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言》研究综述
2016-05-09胡超广
胡超广
摘要:《方言》是汉杨雄所著,是中国最早记录各地方言的著作,在方言史上有里程碑的地位。从成书到今天,学术界从未间断过对其的研究,这些研究从时间上大致可分为清及以前、清末民初至建国前、建国后至今三个阶段。本文对这些研究进行了仔细的梳理,并提出以骞师《方言》资料为研究对象的新思路,呼吁学术界以新的视眼来对《方言》进行研究。
关键词:《方言》;杨雄
【中图分类号】:I20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5)-24-035-02
《方言》是中国古代语言学史上第一部比较方言词汇的专著,也是世界语言学史上第一部比较方言词汇的专著,全书名为《輏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原为十五卷,今本十三卷。成书于汉代,传为汉·杨雄所著,但就《方言》的著者,学术界仍有争议。
杨雄(公元前53年 公元18年),西汉文学家、哲学家、语言学家,字子云,蜀郡人,相传其仿《尔雅》体例,又另辟蹊径,创著出《方言》-书。由于《方言》成书较早,故学界开始对其进行研究的时问也较早。大致从晋开始就人对其进行研究,时至今口,许多学者仍致力于《方言》研究。故我们可以将目前的关于《方言》研究的成果进行一个时问上的划分,大致为:清及以前、清末民初至建国前、建国后至今三个阶段。
一、清及以前
从4世纪到16世纪明代万历之前,整理与研究过《方言》的有两家,一个是晋代的郭璞,另一个是隋朝的骞师。然骞师的整理本并未流传下来,现可以从唐·慧琳的《一切经音义》里找到小部分材料。而郭璞《方言注》主要阐明《方言》的性质体例、疏通《方言》词语,还有部分校勘内容。而绝大多数宋代学者选择了重新翻刻郭璞《方言注》,并未进行深入的研究,但宋·洪迈对《方言》提出了质疑,他在《容斋随笔》中提出了很多观点,认为该书应为汉魏之际好事者伪造,然洪迈的说法受到后代人的各种辩驳,但也失为《方言》研究发掘了新思路。
明代除了对《方言》进行翻刻、影抄外,另有陈与郊的《方言类聚》,他打乱《方言》的体例,按照内容对《方言》条目重新分类编排,这对了解《方言》所收词汇具有很大的意义。
清代的《方言》研究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校证《方言》,包括对《方言》的作者的考辨,对《方言》传本的校勘,以及对《方言》及郭注的疏理证明,在这方面取得成绩的主要有戴震、丁杰、卢文昭、刘台拱、王念孙、段玉裁、钱侗和钱绎、顾震福、郭庆藩等,主要成果有:戴震《方言疏证》、卢文昭《重校方言》、刘台拱《方言补校》、王念孙《方言疏证补》、钱绎《方言笺疏》、王维言《方言释义》。二是续补《方言》,即从先秦汉魏六朝唐宋古书中找出有关方言资料编辑成书,在这方面比较知名的有张慎仪、杭世骏、徐乃昌、程际盛、、程先甲、等,但这类著作只是简单的进行了资料增补,并未以“论思”研究态度进行深入的研究,故价值不高。
二、清末民初至建国前
从清末民初到新中国成立前的半个世纪,是《方言》研究的过渡期,这一阶段的《方言》研究体现了传统的校证与语源的启蒙相融合的特点。传统校正式研究成果主要有:吴予天《方言注商》、吴承仕《经籍旧音辨证·方言郭璞注》、王国维《书郭注方言后三》等。语源学研究有:章炳麟《新方言》。此外,这一时期兴起了《方言》的专题研究,主要成果有:陶方琦的《方言》考原,黄肇平就编纂《方言》诂林所发表的意见,董作宾所做的杨雄年谱,汪之昌对杨雄著《方言》说的质疑,叶瀚就《方言》流传情况所作的考证,沈兼士、马汉麟对《方言》中有无切音的讨论,以及开《方言》地理语言研究的先河的林语堂的《西汉方音区域考》后更名为《前汉方音区域考》等等。综上所述,该时期的《方言》研究已经开始摆脱传统的校证模式,向新的专题研究方向过渡。
