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临床药师在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治疗中的药学监护

2015-05-07陈万生

实用药物与临床 2015年6期
关键词:谷胱甘肽阿托品有机磷

伊 佳,陈万生

0 引言

急性有机磷中毒是临床常见急诊,在基层医院比较常见,病死率较高。有报道,有机磷农药中毒占急诊中毒的49.1%[1],居各种中毒之首。急性有机磷中毒的救治中使用阿托品控制症状是重要手段之一,但临床中很多医生片面强调阿托品化或缺乏用药经验,常加量使用阿托品以致过量或中毒,不能发挥阿托品的有益作用,甚至可能造成阿托品中毒致死[2]。阿托品中毒的发生率为40% ~60%,死亡率为18.33%[3]。笔者作为急诊ICU的临床药师,参与了1例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治疗方案的制定与调整,在治疗后期对患者进行药学教育及心理疏导,发挥了积极作用。

1 病例资料

患者,男,22岁,口服农药(敌敌畏)130 mL呕吐数次后被送入区级医院就诊,予洗胃、解磷定、阿托品等处理后即转入我院,既往体健,无慢病史,否认食物及药物过敏史。

2 治疗经过

入院后查体:体温38℃,心率107次/min,呼吸27次/min,血压86/40 mmHg。浅昏迷,皮肤干燥,肌力检查不能配合,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4.5 mm,对光反应消失。检查检验示:白细胞计数 19.4×109/L,中性粒细胞计数 12.14×109/L,二氧化碳分压 28.0 mmHg,胆碱酯酶1 697.2 U/L,凝血酶原时间18.4 s,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46.5 s。第1天(D1)予阿托品抗胆碱(治疗期间阿托品给药用量、频次及时长见表1),兰索拉唑抑酸,多烯磷脂酰胆碱保肝,硫酸鱼精蛋白凝血,硫辛酸抗氧化,同时给予补充电解质、维生素、脂肪乳进行营养支持。D2患者朦胧烦躁伴肌肉颤动,傍晚起患者愈加烦躁、寒战、高热,体温最高40℃,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6 mm,考虑为阿托品中毒可能,予阿托品减量,同时加强乳酸林格钠溶液、葡萄糖氯化钠溶液等补液,继续导泻。其余治疗方案不变,后几日患者神志逐渐清楚,能对答切题。D6查体正常,检验结果示:淀粉酶293 U/L,胆碱酯酶2 845.4 U/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90 U/L,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58 U/L,停脂肪乳、兰索拉唑,改用泮托拉唑,加谷胱甘肽、异甘草酸镁保肝,醋酸奥曲肽治疗胰腺损伤。D11患者病情稳定,神志清楚,胆碱酯酶4 224.9 U/L,ALT 42 U/L,AST 21 U/L,凝血酶原时间为12.2 s,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40.1 s,予以出院。

表1 硫酸阿托品用量/频次变化

3 药物治疗与药学监护

3.1 治疗方案监护与分析

3.1.1 阿托品的使用与剂量调整 阿托品是抢救急性有机磷中毒的重要药物,其给药原则为早期、定量、反复[4]。根据轻、中、重度,一般分别予以阿托品1~3 mg、3~10 mg、10~20 mg静脉注射,根据轻重程度确定给药间隔,重复给药直至达到阿托品化[5]。若阿托品用量不足,则体内乙酰胆碱积聚,导致胆碱能危象;而阿托品过量可使阿托品对延髓的作用由兴奋转为抑制,从而导致呼吸骤停。

本例患者在送我院前已在区级医院就诊并给予阿托品和解磷定,入我院后,应根据患者的病程进展继续给药以达到阿托品化的维持剂量。与解磷定配合使用时,阿托品用量可适当减少[6],因此,入院后初始给阿托品药量为保守剂量2 mg/h。入院时,患者浅昏迷,肢体震颤,呼吸急促,神志不清,瞳孔对光反射消失。在初始剂量阿托品维持2 h后,剂量加倍,给药时间间隔不变;此剂量/频次维持2 h后,剂量不变,给药时间间隔改为30 min 1次,维持10 h后,患者依旧朦胧,烦躁,瞳孔对光无反射,偶有肌颤,呼吸状况稍有改善。入院第2天,医师于每30 min 4 mg给药的同时,2 h内临时给予0.5 mg×3次阿托品,药师发现后,提醒其注意防止阿托品中毒。医生考虑后,未再继续临时推注阿托品,仍保持原维持剂量。当晚患者出现高热、寒战、烦躁、昏迷较前加重等阿托品中毒的典型症状,医生及时进行阿托品减量,改为每30 min 2 mg,至次日清晨患者体温下降,烦躁缓解,但仍言语不清,瞳孔对光反应稍迟缓,肌张力正常,总体情况好转。随着患者病情的好转,阿托品治疗的第4天应关注是否会出现“反跳”现象。该现象多发生在急性中毒后2~8 d,主要原因是阿托品的使用不当。在发生“反跳”现象的危险阶段,应注意患者是否出现面色苍白,瞳孔突然缩小,胸闷,口腔分泌物增多等现象。本例患者的阿托品使用总体合理,并未出现“反跳”现象。之后随着患者情况逐步好转,阿托品用量递减。

