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烧伤患者创面细菌学研究和药敏分析

2015-05-06李明华刘进辉刘冬梅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5年10期
关键词:铜绿耐药性病原菌

李明华,刘进辉,刘冬梅

(吉林省人民医院烧伤整形外科,吉林长春130021)

烧伤患者创面细菌学研究和药敏分析

李明华,刘进辉,刘冬梅

(吉林省人民医院烧伤整形外科,吉林长春130021)

烧伤可引起不同程度的皮肤损伤,创面是否感染直接关系到愈合时间及患者预后效果。尽管严密的消毒及隔离措施的介入,但是由于高温引起组织毛细血管收缩痉挛,充血淤血严重,导致缺氧、缺血,机体免疫能力的降低,故不同程度的烧伤患者均面临创面感染的威胁[1,2]。明确烧伤感染创面的细菌学分布对临床用药指导有着重要意义,但随着广谱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和临床抗生素用药的不合理应用,细菌随之产生耐药性,感染烧伤创面的病原菌种类以及细菌的耐药性也随之不断变化,给创面治疗增加了难度。笔者为了了解烧伤患者创面感染的病原菌分布情况和药物耐受性,以期在细菌学检测报告未获得之前,早期经验性应用抗菌药物的选择提供指导,控制创面感染促进创面愈合。

1 临床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吉林省人民医院烧伤科2013年1月-2014年12月600例烧伤患者,其中男性344例,女性256例,年龄3-77岁,平均(42.42±9.47)岁;住院时间10-223天,平均(67.47±15.826)天;烧伤面积9.23%-85.77%,平均(43.28±12.83)%;其中患者热液烫伤325例、火焰烧伤220例、化学烧伤8例,电击伤20例,其他原因27例。

1.2 标本采集

根据烧伤面积、深度,每例患者伤后第3天行细菌培养1次,深Ⅱ度创面第10天、14天各取培养1次,Ⅲ度创面除上述时间取创面培养外,还在术前行细菌培养1次。用灭菌棉拭子采集烧伤患者创面分泌物,此过程严格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所采标本放入运送培养基中送检,培养的菌株分离提纯,进行菌种的鉴定。

1.3 药敏试验

采用K-B纸片扩散法,按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即CLSI)制定标准报告细菌对测试的抗菌药的耐药进行评断[3]。药敏纸片在规定有效期内使用。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LIS软件对烧伤创面感染人群病原菌及药敏分析结果进行统计。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病原菌分布

共检出病原菌841株,其中革兰氏阴性菌546株,占64.92%,以铜绿假单胞菌、大肠杆菌、肺炎杆菌为主,革兰氏阳性菌269株,占31.99%,以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为主,真菌26株,占3.09%,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具体见表1。

表1 烧伤患者分离病原菌的分布构成比(%)

2.2 药敏试验

常见革兰阳性球菌对常见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见表2;常见革兰阴性杆菌对常见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见表3;真菌中白色假丝酵母菌和克柔假丝酵母菌对氟康唑、酮康唑、伊曲霉素的敏感率在98.5%以上。

表2 革兰阳性球菌耐药情况

表3 革兰阴性球菌耐药情况

3 讨论

由于烧伤患者的创面伤后暴露于外界,大量渗出血浆给细菌和真菌的定植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温度;另一方面,烧伤患者的皮肤组织受损严重,体液大量渗出引起水电解质紊乱,继发免疫平衡失调,在烧伤发生后2周免疫力降低,处于低水平状态,心肺功能损伤、肾功能破坏等并发症频繁发生,高温影响组织毛细血管功能,形成并加重缺氧血症,烧伤创面局部组织血液循环障碍,组织防御屏障的完整性被破坏导致早期创面发生感染,甚至引发全身感染,故早期合理选用抗生素是预防感染的重要环节[4,5]。本研究发现烧伤感染创面包括细菌真菌共841株,接近20种类别,故临床表现各不同,革兰阳性菌(G+)多造成黄白色脓性分泌物;铜绿假单胞菌导致的感染多表现为绿色脓性分泌物,大肠杆菌导致的感染分泌物较为稀薄,多数伴恶臭;溶血葡萄球菌感染后分泌物多表现为浅咖啡的颜色,且质地亦较为稀薄。故笔者认为对于感染创面初期判断应遵循“早期、联合、足量、敏感”原则,综合考虑抗生素的选用[6]。

烧伤患者接受治疗时创面采用暴露疗法、半暴露疗法、包扎疗法,治疗时间长,病情危重患者多需留置尿管、呼吸机插管、PICC导管等治疗,进一步增加细菌感染。在治疗中,感染不但影响创面的愈合,对于大面积烧伤患者引起脓毒症,是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7]。如果抗生素临床使用不合理,长期大量地使用广谱抗菌药,使正常菌短时间内获耐药性,从而成为耐药菌株。如果耐药菌及不敏感菌大量繁殖,造成机体的菌群失调从而引起医院内感染[8,9]。强力抗生素虽然是耐药菌株治疗的主要手段,但也会增加致病菌的感染比例大幅度升高。

本资料显示,烧伤创面感染病原菌感染率最高的是铜绿假单胞菌,25.56%,其次为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作为天然耐药菌的铜绿假单胞菌,是条件致病菌,代谢时能够产生多种毒素和侵袭性质的酶,引起全身感染,烧伤创面因其温度适宜该细菌快速繁殖,故防治铜绿假单菌作为治疗的重点。有文献表明烧伤创面早期感染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要致病菌,本研究不同于董华丽[10]等在G+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高达40.3%,笔者认为这一差异主要与烧伤患者来源、医院等级不同和地域差异密不可分。但是总体上观察,本院烧伤患者创面感染病原菌谱与临床多数文献数据相符合,以铜绿假单胞菌、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且G-更占优势。

