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建设视角下的高校文化管理路径探析武建军
2015-05-20刘砚娜
刘砚娜
【摘 要】结合现代大学制度下文化管理的内涵,从文化管理的视角出发,通过积极探索高校文化管理的路径优化选择,提升高校文化管理水平,提高高校竞争力。
【关键词】文化建设 高校文化管理 路径探析
优秀的大学文化作為大学的精髓和灵魂,在大学发展中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大学文化的孕育、成长是一个长期积累探索的过程,只有不断摸索积累才能塑造良好大学文化,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如何塑造优秀的大学文化,并以优秀的大学文化推动学校综合实力提高是高校管理者应该思考的问题。只有通过加强高校文化管理,不断提升高校的管理水平,才能促进高校综合竞争实力的提升。
一、实施文化管理是建立现代大学制度的内在要求
建立现代大学制度首先完善高校内部治理结构。高校内部治理结构的核心在于正确处理各种权力关系,建立与现代大学发展相适应的管理模式和制度。大学的基本价值取向是鼓励学术自由。大学自身内涵首先强调的是学术性和专门性,其次才是行政性。大学章程的制定更是厘清了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的边界,从而建立起协调、高效的管理体系。
以人为本的文化管理是现代大学治理结构本身的内在要求。现代大学制度建立的过程,实际上就是高校实现去行政化,逐渐向新的管理模式、管理结构转型的过程。教师作为高校文化管理的主体,他们在自己的专业领域里面有自己的价值取向和评判标准,在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的衡量中,他们更倾向于学术权力。但是与行政权力相比,学术权力要求通过学术的引导形成一种积极向上、创新进取、激励发展的氛围,这就要求高校管理者要运用文化管理手段,为高校教师进行学术研究创造自由、和谐、宽松的学术环境,营造勇于开拓、求真务实、敢于创新、育人为本的学术文化环境。
因此,要确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在管理中把促进师生的和谐发展作为一切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教育改革的立足点,就是要尊重教师的学术自由,突出教师学术权力在高校的主导地位,提高教师参与学校管理的积极性与可能性;就是要关心教师的工作和生活,关心他们的前途与发展,为他们提供施展才华的机会与条件。综上所述,现代大学管理者们应对高校实行文化管理达成共识,将文化管理应用于高校的改革发展之中,促进高等教育的发展。
二、高校文化管理的深刻内涵
1. 高校文化管理的核心要义
与具有约束性、规范性和程序性的制度管理不同,文化管理是高校管理者在高校的运用过程中,通过特定文化的设定,充分尊重师生价值观和行为信念的建设,通过培育共同的价值观、良性的行为规范,使师生形成共同的行为愿景,构建具有学校自身特色,从而实现学校文化管理,形成学校良性循环的管理方式。
作为高校管理的归属点和出发点,必须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本质,把“人本”思想贯穿其中。要想充分调动师生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师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实现师生的价值实现来达到文化管理的最终目的,高校管理者就要做到尊重人、鼓励人、关心人、发展人、提升人、依靠人,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管理效益的最大化。树立文化管理理念,旨在强调大学以文化建设为己任,凝练大学文化,培育大学精神,通过对教职工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精神生活进行梳理、整合,形成师生共同接受的价值取向,形成大学的办学特色,促进高等教育的发展。
2.高校文化管理与制度管理的异同
制度管理的模式使得高校走上了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的道路,它注重的是通过严格的管理和规范的制度监督,提高高校管理的科学化水平,促进高校目标高速快捷的实现。
加强制度建设不是为了约束人、制约人,而是通过制度管理更大限度地解放人的天性,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激发人的内在潜力。制度管理要有人情味,充分体现人文精神,注重科学、民主管理氛围的营造,反映民意。然而,单纯的制度管理也存在缺陷,制度所能约束的大部分是人的行为,并不能解决人的思想认识问题。因此,必须还要加强文化管理,采用“刚柔并济”的管理方式。文化管理是科学管理的一种新的境界,它跟制度管理不是互斥的,而是互补的,就是因为制度管理存在着某些缺陷,所以要用文化管理的理念来弥补制度管理的缺陷,进一步健全现代大学制度管理模式。
从文化管理的角度出发,大学制度体系建设应着力于三个层面。在核心制度上,通过理顺大学与政府、社会的关系,使自主管理、学术管理的理念落到实处;在一般制度上,通过健全学术民主管理的组织机制,改革现行权力分配结构,强化大学运行中的学术权力;在具体制度上,建立既有分工又有协作、责任明确的大学法人制度、组织人事制度、教育与科研制度、学科建设与学术保障等制度 。同时,文化管理还应把价值观培育、行为风范、激励文化、民主管理等作为高校文化管理基本构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要把价值观培育作为核心,行为风范作为重点,激励机制作为手段,民主管理作为保障,以文化的凝聚力与精神的自我激励为主要管理手段,以价值引领、情感沟通、榜样示范代替外在的行政命令、监督检查,把组织目标塑造成一种特定的文化,使组织成员普遍接受并身体力行,从而实现组织管理目标 ,促进共同价值观的建立,营造高校民主、平等的氛围,更大限度地发挥管理的效能。
