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教学路径在消化内科护理带教中的应用
2015-05-13韩海燕
韩海燕
临床实习是护生从学校走向社会实践的转折期,是护生将课本知识在临床实践中强化与升华的一个重要过程。临床实习期间,护生工作学习思路的建立,理论知识的掌握及操作能力的提高,会对学生的将来产生深远的影响[1]。临床路径(CP)是一种质量效益型管理模式,于20世纪80年代从美国逐步发展起来[2],将这种先进的管理模式应用到临床教学中,对教学内容和时间具体细化,在教学过程中及时测评、分析、改进,这种具体化的教学方法称为临床教学路径[3]。本研究将临床教学路径应用于消化内科护理带教中,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2013年8月—2014年5月在我科实习的专科护生100人,实习时间为4周;均由高年资护师带教。将2013年8月—2013年12月在我科实习的护生50人设为对照组,其中,男2人,女48人,年龄17岁~24岁(21.67岁±1.34岁);将2014年1月—2014年5月在我科实习的护生50人设为观察组,其中,男1人,女4 9人,年龄1 8岁~2 5岁(2 1.6 7岁±1.98岁)。两组护生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干预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即护生到我科后,由总带教统一进行入科宣教后将护生逐一分配给固定教师带教,每位带教教师根据护理部下发的教学大纲要求及科室的带教计划完成消化内科常见病护理的带教内容。观察组采用临床教学路径法,临床教学路径的制定由护士长、总带教及科室高年资带教教师查阅大量临床带教资料及多所院校的实习大纲,同时参考医学院护理系消化教研室教师及护理部分带教主任的意见后汇总论证得出。具体方法为:观察组护生进入我科后,带教教师按照消化内科教学路径的目标要求对护生进行授课和考核,在整个教学路径中带教双方共同评价教学效果,教师及时了解护生需求,改进教学方法。①第1周。第1天,由总带教介绍科室规章制度、带教计划与要求、各班职责及工作流程,陪同参观病区环境,重点介绍治疗室和监护室,认识科室的抢救仪器与设备,讲解职业安全与自身防护、优质护理服务的内涵与要求、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的开展要点,针对实习生易犯的错误给予相关警示案例教育,讲解消化内科疾病谱、常用药及特殊护理知识;第2天,护生跟随各自带教教师进行学习,教师对自己所带学生进行专科理论和基础操作摸底,了解学生专科理论知识掌握情况及基础操作的技术水平和动手能力;第3天和第4天,带教教师根据摸底结果教学,对未掌握的知识进行重点讲解,每项基础操作边示范边讲解,然后由护生操作,带教教师在旁指导,心肺复苏及无菌技术是必讲内容;第5天,讲解医嘱查对执行制度、交接班制度及电子版护理文书的操作规范。②第2周。本周重点为专业理论知识教学。由科室3名教师在下午统一授课,每次授课时间不得小于1h,其余时间护生跟随自己带教教师学习观察病情的方法、突发病情变化的处理及危重病人的抢救。第8天讲解消化系统的解剖及生理;第9天讲解消化性溃疡病人的护理;第10天讲解上消化道出血病人的护理;第11天讲解肝硬化病人的护理;第12天讲解急性胰腺炎病人的护理。教学形式有多媒体教学、理论讲解、教学查房、病例讨论、个性化辅导等。临床所遇其他疾病的护理由带教教师当班讲解。③第3周。本周重点为专科操作学习。学习流程:学生看视频—教师示范(强调重点)—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进行模型练习-在教师监视下由学生给病人操作。第15天学习静脉输血的操作步骤、护理要点,了解常见输血反应的临床表现及处理;第16天学习胃肠减压和灌肠术的操作步骤、护理要点,了解胃镜、肠镜检查的术前准备和护理配合要点;第17天学习三腔两囊管压迫止血术的适应证、操作步骤、护理要点;第18天和第19天讲解消化内科健康教育的知识及护患沟通的技巧。④第4周。本周重点为提高综合能力并进行出科考核。第22天~第24天,从各自教师主管的病人中挑选出1个典型病例,由学生对病人进行评估、诊断、计划、实施、评价并完成护理记录;第25天举行1次学生自拟题目的与护理有关的小讲座;第26天,由总带教进行专科理论和操作考核,当面阅卷,分析原因,查缺补漏。
1.2.2 评价指标 ①出科考试成绩。在护生出科前由护士长或总带教进行专科理论和操作考核,理论考核内容均为实习大纲要求掌握的内容,包括专科疾病的临床表现、护理要点和专科操作的注意事项。操作考核内容为静脉输血、胃肠减压和灌肠术3项操作,学生从中随机抽取1项作为操作考试题目。②带教满意度。根据临床教学经验,参考相关问卷,同时征求高年资带教教师及实习学生的意见,自行设计带教满意度问卷调查表并进行预实验后确定。问卷内容包括教师个人素养(包括教师的职业道德和对学生的关心爱护等)、教学能力(包括理论授课水平、操作示教能力、对学生纠错方式、答疑解惑的态度及水平、师生间的沟通理解)、教学计划(包括授课内容的安排、教学时间的安排和教学形式)。共25题,总计100分,≤60分为不满意,60分~80分为较满意,>80分为满意。在学生出科前1d发放问卷,由学生不记名填写,填好后当场收回。本研究共发放问卷100份,收回100份,有效回收率100%。