急性有机磷中毒的治疗关键是阿托品的反复足量使用,同时要注意鉴别阿托品化、阿托品中毒与有机磷中毒,密切监护,预防阿托品中毒与中毒症状的“反跳”。抢救开始阶段,着重于患者生命的抢救,即解毒剂的应用,阿托品应及时足量,其后继用量取决于病情及个体差异。由于阿托品的安全范围较大,一般治疗量比致死量大得多,且重度有机磷中毒的患者阿托品的耐受性大,因此剂量不易掌握。然而,少量的药物过量都会出现阿托品中毒症状,所以在最初的抢救后,治疗的重点不是针对其解毒作用,而是如何解决过量带来的不良反应[7]。同时,急诊ICU的临床药师必须掌握阿托品解救有机磷中毒的用药原则,及时对患者进行跟进,以降低阿托品中毒的发生率。

3.1.2 有机磷中毒患者保肝药物的选择 本例患者于入院后第6天检查结果示轻微肝损害,加用保肝药谷胱甘肽、异甘草酸镁。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后在体内以肝脏浓度最高,有机磷经肝脏代谢后产生毒性更高的对氧磷,使肝脏反复多次受到毒物攻击,肝功能损害不断加重[8],因此,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预防和改善肝损害。本例患者在治疗初期即已选择多烯磷脂酰胆碱保肝,但是由于有机磷农药中毒增加肝脏负担和消化系统受损,机体自身合成的内源性谷胱甘肽含量减少[9]。同时,有机磷农药中毒后,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体内大量的有毒物质需要排出,耗尽储存的谷胱甘肽,也会导致肝细胞损害。本例患者若能在治疗初期即使用谷胱甘肽进行保肝,肝损害发生的几率可能会降低。

3.1.3 肝损害情况下应激性溃疡的预防 本例患者初始预防应激性溃疡的药物是兰索拉唑,出现肝损害后,药师提示医生可将兰索拉唑改为泮托拉唑,医生采纳。应激性溃疡是指机体在各类严重创伤、危重疾病等严重应激状态下发生的急性消化道糜烂、溃疡等病变,最后可导致消化道出血、穿孔,并使原有病变恶化[10]。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容易产生应激,一旦发生应激性溃疡(如上消化道出血和穿孔)会直接影响其预后,可能增加病死率。因此,在制定治疗方案的初期,医生应重视对应激性溃疡的预防。PPIs是抑制胃酸分泌的最后环节,其抑酸作用强,持续用药无耐受性,作用持久、递增,3~5 d即可达稳态,稳定控制胃内pH值。目前,其在欧洲及亚洲是预防应激性溃疡的首选药物[11]。本例患者在治疗初期使用兰索拉唑进行抑酸,并未发生应激性溃疡现象,患者也未出现恶心、嗳气等情况。实验室检查结果显示肝功能受损,药师建议更换为泮托拉唑,是从PPIs的代谢特点方面考虑的。泮托拉唑与兰索拉唑相比,最大特点是不诱导或抑制肝细胞色素P450酶的活性,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少,对肝肾功能不全及高龄患者无需调整剂量[12-13]。

3.2 药学监护

3.2.1 主要监护指标 口服有机磷农药住院的患者,除注意患者的血压、心率、瞳孔等体征外,主要关注的实验室指标应为血胆碱酯酶,其次应关注肝功能、凝血功能与血淀粉酶等指标。

3.2.2 针对个体特点的阿托品疗效观察及用药监护 患者入院前曾于外院接受阿托品及解磷定治疗,转入我院时并未携带治疗记录,给阿托品的同时应及时观察疗效,在保证初期给药足量的基础上,尽量避免阿托品中毒的发生。药师每日ICU查房6 h,初期治疗时观察患者阿托品化效果,随医生记录瞳孔散大情况,观察肌肉震颤是否减轻,跟进实验室检查结果,及时判断阿托品用量是否合理。值得注意的是,对于农药中毒程度重、年龄轻者,尤其是男性患者,因其体质较好,生理反馈调节功能强,较易发生依赖现象,因此撤药过程中临床药师应密切关注,逐渐减量,观察患者是否出现乏力、呕吐、精神萎靡等症状,同时监护血压波动情况。

