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赏析
2015-05-11欧南
欧南
威尔第(《弄臣》
Verdi-Rigoletto
演唱:丹尼尔·贝勒(Zeliko Lucic)
狄安娜-达姆劳(Diana Damrau)
琵奥特·贝舍瓦(Piotr Beczala)
奥克萨娜-沃尔卡瓦(OksanaVolkova)
斯苔芳·科坎(Stefan Kocan)
指挥:米歇尔·马里奥蒂(Miehele Mariotti)
伴奏:大都会歌剧院交响乐团(The Metropolitan Orchestra)
编号:0440073 4935 9(DG)
《弄臣》究竟有多少个版本,估计没人会知道。但一般资深的歌剧迷会举出很多经典的版本,如卡拉斯、斯苔芳诺、提多·戈比版;帕瓦罗蒂、格鲁贝洛娃、维克斯-威尔版;多明戈、柯特鲁巴斯版等等。从威尔第所有的歌剧作品来看,最受人欢迎的,无疑就是《弄臣》和《茶花女》了。
《弄臣》来自雨果的戏剧,自上演至今是威尔第最受欢迎的作品,可以说它是威尔第作为一个歌剧戏剧家成熟的标志,无论从音乐还是戏剧结构来说。《弄臣》都堪称完美。平心而论,虽然至今仍有很多严肃的艺术家拒绝通俗的艺术表达方式,但真正能做到好听、好看、不让人厌烦且具有相当艺术质量的艺术家并不多见。严肃在某种意义上恰恰是让人倒胃口的代名词,它有时不过是一件蒙人的外套罢了。威尔第对此是非常警觉的,他深知一种好的表达形式远胜于空洞的理念。
《弄臣》不但有华丽的场面,惊心动魄的故事情节,尤其在音乐方面,优美动人的咏叹调,清一色的只用男声的合唱,而在第三幕的四重唱,堪称重唱中的经典之作,它可以说是歌剧中最著名的一首重唱曲。威尔第对自己的这部歌剧也非常满意。他曾说过:“从戏剧效果上看,《弄臣》是我所写的歌剧中最好的一部,它的情节最富戏剧性,既紧张曲折又有生活气息,而且非常感人。”
的确,《弄臣》是威尔第步入中年的一个契机,而智性的成熟使得歌剧充盈着悲剧的张力,中年人明白生活中并不仅仅包含批判,人生的无奈、命运的乖张、智者的哀痛有时仅仅是一丝苦涩的梦呓。《弄臣》并无刻意的批判性,它只是用音乐完美地表达了一部歌剧,公爵的“女人善变”,吉尔达的“亲切的名字”唱出了两种不同类型的人物,风流无德、纯情稚真,这本来就是悲剧的成因。《弄臣》的成功既有音乐的因素,也有人性的刻画,而所有伟大的艺术无不洋溢着人性的光辉。
这张贝舍瓦、达姆劳、札利克鲁契奇版的《弄臣》是DG公司2003年出版的新版本。而波兰男高音歌唱家贝舍瓦,正是凭借这部歌剧《弄臣》获得德国古典回声奖年度男歌唱家。可见这部歌剧版本在业界的好评。
歌剧的舞台风格是现在常见的,充满着现代元素。演员衣着时尚,如果不看标题,根本分不清是哪部歌剧。而在第一幕中,风流成性的公爵,竟然是拿着话筒唱起咏叹调来,让人感觉像是在唱卡拉OK,其风格之大胆创意之前卫也能让人感觉到现代歌剧舞台的一种基本趋势。这或许是现代歌剧演出的一次革新,从笔者看过很多现代版本的歌剧来看,无厘头风格正充斥着现代的歌剧舞台。达姆劳仍然是我最喜欢的演员,或许我对格鲁贝洛娃的印象过于深刻,同样是花腔,达姆劳的更富有戏剧性。她们是两种不同风格的吉尔达,一个纤细,哀怨,让人楚楚可怜:一个健硕,阳光和天真。风格不同,给听者带来的感觉自然也不一样。相比起来,达姆劳的更富有现代气息,适合当下的观众欣赏。
托马斯·阿德斯(《暴风雨》
THOMAS ADES-The Tempest
演唱:奥黛丽-露娜(AudreyLuna)
伊莎贝拉·莱纳(Isabel Leonard)
阿莱克斯·施拉(Alek Shrader)
