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林冲明哲保身思想探析

2016-05-09刘亮

青年文学家 2015年35期
关键词:明哲保身林冲水浒传

刘亮

摘 要:林冲,作为《水浒》中最出色的人物之一,他的性格特征是隐忍。但是他的这种“忍”并不是人们所说的软弱可欺,而是明哲保身。软弱可欺与明哲保身是两种不同的处世哲学。这里的“明”是“明晓善恶”,“哲”是“是非辨知”,而不是善恶不分,是非不辨,所谓“保身”就是指能够善于保护自我。

关键词:《水浒传》;林冲;人物形象;性格;明哲保身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5)-35-0-02

看过《水浒》的人大都对林冲这个人物有深刻印象。细心一点的读者应该发现,在众多的英雄中,林冲是作者花费笔墨较多的一个,而且在众多的好汉中,他也是武艺最高强,为人最耿直,做事最精细的一个。难怪金圣叹说他是一个“上上人物”。[1]林冲最大的性格特点是忍,但是他的这种忍不是软弱怕事,而是明哲保身,软弱怕事与明哲保身是两种不同的人生观。

明哲保身,此语从《诗·大雅·丞民》中既明哲,以保其身简化而来。《诗经》疏曰:“既能明晓善恶,且又是非辨知,以此明哲,择安去危,而保全其身,不有祸败”。因此,这里的“明”是“明晓善恶”,“哲”是“是非辨知”,而不是善恶不分,是非不辨,所谓“保身”是指能够善于保护自我,而不是无原则地苟全生命。

王艮(公元1483—1541年)字止,号心斋,泰州安丰场人。他是王阳明的门下弟子,基于先师所倡导的学术路径,创造性地发展了其学说中的主体意识,首创“非名教之所能羁络”(《明儒学学案·泰州学案》)的泰州学派。王艮作为泰州学派的始祖,强调的是个性自在。在他四十四岁时,见“同志在宦途,或以谏死,或以谴逐地方”,认为“身且不保,何能为天下万物主?”因作《明哲保身论》。

明哲,良知也。明哲保身者,良知能也。知保身者则必爱身,能爱身则不敢不爱人,能爱人则人必爱我,人爱我则吾身保矣。

知保身而不知爱人,必至于适已有便,利人害已,人必将报我,则吾身不能保矣。吾身不能保,又何以保天下国家哉?此自私之辈,不知本末一贯者也。[2](《明儒学案·泰州学案》)

明哲保身,是聪明人的处世之道。孟子就提出:“穷则独善其身,达到兼济天下。”[3]这是对现实、政治的一种处置、一种反应。反过来说,也就是一种安身立命。进退仕途的艺术,归根结底就是明哲保身,儒家学派提倡人们要懂得“明哲保身”。

张良他就深知此理。因此,在汉初“三杰”中萧何被囚,韩信被杀,张良却未伤毫毛。因为他明白:“狡兔死,良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的道理。在群臣争功的情况下,他“不敢当三万户”。他处处忍让,激流勇退。

所以,我们应学会明哲保身。人们要成就任何事业的前提和基础就是自身安全,不到万不得已是不能轻言牺牲的。明哲保身,是有思想和有远见的人所体现的处世之道。

《水浒》中林冲,他就是一个懂得“明哲保身”的典范。

林冲,作为《水浒》中最出色的英雄之一,受到很多人的青睐。大多数人都佩服他的忍,他的忍让精神让人折服。

然而,大多数学者对林冲的忍让则深感不满与遗憾,觉得他的“忍”是“忍气吞声,委屈求全”。认为“忍”有损林冲高大完美的形象。殊不知,作为林冲性格中的“忍”具有特殊意义。他的“忍”是一种生存的智慧。

