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儿童过敏性紫癜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治疗与观察

2015-05-05陈丽红朱屹峰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32期
关键词:肠镜凝血酶紫癜

陈丽红 朱屹峰

儿童过敏性紫癜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治疗与观察

陈丽红 朱屹峰

目的 探讨分析儿童过敏性紫癜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 64例儿童过敏性紫癜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儿,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32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治疗, 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肠镜下凝血酶喷洒治疗, 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儿的大便隐血转阴时间、激素用量、住院时间、腹痛及血便消失时间均优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肠镜下凝血酶喷洒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合并上消化道出血, 可显著改善胃肠道症状, 不仅能减少患儿的激素用量, 还能减少患儿的住院时间, 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儿童过敏性紫癜;上消化道出血;肠镜下凝血酶喷洒治疗

过敏性紫癜是儿童时期常见的微血管变态反应性出血性疾病, 该疾病的临床表现为便血、血尿、腹痛、蛋白尿以及关节肿痛等[1]。根据相关文献报道.20%~55%的患儿都会出现胃肠道症状, 严重的会出现消化道出血症状。在临床治疗中常采用常规治疗, 但很多儿童过敏性紫癜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患儿病程较长且反复, 常规治疗不能对病情进行控制。本文对肠镜下凝血酶喷洒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效果进行探讨分析。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儿童过敏性紫癜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患儿64例。观察对象的纳入标准:确诊为儿童过敏性紫癜;常出现剧烈腹痛, 发作频率为1次/d以上, 持续至少3 d, 且不能自行缓解。所有观察对象均征求患儿和家属意见, 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均排除消化性溃疡、细菌性肠炎、出血性疾病引起的消化道出血患儿。64例患儿中男38例, 女26例, 年龄4~13岁, 平均年龄(8.2±2.9)岁。所有患儿均有黑便、腹痛、便血、呕血以及皮疹等症状, 均处于疾病急性期。其中有紫癜性肾炎患儿16例, 关节肿痛者48例。将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32例。两组患儿年龄、性别以及病症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治疗, 包括卧床休息、禁食, 给予3 mg/(kg·d)的甲基泼尼松龙静脉滴注, 在病情得到控制后, 每隔2 d减去1/3的原用量。待症状缓解后, 给予0.8 mg/(kg·d)剂量的泼尼松口服, 并根据患儿的病情改善情况,间隔2周减去原用量的1/3, 疗程为2个月。在服用泼尼松的同时, 给予0.25 g的云南白药以及0.8 mg/(kg·d)的法莫替丁,同时给予营养支持, 并进行抗感染治疗。

观察组患儿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取肠镜下凝血酶喷洒凝血酶治疗。电子肠镜为Olympus CF-240I, 采用开塞露通便后, 给予<9岁患儿0.05 mg/kg的咪唑安定静脉注射, >9岁患儿在其意识清醒的条件下, 经肛门插镜至升结肠近回盲部,并对直肠、降结肠、升结肠、横结肠以及乙状结肠的变化情况进行观察, 另外要钳取一块病变黏膜进行病理检验。手术中, 肠镜自回盲部慢慢退至直肠, 先对肠道用生理盐水进行清洗, 再用溶于60 ml生理盐水的3000 IU凝血酶调制的治疗药液, 经肠镜活检道插入导管, 在溃疡或糜烂处进行加压喷洒治疗, 能见到白色膜状物时治疗完毕。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的胃肠道症状改善情况、住院时间以及激素用量。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患儿的大便隐血转阴时间、激素用量、住院时间、腹痛及血便消失时间均优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比较±s)

表1 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比较±s)

注:两组比较, P<0.05

组别例数大便隐血转阴时间(d)腹痛及血便消失时间(d)激素用量(mg/kg)住院时间(d)观察组3210.4±6.4 7.2±4.524.9±3.116.8±6.9对照组3223.1±7.217.3±4.5 48.7±11.527.6±5.8

3 小结

影响过敏性紫癜患儿远期预后的主要原因是肾脏受累所引起的紫癜性肾炎症状的轻重。儿童过敏性紫癜通常采用抗过敏、激素、止血等常规治疗[2]。在临床治疗当中, 常规的过敏性紫癜治疗方法常采用糖皮质激素、抗凝、抗组胺以及免疫抑制剂进行治疗, 但是部分患儿伴有上消化道出血且腹痛等症状, 所以常规治疗的方法并没有较好的治疗效果[3,4]。其中激素用量过大或者使用时间较长, 就会增加感染率, 并降低溃疡的治愈效果。

在本研究中, 通过研究结果可以证明,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过敏性紫癜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儿胃镜下凝血酶喷洒治疗的观察组患儿的大便隐血转阴时间、激素用量、住院时间、腹痛及血便消失时间, 均优于采用常规治疗的对照组(P<0.05)。因为其具有操作简单、部位精确、见效快、无创伤且直观等治疗优点, 也是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最常用的方法之一[5]。

综上所述, 采用肠镜下凝血酶喷洒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合并上消化道出血, 可显著改善胃肠道症状, 不仅能减少患儿的激素用量, 还能减少患儿的住院时间, 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1] 杨金露, 封其华, 武庆斌, 等.胃镜下凝血酶喷洒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4.29(24):1912-1914.

[2] 聂锐.儿童过敏性紫癜诊治观察与护理措施.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3.23(3):1448.

[3] 李海红.儿童过敏性紫癜诊治观察与护理方法研究.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4, 5(3):45-46.

[4] 王新芳.儿童上消化道出血相关因素分析.中国卫生产业.2014, 45(2):16-17.

[5] 赵素红.上消化道出血患儿病因分析及健康指导.临床医学.2012.32(10):121-122.

10.14163/j.cnki.11-5547/r.2015.32.136

2015-07-01]

125001 葫芦岛市中心医院儿科

猜你喜欢

肠镜凝血酶紫癜
儿童过敏性紫癜IL-17、HPV-B19检测的临床意义
磁珠固定化凝血酶的制备及其在槐米中活性化合物筛选中的应用
做肠镜其实并没有那么痛苦
蒙药治疗干燥综合征伴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例
解毒利湿汤治疗紫癜性肾炎42例临床研究
浅析无痛肠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治疗结肠息肉的护理体会
地佐辛复合丙泊酚在无痛肠镜麻醉中的临床研究
肠镜下钛夹在治疗消化道疾病中预防出血的临床分析
多肽自组装膜用于凝血酶的检测
羊血凝血酶制备条件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