指挥:托马斯-阿德斯(Thomas Adds)
伴奏:大都会歌剧院交响乐团(The Metropolitan Orchestra)
编号:0440 073 4932 8(DG)
莎士比亚的戏剧被写成歌剧的有许多,最有名的如威尔第的《麦克白》、《奥赛罗》、《法尔斯塔夫》。德国作曲家尼古拉的轻歌剧《温莎的快乐妇女们》、古诺的歌剧《罗密欧与朱丽叶》,而其他根据莎士比亚戏剧配乐的则不计其数。而莎剧历来是艺术家取之不尽的灵感源泉,这部新作同样如此。
《暴风雨》是莎士比亚晚年(1611年)创作的最后一部作品,被称为是莎士比亚用诗写成的遗嘱,他在《暴风雨》中表达了热爱生活、崇尚理想的良好意愿。《暴风雨》的剧情大致如下:普洛斯彼洛是意大利北部米兰城邦的公爵,他的弟弟安东尼奥野心勃勃,利用那不勒斯国王阿隆佐的帮助,篡夺了公爵的宝座。普洛斯彼洛和他那三岁的小公主历尽艰险漂流到一个岛上,他用魔法把岛上的精灵和妖怪治得服服帖帖。几年后,普洛斯彼洛用魔术唤起一阵风暴,使其弟弟和那不勒国王的船碰碎在这个岛的礁石上,船上的人安然无恙,登岸后依然勾心斗角。普洛斯彼洛用魔法降服了他的弟弟和阿隆佐,使他们答应恢复他的爵位。最后大家一起回到意大利。这个剧本同时还歌颂了纯真的爱情、友谊和人与人之间的亲善关系。
当年,贝多芬写下了《第十七钢琴奏鸣曲》时,他的学生兼秘书安东-申德勒曾经问贝多芬,《暴风雨奏鸣曲》的内容是什么?贝多芬回答是“你去读莎士比亚的《暴风雨》吧!”莎士比亚在《暴风雨》中塑造的主人公也是与坎坷命运作不屈斗争的,贝多芬自己的命运与之产生共鸣,这是理解这部作品的基础。
这部歌剧《暴风雨》是英国作曲家阿德斯根据莎士比亚同名剧作写成的歌剧,是英国皇家歌剧院在上世纪90年代晚期委托阿德斯创作的。2004年2月10日在皇家歌剧院首演后,紧接着在丹麦哥本哈根、法国斯特拉斯堡、美国圣塔菲演出都得到评论家的好评。阿德斯在吸取多方意见后,于2007年又开始重新修订《暴风雨》后再度上演,并且于2012年与加拿大著名导演乐帕奇合作,在加拿大魁北克市歌剧节、维也纳国立歌剧院与纽约大都会歌剧院上演。这部歌剧也获得了德国古典回声最佳歌剧唱片奖,这也充分说明了评论界对这部现代歌剧的肯定。
阿德斯的音乐语言十分丰富。其中,米兰达与斐迪南王子在第三幕的二重唱极为悦耳抒情,这在现代歌剧里,实属非常罕见。除此之外,音乐里澎湃的情感对比与色彩,也是这部作品让欧美乐评人交相称赞的原因之一。
我们再来了解一下作曲家阿德斯的一些情况。阿德斯在1995年,就接受伦敦奥麦达歌剧院委托创作了歌剧《女爵性史》,当时阿德斯才只有24岁,但已经被公认为乐界最惊人的新秀。此剧是以1963年因为一连串性事绯闻而离婚登上报纸头条的英国社交名媛阿莉嘉尔女爵玛格莉特的故事为题材。这是阿德斯的成名作,此后,阿德斯写下的一系列作品,均为他引来了很大的声誉,这在当今古典音乐界是极其不容易的。
总之,阿德斯是一位幸运的现代作曲家,他不必像前一个时代的古典作曲家那样,必须小心严守学院作曲家的古怪的法则,万一作品要是太受欢迎,就有可能遭受同行迎合大众的讥讽。而阿德斯这一代的作曲家,因为乐坛态度的转变,已经不再有这种受欢迎就是迎合、向现实低头妥协的清高的学院作风。也正是因为这种观念的消失,让他们这一代的作曲家,能够自由地游走在各种领域,不用怕被贴标签,只要按照自己的理念创作就行。而歌剧《暴风雨》从风格来看,有些像理查-施特劳斯,既现代又不乏传统,和我们以往所知道的现代先锋派歌剧是不一样的。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