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两窗髂腹股沟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髋臼骨折的临床疗效
2015-05-17林丽双曹衍玉广东省东莞市塘厦医院骨科广东东莞523721
刘 胜,林丽双,曹衍玉,梁 海,刘 毅 (广东省东莞市塘厦医院骨科,广东 东莞 523721)
髋臼骨折通常为高能量暴力性骨折,以高处坠跌伤以及交通事故伤最为常见。髋臼骨折以髋臼极其不稳定,伴有明显移位为主要特点,临床若未及时正确地对患者展开救治,则有很高的几率导致残疾[1]。本文以改良后的两窗髂腹股沟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髋臼骨折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3 年2 月~2014 年3 月我院收治的60例髋臼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 例。对照组男18 例,女12 例;年龄36 ~68 岁,平均年龄(53.1±2.7)岁;3 例为重物砸伤,12 例为高处坠跌伤,15 例为交通事故伤;8 例为前柱骨折,19 例为前壁骨折,2 例为双柱骨折,1 例为前柱+后半横形骨折。观察组男17 例,女13 例;年龄37 ~69 岁,平均(56.4±2.9)岁;2 例为重物砸伤,14 例为高处坠跌伤,14 例为交通事故伤;7 例为前柱骨折,20 例为前壁骨折,2 例为双柱骨折,1 例为前柱+后半横形骨折。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等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对照组行标准三窗髂腹股沟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2]。观察组则行改良两窗髂腹股沟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首先患者取仰卧位并接受全身麻醉,手术过程中仅暴露标准“三窗”中的内侧与外侧两个“窗口”即可,然后复位髋臼并常规置放钢板,应注意钢板与耻骨表面保持贴合,从而在内外侧窗之间建立通道,沿骨面将解剖型钢板插入预定位置,并取螺钉妥善固定,此后大多数骨折亦可通过手术复位;对于四边严重骨折者可予以螺钉或者钢板经由外侧窗加以固定。术后两组均给予抗生素作常规预防性抗感染治疗,持续给药3 ~5 d,观察患者引流情况,待引流液体量低于50 ml 时即可将引流管拔除,引流管留置时间不宜>3 d。术毕第2 天指导患者开展被动功能训练,并作直腿抬高练习以及屈髋屈膝锻炼;手术8 周后以双拐支持展开床下部分负重锻炼,渐次加大负重量,至4 ~6 个月时可进行完全负重锻炼。
1.3 观察指标与疗效评定标准:术后统计两组手术时间,观察术中出血量,并通过X 线片评估治疗效果,疗效评定标准参照Matta 影像学评分标准[3]:①优:骨折移位低于1 mm;②良:骨折移位超出1 mm,但低于3 mm;③可:骨折移位在3 ~5 mm 之间;④差:骨折移位超出5 mm。优良率=(优+良)/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6.0 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行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用χ2检验,P <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优良率对比: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优良率为96.7%,对照组治疗优良率为93.3%(P >0.05)。见表1。
表1 两组优良率对比[例(%)]
2.2 两组手术用时及术中出血量对比:观察组患者的手术用时及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 <0.05)。见表2。
表2 两组手术用时及术中出血量对比
表2 两组手术用时及术中出血量对比
注:与对照组相比,①P <0.05
组别 例数 手术用时(min) 术中出血量(ml)对照组30 96.2±9.8 511.9±53.8观察组 30 54.7±8.6① 234.4±27.9①
3 讨论
在髋臼骨折临床治疗中,选择手术入路是否合理是关键,而骨折复位以及良好固定则对治疗效果优劣有着决定性影响。在骨折复位以及固定处理中,良好的手术入路及骨折伤处的充分暴露是关键[4]。针对髋臼骨折病例,临床在选择手术入路时应遵循如下原则:应确保骨折部位充分显露,尽量实现解剖学复位,为操作固定创造有利前提,同时应保护血管以及神经免遭手术损伤,应尽量保护骨盆外侧附着的臀肌,不宜过多剥离[5]。
在髋臼骨折临床治疗方案中,髂腹股沟入路自首次应用以来迅速得以普及,该术式治疗髋臼骨折效果优良,同时也衍生出诸多改良方案。其中髋臼前方手术入路涉及髂腹股沟入路、Stoppa 入路、Smith-petersen 入路以及髂股入路等诸多方案。国内外学者也在近年来致力于手术切口的改良,并提出了诸多方案。Kloen 等于2002 年总结并提出了改良髂腹股沟入路,这一术式可视为髂腹股沟下入路方案的雏形,与传统切口相比,改良髂腹股沟入路切口使髋关节以及低位前壁骨折暴露更为充分[6]。Lefaivre 等于2009 年也对髂腹股沟入路术式做出改良,即Smith-petersen 入路与髂腹股沟入路联合的远端入路,术者直视状态下经由前方切口将关节囊切开,若手术情况需要还可将股骨头前脱位[7]。然而该术式术创较Kloen 手术入路方案更为严重,具有较大的髂嵴截骨范围,因此该手术入路优势并不明显。2010 年秦晓东等针对17 例髋臼发育不良、Tile C1型以及T 型骨盆骨折患者采取髂腹股沟下入路方式进行治疗,效果满意[8]。
髋臼骨折情况极为复杂,迄今为止尚无一种手术入路可应对和解决所有类型骨折。笔者通过总结临床实践经验发现,标准三窗髂腹股沟入路手术时间相对较长,手术切口暴露操作较为繁琐,同时在暴露过程中闭孔动脉耻骨支容易受到损伤,具有较多并发症。而改良后的两窗切开复位内固定方案用于髋臼骨折治疗效果确切,其手术解剖相对简单,术创小,手术用时较短。本次研究对观察组患者采用改良后的两窗髂腹股沟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后,虽然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优良率96.7%与对照组的93.3%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但观察组患者的手术用时及术中出血量仅为(54.7±8.6)min、(234.4±27.9)ml,明显少于对照组的(96.2±9.8)min、(511.9±53.8)ml(P <0.05),不仅很好地体现了上述观点,而且更凸显了改良后两窗髂腹股沟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髋臼骨折的疗效可靠和安全性高。
综上所述,改良后两窗髂腹股沟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髋臼骨折的疗效确切,操作简单,术中出血量较少,值得推广应用。
[1] 胡建华,张晓星,苟景跃,等.前后联合入路治疗复杂髋臼骨折[J].创伤外科杂志,2011,13(4):297.
[2] 洪顾麒,王 钢.螺钉治疗髋臼骨折的研究进展[J].中华创伤杂志,2014,30(2):190.
[3] 禹宝庆,周海燕,张传森,等.经前侧入路治疗骨盆髋臼骨折的解剖学研究及临床应用[J].中华创伤杂志,2014,30(1):15.
[4] 黄进成,刘曦明,蔡贤华,等.累及方形区的髋臼骨折有限元建模及固定方法比较[J].中华创伤杂志,2014,30(5):449.
[5] 刘 勃,陈 伟,王 娟,等.髋臼骨折合并同侧股骨头骨折的治疗策略及疗效[J].中华创伤杂志,2014,30(3):199.
[6] Kloen P,Siebenrock KA,Ganz R,et al.Modification of the ilioinguinal approach[J].Journal of Orthopaedic Trauma,2002,16(8):586.
[7] Lefaivre KA,Starr AJ,Reinert CM,et al.A modified anterior exposure to the acetabulum for treatment of difficult anterior acetabular fractures[J].Journal of Orthopaedic Trauma,2009,23(5):370.
[8] 秦晓东,李 翔,吕天润,等.髂腹股沟下入路在髋臼骨折治疗中的初步应用[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10,12(10):9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