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清总胆汁酸与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相关性研究

2015-05-06徐承棉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31期
关键词:胆汁酸透明质胶原

徐承棉

血清总胆汁酸与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相关性研究

徐承棉

目的探讨血清总胆汁酸与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BEV)的关系。方法 86例肝硬化患者, 根据胃镜检查分为BEV组(30例)和非BEV组(56例)。所有患者入院当日进行肝功能、凝血功能、血常规及肝纤维指标(层粘连蛋白、Ⅳ型胶原、透明质酸)检查。均采用保肝、支持、对症处理等治疗方法, 合并BEV患者则给予止血、降低门脉压力治疗。比较两组层粘连蛋白、Ⅳ型胶原、透明质酸及血总胆汁酸水平情况, 比较两组不同肝功能分级(Child-Pugh)间的胆汁酸水平。结果 BEV组患者血清层粘连蛋白、透明质酸水平明显高于非BEV组, Ⅳ型胶原、总胆汁酸水平明显低于非BEV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BEV组Child-Pugh分级为A、B、C级的总胆汁酸水平明显低于非BEV组相对应的肝功能等级患者的血清总胆汁酸水平,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总胆汁酸、Child-Pugh功能分级是BEV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血清总胆汁酸、层粘连蛋白、Ⅳ型胶原、透明质酸及Child-Pugh功能分级与BEV的发生密切相关, 而血清总胆汁酸、Child-Pugh功能分级是BEV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其可作为肝硬化患者并发BEV的预测指标。

血清总胆汁酸;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肝功能分级

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BEV)是肝硬化最常见、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 也是肝硬化主要的致死原因之一。第一次出血后再出血率极高, 且再出血患者的死亡率约为20%[1]。故充分了解BEV的发生机制和危险因素有利于其预防和治疗。近期研究表明, 患者血清总胆汁酸水平与BEV间有着明显的相关性[2]。本文收集86例肝硬化患者, 测定其血清胆汁酸含量, 分析合并BEV患者与无BEV患者间的血清胆汁酸水平的差异, 探讨血清胆汁酸与肝硬化合并BEV间的关系, 为临床肝硬化BEV患者的防治提供参考。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2年8月~2013年12月在本院消化科住院治疗的肝硬化患者86例, 肝硬化诊断根据全国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学术会议指定的诊断标准(2010年版)[3]。合并BEV患者均经胃镜检查证实。排除标准:伴有血液病,原发性胆汁酸肝硬化者;最近6个月内有使用过钙通道阻滞剂、硝酸酯类、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断剂等影响胆汁酸水平的药物史者及有内镜治疗、手术等预防BEV者。根据胃镜检查分为BEV组和非BEV组。BEV组30例, 其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32~78岁, 平均年龄(53.2±10.2)岁。非BEV组56例, 其中男38例, 女18例;年龄33~81岁, 平均年龄(57.2±9.3)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当日进行肝功能、凝血功能、血常规及肝纤维指标(层粘连蛋白、Ⅳ型胶原、透明质酸)检查。均采用保肝、支持、对症处理等治疗方法, 合并BEV患者则给予止血、降低门脉压力治疗。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危险因素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层粘连蛋白、Ⅳ型胶原、透明质酸及血清总胆汁酸水平比较 BEV组患者血清层粘连蛋白、透明质酸水平明显高于非BEV组, Ⅳ型胶原、总胆汁酸水平明显低于非BEV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Child-Pugh不同分级间的血清总胆汁酸水平比较BEV组Child-Pugh分级为A、B、C级的总胆汁酸水平明显低于非BEV组相对应的肝功能等级患者的血清总胆汁酸水平,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肝硬化患者并发BEV的危险因素分析情况 以肝硬化并发BEV为应变量, 性别、年龄、血清总胆汁酸、层粘连蛋白、Ⅳ型胶原、透明质酸为自变量代入Logistic回归方程发现, 肝功能分级及血总胆汁酸是肝硬化患者并发BEV的独立危险因素。见表3。

表1 两组层粘连蛋白、Ⅳ型胶原、透明质酸及血清总胆汁酸水平比较

表1 两组层粘连蛋白、Ⅳ型胶原、透明质酸及血清总胆汁酸水平比较

注:与非BEV组比较,aP<0.05

组别例数层粘连蛋白(μg/L)Ⅳ型胶原(mg/L)透明质酸(μg/L)总胆汁酸(μmol/L) BEV组30 168.0±41.5a64.0±18.6a394.2±58.4a 8.9±0.7a非BEV组56122.7±34.677.2±12.0203.3±32.245.9±2.5

