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眼用抗炎药联合人工泪液治疗儿童异常瞬目的临床观察

2015-05-06李萍孙先桃陈敏夏天刘梅卢跃兵王惠孙爽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31期
关键词:眼用抗炎药泪膜

李萍 孙先桃 陈敏 夏天 刘梅 卢跃兵 王惠 孙爽

眼用抗炎药联合人工泪液治疗儿童异常瞬目的临床观察

李萍 孙先桃 陈敏 夏天 刘梅 卢跃兵 王惠 孙爽

目的探讨眼用抗炎药联合人工泪液治疗儿童异常瞬目的临床疗效。方法 160例异常瞬目患儿, 随机分为A组与B组, 各80例。A组使用眼用抗炎药联合人工泪液治疗, B组单纯使用眼用抗炎药进行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3、7、14 d就临床症状综合得分(CSCS)、泪膜破裂时间(BUT)、角膜荧光素染色(FL)做对比观察与综合评分并记录。结果 A组治疗异常瞬目的疗效优于B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眼用抗炎药联合人工泪液对儿童异常瞬目的治疗有促进作用, 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眼用抗炎药; 人工泪液; 异常瞬目

异常瞬目是儿童常见病, 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 目前确切的病因尚不清楚, 与多种因素有关。伴有眼部器质性病变和神经系统疾病的称为儿童瞬目综合征, 只单纯表现瞬目增多的称为儿童多瞬症或儿童异常瞬目症[1]。本研究采用眼用抗炎药联合人工泪液及单纯使用眼用抗炎药进行治疗,观察人工泪液治疗异常瞬目的疗效及安全性。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5月~2014年5月来本院就诊的异常瞬目患儿160例, 其中男90例, 女70例, 年龄3~10岁,平均年龄6.12岁, 发病时间3 d~3个月。入选标准:①具有眼睑痉挛、面部抽动、结膜充血、分泌物增多等自觉症状,并排除全身相关疾病及近期用药史患儿;②符合下列两项指标:泪膜破裂时间(break-up time, BUT) <10 s, 角膜荧光素染色(fluorescent, FL)评分≥1级, 其中检查结果一项为阳性者。本研究通过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核并由医务科授权进行,与患儿家长进行充分沟通, 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将入选患儿随机分成A组与B组, 各80例。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A组:眼用抗炎药+人工泪液, B组:眼用抗炎药。患儿点眼4次/d, 分别在就诊当日及给药后的3、7、14 d进行观察。临床中使用的眼用抗炎药为左氧氟沙星滴眼液(可乐必妥), 人工泪液为聚乙烯醇滴眼液(瑞珠), 荧光素钠试纸为天津晶明新技术开发有限公司生产。

1.3 评价指标

1.3.1 CSCS 根据患儿临床症状与体征进行综合评分并记录。眼睑痉挛:无眼睑异常瞬目症状者记为0分;仅有轻度异常眼睑瞬目症状者记为1分;有重度异常瞬目症状者记为2分;有异常瞬目症状同时伴有眼球上翻者记为3分;有异常瞬目症状同时伴有眼球上翻与面部痉挛者记为4分。 结膜充血:根据眼睑、穹窿及球结膜充血状态进行综合评分并记录。评分方法:眼睑、穹窿及球结膜无充血者记为0分;眼睑及穹窿结膜轻度充血者记为1分;眼睑及穹窿结膜重度充血者记为2分;眼睑及穹窿结膜重度充血同时伴有球结膜充血者记为3分。分泌物增多:无分泌物者记为0分;清晨睡醒后少量分泌物者记为1分;裂隙灯检查结膜囊内少量分泌物者记为2分;裂隙灯检查结膜囊内大量分泌物者记为3分。

