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新生课外阅读现状调查及应对策略
2015-05-12顾苏云
【摘 要】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初中阅读教学面临的起始现状并不乐观,主要表现为:意识上到位,行动上缺位;主观重兴趣,客观趋功利;阅读缺方法,成效未显现。要改变这一阅读现状,可从三方面做起:家校创氛围,阅读成常态;倡导多元阅读,引领特长发展;各学科联合,分层次实施。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外阅读;现状与问题;原因与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5)14-0032-03
【作者简介】顾苏云,江苏省苏州市景范中学(江苏苏州,215000)校长。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初中阶段是人生发展的重要转折时期,这时期阅读习惯的培养、阅读能力的提升,不仅是落实国家课程标准的需要,更是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需要。
为了有效推进初中阶段的阅读教学,我们专就我校初一新生的课外阅读情况做了较为详细的调查(我校是苏州古城区公办初级中学,生源为学区内地段生)。统计显示,初一新生的课外阅读起始现状不容乐观。影响学生阅读的因素,如对待阅读的态度、阅读氛围、阅读兴趣、阅读习惯,以及有关课外阅读的一些重要指标如阅读时间、阅读数量等存在较多共性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1.阅读态度:意识上到位,行动上缺位。
调查发现,无论学生还是家长,他们对阅读作用的认识是到位的,但在课外阅读实施中,无论学生还是家长,其行动远比意识滞后。在每日阅读时间的调查中,有36.12%的学生每天有半小时左右的阅读时间,13.40%的学生为一小时左右。50.48%的学生或偶尔阅读或没有阅读。调查还显示,小学时为完成任务而进行的被动阅读大于主动阅读。
作为家长,61.31%停留在配合老师督促子女完成学校布置的课外阅读任务。能主动创造阅读环境、率先垂范引导孩子阅读的很少,与孩子一起阅读的更是寥寥无几。问卷“你父母或其他家庭人员是否有阅读习惯”一题答案中,39.71%的学生选择“偶尔阅读”,“每天阅读”的仅为18.89%,而这部分家长阅读最多的是报纸。会与孩子交流阅读体会的家长为13.03%,能抽出时间与孩子一起读书的家长比例为8.77%,还有20%的家长从来不和孩子一起读书。38.74%的学生家庭甚至无任何固定阅读刊物。
这种意识与行动的不一致,直接影响了学生阅读兴趣的激发和阅读习惯的养成。
2.阅读内容:主观重兴趣,客观趋功利。
调查显示,76.46%的学生主观上希望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阅读内容。他们罗列的最喜欢的书目中,有天文、地理、历史、科学等多方面的内容。72%的学生期待初中阶段有更广泛的阅读。然而,调查还显示,绝大多数学生小学时候的阅读面非常狭窄,主要拘泥于课本或与课本配套的读本,或多以文艺类作品为主。调查还发现,有20%的学生在家长的指导下以“作文选”“教学参考”等学科辅导用书为课外阅读主要材料。真正能涉入浩瀚的人类百科知识宝库自由选择阅读材料的学生并不多。
家长对孩子的课外阅读期盼更呈现出功利化的倾向。30%左右的家长希望阅读帮助孩子“提高学习成绩”。还有15%的家长以影响学习为由禁止孩子课外阅读。
以上事实反映出学生课外阅读存在阅读面偏窄和阅读目的功利化的倾向。不加以纠正,必然导致学生阅读兴趣减退、阅读质量低下的不良后果。
3.阅读效果:阅读缺方法,成效难显现。
调查中我们发现,绝大部分学生在小学阶段并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能动性上看,大多数学生的阅读主要靠外力推动,属于被动阅读。从时间上看,大多数学生的时间阅读集中在双休日或节假日,每天安排时间阅读的不多,属于间歇性阅读。从阅读量上看,大部分学生的阅读仅是生活的点缀,属于微量阅读。
在有关阅读方法的调查中,我们看到16.25%的学生有摘抄的习惯;39.22%的学生阅读时会作些勾画;能够主动背诵喜欢的文段或者与他人交流读书心得的很少。除老师明确布置的带任务的阅读以外,其他阅读处于浅阅读状态,表现为读过即算,对阅读材料没有任何勾画和摘录,更不会进行主动的思考和推敲。
阅读习惯以及阅读方法的欠缺导致学生语文积累底子薄弱。在随后进行的小学阶段古诗词积累随机检测中,总分为100分的试卷,90分以上16人,占总人数的3.88%。40分以下比例为16.26%,及格率仅为48.72%。积累底子薄致使学生语文综合素养差。一些学生读书读不出文章主旨,段落中找不到关键句子,做阅读笔记不知所云。在作文中的反映更明显:言之无物,缺乏文采,不会合理引用,缺乏宽广的视野……更有甚者连流水账都难以成形。
为了改变初一新生阅读方面存在的问题,落实课标精神,让课外阅读在学生终身发展中真正起到引领成长的作用,我们认真分析了调查问卷的信息,研究并确定了初一阅读教学的三项应对策略。
