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妹妹,我的爱》中的哥特主义风格
2015-05-09王敬聪
王敬聪
摘要:乔伊斯·卡罗尔·欧茨的《我的妹妹,我的爱》是关于6岁女孩被亲生母亲杀害的故事,小说中充斥着浓重的神秘、悬疑、恐怖的色彩,彰显着哥特主义的艺术魅力。本文拟从场景氛围、人物塑造、主题三个角度分析《我的妹妹,我的爱》中的哥特主义风格,在体验非凡的哥特主义魅力的同时,探讨作者如何将哥特传统植根于现实的土壤,揭露丑恶的社会现象,体现深刻的社会意义。
关键词:《我的妹妹,我的爱》;哥特主义;恐怖;人物;主题
【中圖分类号】:I10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5)-24-075-02
乔伊斯·卡罗尔·欧茨,美国当代著名作家之一,美国作家厄普代克曾说“要是有‘女文人这个词存在的话,她将是这个国家中当之无愧的人”,可见欧茨在美国文坛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发表于2008年的《我的妹妹,我的爱》是欧茨的又一力作,这源自美国一起至今尚未告破的著名悬案,主要讲述了一个关于六岁的小女孩在家中地下室惨遭杀害的故事。小说中恐怖的场景氛围、离奇的情节、人物形象的塑造尤其体现了小说的哥特主义特色。自其译本2011年在我国出版以来,关于它的研究收录在知网上的文献只有3.篇,可见国内对于此本小说的研究还处于初始阶段。所以笔者认为,分析《我的妹妹,我的爱》中的哥特主义风格一方面可以为小说的解读增添一个新的视角,另一方面希望能够抛砖引玉,更多的评论家能够在此基础上创作出更有价值的学术论文,为欧茨研究更上一层楼。
“哥特小说或哥特传奇讲述的是恐怖、悬疑故事,通常发生在阴暗的古城堡或修道院里(从此‘哥特成为适用于中世纪建筑的术语,也因此在18世纪,“哥特”一词与迷信相关)。从广义上讲,许多小说并没有中世纪的背景,但都存在相对险恶、怪诞或者幽闭恐怖的氛围,这些小说也被称为哥特小说。”在现代小说中,哥特小说的概念被“泛化”了,其主要特征如下:1)故事的背景多设置在幽闭恐怖的地方;2)故事情节离奇不合常理;3)故事主题多涉及死亡、谋杀、复仇、自残等阴暗的社会主题;4)故事人物常常具有丑陋的外表,压抑阴暗的内心、怪异的举止或者是柔弱不幸的形象。哥特小说的创造于法并不只是为了特立独行,标榜自己,而是以一种夸张的表现方式,在给予读者刺激的感官体验的同时,揭露社会中的阴暗面,引起人们对社会问题的广泛关注。
一、恐怖的场景氛围
“事件本身的恐怖,事件发生的场景氛围的恐怖等,都决定了哥特小说又是恐怖小说”,由此可见,恐怖是哥特小说的一个重要特征。《我的妹妹,我的爱》中很多场景都让人毛骨悚然,起到了恐怖的效果。
作者采用倒叙的叙述方式,在小说开始就交代了史盖乐九岁时妹妹被杀害了,为小说奠定了神秘、悬疑、恐怖的基调。“史盖乐救救我,史盖乐我在这个地方太孤独了,史盖乐我真怕,史盖乐我很痛,你不会把我丢在这个可怕的地方吧,史盖乐?”,(以下小说的引文都来自刘玉红,袁斌业的译文P.3)这些话语像幽灵一样缠绕着并折磨着史盖乐,同时也渲染了神秘、压抑的氛围。在布莉丝被谋杀时,作者通过对布莉丝被谋杀现场的重现让读者触目惊心,“她那张小嘴己被封上,无法叫喊。这时,她的小于腕被人用防水密封胶带捆住,无法挣扎”。(P.14)案发后,原本居住的房子也被称作“凶宅”,“这栋房子无人居住,但里而的‘鬼灯依然亮着”,(P.355)并且没有买家愿意买它。作者塑造的“鬼灯”这个超自然现象更是加剧了“家”阴森恐怖的氛围,“家”的温馨感荡然无存,此时“家”成了一个空洞的称谓。除此之外,小说中作者对史盖乐女友海蒂自残场景的描写更是让人胆战心惊,“海蒂的房间灯光昏暗,空无一人,但在灯光昏暗的浴室里,一个半裸的女孩躺在一条宽大的条纹毛巾上。海蒂又把自己割伤了,伤几在左乳房下侧扁平的腹部,形状像怪异的十字形字体”。(P.431)
很显然,在《我的妹妹,我的爱》中,作者不惜笔墨大肆渲染了恐怖的氛围,但作者不是有意制造恐慌,哗众取宠,而是试图把社会中真实存在的阴暗而用哥特主义写作于法还原在读者而前,引起人们对青少年成长问题的关注和深思。
二、哥特式的人物形象
