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匆匆》的回归与逃离

2016-05-09王子勤

青年文学家 2015年35期
关键词:匆匆逃离回归

摘 要:加拿大短篇小说大师、13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爱丽丝·门罗的短篇小说集《逃离》中,“逃离”是不变的主题。其中一篇《匆匆》,细致描写了女主人公朱丽叶在离家几年后试图回归父母所在的小镇的生活,却又对面目全非的生活失望万分,最终选择再次逃离小镇。解读《匆匆》的回归与再次逃离,能更全面地理解这部短篇小说集的共同主题——“逃离”。

关键词:《匆匆》;回归;逃离

作者简介:王子勤(1979-),女,四川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英美文学、比较文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5)-35-0-02

2013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被一些评论家誉为“当代契科夫”的加拿大短篇小说大师艾丽丝·门罗(Alice Munro)以用女性视角描写普通女性见长,她的小说均着墨于真实反映普通女性的现实生活。短篇小说集《逃离》中全书共8篇短篇小说,当中的大部分作品都被深入剖析过,尤其是小说的共同主题——逃离。但《匆匆》(Soon)一文,多被从家庭伦理、叙事学角度或女性主义进行分析,因为这篇小说是《机缘》、《匆匆》和《沉寂》三部在情节上有关联的短篇小说中间的一部,如果说《机缘》是女主人公朱丽叶逃离父母和长大的小镇、逃出传统家庭的过程,那么《匆匆》似乎更多的是她回归父母身边、回归乡村生活的尝试,却又因为对面目全非的小镇生活感到十分陌生,从而再次逃离。在《匆匆》的回归中处处透露了朱丽叶再次逃离的动机。解读《匆匆》的回归中隐藏的逃离动机,对更好地理解《逃离》8部短篇小说中的共同主题——逃离,是至关重要的。

一、“逃离”——《逃离》的共同主题

美国注明文学评论家希利斯米勒认为,一位伟大的作家在创作的时候,在他的很多作品中都会重复同一个主题。门罗的这部小说集中的小说,从第一篇《逃离》(runaway)开始,它的内容和题目就揭示清楚了它们共同的主题就已经明明白白——“逃离”。小说集《逃离》的八篇小说其实都是故事女主人公的逃离自己不如意的生活方式的尝试,有些成功了,有些则以失败收场。如第一部小说《逃离》,讲述的就是女主人公卡拉两次逃离的故事。第一次逃离专制的父母,追求自己的感情自由,成功了。但婚后不如意的生活促成了第二次逃离,逃离与丈夫克拉克沉闷乏味,充斥着冷暴力的生活,最终以失败回归告终。而在《匆匆》中,逃离这一主题似乎不那么明确,它似乎只是《机缘》、《匆匆》和《沉寂》三部在情节上有关联的短篇中,一次朱丽叶尝试回归父母身边但最终又离开的故事。但是,门罗不愧是一位擅长从细微处观察、描写普通乡间生活的作家,《匆匆》看似以回归为主的内容中,隐藏了无数导致朱丽叶再次逃离父母的细节,而且,她最终也的确那么做了。由此可见,“逃离”仍是《逃离》的共同主题。对《匆匆》的回归与再次逃离的解读,能更全面地理解这部短篇小说集的共同主题——“逃离”。

二、《匆匆》的回归

在《逃离》中,《机缘》、《匆匆》和《沉寂》是三部情节上有关联的短篇,《匆匆》是中间的一部。故事从一幅名为“我和村庄”的图画让朱丽叶想起自己的父母和乡间小镇生活,并买下它,将之作为圣诞礼物送给父母开始,讲述了逃离几年后的朱丽叶带着女儿回乡的故事。故事围绕着朱丽叶这段回归的小镇生活展开。从图画引发的思念之情开始,朱丽叶的回归意图就由看到图画时“它使我想起了他们”(门罗:92)、“它让我想起了我父母亲的生活”(门罗:92)就已经从字里行间透出来。当朱丽叶对她的朋友提到父母时,提及他们不受周围人欢迎,说“他们生活在一种有点古怪却并非不快乐的孤立状态中”(门罗:93),他们受孤立,部分原因是他们“身上多少残留着一些年轻人的气质,而不像朱丽叶同学的双亲那样,越来越胖,越来越懒散”(门罗:93)。对父母这些正面的描述,正是朱丽叶思念小镇生活,萌发回归念头的表现。而《匆匆》主要讲述的就是朱丽叶回归父母身边,发生在小镇的故事。

