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药师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用药指导
2015-05-07于勇文刘艺平
于勇文,刘艺平
0 引言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种常见的呼吸内科疾病,以慢性咳嗽、咳痰、进行性呼吸困难为主要临床表现[1]。急性期经过系统治疗,患者病情可得到极大改善,但出院后,由于多种原因,患者服药依从性差,随意减药、停药等,造成病情反复发作[2]。因此,如何提高稳定期COPD患者服药的依从性成为临床工作的研究热点[3],2010-2013年,我院临床药师参与稳定期COPD服药依从性的研究,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在我院呼吸内科治疗的COPD患者124例,所有患者均符合《2007年中华医学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的诊断标准[4],完全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60例,男29例,女31例,轻度(Ⅰ级)44例,中度(Ⅱ级)16例,年龄36.5~74.4岁,患病时间5.5~12.5年;干预组64例,男31例,女33例,轻度46例,中度18例,年龄35.5~73.5岁,患病时间6.5~11.4年。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如性别、年龄、患病时间、文化程度、经济收入、BODE指数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此期间,因病情加重再次入院治疗者不计入疗效评价病例,但计入安全性评价病例,见表1。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的药物治疗。干预组:临床药师联合临床医生进行专业性指导。见表2。
1.3 观察指标 出院后1、3、6个月,临床药师与临床医生上门回访,应用BODE评价结果,结束时应用Morisky量表评价服药依从性。
1.3.1 BODE指数[5-6]体重指数(BMI);肺功能测定:采用(Pony FX)便携式肺功能检测仪检测第一秒用力呼吸容积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pred%);患者的呼吸困难程度采用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呼吸困难量表(mMRC)评价,0~1级为0分,2级为1分,3级为2分,4级为3分;六分钟步行距离(6MWD):操作规程符合研究的标准方案,6MWD≥350 m为0分,250~349 m为1分,150~249 m为2分,≤149 m为3分。
表1 出院时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
表2 干预组治疗方法
1.3.2 Morisky量表[7]①您是否有时忘记服药;②在过去的2周内,是否有1天或者几天忘记服药;③治疗期间,当您觉得症状加重或出现其他症状时,您是否未告知医生而自行减药或者停药;④当您外出时,您是否有时忘记携带药物;⑤昨天您是否服药;⑥当您觉得自己的症状已经好转或消失,您是否停止服药;⑦您是否觉得坚持服药有困难;⑧您觉得要记起按时按量服药很难吗。①~⑦备选答案为二分类,即“是”和“否”,“是”记0分,“否”记1分;第8题备选答案为Likert 5等级计分,即“从来不”、“偶尔”、“有时”、“经常”、“所有时间”,依次记为1分、0.75分、0.50分、0.25分、0分。满分8分,<6分为依从性低,6~7分为依从性中等,8分为依从性高。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3.0软件。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SNK法;计数资料以频数、%表示,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非参数秩和Kruskal-Wallis H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服药依从性比较 回访结束时,对照组患者服药依从性高、中、低的例数分别为10、22、23例,干预组分别为 36、20、7例,两组服药依从性高、中、低例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6.087,P=0.002)。见表3。
2.2 两组患者 BMI、FEV1%pred%、mMRC、6MWD比较 见表4。由表4可见,出院后1个月,两组患者 BMI、FEV1%pred%、mMRC、6MWD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3、6个月,两组患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表3 两组患者服药依从性比较(例,%)
表4 出院后两组患者BMI、FEV1%pred%、mMRC、6MWD比较
2.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及再入院率比较 出院后,对照组5例因病情加重再次入院,而干预组仅1例,两组患者再入院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此期间,对照组出现消化系统、肝功能损害、肾功能损害的药物不良反应共计13例,而干预组仅3例,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出院后两组不良反应及再入院率比较(例,%)
3 讨论
