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长日留痕》中的英美冲突

2015-05-09胡晓昕

青年文学家 2015年35期
关键词:文化冲突跨文化交际

胡晓昕

摘 要:20世纪中后期,一批来自前欧洲殖民地,后来移居西方中心的作家渐渐崭露头角,以他们的作品,重述或逆写帝国与殖民地的关系,标志着世界文学中后殖民时代的来临。这些作家对于殖民地文化和宗主国文化均有疏离感,因为他们的身份也是多重、含混和游移不定的。被誉为“英国文坛移民三雄”的V.S奈保尔、萨尔曼·拉什迪和石黑一雄就是这一类跨文化作家的典型代表。本文中要探讨的是石黑一雄及其代表作《长日留痕》。

关键词:石黑一雄;跨文化交际;文化冲突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5)-35-0-01

《西方文學中的跨文化交流》的作者潘一禾指出:“跨文化生活和工作的经历,使得一些文学家的作品充满异国情调和奇思新见,也使得这些有着跨文化身份的作家受到不同时代读者的更为极端化的挚爱和痛恨。”

一、夹缝中的漂泊旅人

石黑一雄(1954—)是与拉什迪齐名的后殖民作家,他的作品风格细腻入微、简朴淡雅、引人入胜。作家生于日本长崎,5岁随父母迁居英国,先后在英国肯特大学和东英吉利大学深造,1980年获硕士学位,之后开始走上英国文坛。石黑一雄个人经历带有“无根性”和“两栖性”使,因此他可以被纳入跨文化交流学中“边缘人”和“旅居人”的范畴,他也曾自嘲是“一个不知家在何处的作家”。德国学者马勒茨克在《跨文化交流:不同文化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中评价这类“边缘人”或“两栖人”时说,他们一方面感到自己是属于本国的人民和文化的,另一方面他们又是与民众疏远的。他们大都接受了西方的教育,因此他们的观念、价值观和生活方式是“西式的”;而同时他们又受着自身文化的习俗和规范的根深蒂固的影响。石黑一雄将自己的多重文化身份融入创作中,例如在他的小说《得不到安慰的人》中,主人公在一个陌生城市的所见所闻、所作所为宛如梦中一般,其心灵与自我陷入现实的困境中,身份和意义显得模糊而不确定。他的作品也常常充满着异域风情,如小说《上海孤儿》中,故事场景在东方风情的上海与颇具绅士风度的伦敦之间自如切换。

二、文化适应之路多舛

石黑一雄说:“我认为我就是一个无根作家。我既不是真正的英国人,也不是真正的日本人。在我身上没有明显的文化身份。”作家无论是同日本文化还是英国文化都有一种疏离感,这一点也映射在他笔下的主人公身上。

霍尔的“文化休克”理论,是指一个人进入到不熟悉的文化环境时,因失去自己熟悉的社会交流的符号与手段而产生的一种迷失、疑惑、排斥甚至恐惧的感觉。史蒂文斯先生是一位恪尽职守的英国老管家,他受教育程度不高,终身未婚,年龄较长,极端保守和固执,所以他对新文化的适应能力是比较差的。史蒂文斯具有典型的集体主义倾向,他坚持认为被上司认可是维护自尊的关键,所以文化适应性差导致他无法在与美国雇主相处的过程中如鱼得水,这又导致了他觉得自己丢了面子,失去了作为管家的尊严,更加难以适应新文化,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1)怀旧情结

旅行一开始史蒂文斯就沉湎在对于过去的怀念中,去西部旅行穿的是一位爵士于1930年送给他的西装,所查看的道路交通图也是20多年之前绘制的,却不认为这有何不妥,这是文化休克中的“自我伤感”或者是“乡愁”现象;面对休假旅行的建议,他却没能领会雇主的一番美意,反而在心里嗔怪雇主不了解英格兰习俗。这是文化休克中“气恼”、“怨恨他人不理解”现象,还有隐隐的文化优越感作祟。

2)对调侃和打趣的不适应

比较典型的一个例子是,当史蒂文斯询问是否允许客人携眷出席,法拉戴先生回应道:“史蒂文斯,也许你可以尽量别让她打扰我们:也许你可以将她带出去,到摩根农场四周随便哪一间牛棚那儿去。你就在那些干草堆里招待她吧!她或许与你恰好可以配对呢!”这里他只是用逗趣的方式试图拉近与雇员的距离,史蒂文斯却会错了意:“这是极为令人难堪的场面,达林顿勋爵是从没有置任何一位雇员于这样的境地的……你肯定也理解这样的场面对我来说又是多么的不自在。”这是文化休克中的“情绪沮丧”、“心情沉闷”现象。究其原因,可以归结到不同语境文化下的圈内圈外划分中。英国人属于相对的高语境文化,认为“圈内圈外”有别,不愿同陌生人交往,对不熟悉的人漠不关心;美国人则属于低语境文化,他们“圈内外灵活”,善于交际,性格外向。

小结:

作为后殖民文学的代表作,《长日留痕》中体现了20世纪50年代英国文化与美国文化的冲突,倾注了作者对于这两种文化的理解。本文重点分析了全书中的英美跨文化交流片段,以文化休克、高低语境等理论分析了背后的成因,冲突与融合是跨文化交流中的两大主题,石黑一雄以生花妙笔再现了文化冲突,也试图达成两种文化的融合。小说结尾处史蒂文斯终于意识到过度怀旧是不对的,要以积极的姿态投入生活,并尝试着以美国人的方式与陌生人沟通,跨文化交流同样需要这样的认知与姿态。

参考文献:

[1]潘一禾.《西方文学中的跨文化交流》.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

[2]张德明.《世界文学史》.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

[3]张隆溪.《走出文化的封闭圈》.上海:三联书店,2004.

[4]刘元侠.《从陌生误解走向互相认同》.《山东外语教学》.2006.

[5]丁纾寒.《帝国遗民的悲怆与救赎》.《浙江社会科学》.2013.12.

[6]冯玉尧.《论长日留痕中英日文化并存现象》.

[7]金万峰.《论石黑一雄长日留痕的时代互文性》.《日本研究》.2011.

猜你喜欢

文化冲突跨文化交际
论《白牙》中流散族群内部的文化冲突
跨文化冲突视角下的法国电影《岳父岳母真难当》解读
浅析中韩跨文化交际中的言语差异
创新意识下日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跨文化交际中的“入乡随俗”
中西方价值观差异与跨文化交际的探究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现象及解决策略
酒店英语交际中的文化冲突与解决策略
中英礼貌用语对比及跨文化冲突——以《喜福会》为例
《空山》不空——多重文化冲突下的诗性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