1.3.2 BUT 于患儿结膜囊内滴入荧光素染色后, 嘱患儿眨眼数次, 用钴蓝光观察患儿从睁眼到角膜表面出现第一个黑斑之间的时间, 重复测定3次, 取平均值并记录。以BUT<10 s为阳性标准。

1.3.3 FL 用荧光素染色角膜, 裂隙灯下钴蓝光观察角膜情况, 根据角膜上皮荧光素着色情况分为:阴性:角膜染色无着色或点状着色少于5个者。阳性:角膜染色点状着色面积>1/8整个角膜面积者。分别记录各组角膜染色阴性与阳性者例数。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用药前后两组CSCS比较 用药后A组CSCS优于B组(P<0.05或P<0.01)。见表1。

2.2 用药前后两组BUT比较 用药后A组BUT优于B组(P<0.05或P<0.01)。见表2。

2.3 用药前后两组FL情况比较 用药后14 d A组FL阳性率低于B组(P<0.05)。见表3。

表1 用药前后两组CSCS比较

表1 用药前后两组CSCS比较

注:与B组比较,aP<0.05,bP<0.01

组别例数用药前用药后3 d 7 d14 d A组805.170±0.020 4.550±0.05a2.546±0.03b0.873±0.03bB组805.166±0.0074.912±0.014.230±0.042.872±0.06

表2 用药前后两组BUT比较

表2 用药前后两组BUT比较

注:与B组比较,aP<0.05,bP<0.01

组别例数用药前用药后3 d7 d14 d A组805.02±0.004 7.32±0.02a8.89±0.05a12.03±0.01bB组805.04±0.0025.22±0.075.17±0.01 7.12±0.04

表3 用药前后两组FL阳性率比较 [n(%)]

3 讨论

瞬目是双侧眼睑不随意的同等闭合和睁开运动, 人在自然条件下, 正常瞬目频率为10~15 次/min, 超过则易给人以眨眼过于频繁的异常感觉, 此类病症属于儿科、 眼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 但其病因繁杂, 目前尚无定论, 故而极易因家长或者医生的疏漏, 而错过最佳治疗时间, 导致失治误治[2]。2007年国际干眼病专题研讨会重新定义干眼病为泪液和眼球表面的多因素疾病, 能引起患眼不适、视觉障碍和泪膜不稳定, 损害眼球表面。该病伴有泪膜渗透性增加和眼表炎症[3], 该定义强调了炎症在干眼发病中的重要作用。眼表疾病也是频繁瞬目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以往的研究发现, 由慢性结膜炎、沙眼、 春季卡他性结膜炎、滤泡性结膜炎、 结膜结石等眼部刺激因素引起瞬目者, 其局部刺激一方面是因为直接引起不适症状而加强瞬目, 另一方面是其刺激损害局部组织而使眼表细胞分泌减少或分泌物质量改变而成为连环性局部刺激, 使瞬目增加[4]。当针对病因治疗后, 其异常瞬目症状也基本消失。本研究中儿童表现为瞬目频率改变。瞬目活动可以促成泪液的排出和睑板腺的脂质释放, 而且通过眨眼动作使泪液脂质均匀涂布在角膜表面。脂质层在泪膜稳定性和蒸发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泪膜脂质层缺如或非融合性者, 泪膜是不稳定的, 泪液蒸发加快4倍[5]。结膜角膜炎属于结膜角膜病变, 多因结膜与睑板直接相连, 发生炎症或感染时, 易使眼睑内免疫组织堆积, 从而形成滤泡及乳头。而角膜上分布有丰富的感觉神经末梢, 儿童角膜敏感性较高, 随着年龄的增长角膜的敏感性逐渐降低[6]。可见, 结膜、 角膜的解剖特性导致结膜角膜病变的易发性, 进而导致儿童频繁瞬目的易感性。

