] 中华神经科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脑血管疾病分类(1995)[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6-378.
[8] 刘玉莲,赖育芳,罗庆.早期康复护理对脑梗死病人神经功能缺损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8(24):14-15.
[9] 钱春荣.脑卒中患者延续护理方案的建立和效果评价[D].重庆:第三军医大学,2011.
[10]石香彩.脑卒中早期康复训练160例疗效观察[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8,21(3):292-293.
[11]徐淑云,潘大津,胡慧英,等.早期康复护理对急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08,23(13):1191-1192.
[12]张雪,万艳平.脑卒中偏瘫病人早期康复护理的研究进展[J].全科护理,2011,9(11):2893-2895.
[13]江美霞,陈赛,莫雄飞,等.早期肢体康复锻炼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影响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08,5(2):128-129.
[14]张连欣,田照鸾,张佃珍.急性脑卒中偏瘫病人早期康复护理的效果观察[J].全科护理,2011,9(3A):574-575.
[15]谢财忠,徐格林,刘新峰.脑卒中后早期康复的研究进展[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9,15(10):908-912.
Effectivenessof Early Rehabilitation Nursing to the Patientsw ith Cerebral Ischem ic Stroke
ZHANG Lizhen
Baoshan Branch of Huashan Hospital Affiliated to Fudan University,Shanghai200431,China
Objective:To evaluate the effectof early rehabilitation nursing in patientsw ith cerebral ischemic stroke.Methods:All 90 patients w ith cerebral ischem ic stroke were random 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group,45 cases in each group;the patients in controlgroup were given the ordinary routine nursing and the patients in observation group early rehabilitation nursing.The comparison ofneurologic deficitscale and activitiesof daily living between the two groupswas performed in the research.Results:The differences of NIHSS and Bathel between the groups before treatment had no statisticalmeaning;after 4-week intervention,the scores of NIHS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group were(3.53±0.50)and (4.42±0.98)respectively and the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meaning(t=5.374,P=0.000);the scoresof Bathel in theobservation group were(61.31±11.83)higher than that(55.56±10.28)in the controlgroup w ith 4 weeks observation(t=2.468,P=0.016).Conclusion:The implementation of early rehabilitation nursing can reduce the degree of neurologicaldeficitsuffered by patientsw ith cerebral ischemic stroke and improve the patient'sactivitiesof daily living.
cerebral ischem ic stroke;NIHSS;Bathel;early rehabilitation nursing
R544.1
A
1004-6852(2015)01-0087-03
2014-02-03
张黎珍(1972—),女,主管护师。研究方向:护理教育与内科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