1.强化意识:家校创氛围,阅读成常态。
发动家庭共同创设阅读环境、营造阅读氛围成为我们的重要工作。学校阅读教学中心组通过下发资料宣传阅读对促进学生成长和综合素质提高的作用,动员家长积极营造家庭阅读环境,为孩子创造良好的阅读条件。我们要求家长重视孩子的阅读,设法为孩子设立书房或读书角,订阅一份以上的书刊,争取机会与孩子一起阅读……学校还通过家长学校及学校网站定期发放有关阅读的基本知识、阅读方法、成功人士阅读经验介绍等文章,帮助家长进一步认识阅读的作用,了解阅读的相关知识,便于督促指导孩子阅读,激起家长和学生的阅读愿望。还通过推荐学生、家长阅读书目,组织亲子阅读、读书沙龙,评比“书香之家”等活动推进家庭阅读,促进家庭阅读环境的生成,从而带动学生阅读。
我们还将校园改造成开放的图书馆,全天开放阅览室,班内设立读书角,在走廊、大厅、过道等可利用的公共场所设置阅读书架、安置电子阅读器,让学生随处可以获得阅读的机会。通过开辟阅读专栏橱窗,举办阅读交流会、举行读书小报展等活动,充分营造和渲染阅读氛围,让学生在浓浓的阅读气氛中接受熏陶感染,养成爱读书、勤读书的好习惯。每周开设一节阅读课,帮助学生选择阅读内容、指导阅读方法,让学生学会读书。统一规定每天早读、课前两分钟、午休时间进行多学科、多主题阅读。还鼓励学生利用课间等零碎时间进行间断性阅读……总之,学校通过各种途径引导学生投入阅读,使课外阅读常态化,成为他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2.把握方向:倡导多元阅读,引领特长发展。
文化多元已成为这个时代的鲜明特征。阅读,作为促进学生整体素质提升的一种有效手段,应着眼于未来人的培养。我们认为,今天的课外阅读必须打破狭隘的范畴,才能激起学生的阅读愿望;今天的课外阅读只有与时代发展合拍,才能培养适应时代需要的人才。于是,我们倡导“多元阅读”理念,将推荐阅读的范围扩大到涉及百科的广泛阅读。在师生和家长的共同推荐下,我们整理并罗列出学生阅读书目。书目涉及文学、艺术、音乐、历史、天文、地理等所有领域。从学生最终选择的书目来看,内容广泛的阅读才能真正引起学生对阅读的极大兴趣。
在指导学生进行多样化阅读的过程中,我们尤其关注学生个性化的阅读。鼓励学生培养个性阅读、专题阅读的习惯,引导学生在专题阅读中培养特长,发展特长。学校有意将有相同阅读爱好的学生组成读书社,聘请专家、老师带领读书社学生进行更为深入的专题阅读,帮助学生掌握某些专业书籍的读书方法,引领学生对一些专门领域的学习兴趣。
3.注重策略:各学科联合,分层次实施。
在现实生活中,一部分人对课外阅读的理解有一定的偏颇。很多学生、家长乃至一些老师也会认为阅读是语文学科的事,阅读就是读语文相关的书,阅读就是读课外文艺类作品。其实,任何学科的学习,阅读是基础。课前预习是建筑在阅读基础上对学习内容的了解,课堂学习也应该在听讲、思考和阅读教材内容中理解,课后复习更应该在阅读教材中领悟学习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需要所有学科联合起来共同推进。
基于以上认识,我们通过教学处发动全体学科教师共同落实学科阅读任务。明确要求学科教师将阅读书本内容融入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后复习等重要环节,并明确阅读方式,如:通读、选读、朗读、默读、诵读等。其次,还将教会学生学科阅读方法、推荐课后阅读书目落实至学科教师。语文组教师作为阅读教学实验工作的主要承担者和推广者,负责阅读方法指导、阅读内容掌控、阅读质量检测以及阅读活动组织。学科联合打破了传统“阅读”的概念,将阅读渗透到学生学习活动的全过程,强化了阅读,便于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和阅读能力的提升,促进了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
针对初一年级阅读基础整体薄弱的现实,我们制定了学生阅读能力达标目标:依据课程标准,经过三年的系统阅读积累,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习惯、阅读品位、阅读方法。使每位“景范”学子养成爱读书、会读书、善用书的习惯。
根据阅读能力高下有别的现状,我们提出了“班内分层”的阅读教学策略。依照学生不同的基础,将学生分为A、B、C三个阅读层次。不同层次有不同的阅读目标、阅读不同的书目、完成不同的阅读作业。教师给以不同的方法指导,布置不同的作业,实施不同的评价。
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变得聪明的办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阅读,不仅是人们扩大视野、积累知识的重要途径,还是人们形成良好道德品质和健全人格的有效手段。作为初中语文教师,我们应当有自觉担当的意识,研究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引导学生走上课外阅读之路。让阅读提升他们的生活品位,让阅读伴随他们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