因患儿年龄偏小, 不合作, 未做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 Test), 是本研究的不足, 但骆非等[7]的研究结果显示Schirmer试验正常, BUT强阳性, 泪液分泌功能与泪膜的稳定性不一定密切相关, 治疗结果也证明去除诱发干眼症的因素, 补充人工泪液, 促进角膜上皮修复, 异常瞬目就会缓解。儿童异常瞬目多见于4~7岁的儿童, 患儿多有偏食和过多看电视、电脑的习惯, 这些因素会导致眼表干燥, 泪膜破裂时间缩短,可能儿童时期大脑瞬目中枢发育尚不稳定, 干眼症的不适诱发瞬目反射而频繁瞬目, 每瞬目一次, 泪膜得以重新分布而获得舒适感。滴入人工泪液或角膜保护剂可以缓解症状。治疗同时限制看电视和电脑, 调整饮食, 改变偏食习惯, 补充维生素, 异常瞬目很快会缓解。聚乙烯醇滴眼液(瑞珠), 属于高分子聚合物, 具有亲水性和成膜性, 在适宜浓度下, 能起到类似人工泪液的作用。可作为一种润滑剂预防或治疗眼部干涩、异物感、眼疲劳等刺激症状或改善眼部的干燥症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 眼用抗炎药联合人工泪液治疗异常瞬目患儿的疗效优于单一使用眼用抗炎药, 不但患儿的自觉症状和体征明显改善, 而且延长了泪膜的破裂时间, 改善了角膜状况,对于异常瞬目的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1] 王莉, 崔国义.儿童多瞬症的相关因素研究.医药论坛杂志, 2006, 27(17):102-103.

[2] 石东风.儿童频繁瞬目236例病因分析.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7, 7(5):1050-1051.

[3] Lemp M, Baudouin C, Baum J, et al.The definition and classification of dry dye disease: report of the definition and classification subcommittee of the international dry eye workshop.Ocul Surf, 2007, 5(2):75-92.

[4] 杨继华.中西医结合诊治小儿眨眼症.云南中医学院学报, 1992, 6(2):35-36.

[5] 邓志宏, 赵少贞, 张未娟, 等.立宝舒卡波姆眼用凝胶治疗干眼的临床观察.国际眼科杂志, 2009, 9(8):1540-1542.

[6] 阎洪禄, 高建鲁.小儿眼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 151-152.

[7] 骆非, 邹留河.儿童干眼的初步研究.眼科, 2006, 15(6):411-414.

Clinical observation of ophthalmic anti-inflammatory drugs combined with artificial tears in the treatment of children abnormal blinking

LI Ping, SUN Xian-tao, CHEN Min, et al.Department of Ophthalmology, Zhengzhou City Children's Hospital, Zhengzhou 450052, China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clinical effect of ophthalmic anti-inflammatory drugs combined with artificial tears in the treatment of children abnormal blinking.Methods A total of 160 children with abnormal blinking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group A and group B, with 80 cases in each group.Group A received ophthalmic anti-inflammatory drugs combined with artificial tears for treatment, and group B received only ophthalmic antiinflammatory drugs.Composite scores of clinical symptoms (CSCS), break up time (BUT), cornea fluorescein staining (FL) were compared and observed before and in 3, 7, 14 d after treatment for comprehensive scoring and recording.Results Group A had better curative effect for abnormal blinking than group B, the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Conclusion Implement of ophthalmic anti-inflammatory drugs combined with artificial tears provides promoting effect in the treatment of children abnormal blinking.It is worthy of clinical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

Ophthalmic anti-inflammatory drugs; Artificial tears; Abnormal blinking

10.14163/j.cnki.11-5547/r.2015.31.008

2015-04-16]

450052 郑州市儿童医院眼科

夏天

猜你喜欢

眼用抗炎药泪膜
美国FDA批准首款环孢菌素0.05%眼用乳剂仿制药用于治疗干眼病
泪液成分异常与不同泪膜破裂方式的研究进展
基于泪膜破裂方式的干眼诊断新思路
研究揭示抗炎药或可治疗老年骨折
眼用制剂开封后最多可用四周
非甾体抗炎药不良反应发生的表现及预防措施
探究更昔洛韦眼用凝胶治疗病毒性角膜炎临床体会
飞秒激光制瓣LASIK术后泪膜的变化与年龄相关性分析
非甾体抗炎药在小儿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带状疱疹病毒性角膜炎应用更昔洛韦眼用凝胶及滴眼液的疗效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