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刺心经俞募穴为主治疗肝郁化火型不寐30例

2015-05-05张荣媛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15年8期
关键词:心经郁化火艾司

田 甜,季 萍,张荣媛

(1.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 300193;2.天津市河西区妇产科医院,天津 300202;3.北京市房山区中医医院,北京 102400)

针刺心经俞募穴为主治疗肝郁化火型不寐30例

田 甜1,2,季 萍2,张荣媛3

(1.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 300193;2.天津市河西区妇产科医院,天津 300202;3.北京市房山区中医医院,北京 102400)

目的 观察针刺心经俞募穴为主治疗肝郁化火型不寐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患者采用随机单盲法分为针刺组30例,和西药组30例。针刺组采用针刺心经俞募穴为主;西药组口服艾司唑仑,分别治疗4周后观察疗效。结果 针刺组患者治疗前后PSQI评分有显著差异(P<0.05),与口服艾司唑仑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针刺心经俞募穴为主治疗肝郁化火型不寐疗效与口服艾司唑仑相当,适合临床应用。

针刺;俞募穴;肝郁化火;不寐

不寐又称失眠,临床主要表现为睡眠深度、时间的不足,严重影响了人们的健康和生活。不寐的临床治疗以药物治疗为主,但长期的药物治疗对患者机体已产生明显的副作用。药物治疗主要作用于脑内的神经递质、激素、细胞因子等化学性物质,起到镇静安神的作用,易产生有依赖性和耐药性。不寐是由多种原因导致,单纯使用药物很难从根本上治疗。新的治疗药物虽然不断出现,但其伴发的头痛、嗜睡、眩晕、烦躁等副作用,成瘾性强且禁忌多,严重制约着临床的应用。中医在不寐的治疗上发挥了巨大作用,其中针刺疗法疗效迅速、辨证灵活、治疗方便,临床多有报道。笔者采用针刺心经俞募穴为主治疗肝郁化火型不寐3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本临床研究的60例患者均来源于天津市河西区妇产科医院中医科2012年12月—2014年12月的门诊患者,采用随机单盲的方法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其中病程最长者16 a,最短35 d。年龄最小者16岁,最大者66岁,2组病例在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2 诊断标准

2.1 西医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依据参照2001年《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诊断。(1)睡眠障碍几乎为唯一症状,主要包括入睡困难、多梦、早醒、醒后难再入睡、醒后不适、白天困倦等;(2)睡眠障碍每周至少发生3次,并持续1个月以上;(3)失眠引起显著的精神障碍,活动效率下降或妨碍社会功能;(4)无任何躯体疾病或精神疾病。

2.2 中医诊断标准

2.2.1.1 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发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1994)》中的“不寐”的诊断标准制定。(1)轻者入寐困难或寐而易醒,醒后不寐,重者彻夜难眠;(2)常伴有多梦、健忘、头昏、头痛、心悸等症;(3)各系统和实验室检查未发现异常。

2.2.2 不寐的中医诊断(辨证分型)标准 参照《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1994)》中的“不寐”的诊断标准制定辨证分型。证属肝郁化火型:入睡困难,烦躁易怒,胁痛胸闷,心烦头痛,面红目赤,口苦,尿黄便秘。舌尖红苔黄,脉弦数。

3 纳入标准

纳入试验病例的符合条件:(1)失眠为典型症状,持续1个月以上,符合不寐诊断者;(2)中医辨证分型证属肝郁化火型;(3)知情同意者;

4 排除标准

(1)妊娠或哺乳期女性,精神病者;(2)合并有心脑血管、肺、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者;(3)全身性疾病如疼痛、发热、手术等;(4)环境因素干扰引起,未按规定进行治疗,无法判断疗效或资料不全等影响疗效和安全性判断者。

5 试验中止标准

发现不符合试验方案者,拒绝继续参与研究的病人,非药物性原因而中断试验者,没有遵循针灸治疗规定,合并使用了禁用的药物或其他治疗方法的病例。

6 治疗方法

6.1 针刺组 选穴:心俞、巨阙、行间、太冲。按照普通高等教育中医药类规划教材《腧穴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定位。操作:局部常规消毒后,用0.30×40 mm毫针,采用捻转、提插相结合的补泻手法,以局部酸胀为度,以上各穴均留针30 min,14 d为1个疗程,共2个疗程。