林冲的“忍”不是逆来顺受,不是胆小苟且。他的“忍”是权宜之计。他的“忍”并不是软弱怕事,而是明哲保身。软弱怕事与明哲保身是两种不同的人生观。

那天,他与鲁智深在喝酒,侍女锦儿前来相告,得知妻子被人调戏,便匆忙赶去。他赶到眼前,待下拳时,一看是高衙内,迅速地作出了决定,放下了拳头。有人说林冲是软弱可欺。但事实上并不是如此。林冲他是尽力克制自己心头的愤怒,尽力用理智来抑制一触即发的情绪。林冲没有当众打高衙内,并不能说明他软弱可欺。他只不过不愿硬碰硬以卵击石罢了。毕竟高太尉位高权重,林冲只不过是其统治下的一个教头。自古道 :“不怕官,只怕管”。[6]他要考虑到高太尉的地位与面子,同时又要考虑自己的官位。如果他打了高衙内,高太尉会善罢甘休吗?官位不保先不说,说不定还会人头落地,殃及家人。为了不使“家破人亡,夫妻离散”,他忍了这口气。对此很多人拿他和鲁智深作比较。说他是软弱怕事,鲁智深疾恶如仇,林冲应像鲁智深那样反抗起来,痛打高衙内一顿。其实不然,鲁智深和林冲的情况不一样,鲁智深独自一人,没有任何牵挂;林冲有他自己的家庭和事业,他不得不从多方面去考虑。

夺妻之恨,对男人来说,是莫大的耻辱,但林冲却硬是咽下了这口恶气,忍受一切痛苦,侮辱。如果他是高俅之流,难保不会以牺牲妻子换得升官发财的机会,可是他不是,所以他选择的是忍让,是明哲保身。

然后是林冲被人陷害,误入白虎堂,如果当时他反抗的话,逃生应该不成问题,更何况他手上还有兵器——刀。但他却没有这样做,而是忍了下来,大多数人对林冲的这种做法,表示反对和不满。试想想,要是当时林冲反抗的话,后果会怎样?“反”意味着什么?“反”就意味着从此以后林冲将走上一条与传统社会对立,整天被官府痛通缉,捉拿的不归路,从此以后林冲将浪迹江湖,亡命天涯。而且在那个非礼性的社会,这种罪名不但让林冲人头落地,就连他的亲朋也得跟着遭殃,到时妻子怎么办?丈人怎么办?所以他只能选择隐忍。

他的这种隐忍,不是前人说的软弱可欺,他是鉴于一时的形势,以图长远的发展。他深知人要成就任何事业的前提和基础就是自身安全,不到万不得之时是不能轻言牺牲的道理。

从这两次林冲的“忍”和“保身”来看,他是多么冷静,多么沉得住气啊。他在尖锐复杂的矛盾面前,始终能审时度势,保持清醒的头脑,难怪吴用在初识林冲时就赞道:“只有林冲那人京师禁军教头,大郡的人,诸事晓得”。[6]也难怪金圣叹说林冲“算得到,熬得住,把得牢,做得彻”。[1]从这可看出林冲是一个非常出色的人,同时他采取的明哲保身方式也是一种权宜之计,更是一种深谋远虑。

中国人历来重视和谐,忍让。“吃亏是福”,“和为贵,忍为高”,长期是中国人的口头禅。而且越是社会底层,生存就更难,越信奉明哲保身的人生哲学。

明哲保身,是中国人应付艰难生活选择的处世态度与人生观。越是在古代,人的生存越艰难。因此应该从这个视角上去看待林冲所倡导的明哲保身思想。林冲明哲保身的思想即使在现在能为我们的现代人提供了有益的帮助。

参考文献:

[1]金圣叹·读五才子书法[A]·金圣叹文集[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 1985.

[2]王艮《明哲保身论》.

[3]孟子《孟子·尽心上》.

[4]白居易《杜佑致仕住》.

[5]陆游《跋范文正公书》.

[6]施耐庵,罗贯中《水浒传》[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75.

猜你喜欢

明哲保身林冲水浒传
王艮“明哲保身”说的历史叙事
智海急流
读《水浒传》,看北宋社会风俗
真正的好汉——读《水浒传》有感
林冲的世界 一直在下雪
《庄子七篇》大树的形象,彰显超功利的处世方法
《庄子七篇》大树的形象,彰显超功利的处世方法
试论《水浒传》的道教思想
试论林冲的忍与狠
《水浒传》(节选)教学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