细读文本,我们不难发现《我的妹妹,我的爱》中的史盖乐就源自哥特传统中的“恶棍英雄”形象。“恶棍英雄确实是哥特题材的创造……该题材往往往以恶棍英雄既引诱别人又自己遭受苦难,既迷人又邪恶为主题”,也就是说“恶棍英雄”既是受害者又是迫害者。史盖乐在一个缺少爱的家庭中长大,他和妹妹都是父母跻身上流社会的工具,不幸的是他在体操训练中受了伤,瘸腿的他被父母无情地冷落了。妈妈为了诱使欲和她离婚的丈夫回家故意绑架女儿却不小心把其杀害,最后把罪责嫁祸给儿子,让人们以为是受冷落的史盖乐因为嫉妒杀害了妹妹,这使得年仅9岁的史盖乐在妹妹被杀害不久就患上了精神病和抑郁症。在“预备学校”的他总是独来独往,是同学眼中的“怪才”。毫无疑问,史盖乐是家庭中的受害者,父母扭曲的人性导致了他不健全的人格。由于海蒂无意间说话中伤了他的妹妹,刺激了他柔弱的神经,这使他突然发现“布莉丝死后他对任何人都没有爱,无论什么时候都是这样”,(P.436)他无情地离海蒂而去,“我不爱你,从来没有爱过你,我们过去的相处是一个错误”,(P.436)这直接导致了海蒂的自杀。史盖乐由家庭的牺牲品变成了迫害别人生命的刽子手,对妹妹的爱让人感动涕零,对女朋友的冷酷无情又让人瞠目结舌,是典型的哥特传统中的“恶棍英雄”。
小说中除了史盖乐,他的妹妹布莉丝也是典型的哥特式人物。哥特式小说中“最突出、最引人注目的人物形象主要有四类,即暴君形象、教徒形象、不幸女子的形象和鬼怪形象”,布莉丝刚好符合其中不幸女子形象的典型特点,她的命运从一出生开始就被操控在妈妈的手里,她滑冰是为了取悦妈妈,让妈妈更爱她一点。滑冰中受了伤也是忍着继续练习,不幸的是,她的努力付出并没有换回妈妈的爱,反而是无穷无尽的压榨。因反抗妈妈假装绑架她诱使爸爸回家的过程中被自己亲生妈妈杀死,这样悲惨的结局让人看为发指,更令人震惊的是,妈妈在她死后用她不幸被“恋童癖”杀害的假新闻在电视节目上赚取社会的关注。布莉丝的一生都是不幸的,她是妈妈的傀儡,赚取声望和金钱的工具,人生的价值和生命的尊严也泯灭人性的妈妈给剥夺了,是典型的哥特式少女形象 不幸、悲惨。
三、哥特式的主题
《我的妹妹,我的爱》在主题上并没有离开哥特小说的一贯主题:暴力、凶杀、仇恨。小说的故事情节是根据“冰雪公主”布莉丝被杀害一步步展开的,首先妈妈杀害女儿把罪责嫁祸于儿子,儿子仇恨妈妈,直至妈妈患癌症去世史盖乐都没去看她一眼,这是他对妈妈的报复。小说中史盖乐家的凶杀案不是孤例,还有史盖乐的女友海蒂的父亲杀死了自己的妻子,史盖乐的朋友格鲁伯的母亲被自己的丈夫雇凶杀害。
小说是围绕着“凶杀”这一主题展开的,但隐藏在“凶杀”背后的根源惹人深思。笔者认为原因有三:其一是过度重视经济发展忽视人们的精神发展,人性扭曲是社会畸形发展的直接后果。这在布莉丝的妈妈身上展露无遗,因不想与丈夫离婚影响自己在上流社会的声誉不惜绑架自己的女儿并将其杀害,可见名利大于一切,其价值观严重扭曲,而且虎毒不食子,当她于刃自己的女儿时,连最基本的人性都丧失了;其二是家庭关系的不和谐,亲人之问关系的异化,这在小说中尤其明显,布莉丝的爸爸妈妈都有各自的情人,妈妈为了摆脱离婚的厄运无意问杀死了自己的女儿,家庭关系的不和谐才是这起凶杀案的幕后黑于;其三是善恶交锋,正不压邪的黑白颠倒的社会秩序。在布莉丝这个案件上,警察并没有把真正的凶于绳之以法,反而把一个人们眼中的“恋童癖”冈瑟逼上了自杀的绝路。其实冈瑟是个正常人,是因为一些“居心叵测”的女孩诬陷他,他才有了“恋童癖”的坏名声,可怜的冈斯就因为这个坏名声而成了布莉丝案件的“替罪羊”,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就这样被迫背起了黑锅。
哥特式的“凶杀”主题并不仅仅是为了娱乐大众,而是在给读者带来强烈震撼的同时引导读者去关注人类在社会中的生存状况、青少年的成长问题、现代家庭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等,《我的妹妹,我的爱》体现了哥特式小说的传统主题并对其进行了升华,达到了一个更高的境界。
综上所述,欧茨的《我的妹妹,我的爱》在场景氛围、人物塑造和主题上尽显哥特主义魅力,但作者又不完全局限于传统哥特主义的藩篱,而是把它植根于现实的土壤,对现实中的阴暗而予以揭露和抨击,使其不只是虚张声势的噱头,而是在尽显“黑色浪漫”的同时彰显深刻的社会意义和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