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金融学教学方式对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影响——研究型大学的实证分析

2015-05-17林乐芬

阅江学刊 2015年3期
关键词:研究型本科生教学方式

林乐芬,孙 蔚

(南京农业大学,南京 210095)

一、文献综述

大学的核心目标是培养人才,不同类型的大学,人才培养目标不同。研究型大学源自1810年创建的柏林大学,其组建之初便确立了“学术自由”和“教学与研究相统一”的新理念,开大学研究与教学相结合之先河。国内学者对研究型大学进行了不同程度的解析。徐岚、卢乃桂认为,研究型大学应在培养模式上强调教学方式,在教学内容上侧重高深学问,最终的目标是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人才。①徐岚,卢乃桂:《从教学与研究之关系看研究型大学本科教学的特点》,高等教育研究,2009年第6期,第66-73页。可见,在研究型大学中,大学生的科研能力占重要地位,高水平的科研能力是研究型大学区分于应用型大学的重要标志。

“科研为源,教学为流”,要拥有强大的科研能力,教学是关键,而本科生教学更是重中之重。没有优秀的本科生就没有优秀的研究生,更不会有高水平的专业性人才。本科教学是研究型大学的基础,作为一所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必须充分重视本科教学,提高本科教学质量。许迈进、杨行昌指出,我国研究型大学都不同程度地存在教学和科研的冲突。①许迈进,杨行昌:《教学与科研并重:研究型大学和谐发展战略的重要选择》,中国高教研究,2007年第4期,第49-51页。大学教师把过多的时间、精力投入科研活动中,敷衍甚至放弃教学,科研与教学的分离,导致科研成果与教学质量、人才培养零相关甚至负相关的现象,教学与科研脱节。②王福胜,刘少雪:《我国研究型大学研究生教育要夯实科研—教学—学习连接体》,现代教育管理,2011年第2期,第107-110页。

研究型大学需要研究型学生,硕士生、博士生都是从本科生成长起来的,因此,必须要重视培养本科生的科研能力。马廷奇指出,要完善本科教育,需要建立以研究为基础的教学体系,以课程改革为核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形成合理的知识体系。③马廷奇:《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的定位与教学改革方略》,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3期,第89-94页、第101页。韩秋莹认为,在教学活动中要注重知识与研究方法的融合,把科研的思路带到课堂,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④韩秋莹:《教学研究型大学的教学与科研关系探析》,现代教育科学,2012年第1期,第118-121页。薛成龙比较了中美研究型大学的课程结构,建议在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式等方面建立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的人才培养模式。⑤薛成龙:《美国研究型大学课程改革的特点与价值取向》,大学教育科学,2008年第6期,第78-85页。

具体到金融教学活动,不少专家学者在教学方式上进行了尝试。张亦春指出,金融学教学方式必须根据不同性质、不同层次的课程进行改变,以达到期望的教学效果。专业基础课以讲授为主,专业核心课则应该运用案例教学法、小组教学法、模拟教学法等增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教学效果。杨勇等在公司金融学的教学中,采用“课堂讲授+案例教学”的组合方法,提高了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创造的能力。施承勤在金融学教学当中尝试项目教学法及多媒体教学法,使学生不再被动地接受知识,既培养了团队协作能力,又强化了个人的分析能力。

南京农业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作为“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和“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的研究型大学之一,对本科生教学方式改革和科研训练(SRT)相结合的实践已进行了十余年的探索,形成“传统讲授式”“问题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发现教学法”“开放教学法”“兴趣教学法”“小组教学法”“大班化教学小班化研讨”等十余种教学方式。

本文以南京农业大学金融学专业为例,基于本科生的视角,在问卷调研基础上实证性地分析教学方式对本科生科研能力提高的影响,以总结经验、发现问题,为进一步改善教学方式、提高本科生的科研能力提出可行建议。

