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生素降阶梯治疗小儿重症肺炎的临床价值分析
2015-05-16广东省东莞市第八人民医院广东东莞523320
倪 明 (广东省东莞市第八人民医院,广东 东莞 523320)
小儿重症肺炎,是儿科临床上的一种常见的多发性呼吸系统疾病[1]。它的起病急、病情重、处理难度大,容易引发多种较为严重的并发症,如气道梗阻、急性肺损伤、呼吸骤停以及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等,对患儿的生命健康安全危害严重[2]。本文选择2011 年09 月~2014 年08 月之间,我院儿科住院部收治的106 例重症肺炎患儿。将他们依照抽签法进行随机平均分组,即对照组患儿53 例,采用常规升级治疗;观察组患儿53 例,采用抗生素降阶梯治疗,并分析、统计和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情况和效果。现将详细结果进行汇报。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随机选择2011 年9 月~2014 年8 月以来,在我院儿科病房进行住院治疗的重症肺炎患儿106 例,男56 例,女49 例,年龄1 个月~7 岁,平均(2.5±1.3)岁;病程2 ~5 d,平均(3.2±0.8) d;病变部位中,18 例为右侧肺,20 例为左侧肺,68 例为双侧肺。将106 例患儿按照抽签法进行平均分组。对照组患儿53 例,男27 例,女26 例,年龄1 个月~6 岁,平均(2.1±1.5)岁;病程2 ~4 d,平均(2.9±0.5) d;病变部位中,10 例为右侧肺,11 例为左侧肺,32 例为双侧肺。观察组患儿53 例,男30 例,女23 例,年龄16 d ~7 岁,平均(2.7±1.0)岁;病程3~5 d,平均(3.8±0.5) d;病变部位中,8 例为右侧肺,9 例为左侧肺,36 例为双侧肺。经过临床比较,两组患儿在年龄、性别、病程、病变部位以及临床症状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采用常规升级方法对患儿进行临床诊治。具体方法为:患儿入院之后,医生要详细地了解其之前的抗生素使用情况,并要求患儿进行常规的临床检查,如血常规、痰培养、胸部CT 以及药物敏感测试等。而后给予患儿常规抗生素(青霉素、头孢噻肟钠)治疗。即每12 h 给予患儿50 mg/kg 青霉素(通用名:注射用青霉素钠;生产商家:广州白云山天心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H44022447)和50 mg/kg 头孢噻肟钠(通用名:注射用头孢噻肟钠;生产商家:上海新亚药业有限公司;批准文号:H31021720)的静脉滴注治疗。同时,还要针对性的进行供氧、通气改善、电解质纠正、酸碱平衡等临床常规治疗,并进行有效护理,及时对各种并发症进行抢救治疗。
1.2.2 观察组:采用抗生素降阶梯方法对患儿进行临床诊治。具体方法为:对患儿进行治疗前的常规检查(方法和项目同对照组相同)。同时,采用静脉滴注方式给予患儿美罗培南(通用名:注射用美罗培南;生产商家:深圳市海滨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H20010250)抗生素治疗。通常情况下,其药量先控制在10 ~20 mg/kg 之间,并每8 h 进行一次输液。护士人员要随时观察患儿体征、症状情况,当其临床症状有所改善后,要将输液次数减为每12 h 进行一次输液。根据患儿的临床检查结果,实施降阶梯治疗,即对抗生素的联用方法和给药种类进行更改,一般是选择低毒、高敏、窄谱、价廉的抗生素。
1.3 评价标准:治愈:患儿在用药后其临床体征和症状(发热、咳痰、呼吸困难等)完全消失,且临床项目检查(病原学检验、实验室检查等)的结果较之治疗前完全恢复正常;显效:患儿的临床体征和症状基本消失或呈现明显的改善,且临床项目检查结果明显好转,有些项目已基本恢复正常;有效:患儿的临床体征和症状出现好转,且临床项目检查结果有所改善;无效:患儿在用药72 h 后,其临床体征和病症情况未出现改善,甚至呈现病情加重的趋势[3]。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总病例数×100.0%。
1.4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3.0 软件对两组重症肺炎患儿的临床治疗情况和效果进行对比、分析和统计,并进行χ2检验。当P <0.05 时,则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情况分析:经过临床比较表明,在感染控制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和住院时间方面,对照组患儿分别为(16.0±3.5) d、(18.5±5.7) d、(20.0±6.3) d,观察组患儿分别为(9.77±3.6) d、(12.1±3.5) d、(13.2±4.9) d,观察组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2.2 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分析:统计学分析显示,对照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64.15%(34/53),观察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8.68%(47/53),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比较[例(%)]
3 讨论
小儿重症肺炎的诱发原因多是细菌感染[4],其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咳嗽、发热、咯痰、呼吸急促、呕吐、腹泻、嗜睡等,严重的甚至出现昏迷、惊厥、脑疝等。目前,临床上多采用抗生素升级方法对其进行治疗[5]。这种方法虽然在抗生素的用药上较为温和,但治疗时间长,对感染的控制效果不佳[6],因此,临床上逐渐开始采用抗生素的“降阶梯”方法进行治疗,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次临床研究显示,采用抗生素降阶梯治疗的患儿,其感染控制时间(9.77±3.6) d、抗生素使用时间(12.1±3.5)d、住院时间(13.2±4.9)d 均明显短于采用常规升级治疗的患儿[(16.0±3.5) d、(18.5±5.7) d,(20.0±6.3) d],并且临床疗效(88.68%)高于常规治疗患儿(64.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由此可见,采用抗生素降阶梯方法治疗小儿重症肺炎,其临床效果更佳,抗生素用量更少,治疗时间更短,因此,应积极予以临床上的广泛推广和应用。
[1] 丘冰青,欧琳华,徐志感,等.抗生素降阶梯治疗小儿重症肺炎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2011,17(26):131.
[2] 吕红丽.重症肺炎抗生素降阶梯疗法的疗效观察[J].吉林医学,2013,34(27):5551.
[3] 苗 萍.抗生素降阶梯治疗小儿重症肺炎的临床疗效[J].中国实用医药,2014,09(10):162.
[4] 蔡楚兰.抗生素降阶梯治疗小儿重症肺炎患儿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J].吉林医学,2013,34(18):3596.
[5] 朱志红,唐基忠.抗生素降阶梯治疗小儿重症肺炎的效果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4,5(10):85.
[6] 朱湘芸.重症肺炎抗生素降阶梯疗法的疗效观察[J].吉林医学,2011,32(24):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