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汉语中红色词及其文化内涵

2015-05-09孙一丹

青年文学家 2015年26期
关键词:文化内涵区分红色

孙一丹

摘 要:在汉语的颜色词族中,红色词族是文化蕴含最为丰富的一个词族,这些词语所蕴含的文化含义也不同。随着时代的发展,“红”逐渐取代“赤”、“朱”、“丹”,成为红色词的代表词。

关键词:红色;区分;文化内涵

[中图分类号]:H1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5)-26-118-01

汉语中有着丰富的颜色词,颜色文化由此产生并在中华民族文化中占据了重要地位。中华民族有崇尚红色的传统可以从红色词庞大的词族中得到印证。在社会发展中,红色词也被赋予了深刻的文化内涵。

一、“红”的语义场

红色词在颜色词甚至在汉语中都占有较高的地位。古汉语中“红”的语义场主要有“赤、朱、丹、红”

赤。《说文解字》:“南方色也。从大从火,凡赤之属皆从赤。”火作为古代先民的崇拜物。以大火之色来表示红色,赤部的字也与红色相关。赤属于正色。《释名?释采帛》:“赤,赫也。太阳之色也。”赤表示古人心目中的正色,使用对象多为祥瑞之物或与贵族有关。皇宫中的台阶,因以赤色丹漆涂饰,故称为“赤墀”。古代天子诸侯所穿的赤色厚底的礼鞋,称为“赤舄”。帝王所居住的京城被称为“赤霄”。京师所治县的县令叫“赤令”。《史记》中:“中国名曰赤县神州,赤县神州内自有九州”等等。[1]

朱。《说文解字?木部》:“朱,赤心木,松柏属。”常用义为大红色,表示纯正的红色。《广雅?释器》:“朱,赤也。”《礼记?月令》:“乘朱路,架赤駠。”朱后引申成为泛指一切红色的物品。《穆天子传》:“天子乃赐曹奴之人戏……朱四百裹。”朱表示红色的锦帛。明汤显祖《牡丹亭》:“弄粉调朱,贴翠拈花。”朱表示女子的胭脂。门上加朱漆作为豪门贵族的代表。唐朝四品五品的官员才可用红色的官服,“朱衣”也被称为刺史之服。“朱轮,朱轩”指古代公侯贵族所乘坐的朱漆车。

丹。《说文解字?丹部》:“丹,巴越之赤石也。象采丹井,、象丹形,凡丹之属皆从丹。”丹字本义是从矿井下开采出来矿砂,是一种水银和硫磺的天然化合物。丹砂呈红色且是重要的染料,原料后引申成为大红色、赤色。《吕氏春秋》:“丹可磨而不可夺赤也。”根据现有铭文的记载,丹砂不仅是贡品,也是当时重要的染料。《仪礼》:凡画者,丹质。”丹还引申成为颗粒状或粉末状的中药,后指依药方精制的成药。《红楼梦》第二回:“(贾敬)如今一味好道,只爱烧丹炼汞。”

红。《说文解字》中:“红,帛赤白色。从糸工声。”段玉裁注:“按,此今人所谓粉红,桃红也。”“红”字以糸字为其意符,而糸表示白色的布。说明“红”字本意为一种浅红色的丝织品名称,后被引申成为粉红色。 古代的红色为浅红色,在古人看来,不在五色之内就是间色或杂色。“不正之色”是登不了大雅之堂的。《论语?乡党》孔子“红紫不以为亵服”在传统儒家观念中,在家中所穿的便服都不能用“红”和“紫”这种间色,足见间色丹地位之低。

二、文化内涵

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系统地记载了使用者的思想观念,因此由其可以折射出当时社会各个方面的建构情况。中华民族的尚红传统自炎帝起延续至今,也可以从汉语中庞大的红色词族中得到鲜明的印证。在汉语的颜色词族中,红色词族文化蕴含最为丰富的一个词族,这一现象的出现,直接来源于中华民族的尚红习俗。[2]

华夏民族的尚红心理最早来源于日崇拜。古代先民认为太阳可以带来温暖和光芒,驱散寒冷和黑暗。中国人认为鬼魂害怕太阳的阳气,在太阳升起之前要躲藏起来。“旧时南方民间宅院,在正对厅门的屋顶上要安一个很大的太阳形。这要借太阳的光辉来驱邪鬼。据说有了这个太阳形,鬼祟便不敢再进宅院了。”[3]

中华民族的尚红心理还和火崇拜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上古时期的先民则“把火视为圣洁的象征,认为它具有某种驱邪逐魔消灾去污的能力。在夜间走路时,常常点起火把来。一些节目里,也都点燃起篝火、灯笼、火把,燃放焰火爆竹等等用以驱赶病魔、鬼祟、邪气”足见先民对火的崇拜。[4]

华夏民族强烈的尚红心理,反映到语言文化中,就使“红”有着“高贵、祥瑞”的色彩,进而受到人们的推崇。皇室贵族与之相关的事物均以红色为贵。古代帝王宫殿使用金色和红色以显示威严和高贵。“朱户”是帝王赐臣子“九锡”这一最高荣誉和象征。

红色词族内部也存在这正色与间色之分別。这是古人的贵贱、尊卑等社会阶级领域的思想在文字领域的反映。“赤、朱、丹”作为统治者阶级所认定的正色,被赋予了高贵、正统的语义,例如“赤绶、朱雀、丹漆”等。《论语》中:“君子不以绀緅饰,红紫不以为亵服。”而与“赤、朱、丹”同色系的“红、绀、緅”等间色,则沦为下流庶民所用的颜色。

红作为一种间色,随着时代的发展,红的地位逐渐上升,取代了“赤、朱、丹”的正统地位,成为了红色词的代表词。红色在吉日庆典,传统服饰建筑及现代艺术设计等其他领域,均有着高贵、吉利、兴旺等语义色彩。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尤其是在西方文化的影响下,红色也有了一些鲜血、暴力、战争等较为负面的意思。

三、结语

红色词族在汉语庞大的颜色词族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也是文化蕴含最为丰富的一个颜色词族。红色受到远古时期的自然崇拜及我国古代的“五色”之学说的影响,传承了深厚悠久的历史积淀。

参考文献:

[1]李春玲.汉语中红色词族的文化蕴含及其成因[J].汉语文化,2003(2):43~46

[2]李小滨.中华民族的尚红传统在语言领域的表现[J].时代文学,2008(7)

[3]李广元.色彩的文化[M].吉林: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03:57

[4]黄芳芳.中国红色彩元素的文化探源[J].大众文艺,2009(10):104-105

猜你喜欢

文化内涵区分红色
区分“旁”“榜”“傍”
你能区分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吗
红色是什么
红色在哪里?
追忆红色浪漫
教你区分功和功率
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及其现实意义
英汉动物词汇文化内涵的对比分析
浅谈法语习语的文化内涵
罪数区分的实践判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