二、描述性统计分析

南京农业大学金融学本科生的专业课程共12门,分为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两大类。专业基础课包括学科导论、国际金融、货币银行学、公共经济学、投资学等5门,专业核心课包括中央银行学、商业银行管理学、金融工程学概论、保险学、公司金融学、金融企业会计、金融市场学等7门。本文选取南京农业大学金融学大二年级学生为调研对象,这些学生已完成公共基础课程的学习,在大二上学期学习部分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程,即将进入大学生科研训练(SRT)的起步阶段,他们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对专业课程的教学方式及其效果进行评价。这是基于学生视角的评价结果,反映了学生对教学方式改革最直接的需求。调研涉及金融学的5门专业课程,其中专业基础课3门(国际金融、货币银行学、公共经济学),专业核心课2门(保险学、金融市场学)。

本次问卷调查始于2014年5月,实收问卷217份,其中有效问卷196份,有效率为90.32%。调研对象为金融 121、122、123、124、125、126、127、128共8个班级的本科生:女生123名,占58%;男生87名,占42%。问卷内容主要包括大学生对现有教学方式与期望教学方式的比较,教学方式对学科前沿问题的引入效果,教学方式对大学生科研知识储备的支持,教学方式对大学生科研能力的支持等方面。

(一)原有教学方式与期望教学方式的比较

在问卷给出的10种教学方式中,学生对传统的讲授教学法、问题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以及小组教学法比较熟悉,对讲授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兴趣教学法、开放教学法甚感兴趣。有55%的学生认为,在课程学习中,讲授知识与其他教学法之间的比例应保持在4∶6到5∶5之间。进一步调查金融学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中的国际金融、公共经济学、货币银行学、保险学、金融市场学等5门金融学大二本科生所必须学习的主要课程,对现有教学方式与学生期望的教学方式进行了比较,结果见表1。

表1 大学生对现有教学方式与期望教学方式的比较 单位:%

从表1可以看出,在国际金融的现有教学方式中,讲授教学法约40%,占绝对比重;其次是案例教学法、小组教学法,约15%,这是因为金融学的课程有其特征,近几年我国高校对案例教学法、讨论教学法等大力推广普及。在学生的期望教学方式中,讲授教学法大幅下降,仅为18%,相对而言,这一比例依然较高,这与国际金融教材前半部分的理论知识较为晦涩有关。而且,问题教学法与案例教学法的比例基本未变,新增了发现教学法、兴趣教学法和开放教学法,学生对大班化教学小班化研讨教学法的期望比重为26%,说明学生更易于接受这种教学方式。

对公共经济学课程现有教学方式的调查发现,讲授教学法为38%,依旧占最大比例,案例教学法与问题教学法比例相近,分别为15%和12%,大班化教学小班化研讨教学法相对较少。关于期望教学方式的调查中,讲授教学法的比例降至18%,说明学生们愿意尝试发现教学法,期望提高开放教学法和兴趣教学法的比例。

货币银行学课程的教学方式调查结果与公共经济学类似,开放教学法、项目教学法等占比发生变化,大班化教学小班化研讨教学法更是提高到30%。这可能是因为在不同课程中,授课教师不同,教学手段各具特色。

在保险学课程的教学活动中,期望教学方式比现有教学方式增加了开放教学法和兴趣教学法。从表1可以看出,原有教学方式相对单一,除讲授教学法占比最高(38%)之外,其他教学法相对平衡。在期望教学方式中,大班化教学小班化研讨教学法占29%,说明学生们期望提高小班化讨论的比例,希望课程的教学方式丰富多样。

在金融市场学原有教学方式中,讲授教学法占据了近一半的比例(47%)。虽然教师对其他教学法均有涉猎,但运用次数不多;学生则期望提高其他教学法的比例。

由于课程类型不同、教师教学方式存在差异等原因,各门课程现有的教学法参差不齐,总体而言,讲授式教学法在各门课程的教学中仍占绝对比例。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对其他教学法虽有尝试,但皆浅尝辄止,其他教学法所占比例较小。学生对每门课程的期望教学方式不尽相同,但总体比例相对平均。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把握好各种教学法的比例。