大学文化管理要充分遵循文化管理的规律,尊重教师、尊重学生,在硬性制度管理的基础上,建设柔刚互补的大学文化,使师生面对制度形成共同愿景,化为自觉行动,消除制度管理的不利因素,弥补制度管理的不足,实现文化管理的人性化、科学化。高校管理者通过深入挖掘师生的内在潜力,充分调动师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其社会主动性和内在的自我约束,激发高校师生内在的动机需要,培养师生的使命感和责任心,提高自我成就的需要,从而达到“刚柔并济”,提高管理效能。
三、高校文化管理的路径优化选择
多元化的校园文化要求高校管理者在进行文化管理时,不能用行政命令的方式“一刀切”,要通过发挥师生的智慧和才能,提高师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增强师生对价值观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形成求真务实的文化管理机制和管理模式。
1.以价值观培育为核心,提升文化管理实效
文化管理的核心是共同价值观的培育,校风是一所学校的文化底蕴和内涵的外在表现形式,而内在根本表现的是学校的价值观念。高校共同价值观的塑造主要在文化的凝練中形成的,通过文化管理手段来实现。文化管理强调软要素的核心地位,软硬结合,注重主流价值观的培育,在组织发展过程中促成价值认同,从而实现各项管理职能,提高运行绩效 。大学价值观培育的外在表现形式是大学精神,它是被师生广泛认同的一种自我意识和价值观念体系,是大学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不断总结、提炼、概括的。优秀的大学精神文化能够让大学始终坚持正确的办学宗旨和发展方向,在正确的发展道路上不断前进。高校管理者要认清大学发展的历史渊源,深入挖掘学校文化传统,注重对学校文化精神、历史传统和特色的概括、凝练和总结,对教师精神生活、价值目标、行为方式进行疏导、整合,从而形成师生一致认同的大学精神,将外在的目标和理念内化为师生共同追求的价值取向,引领师生朝着共同的学校目标努力。
2.以行为风范为重点, 深化文化管理内涵
行为风范是透过思维方式、行为习惯、人际交往、生活旨趣等折射出的师生的信仰、精神、素养、价值取向、文化品位,它是高校实施文化管理的关键。高校文化管理应该从树立良好的行为风范入手,塑造良好的文化素养氛围。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要在全社会积极营造鼓励大胆创新、勇于创新、包容创新的良好氛围,既要重视成功,更要宽容失败,完善好人才评价指挥棒作用,为人才发挥作用,施展才华提供更加广阔的天地”。因此高校管理者应该营造鼓励严谨踏实、精益求精的行为文化,努力营造一个“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浓厚氛围, 创造一个民主、自由、开放、和谐的有利于人才发展的校园人文环境。要在师生中培养崇尚科学、追求真理的治学精神,提倡大胆探索、锐意进取的创新意识,培育有求同存异、互惠双赢的团队意识,形成优良的行为风范。
文化管理倡导求和而存不同,以兼容并蓄之力量汇纳百川,鼓励学术自由,体现管理的弹性和文化的张力 。因此高校文化建设中的行为风范建设应遵循文化建设的规律,在营造共性文化、树立核心价值观念的基础上,尊重师生的个性差异,不能用行政命令的手段“一刀切”,要以行为文化为核心和重点,创造宽容、自由、和谐、创新的学校环境,尊重个性发展,给师生个性发挥创造自由的文化空间,培养健全的人格品质,给师生发展创造宽松自由的文化环境。通过塑造良好行为风范,能够形成精神振奋、力争上游的良好氛围,帮助师生健康成长。
3.以激励机制为手段,夯实文化管理载体
以人为出发点,尊重人性,并以实现人的价值实现为最终目的,这是高校管理的本质,其核心是“以人为本”。学校文化建设离不开激励机制对人的积极性的引导和激发,离不开激励文化对积极向上的办学理念及其精神的宣传和强化,这是学校文化运行的关键载体。马斯诺的需求层次理论指出,人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需求层次,而自我实现需要是人的最高需求层次。根据这个原理,在高校文化管理中应该针对不同年龄段、不同层次的人群制定相应的措施,并扎实有效地持续下去,真正达到激励的目的,如目标激励、情感激励、榜样激励。
4.以民主管理为保障,营造文化管理的和谐氛围
要实现高校的可持续发展,除了建立相应的软硬件条件,还应在高校和师生之间建立一种“相互尊重、平等沟通、共谋发展、情感互动”的和谐关系,使高校在不断创新发展的同时,能够聚才、爱才、用才、育才,促进师生的全面发展。而高校和师生之间建立一种平等和谐的关系,需要高校加强民主管理,充分尊重师生的主人翁地位,营造文化管理的良好氛围。民主管理作为现代大学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现代大学制度建立过程中最重要的条件和动力之一,是现代学校新型的管理方式,是高校文化管理的必然手段。
民主管理强调多元化参与,参与主体不仅仅是高校的管理层,而是让所有师生都有参与大学内部公共事务管理的权力。它不仅包括师生对学校内部事务的参与,也包括对学术事务、学术活动的民主管理。因此,要充分发挥师生管理学校事务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决定权和监督权,科学决策,依法办学,扩大师生的知情权,充分调动师生在学校创新发展过程中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将师生部分精神和情感投入到学校发展中,培养师生的主人翁意识,充分挖掘和利用师生的智慧和经验,为学校的发展出谋划策。
文化管理是高校可持续发展的灵魂,决定着一所高校的发展速度和发展潜力。而大学文化的孕育成长是一个长期积累探索的过程,需要高校管理者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只有不管摸索积累才能塑造良好大学文化。高等学校文化管理是尊重人性的管理,是体现人性的情感管理。高校管理者要顺应改革发展需要,转变管理方式和行为,以价值观培育为核心、以行为风范为重点、以激励机制为手段、以民主管理为保障,提升文化管理实效,深化文化管理内涵,夯实文化管理载体,营造文化管理和谐氛围,将价值观念引领与制度约束、激励相结合,凝聚发展共识,增强追求卓越的内在驱动力,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