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红高粱海报再现意义的多模态话语的建构
2015-05-09王秋丽
摘 要:本文运用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系统分析了红高粱电视剧海报这一图文并茂的多模态语篇,社会符号文字与其他符号模态如图像、颜色、版式设计是如何互补联合再现完整的海报语篇的再现意义。进一步探究静态的图像和文本语言的符号间际关系,如何构建电视剧语篇的意义,激发观看者的兴趣,最终实现电视剧宣传的理想效果。
关键词:多模态话语分析;再现意;电视剧红高粱海报
作者简介:王秋丽 (1989-),女,山东菏泽人,汉族,学历: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
[中图分类号]:H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5)-14--01
一、引言
随着因特网技术的广泛发展及普及,进入了全新的信息时代和数字化时代,以往只依赖单一模态语言来传递信息的模式被多种交际模态所其取代。20世纪90年代中期,Kress和Van Leeuwen在《意象阅读:视觉语法的构成》一书中,基于Hallidy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系统分析了语言之外的多种符号资源在话语分析的作用,并建立了视觉语法理论,开创了多模态话语分析的先河,从而为多模态话语分析搭建了理论和方法的平台。
本文尝试运用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对系统分析了红高粱电视剧海报这一图文并茂的多模态语篇,探析社会符号文字与与其他符号模态如图像、颜色、设计是如何合作共赢再现完整的海报语篇的再现意义。
二、多模态话语构建的理论依据
多模态话语分析的理论依据是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Halliday(1985)认为语言作为人类交流的工具,具有系统性和多功能性,具有三大元功能,即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而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基于图像也是一直社会符号将语言的三大元功能延伸到包括视觉符号在内的其他符号系统(如图像、声音、身体语言、动作等),将其置于社会语境中更好地理解符号的含义,认为其他符号资源在人们的日常交际中不再处于辅助位置,而是正和语言符号共同形成更为宽泛的符号资源共同参与意义的构建,并提出了视觉语法理论,并把多模态话语分别解释为再现意义、互动意义和构图意义。(Kress & van Leeu-wen,1996)。
三、电视剧红高粱海报的再现意义的多模态话语分析
图像语篇的再现意义对应的是概念功能。Kress和van Leeuwen根据矢量”(vector)的有无,将再现分为叙事再现和概念再现,其中叙事再现包括行动过程(图像中的人物肢体或工具等元素形成斜线从而形成矢量)、反应过程(当矢量是图像中人物的目光时)、与言语/心理过程(当矢量是对话泡/思维泡时)。而不具备矢量的概念再现可细分为分类过程、分析过程和象征过程。
此海报展示的主要表征参与者是九儿、余占鳌和其他一些轿夫。根据色彩明暗分为中心和边缘两部分。九儿的画面占据整个海报版面五分之三,引人注目。身后是一篇映照在金黄色夕阳下的一片郁郁葱葱的高粱地,而且以红色和黄色为主色调,较高的色彩饱和度使观众的注意力自然而然地聚焦于野性十足的九儿身上,具有强烈的心理凸显性。坚强、刚毅的脸庞,向观众传递出以九儿为代表的女性不敢命运、敢爱敢恨的人物性格。目光炯炯有神,顽强不屈地正对着所有观众,构成了一矢量,整幅画面展示是叙事图像,这恰好反应了该剧所传递的精神主旨。
四、海报整体意义的构建及符号蕴含的文化内涵
红高粱电视剧海报采用高感官情态的红色和黄色,红色代表喜庆、生命力,这符合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颜色认同感,以及红高粱、碎花袄、颠娇都体现浓浓的山东元素,从而符合文化语境。和给人以高涨的热情,给整个语篇渲染了民族的认同感的氛围。这和加粗并置于中间的标题文字红色剧名《红高粱》的和黄色的英文名不谋而合。其次,图像的中间女主人公明亮欢快与周围背景形成鲜明的对比。图像的下方的文字也融入画面之中。每个符号都尽力发挥自己的优势贡献整体意义的建构。图像、颜色形象和意义直观丰富,能第一时间引人注目,而文字起到解释细节的作用。整个海报图像、文字、颜色层层交叠,相互补充、加强、联合构成了一个多模态的编排布局。共同传达了向世界展现浓厚的传统文化、在國家危亡时各阶级不屈不挠的民族气节的历史,以及彰显具有凝聚力和感召力的民族精神,激发当代中国人民的爱国热情的现实意义。最终达到了宣传效果。
五、结语
本篇文章基于Halli-day 系统功能语法和 Kress & VanLeeuwen 的视觉语法理论基础,对《红高粱》的海报展开多模态话语的全面分析,从图像的再现意义探究图像与文本语言是如何共同作用以期构建海报的整体意义。证实了运用多模态话语理论分析海报的可行性和可信度,使观众运用语言之外的模态欣赏电影。
参考文献:
[1]Halliday, M. A. K.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M]. London: Arnold, 1985/1994.
[2]Kress, G. & Van Leeuwen, T. Reading Images: The Grammar of Visual Design (second edition) [M]. London: Routledge, 2006.
[3]李战子.多模态话语的社会符号学分析[J].外语研究.2003,(5) :1-8
[4]韦琴红.论多模态话语的整体意义构建- 基于一个多模态媒体语篇的话语分析[J].天津外国语学院报. 2008,(6):16-21
[5]胥国红.多模态语篇分析-信息时代的新视角[J].山东外语教学.2009,(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