6.2 西药组 艾司唑仑(湖北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2021522)用法:艾司唑仑片2 mg,每晚睡前30 min口服,14 d为1个疗程,共2个疗程。

7 观测指标

7.1 临床疗效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本)》2002年版中失眠的疗效判定标准。(1)临床痊愈:睡眠时间恢复正常或夜间睡眠时间在6 h以上,睡眠深沉,醒后精神充沛;(2)显效:睡眠明显好转,睡眠时间增加3 h以上,睡眠深度增加;(3)有效:症状减轻,睡眠时间较前增加不足3 h;(4)无效:治疗后失眠无明显改善或反加重者。

7.2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计算,治疗前后PSQI评分改变用自身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8 疗效结果

8.1 2组患者治疗前、后PSQI评分对比 见表7

表1 2组患者治疗前、后PSQI评分对比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

8.2 2组患者疗效比较 见表2。

表2 2组患者疗效比较 n(%)

9 讨论

祖国医学认为:人正常的睡眠是阴阳之气自然而有规律转化的结果,这种规律一旦被破坏,即导致失眠。《类证治载》中记载:“阳气自动而之静则寐;阴气自静而之动,则窹”,说明脏腑阴阳协调、气血调和是睡眠正常的基本条件。

不寐的病因病机比较复杂,大部分医家认为其病位主要在心,心失所养,心神不安发为不寐,与肝、脾、肾关系密切。而肝郁化火型不寐其发病根本在于心神不安,肝失条达,气血阴阳平衡失调所致[1]。治疗不寐的关键在于调节心的藏神功能,心俞为心气汇聚之处[2],气街理论揭示腧募穴与本脏腑气血流注形式中横向流注的生理现象,指出了俞募穴不仅可以治疗脏腑本经脉的病证,还可治疗其他脏腑经脉的病变,近代有实验研究从形态学细胞水平说明了心脏腧募穴与心脏的特异性联系途径,更加证实了心脏腧募穴与心脏的密切关系[3]。故笔者采用针刺心经俞募穴为主结合疏肝平肝的太冲、行间二穴,针刺心俞穴,可以改善心脏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从而改善脑血流和脑代谢,改善脑部功能[4]。心经俞募穴同用可治治所属脏腑疾病,调理心气[5],具有养心安神、活血化瘀之功。太冲与行间二穴主疏肝解郁、平肝潜阳。

近代研究表明:穴位与内脏相关的神经联系途径,除主要通过脊髓以上中枢联系外,还可通过外周短反射环路相联系[6],针刺心经俞募穴,其针刺信息传至脊髓,在与内脏支配的有关板层发生突触联系,在脊髓的层次中相互影响,进行整合,实现特异性的增强效应。

[1]叶淑兰.针药结合治疗老年顽固性失眠58例[J],针灸临床志,2007;23(06):16-17.

[2]李雅静,孙晓明,孙得志.灸心俞为主治疗不寐[J].针灸临床杂志,1997;13(12):33-34.

[3]衣华强,童晨光,郭长青,等.心腧募穴与心脏特异性联系通路的荧光双标法研究[J].针刺研究,2002;27(4):245-248.

[4]王月兰,汪克明,周逸平.温针灸“心俞”穴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的交感神经系统功能的影响[J],针刺研究,1997;22(3):243.

[5]段元因,张晔.针灸治疗冠心病50例[J].陕西中医,1995;16(9):409.

[6]陈树林,李育良.内关、心俞与心脏相关的神经基础[J].中国针灸,1996;(12):33-35.

田甜(1985-),女,黑龙江,研究方向:中医妇科。

R256.23

B

1007-2349(2015)08-0061-02

2015-06-08)

猜你喜欢

心经郁化火艾司
基于语料库的《心经》五个英译本语言风格和翻译策略探究*
艾司奥美拉唑治疗反流性食管炎45例临床疗效观察
中医治疗肝郁化火型失眠症的研究进展
丹栀逍遥散加味治疗肝郁化火型不寐的理论探讨
董氏奇穴微络放血治疗肝郁化火型失眠的临床观察※
铝碳酸镁联合艾司奥美拉唑治疗胃溃疡黏膜愈合质量的临床效果分析
氩气凝固术联合艾司奥美拉唑肠溶片治疗260例Barrett食管患者的疗效观察
解析八大山人的书法《心经》
我的远教“心经”
母亲的“心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