三、建国后至今
建国后至今,《方言》研究从深度和广度上,都取得较大发展,国内外出版专著多达十余部,发表论文两百余篇。国内较为著名的有周祖谟的《方言校笺》,刘君惠等的《杨雄方言研究》,丁启阵的《秦汉方言》,华学诚的《杨雄方言校释汇证》。国外有:司理仪的《<方言>一书中的汉代方言》,佐藤进的《各种覆刻影印宋刊<方言>之异同与卢文昭所据宋本之探讨》、《宋刊方言四种影印集成》,远藤光晓的《从编集史的角度剖析杨雄<方言>》、松江崇的《杨雄<方言>逐条地图集》、还有远藤光晓等人合编的《杨雄方言研究论文集》等。此外,一些语言学史、词汇学史、方言学史专著中也出现了关于《方言》的内容,许多典籍解读、人文历史地理研究、语言学家述评类作品中也涉及了对杨雄及《方言》的讨论。
从涉及的领域看,学术界对《方言》进行的研究,除了继承传统的校正考释工作和版本研究外,这时期《方言》研究涉及的课题还有:①《方言》与《尔雅》、《说文》的关系以及别书引《方言》研究,例如:徐时仪《玄应<众经音义>引<方言>考》、杨博显的《浅析<方言>对于<尔雅>的传承和发展》、魏现军《孙强<玉篇>引<方言>考探》等。②《方言》反映的汉代方言分区,取得的成果有:1992年李恕豪发表的有关卫宋方言和秦晋方言的两篇文章,与专著《杨雄<方言>与方言地理学》;罗常培、周祖谟、张步天、丁启阵通过不同的研究方法,对汉代方言区进行的不同划分等。③《方言》与现代方言的比较,大致有:赵振铎、黄峰《<方言>里的秦晋陇冀梁益方言》;李恕豪《杨雄<方言>中的秦晋方言》;黄革《见于<方言>中的柳州方言词》等,虽这个课题成果颇丰,但从质量上看,此类研究仅处于表象上的对比研究,大多采取列举法,未从深层而的角度去挖掘古方言与今方言的内在联系。④《方言》词汇、用字、语音研究,这个课题是研究成果最多,具有代表性的有:王彩琴有关《方言》研究的一系列论文,这其中包括《方言》中记音字、借音字、联绵词、方言词、外来词、用字之奇的研究。此外,还有王智群《杨雄<方言>词汇与汉代农牧业》、黄绮在河北大学学报发表的一系列关于《杨雄方言音辨》问题的论文等。⑤《方言》的体例研究,此课题研究成果较多,例如:李开《<方言>总体结构及其对<尔雅>古今语的记述》、濮之珍的《<方言>母题重见研究》、杨刚的《<方言>体例发凡》、王智群《<方言>与杨雄词汇学思想研究》等;⑥关于《方言》研究的各类著作的研读札记及评述:这类型的文章很多,大致分为两个类型:一、他人阅读《杨雄方言校释汇证》的读书札记和述评,例如:董志翘、汪祎《评<杨雄方言校释汇证>》、杨军《<杨雄方言校释汇证>读扎》、汪维辉《<杨雄方言校释汇证>读后》等等。二、华学诚及其学生整理研究《方言》中所做的阶段性的研究综述与对《方言》进行的述评。当然也有其他人做这类综述,例如:兰州大学白彦的硕士毕业论文《近60年来<方言>学研究、曾佳《杨雄<方言>述评》、《方言》的各类研究综述等等。
综上所述,关于《方言》,学术界对其进行的研究比较完备,但学术界可能由于各种原因并未涉足骞师所整理《方言》的相关资料,而出于不同时代、不同人之于的《方言》整理,成果也必然不一样。故笔者认为,学术界就《方言》的研究应该另辟蹊径,将骞师对《方言》的整理重视起来,进而从相对新颖的角度来研究杨雄的《方言》,或许这样可以取得新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