三、《匆匆》的逃离

然而,《匆匆》中,处处透露着朱丽叶试图“回归”却又无法忍受或接受某些现实,想要再次“逃离”的矛盾心情。

1、生活中的不如意

在朱丽叶归家的过程中,她坐飞机到多伦多,然后换乘火车,因为父母所在的小镇火车没有在那里设火车站,不得不在一个离家20来英里的小镇下车时,朱丽叶就开始“感到很失望”(门罗:94)了。父母来接她,在闷热、老旧的汽车里,朱丽叶得知父亲辞掉了教书的工作,成了个菜农,发现她曾经认为“思想开放的双亲”“思想开放的程度恐怕也没有她当初设想的那么牢靠”(门罗:94)。

到父母家后,朱丽叶发现“在那边墙上斜靠着的,不正是那幅《我和村庄》吗?画面朝外——没有任何想好好藏起来的意图。上面也没有积上多少灰尘,说明放在那里的时间不会太久。”(门罗:103)当初看到这幅图的兴奋之情和此时的怅然形成鲜明对比。

无论她做什么事情,“什么东西都在分散她的注意力。炎热、艾琳、过去熟知的事情以及过去没能认识的那些事情。”(门罗:103)她小镇的生活处处透露出失望的情绪,导致最终朱丽叶在“匆匆”回归后,又“匆匆”逃离。

2、面对母亲的不如意

在朱丽叶儿时,曾经有那么段时间,和母亲的关系非常亲密,“两个人简直合成了一个人”(门罗:114)。但当朱丽叶回到小镇时,母亲萨拉已经被病痛折磨得皮包骨头,连朱丽叶的女儿,十三个月大的佩内洛普都不愿意接近自己的外婆。萨拉对朱丽叶的爱与依赖是如此深,朱丽叶就是支撑病重萨拉对抗疾病的信仰。可惜朱丽叶并未在母亲在世时对母亲的爱予以回应。这在她母亲去世后,成了她心中永远的痛。当人们面对不如意的事情时,经常采取逃避的态度,而朱丽叶面对萨拉的悔意,成为了她再次逃离小镇的原因之一。

3、面对父亲的不如意

父亲山姆与朱丽叶也曾非常亲密,父亲在她心目中是思想开放、学识渊博的,她会在深夜到厨房去问他关于黑洞、冰期和上帝的问题;同时父母的感情也是深厚的,父亲总会提醒她:“要好好对待萨拉呀。她是冒了生命的危险才怀上你的,这是值得记住的呀”(门罗:116)。而这一切在她回到小镇时变了样。

父亲辞去教书工作成了菜农,纵然门罗在这里没有交代父亲辞职的原因,但从朱丽叶的心理变化中,我们还是可以发现,也许是她未婚先孕让父亲感觉羞耻,父亲没有她想的那么思想开放。

更让人难以忍受的,是家里还多出来了个帮工艾琳,有着双“闪烁不定的浅色眼睛,不直接看过来却很有心机的眼光,还有那双能干的手。她的警惕,那里面有一种不完全能称之为轻蔑的神情。”(门罗:103)朱丽叶激动万分买下的给父母的圣诞礼物,因为艾琳不喜欢而被父亲从墙上取下来,放在墙边。她半夜醒来听到吸尘器声音和山姆的声音、儿时同学查理的提示、父亲对艾琳似有似无的暧昧态度、对母亲的冷漠态度……一切的一切,都使得朱丽叶心目中父亲的形象面目全非,让试图回归的朱丽叶再次有了“逃离”的念头。

四、结语

艾丽丝·门罗的文笔非常细腻,擅于通过细节的描写和刻画来揭示人物内心的变化,故事一环紧扣一环,尤其擅长通过描写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来达到写作目的。她认为人生如此神秘,即便是我们的日常生活,也并不轻易解释得清楚,人生中那些似乎微不足道,模糊不清的片刻,却能够影响一些人的人生抉择。《匆匆》就是通过描写朱丽叶回归小镇生活的点点滴滴,一步步将她对这种生活、对父母的期待和美好愿望打碎,最终导致她失望逃离这种生活。纵然逃离只是最后的结果,但早已在描写回归生活的字里行间已经慢慢渗透出来。《匆匆》的逃离与回归揭示的始终是一个主题——逃离。

参考文献:

[1]艾丽丝·门罗. 逃离M]. 李文俊. 北京: 十月文艺出版社,2009.

[2]J·希利斯·米勒. 金惠敏. 永远的修辞阅读——关于解构主义与文化研究的访谈——对话[J]. 外国文学评论,2001,(1).

[3]林玉珍. 艾丽斯·门罗短篇小说的多重主题[J]. 世界文学评论. 2006,(2).

[4]周庭华. 逃离抑或回归——门罗的《逃离》对传统家庭伦理的反思[J].2014,(3).

猜你喜欢

匆匆逃离回归
从汉英语法差异赏析文学作品的翻译
何去何从的“匆匆”姻缘
高房价逼韩国人“逃离”首尔
张培基译文《匆匆》赏析
中国商人正在“逃离”迪拜(海外日记)
年轻人“逃离”心态值得关注
仿写《匆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