通过本研究数据分析:创面大多数病原菌对抗生素存在多重交叉耐药性。常见革兰阴性杆菌对常见抗菌药物的耐药,但万古霉素、亚安培南、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左氧氟沙星、头孢他啶的敏感性较高。常见革兰阳性球菌对常见抗菌药物的耐药,但万古霉素、头孢噻肟、青霉素G、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左氧氟沙星的敏感性较高。其中万古霉素、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左氧氟沙星对G+和G-均有敏感性。

本院烧伤早期创面感染细菌中G+多重耐药现象不明显,万古霉素和喹诺酮类药物虽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较好的抗菌作用,但是使用万古霉素、喹诺酮类治疗药物的副作用大,万古霉素价格较高,药物半衰期短,对于大面积危重烧伤患者为治疗首选药物。对于轻、中度烧伤患者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则为首选药物。本研究提示创面感染细菌中G-较多,菌株包括铜绿假单胞菌、大肠杆菌、肺炎杆菌、鲍氏不动杆菌、阴沟肠杆菌等,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性较低,敏感性强,对于轻、中度烧伤患者所应用的抗生素种类较多,对于条件致病菌可以通过在治疗时应该加强无菌观念,加强各种管道的管理、消毒工作,避免呼吸道、消化道、尿道的细菌迁移至创面,对创面加强换药,应用促进创面愈合的药物,使创面及早愈合。对于大面积危重烧伤患者,由于铜绿假单胞菌能够降低对抗生素的敏感性,可以应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除加强创面、管道管理外,反复多次进行创面培养,明确为铜绿假单胞菌,可以选用亚胺培南、阿米卡联合使用。在本研究中真菌占3.09%,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均为大面积烧伤患者伤后14-18天所采创面培养,说明此时患者免疫力降低,抗生素应用引起菌群失调,创面处于溶痂状态,创面潮湿,加之高热,温度和湿度适合真菌生长。此时如不连用抗真菌药物则病情无法控制。通过本研究结果显示氟康唑、酮康唑、伊曲霉素对真菌敏感,因氟康唑注射液应用方便、价格低廉,故常选择氟康唑注射液治疗真菌感染。

通过本研究对近2年烧伤创面感染的病原菌菌普及其耐药性特征分析,获取患者细菌病原学和药敏实验检查报告之前可首选上述抗菌药,随后根据药敏检测报告调整用药方案。选择有效抗菌药物是尽快控制感染的关键。烧伤病区细菌种类繁多,抗生素的应用使耐药菌株不断出现,一方面从加强院内感染管理,严格落实和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防止病房内流行播散及减少条件致病菌和耐药菌株的产生,另一方面根据本院近期的细菌培养和抗菌药物敏感情况,选择敏感率在50%的抗生素并轮流使用,通过本研究对重症患者使用敏感抗生素,对敏感抗生素联合使用和阶梯治疗,同时联合应用抗真菌药物预防真菌感染,在临床工作中使抗生素的应用形成良性循环。合理选择抗菌药物并严格控制应用,临床不断检测病区菌种变化及抗菌药物敏感情况,根据实验室各种细菌抗生素敏感试验,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以有效控制细菌感染和耐药菌株的播散。

参考文献:

[1]Boulton AJ,Vileikyte L,Ragnarson-Tennvall G,et al.The global burden of diabetic foot disease[J].Lancet,2005,366(9 498):1719.

[2]陈 静,张才成,邹海虹,等.烧伤患者不动杆菌感染及耐药性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2012,28(1):138.

[3]武德廉,范秀英,刘洪峰.我院2012年1-10月份临床检出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安徽医药,2013,(05):877.

[4]许广瑜,张 烽,潘宇红等.应用于重度烧伤患者的中央静脉导管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3,(14):2674.

[5]王 峰,陈延军.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类型及耐药性分析[J].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13,(06):561.

[6]谢 慧.女性泌尿系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3,(03):205.

[7]Boulton AJ,Vileikyte L,Ragnarson-Tennvall G,et al.The global burden of diabetic foot disease[J].Lancet,2005,366(9498):1719.

[8]张秀红,钱 俊,耿先龙.医院病原菌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11):2745.

[9]陈利涛,王晶莹,付雅捷.血培养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14):3521.

[10]董华丽,张传领,沈丽蒙,等.288例烧伤患者早期创面感染病原菌种类及主要致病菌耐药性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13,(07):866.

2015-04-27)

1007-4287(2015)10-1796-04

猜你喜欢

铜绿耐药性病原菌
杧果采后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致病力研究
长丝鲈溃烂症病原分离鉴定和耐药性分析
159株淋球菌对7种抗生素的耐药性实验研究
多重荧光定量PCR快速检测6种常见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
细菌性食物中毒的病原菌调查与预防浅谈
人杀菌肽LL-37联合绿原酸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的体外作用
川白芷抑菌活性及对铜绿假单胞菌群体感应的抑制作用
WHO:HIV耐药性危机升级,普及耐药性检测意义重大
槲皮素改善大鼠铜绿假单胞菌肺感染
泽漆乙酸乙酯提取物对SGC7901/DDP多药耐药性的逆转及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