目前,COPD急性期以住院治疗为主,稳定期以家庭服药为主,但是由于出院后不能坚持服药等原因,患者病情控制差,导致反复住院治疗。研究发现,患者在COPD稳定期的用药可能存在以下不足:①患者对疾病认识、了解不足[8];②出院时,临床医生对患者用药指导欠缺[9];③患者坚持服药依从性差[10];④不能及时发现药物不良反应等[11]。
李春晓等[12]研究发现,临床药师参与脑卒中二级预防,能有效提高预防效果,降低再次中风风险。支气管哮喘患者在临床药师和医生的指导下,及时开展二级预防、三级预防等,能有效降低患者的再入院率,提高生活质量,同时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等[13]。
本研究中的COPD患者在住院期间经过系统治疗,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出院时,临床药师及时参与临床指导工作,指导患者用药。出院后,临床药师定期电话回访,监督患者用药及相关的康复治疗,定期上门探视病情。结果显示,临床药师干预组的患者服药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大部分患者能坚持长期服药。应用BODE指数判断预防效果时发现,虽然在出院后1个月,两组的随访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在出院3、6个月后,干预组患者的BMI、FEV1%pred%明显高于对照组,mMRC、6MWD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出院后3个月:P<0.05;出院后6个月:P<0.01)。对照组有5例因病情加重再次入院治疗,干预组仅1例再次入院。此外,对照组出现不同程度的肝肾功能损害等药物不良反应13例,而干预组仅出现3例。表明临床药师参与COPD患者稳定期的预防,能有效提高预防效果,且安全性较高。
综上所述,临床药师参与COPD患者稳定期治疗的优点:①出院时,参与临床医生对患者的用药指导,达到规范合理用药的目的[14];②提高患者对所患疾病的认识度,达到提高服药依从性的目的[15];③减少药物不良反应,提高用药安全性等[16]。因此,临床药师参与COPD稳定期的用药指导,能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减少药物不良反应,降低再入院率。
[1] Tashkin DP,Fabbri LM.Long-acting beta-agonists in the management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urrent and future agents[J].Respir Res,2010,11(2):149.
[2] Hurst JR,Wedzicha JA.Management and preven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exacerbations:a state of the art review[J].BMC Med,2009,7(5):40.
[3] 张晋萍,苗立云.临床药师开展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用药教育模式探讨[J].药学与临床研究,2013,21(4):310-312.
[4]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07修订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7,46(25):254.
[5] 崔妙玲,李丽蓉,赵琳,等.BODE指数与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抑郁症状相关性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2013,29(22):3697-3699.
[6] 王少飞,张庆,韩玉杰,等.BODE指数评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戒烟效果的研究[J].诊疗决策论著,2013,34(481):38-40.
[7] 张斯钰,白丽琼,谭红专,等.Morisky服药依从性量表在肺结核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防痨杂志,2010,32(9):527-530.
[8] 刘洪峰,范秀英.加强药学服务提高患者患者用药依从性[J].淮海医药,2011,3(29):250-252.
[9] 褚燕琦,王育琴.高血压患者药学服务模式探讨[J].医药导报,2010,29(6):815-816.
[10] 李春梅,车晓杰,刘红梅.缓解期哮喘患者用药依从性与健康教育[J].健康教育,2007,13(9):842-843.
[11] 闵怀红.如何做好出院病人的药学服务[J].中华临床医学卫生杂志,2007,5(3):82-83.
[12] 李春晓.临床药师参与脑血管病患者出院用药指导的思考[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2,6(7):129-131.
[13]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支气管哮喘的定义、诊断、治疗管理方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8,31(3):177.
[14] 邢洁,黄淑萍,张洁,等.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支气管哮喘患者的药学监护[J].天津药学,2013,25(1):31-32.
[15] 李静,谢诚.临床药师为心内科患者提供用药指导的实践及体会[J].中国药物警戒,2013,10(10):631-634.
[16] 洪兰,贡庆,姚蔚,等.上海市中老年慢性病患者对药物不良反应认知的调查分析[J].中国药房,2011,22(12):1065-1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