表2 两组Child-Pugh分级间的总胆汁酸水平比较

表2 两组Child-Pugh分级间的总胆汁酸水平比较

注:与非BEV组相对应等级比较,aP<0.05

组别Child-Pugh分级例数总胆汁酸(μmol/L) BEV组A级9 11.3±2.0aB级17 7.7±1.1aC级4 2.5±0.7a非BEV组A级3846.4±6.4 B级1423.5±4.3 C级416.9±2.8

表3 肝硬化患者并发BEV的危险因素分析情况

3 讨论

BEV是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最严重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再出血率、致死率极高。目前, 诊断BEV的预测尚无有效的评估标准, 临床常用的血生化检查、血小板及凝血功能检查并不能有效预防BEV的发生。

内镜检查可了解静脉曲张程度, 测定肝静脉压力梯度能判断BEV发生可能性, 但由于属于有创检查, 患者难以接受,操作也存在一定风险[4]。故本研究欲通过测定肝硬化患者血总胆汁酸及肝纤维化指标和肝功能情况, 旨在寻找一种更有效的方法预测肝硬化患者并发BEV的风险, 以降低肝硬化患者的病死率, 改善其预后。

有研究表明, 雌激素对肝细胞纤维化具有抑制作用, 改善门静脉高压患者的食管静脉血管, 提高血管的稳定性, 降低出血风险[5], 但在长期的临床时间发现, 血总胆汁酸、层粘连蛋白、Ⅳ型胶原、透明质酸均与雌激素水平密切相关。本研究结果显示, 并发BEV的患者层粘连蛋白、透明质酸水平明显高于非BEV组, Ⅳ型胶原、总胆汁酸水平明显低于非BEV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进一步研究发现, 肝功能分级、总胆汁酸是BEV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据研究证实, 食管静脉曲张程度与患者血层粘连蛋白、透明质酸水平密切相关, 而血层粘连蛋白还可反映门静脉系统压力梯度, 故推测层粘连蛋白、透明质酸等可较好的反映食管静脉曲张程度及出血的风险。

血清总胆汁酸唯一来源是肝脏合成和分泌, 故其水平高低能准确反映肝脏合成能力、肝细胞损伤情况[6]。本研究结果显示, 并发BEV患者各肝功能等级的总胆汁酸水平均低于非BEV患者的总胆汁酸水平, 结果还显示肝功能还是BEV的独立危险因素, 提示肝硬化患者血清总胆汁酸水平与肝功能存在密切的关系, 均对BEV的发生产生重要作用。故两者均能较好的预测肝硬化患者并发BEV的风险, 且对BEV的发生具有相当的预测价值, 即血清总胆汁酸水平越低, 其发生BEV的风险越高, 患者的肝功能越低。

综上所述, 血清总胆汁酸、层粘连蛋白、Ⅳ型胶原、透明质酸及Child-Pugh功能分级与BEV的发生密切相关, 而血清总胆汁酸、Child-Pugh功能分级是BEV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故其可作为肝硬化患者并发BEV的预测指标。

[1] 程文芳, 施瑞华, 陈晓星, 等.心得安对食管曲张静脉套扎后再出血的影响.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09, 17(1):83-85.

[2] 廖琳, 王峰, 吕金龙.血清总胆汁酸测定在肝胆疾病中的临床价值.临床医学, 2014, 2(8):54.

[3] 宋玉庭, 刘颖, 张萌萌, 等.血清IL-18测定对肝硬化诊断的临床价值.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0, 46(1):99-100.

[4] Sarin SK, Agarwal SR.Gastric varices and portal hypertensive gastropathy.Clinics in Liver Disease, 2011, 44(3):727-767.

[5] 李定国, 刘清华.雌激素与肝纤维化研究现状.国外医学(消化系疾病分册), 2004, 24(4):195-197.

[6] 谯雅嘉, 曾祝伦, 唐波.血清总胆汁酸测定对肝脏疾病的诊断意义.中国医学检验杂志, 2012, 33(9):20-21.

10.14163/j.cnki.11-5547/r.2015.31.019

2015-05-11]

264400 威海市文登中心医院消化科

猜你喜欢

胆汁酸透明质胶原
胆汁酸代谢与T2DM糖脂代谢紊乱的研究概述
透明质酸基纳米纤维促进创面愈合
胆汁酸代谢在慢性肝病中的研究进展
胶原特性及其制备方法研究进展
总胆汁酸高是怎么回事
透明质酸酶在透明质酸软组织填充并发症治疗中的应用
透明质酸在化妆品中的应用
新生儿胆红素和总胆汁酸测定的临床意义
胶原无纺布在止血方面的应用
肉毒素和透明质酸联合治疗眉间纹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