(二)教学方式对学科前沿问题的引入效果

从课堂教学对学科前沿问题和学术新发展的介绍来看,整体上,认为“很好”和“较好”的学生占大多数,没有出现“很差”的评价,因此,可以认为引入学科前沿问题这一改革是有效的,结果详见表2。

表2 教学方式对学科前沿问题的引入效果 单位:%

从表2可以看出,国际金融、公共经济学、金融市场学的评价分布呈现出明显的递减趋势,在这些课程的课堂教学当中,学生们能够更多地接触到该领域最新的资讯,对于学生研究性的实践将起到引导性和方向性的作用。在货币银行学和保险学这两门课程中,大多数学生的评价为“较好”,相比较而言,表现略显不足。

(三)教学方式对本科生科研知识储备的支持

总体而言,在现有教学方式对本科生科研知识储备的支持方面,选择“很好”和“较好”的学生都在75%之上,五门课程都没有“很差”的评价,结果详见表3。

根据表3的数据,学生普遍认为已有的教学方式为他们发现和分析问题提供了知识和工具储备,他们可以运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分析并解决该领域的问题。可以说,已有的教学方式为研究型大学本科生的科研打下了扎实的基础。横向比较,在我们所调查的5门金融学专业课程中,国际金融的总体认可程度(选择“很好”和“较好”的比例)最高,说明该门课程的教师对于整体的知识体系、原理和思路把握得更清楚,引入的案例与学生所学知识、所遇问题直接相关,教学对科研的支持表现得更为突出。

表3 教学方式对本科生科研知识储备的支持 单位:%

(四)教学方式对本科生科研能力的提升效果

从已有的教学方式对于本科生科研能力所产生的促进效果来看,选择“很好”和“较好”的学生占大多数,不过,相比较于教学方式对本科生科研知识储备的支持,选择“一般”的学生数量更多。具体结果见表4。

表4 教学方式对本科生科研能力的促进效果 单位:%

从表4可以看出,在货币银行学和保险学课程中选择“一般”的人数超过了选择“较好”的人数;关于公共经济学的评价,选择“较好”的人最多;对金融市场学的评价中,选择“很好”“较好”和“一般”的人数较为接近。可以认为,目前的课堂教学虽然使学生的科研能力有所提升,但是相比较于知识储备而言略显不足,这一点在公共经济学、货币银行学、保险学以及金融市场学的课程中都有体现,而国际金融课程的评价分布呈现右偏的形状,说明这门课程对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提供了显著的帮助。

三、教学方式对大学生科研能力影响的实证分析

(一)模型选择

在关于教学方式对学科前沿问题的引入效果、对大学生科研知识储备的支持、对大学生科研能力的支持等统计分析的基础之上,进一步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检验教学方式对金融学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影响。Logistic逐步回归方法基于数据的抽样,可筛选出对事件发生与否影响较为显著的因素,剔除不显著的因素,并为每个显著的因素产生回归系数。Logistic回归的因变量一般为二分变量,其一般的多元回归模型为:

其中:εi满足 E(εi)=0;yi为 0 -1 型随机变量,其概率分布为1。显然有 E(εi)= πi=f(xi1,xi2,…,xip),故当因变量为0-1型随机变量时,因变量均值表示给定自变量时y=1的概率。又因为0≤E(εi)=πi≤1,所以因变量均值受到限制。另外,误差项εi=yi-f(xi1,xi2,…,xip)为具有异方差性的两点型离散分布。事实上,Var(εi)=Var(yi)=πi(1-πi)=f(xi1,xi2,…,xip)[1 - f(xi1,xi2,…,xip)],εi的方差依赖于 xi=(xi1,xi2,…,xip),且具有异方差性。当yi=1 时,εi=yi- f(xi1,xi2,…,xip)=1 - πi;当yi=0 时,εi=yi-f(xi1,xi2,…,xip)= - πi。

由于Logistic回归模型对数据的正态性、方差齐性以及自变量类型没有要求,并且具有系数的可解释性等优点,使得其在社会学、经济学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二)变量定义

