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怪谈》与《聊斋志异》中女性幽灵的比较

2015-05-09梁牧原

青年文学家 2015年26期
关键词:新妇女鬼幽灵

梁牧原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5)-26-58-01

日本是一个对灵异事件非常感兴趣的民族,从古至今,有许多幽灵的形象在文学作品,或是在野史传闻中流传下来。日本人认为幽灵有着很深的怨念,它们能够自由的移动,并且能够使用意念来完成复仇等行为。日本人不敢说已死之人的坏话,一方面是由于敬畏之情,另一方面是由于“怨灵恐惧”。的确,日本的幽灵,大都阴森恐怖,日本人相信,如果不好好安抚这些已死之人,它们就会对人类产生伤害。

说到女性幽灵的形成原因,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由于女子生前被人抛弃,心中怨念过于沉重,形成怨灵,如“丑时之女”,就是因为被人抛弃,郁郁而终,死后的灵魂头上插着三根蜡烛,代表感情,仇恨和怨业。

日本作家小泉八云编纂合集的灵异小说集《怪谈》中,出现了一些女性的幽灵形象。《痴女冈目》的故事中的冈目,病死后因为对于丈夫八右卫门的思念和担心丈夫续弦,每天晚上都会回来,导致八右卫门命悬一线。另外的一则有女性幽灵的故事是《毁约》,同样是病死的妻子,但是这里面的丈夫背弃了誓约,娶了新妇,妻子的亡灵晚上会出现在新妇面前,最终将新妇害死。这是一则典型的幽灵复仇的故事。《怪谈》中的女性幽灵的共同特点是,和人类的男子有着婚恋关系,或是被辜负,或是被抛弃,所以灵魂一直留在人间,给人类带来某种伤害。丑时之女也好,《毁约》中的鬼妻也好,都是由于怨恨的力量才得以存在。

在中国的文学史和神话传说中,出现了一系列的女鬼形象,提起鬼怪,本应是令人生惧的,可是在文人笔下的那些女鬼形象,则更容易让人同情和怜爱。在封建社会,女性一直是弱势群体,这些女鬼们,生前是美丽的,死后也不狰狞可怕,依旧有着美丽的外表。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中,就描写了形形色色的许多女鬼,《聂小倩》中的小倩,十八岁夭亡,受妖魔逼迫,在寺院内害人,后遇到宁采臣,两人相爱,小倩最终嫁给宁采臣为妻,还生有一子。蒲松龄的笔下,有时,狐鬼花妖比人类还要善良。以上是女鬼和人类有了恋爱关系,同样,中国的鬼怪也存在着复仇行为,如《聊斋》中的窦女,被南三复抛弃后,生一子而亡,灵魂依附在南三复的两任妻子身上,完成了复仇。从这些女鬼身上,可以看出许多优秀的品质来,如对爱情的坚贞,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日本幽灵的复仇方式一般都有两个特点,一是亲力亲为,二是形式比较简单恐怖。她们都是依靠自身的怨念,留在人间,完成复仇。这里主要以小泉八云的《怪谈》中的幽灵为例来进行说明。

《毁约》中的鬼妻,在弥留之际让丈夫发誓不再续弦,并提出要埋葬在自家的后花园里,但是丈夫经不住亲朋好友的劝说,和一个少女结婚了。鬼妻得知了丈夫背弃了誓言后,晚上以一个厉鬼的形象出现在新妇的房间里,使新妇感到无限的恐惧并且新妇的头颅硬生生的拧了下来,手段残忍至极。在日本古代,尤其是平安时代,为了复仇而来的“怨灵”,不是针对某一个个人,而是对整个社会表示不满。这里的女鬼是作为一个恐怖的符号出现的,其实,鬼妻是因为深爱着丈夫,但是她的可怕的行径会大大削弱人们对她的同情。鬼妻的复仇方式符合上文所说的两点,一,亲力亲为,从始至终。二,简单恐怖,文章中弥漫着一种阴森恐怖的气氛。日本幽灵的复仇目的多在于给仇人以精神上的折磨,属于原始复仇,是属于“一报还一报”的思想,并不存在过多的伦理说教。

作为弱势群体,中国古代女性也有很多被抛弃的,在文学作品中,就出现了一些复仇女鬼的形象。和日本的女鬼不同,中国文学作品中的女鬼复仇更多的注入了正义感,女鬼是作为正义的一方存在的,而人类男子则是违背道义的一方。中国女鬼的复仇,表现出了礼义道德对于人们的影响,同时,也反映出了人们对于官府寄予的希望。相比日本女鬼的简单直接的原始复仇,中国女鬼身上,还承担了道义的内容。

日本国内影响最大的三大宗教是神道教,佛教和基督教。其中,神道教是日本本土的宗教。日本原始的祖先崇拜是产生复仇女幽靈的一个原因,但是,真正促使幽灵产生的还是外来的佛教思想,使日本思想界内出现了转世轮回,因果报应等思想。许多日本文学都有超现实,无常,出世等思想。《怪谈》中有女鬼出现的篇目,最后大多是利用宗教将幽灵制服,如《痴女冈目》中是寺院中的住持给冈目的亡灵念经超度,冈目才不再回来。相比于中国的古典小说中来说,日本小说中的僧人,阴阳师等形象的力量要远大于鬼怪的力量。

可以说,日本是一个多种宗教并存的国家,宗教会渗透他们生活的各个方面,神社,寺庙随处可见,一些节日也和其有很深的渊源,如“七五三”。同样,也会渗透到文学作品中去,形成女性幽灵形象,女性幽灵的复仇往往是给人以精神上的折磨。

西汉末年,佛教传入中国,因果报应,善恶等思想深深影响着国人,使得文学作品中的女鬼复仇,具有合理性,如《窦氏》中,南三复最终身败名裂,判处死刑,作者就认为是对他抛弃弃子的惩罚。窦氏的行为更容易被大众接受。另外,中国的本土宗教——道教,对于女鬼形象的形成也有着很大的影响,我国古典小说中,对女鬼的描写存在赞美的倾向,这与道教崇尚阴柔之美,在一定程度上推崇男女平等有关系。作为传统文化主流的儒教,更是将儒家思想赋予了女鬼,她们的复仇行为,已经上升到一个伦理道德的高度。

总之,两国的女鬼形象都和宗教有着很深的联系,而复仇的目的,方式不同也与外来宗教和本土宗教的结合有很大关系。

参考文献:

[1]小泉八云 怪谈[M]西安 陕西人民出版社 2012

[2]蒲松龄 聊斋志异[M]北京 中华书局 2015

猜你喜欢

新妇女鬼幽灵
快把我哥带走
女鬼
常见食品组分及金属离子对落新妇苷稳定性的影响
"暗夜幽灵”B—2
幽灵屋
捉鬼
大师
落新妇苷稳定性的研究
鬼屋
落新妇苷固体分散体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