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19世纪欧洲合唱艺术发展的原因和特点

2015-05-09魏松

青年文学家 2015年14期
关键词:教堂世纪欧洲

摘 要:19世纪合唱艺术处于一个社会变革时期,其丰富和发展离不开早期合唱艺术的影响和资产阶级革命、人民大众的觉醒以及音乐作曲家强烈社会责任感,才有了长足的进步和惊人的成果。

关键词:19世纪;欧洲;合唱艺术;发展原因;特点

作者简介:魏松(1972-),男,重庆市云阳人,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音乐教育。

[中图分类号]:J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5)-14--01

欧洲合唱艺术起源于宗教,中世纪前后音乐的发展声乐是主流,器乐尚不发达,体现于教堂唱诗班,称为教堂音乐,为宗教仪式服务,合唱形式已见雏形,对19世纪合唱艺术的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

1.十九世纪欧洲合唱发展的背景分析

19世纪前合唱艺术已经取得很大的发展,唱诗班和合唱队成为合唱歌曲的主要载体,其演出场地多在教堂和剧场,局限于特定的场合和人群,作曲家创作的合唱曲目少,乐器伴奏也少。随着器乐的发展和声乐演唱形式的多样化,到了19世纪欧洲的合唱艺术已经取得了惊人的成果,在声乐艺术领域的作用和地位也日益凸显,被越来越多的人喜爱,为后来欧洲合唱艺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现代合唱艺术具有借鉴作用和指导意义。

2.十九世纪欧洲合唱艺术发展的原因分析

随着欧洲资产阶级革命浪潮的风起云涌,新的思想和文化的绽放,人们对于音乐艺术追求的多样化,不再是少数人的娱乐,逐渐成了一种群众性的活动,具有娱乐和宣传作用,越来越多的作曲家倾向于创作合唱歌曲,使得合唱曲目愈来愈丰富、演出形式多样化,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欧洲合唱艺术。其主要发展动因还得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论述。

2.1欧洲大革命的产物。由于资产阶级民主平等思想的巨大影响和欧洲中产阶级革命的强烈冲击,在法国大革命时期新思潮的影响下,合唱艺术逐步成为人民大众的音乐表现形式,巴黎率先创立音乐节,随后波及英、法、德等欧洲各大城市,很快成为宣传爱国主义、政治思想、宗教信仰和人们生活的主流形式,吸引着广大市民积极参与,激发和培养着民众的感情,加强了群众的力量。这种以合唱艺术形式的音乐节不但成为了欧洲革命的产物,而且成为了平民百姓欢庆革命胜利的最常见的音乐文化集会方式,合唱艺术迅速赢得了广大群众的喜爱,其作用和地位越来越显得重要,成为19世纪合唱艺术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2.2音乐家的高度重视和频繁创作是欧洲合唱艺术发展的核心因素。像门德尔松、勃拉姆斯、舒曼、弗兰克、柏辽兹、古诺、李斯特、威尔第等著名的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和音乐思想家为着时代的发展主题,创作出许多主张革新和思想变革的合唱曲谱和表达爱国热情的歌词,符合广大群众的生活向往和理想追求。[1]他们还在不同的地方有效地组织各种形式的合唱活动,并亲自担任合唱编排和合唱指挥,使得合唱艺术深入人心,创作出符合时代要求的合唱艺术题材,越来越多的作品符合平民百姓的口味,规模越来越大,参与人数众多,演出频繁,不再是教堂贵族绅士的独有,也不是宫廷达官贵人独揽的娱乐,而成为了普通大众的共有产物。这是欧洲合唱艺术发展最为核心的因素。

2.3劳动阶层的普遍参与是欧洲合唱艺术兴起的直接动力。由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劳动阶层有了更多的时间去参加群众性的音乐活动。而合唱艺术因为技术性低,娱乐性强,不需要经济投资,演出场地不受限制,大街小巷、教堂、宫廷、学校和军队等随处可见,贴近民众,成为了劳动阶层首选的音乐娱乐方式。随着合唱艺术的大众化,劳动阶层和中产阶级已经成为合唱艺术参与的主流,大小合唱团体相继出现,掀起了合唱艺术的新风潮,极大地推动了声乐艺术的发展,为合唱艺术的发展注入直接的动力。

2.4学校音乐教育的普及也是推动合唱艺术发展的间接原因。19世纪的学校音乐教育中合唱艺术主要是侧重于歌唱方法,是基础音乐教育的主要内容,但这个时期学校音乐教育对于合唱艺术的发展还不是主流,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当时的学生已经能够成为一般的歌手,在合唱艺術表演中能够起到骨干力量的作用,同时也是培养合唱作品创作者和后来音乐家成长的摇篮。而随着学校音乐教育的兴起,对21世纪今天的现代合唱艺术的发展与推广起到了直接的引领作用,具有深远的影响。

3.十九世纪欧洲合唱艺术发展特点的分析

到了19世纪,欧洲合唱艺术在18世纪室内合唱艺术的影响下已经到了一定的水平。随着欧洲大革命的爆发和劳苦大众的觉醒以及社会发展的需要,合唱艺术发展逐步多样化,走向大众阶层,呈现出家庭合唱或者音乐厅合唱、教堂合唱和群众合唱形式。

3.1家庭合唱和音乐厅合唱,现在一般统称为室内合唱艺术。是以主调音乐为特点的大合唱,其篇幅短小,演唱技术简单,歌词贴近人民生活,大多为宣扬爱国主义、表现自然景色、表达情感,具有叙事性,受民间音乐影响较多。一般多为丰富的多声部呈现饱满的和声音乐效果,突出合唱的抒情性,重在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

3.2教堂合唱艺术。这一类型的合唱艺术,是继18世纪教堂音乐的发展和创新,逐步演变成以弥撒曲和安魂曲为主的教堂合唱音乐两大类,一类是体现宗教色彩的,为教堂仪式服务的教堂合唱,在音乐创作上受十八世纪浪漫主义音乐影响极深;另一类是非教堂特色的合唱曲,它主要借助于宗教歌词,多表现为爱国的、民主的、世俗的思想,注重戏剧性和宏大华丽的场面,世俗歌曲占有主要地位。[2]其演唱已经不局限于教堂,已经开始走向大众音乐会和集会的主要表演形式。

3.3群众性合唱艺术。19世纪兴起的一种新兴的合唱艺术清唱剧。其音乐题材已不再是单一的宗教内容,音乐的浪漫主义风格明显,其歌词简短,思想内涵丰富,曲调优美,通俗易唱,教育性与娱乐性强,贴近民众生活,已经逐渐成为19世纪合唱艺术的主流形式,演变成立名副其实的群众性合唱艺术。

参考文献:

[1][2]刘新丛,刘正夫.欧洲声乐史[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9.4

猜你喜欢

教堂世纪欧洲
世纪赞歌
欧洲之恐:欧洲可以迅速扑灭恐怖袭击,但仍做不到防患于未然
布尔诺Beatified Restituta教堂
《教堂之夜》
20世纪50年代的春节都忙啥
1999,世纪大阅兵
My School Life
天然大理石教堂
《你一定爱读的极简欧洲史》
复兴中的欧洲有轨电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