本研究的因变量科研能力(Y)为二分变量。参与大学生科研训练(SRT)并在训练中有清晰思路,严格按照教师要求按时完成科研任务的,定义为科研能力良好,取值为1,其他取值为0。在自变量的选择当中,本文选取了性别(X1)、专业课类型(X2)、专业兴趣(X3)、学生偏好(X4)、课程设置(X5)、教师水平(X6)、教学方式组合(X7)、教学方式多样性(X8)、教学设备(X9)等9个变量。其中,性别变量试图研究学生的性别是否会影响科研能力。专业课类型包括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两种,专业兴趣变量指的是学生对专业课的兴趣,学生偏好则分析学生的主动型学习或被动型学习对其科研能力的影响:以上3个变量试图研究学生的个性因素对科研的影响水平。课程设置、教师水平、教学方式组合、教学方式多样性、教学设备等变量试图从7个不同角度衡量教学方式对学生科研能力的影响程度。具体变量的定义及描述性特征见表5。

表5 变量定义和描述性统计

(三)估计结果

本次研究对问卷调查数据使用SPSS11.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取置信度为95%,以学生科研能力为因变量,以学生性别、学生个性、教学方式等3大类自变量,建立Logistic多元回归模型,估计各自变量对因变量影响的显著程度。因变量影响程度根据每增加一个变量之后的卡方统计量的显著度Sig来确定:如果Sig>0.05,说明此自变量对因变量没有影响;反之,则有显著影响。

具体估计结果如表6所示,其中B为回归系数,S.E为标准差,Exp(B)为幂值,即变量发生一个单位变化时,其预计值几率的变化。

从表6可知,模型整体检验结果显著。其中,课程设置、教学方式组合、教学方式多样性、教师水平对学生的科研能力具有较大影响。回归系数为正值说明:课程设置越偏向师生互动型,对本科生提升科研能力帮助越大;教学方法组合越合理,越能够提高本科生的科研能力;在提高本科生的学习积极性方面,多样的教学方式比单一的教学方式更有效;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高水平的教学能够调动本科生的积极性,对他们学习专业知识有深刻影响。从回归系数的数值可以看出,教学方式组合、教学方式多样性以及课程设置所占比例最大,说明这3个变量是影响本科生科研能力最重要的因素。

表6 教学方式对金融学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影响程度

研究结果还显示,学生的专业兴趣和学习偏好对科研能力也能够产生一定的影响:学生对所学课程越感兴趣,学习就越积极主动,对知识储备和科研能力的影响就越积极。这说明,从学生着手进行教学方式改革并不是无的放矢。此外,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对学生而言同样重要。性别、专业课类型以及教学设备这3个变量对本科生的科研能力没有显著影响。

四、结论与启示

第一,教学方式对本科生科研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影响。要建立一所高水平的研究型大学,必须重视本科阶段的教学质量,使教学与科研相匹配,从而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第二,课程改革要“因课程施教”。金融学具有特殊性,各专业课程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金融学的课程改革绝不是一个大而笼统的改革,需要根据每一门课程的性质、特点和教学目的,选择与本科生科研能力提升较为匹配的教学方式。由此,对任课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三,教学改革要着重体现课程设置、教学方式组合、教学方式多样化等方面的改革。实证分析可知,这3个变量对大学生科研能力的提升影响最大,要求在课程内容互动化、教学方式多样化、教学组合合理化等方面进行更多探索。

第四,教师是教学的主体,教学方式对本科生科研能力的提高效果,很大程度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投入。因此,研究型大学应高度重视大学教师在课堂教学方式上的改革与创新,采取更有效的激励措施和手段,使大学教师能够将更多的精力投入本科教学。

猜你喜欢

研究型本科生教学方式
One Heath视角下昆明市高年级本科生抗生素认知与行为
国有企业研究型审计思考与探索
优化教学方式 提升初中语文教学质量
高校钢琴教学方式拓展的思考与实践
灵活采用教学方式 提升语文教学效率
小学音乐欣赏教学原则及教学方式探索
时军:定锚现代化研究型医院
定锚研究型人文医院
高校研究型教学模式探讨——以海洋环境保护课程为例
行业特色院校本科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