3.2.3 其他药物不良反应观察 注意区别于疾病本身诱发的患者心理反应,观察是否有发热、腹泻、腹痛等。还原型谷胱甘肽可出现恶心、呕吐、头痛和皮疹等不良反应,静脉输液配制后在室温下2 h内必须使用。PPI制剂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腹痛、腹泻、恶心等,对于本例有机磷中毒患者,使用过程中应关注肝功能指标变化,及时干预,对症治疗;血液灌流中使用了常量肝素钠抗凝,应关注有机磷与肝素叠加对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

3.2.4 用药教育:①硫辛酸注射液静脉滴注过快可导致头胀和呼吸困难,患者为有机磷中毒,呼吸困难且意识不清,提醒护士滴注硫辛酸时应注意滴速,以免加重症状;②患者因阿托品化导致瞳孔扩大,逼尿肌松弛,因此视近物不清,小便不能自主,导致情绪激动。药师向患者详细讲解有机磷中毒的进展程度及危害,强调阿托品的作用及其不良反应,并解释随疾病的好转与药物的减量,肌肉张力会逐渐恢复,视力及小便情况终将好转,使患者对整个疾病的诊治具有较详细的认识,消除其恐惧情绪,提高依从性与治疗效果。

4 结语

有机磷中毒病程发展快,变化多,病死率高,但是通过及时、规范化的对症治疗,可以降低死亡率,提高治愈率。临床药师应参与用药方案的制定与调整,关注给药时机与用量变化,同时进行必要的用药宣教。对于年轻的自服有机磷中毒患者,仅仅进行用药宣教是不够的,应进行适当的心理疏导,让患者对生命抱有希望,提高依从性,积极地配合治疗。这个案例提示,临床药师的工作方式不应仅仅局限于药物知识与合理用药宣教,更应该重视与患者的交流,让患者积极配合治疗,使治疗更加顺利、有效。临床药师应配合临床医生的工作,尤其是药物特性与特殊人群用药选择等方面,关注患者所需药物的信息,参与患者治疗的全过程。同时,全程与近乎全日制的药学监护,也是笔者尝试的一种新的工作模式,这种模式在临床时间更长,对患者的监护更加全面,对药学问题的解决更及时。在临床工作中积累医学知识,应用药学知识,更有利于培养临床思维,实现临床药师的有效参与,从而与医护人员共同努力,实现安全合理用药。

[1] 左芝玲.有机磷农药中毒救护中应注意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临床研究,2010,8(23):743-744.

[2] 贾随明.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救治中阿托品中毒的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0,35:70-71.

[3] 赵德禄.有机磷农药中毒问题解答[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1999:112.

[4] 张晓明.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治疗原则与方法[J].中国社区医师,2006,7(22):10-11.

[5] 曹明菊.有机磷中毒的急救原则[J].临床合理用药,2014,12(6):11,18.

[6] Buckley NA,Eddleston M,Szinicz L.Oximes for acute organophosphate pesticide poisoning[J].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2005,25(1):CD005085.

[7] 王黎卫.急性有机磷中毒救治中阿托品中毒的原因及防治[J].临床医学,2006,26(10):62-63.

[8] 杜艳雪,朱保月,苏晓阳.还原性谷胱甘肽对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肝损害的保护作用[J].临床军医杂志,2012,12(40):1441-1443.

[9] 张卫,杨丽清,张伟伟.还原型谷胱甘肽对急性有机磷中毒肝损害的保护作用临床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10,48(7):109-124.

[10] 薛翔,聂时南.抑酸治疗在应激溃疡中预防性治疗的作用及不良反应[J].临床急诊杂志,2014,3(15):181-183.

[11] Devlin JW,Welage LS,Olsen KM.Proton pump inhibitor formulary considerations in the acute ill.Part 1 pharmacology,pharmacodynamics,and available formulations[J].Ann Pharmacother,2005,39(10):1667-1678.

[12] Metz DC.Potential uses of intravenous proton pump inhibitors to control gastric acid secretion[J].Digestion,2000,62:73-81.

[13] Garnett WR.History of acid suppression:focus on the hospital setting[J].Parmacotherapy,2003,23(10):56S-60 S.

猜你喜欢

谷胱甘肽阿托品有机磷
谷胱甘肽响应型纳米制剂的制备及其对卵巢癌细胞的荧光成像与治疗
爱眼有道系列之三十二 用低浓度阿托品治疗儿童近视,您了解多少
0.01%阿托品联合中药离子导入控制儿童中低度近视进展的临床观察
有机磷化工废水治理方法探讨
条斑紫菜Mu型谷胱甘肽S-转移酶基因克隆与分析
有机磷改性纳米SiO2及其在PP中的应用
蚯蚓谷胱甘肽转硫酶分离纯化的初步研究
有机磷中毒致周围神经损害的电生理研究
瑞替普酶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疗效分析
固相萃取填料对有机磷农残萃取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