1.2.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见表1、表2)
表1 两组护生出科考核成绩比较 分
表2 两组护生对带教教师的满意度比较 人
3 讨论
3.1 临床教学路径规范了教学流程 消化内科病种多,急危重症病人多,学生需要了解掌握的内容也较多,传统带教方法无具体时间安排,内容上无顺序性,教学目标笼统,仅强调出科前要达到什么目标,教与学双方对每日的教学目标不明确,无具体的周计划、日计划,导致教师出现随意讲、漏讲、少讲等情况,严重影响教学质量[4]。而临床教学路径把教学内容系统罗列,确定合理的教学内容,内容由易到难顺序递增[5],制定准确的教学日目标、周目标,规范了教学流程。教师按教学路径的内容教,护生按教学路径的内容预习准备,教学双方根据带教细则,有的放矢地教与学,使教学计划循序渐进实施[6]。另一方面,临床教师在完成每日护理工作的同时要按照教学路径要求完成教学任务,因为有目标、有时间、有进度安排,所以当遇上抢救病人等特殊情况,常需要加班加点,这是一种工作态度和责任心的体现,更是敬业精神的体现,而教师角色的这种榜样作用,对护生对护理工作的专业态度起到了很大的潜移默化作用[7]。
3.2 临床教学路径提高了带教质量 教师根据教学路径要求,要及时测评教学是否达到预期目标,测评过程由教师和护生双方共同进行,在测评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教师和护生不断进行交流、沟通,通过对护生的进一步掌握,去寻求适合护生的个性化学习方案,从而教师运用不同策略,采取不同教学形式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能力,使得教学效果得以提高。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生的操作技能及专科理论出科考核成绩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此外,临床教学路径测评过程中结合教师的评价和护生的自我评价,护生在自省,正确认识自己的同时感觉得到了尊重,融洽了师生关系,教师更易走近护生,能进一步发现学生的个体差异,从而针对性教学,提高了临床教师的带教水平,持续改进了教学质量。
3.3 临床教学路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根据教学计划明确了每天的学习内容,按步骤进行课前预习、课后评价,这样学生容易掌握教学内容,易提升学习效果,同时,有效的学习使学生面对病人时更加自信,提高了病人的满意度,而病人的认可则会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种教学方法得到学生认可,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生对带教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同时,临床教学路径还提升了学生的综合能力,通过前3周系统的理论、操作、健康教育等知识的学习,学生对消化内科的护理知识有了全面的了解、掌握。在此基础上,最后1周的实践演练,使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有了飞跃性的提高。例如在面对上消化道出血的病人时,观察组护生能够按照护理程序有条不紊的进行护理。
4 小结
临床教学路径应用于消化内科护理带教中,规范了教学过程,促进了教学相长。学生不仅收获了知识、提高了能力而且还拥有了充实而愉快的实习体验。但在临床实践过程中存在很多变异因素,如单纯按路径安排内容教学有时会与临床病例脱节,教学过程的测评虽双方参与,但由于教学双方对同一问题的认知存在较大差别未形成完整的测评体系。如何处理这些变异因素,如何满足学生学习的个性需求等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1] 李懿,许丽丽.临床护理带教中无衔接的做法与体会[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0,27(3A):379.
[2] 赵宁志,郭爱勇,陈飞,等.医院质量管理的临床路径分析[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06,13(2):139-140.
[3] 李青.临床教学路径模式在中医护理临床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华护理教育,2014,11(2):121.
[4] 刘晓春,衡小涪,吴洁,等.针灸康复科中医护理临床教学路径应用效果观察[J].护理研究,2013,27(4A):946.
[5] 曲欣青,李萍.临床护理路径在妇科带教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0,8(12A):3184.
[6] 卞龙艳,夏立平.临床路径在烧伤外科护理综合实训教学中的运用[J].护理研究,2012,26(11A):2964.
[7] 董新寨,薛燕,李艳春.规范化管理在护理临床实习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09,23(8C):2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