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浚县女性的上山进香仪式

2015-04-30寿永焕

北方文学·下旬 2015年1期
关键词:民间信仰女性

摘 要:庙会源于民间信仰。河南省北部的浚县,因大伾山、浮丘山庙会而闻名。每逢庙会,当地以及周边的人,特别是中年女性,都会上山进香。在进香时,从跪拜姿势到烧香,她们都会有相同或类似的仪式,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她们的信仰体系,有利于我们从中了解她们的精神世界。

关键词:浚县庙会;烧香仪式;女性;民间信仰

浚县地处河南省北部,隶属鹤壁市,北与安阳接壤,东与濮阳毗邻,南与新乡交界,西与鹤壁市区相依,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1994年被评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县城在该县城关镇,大伾山和浮丘山坐落在其东西两侧,每年的庙会就是在两座山上进行的。浚县山会,也叫庙会,源于当地人对山上神灵的信仰,一年有两次,一次是正月古庙会,另一次七八月的浚县山会。在山会时,当地人会通过放鞭炮、焚香、燃烛、烧箔等各种方式来对他们所信仰的神灵进行祭拜。不同于春节时的正月古庙会,七八月的山会,没有“热闹”[1],人们只诚心“信好”[2]。祭拜神灵的人中以中年妇女居多。在供奉和祭拜神灵时,她们会通过烧香来判断自己许的愿望能否实现,这在当地的民间信仰中,是人与神灵进行对话的一种方式。

相传,浚县正月古庙会起源于后赵时期大石佛开凿时;但据历史文献和碑刻记载,庙会萌芽于明嘉靖年间碧霞宫建成后,形成于明末清初,最迟在清康熙年间。农历七八月份,恰逢当地的农闲时期,刚刚度过忙碌的夏收时节,当地人在秋季作物中暂时得以偷闲,正月里在天神面前许的愿,也到了还愿的时候。于是被束缚在农田的妇女们,一般会几个或者十几个结伴而行,到浚县山(以浮丘山为主)上烧香拜佛。上山朝拜时,她们通常会在神佛面前聊聊各自的烦心事,以此来祈求神佛带走她们的烦扰,减轻她们家庭赋予她们的沉重和痛苦,给予她们内心以平静。大伾山上有天齐庙、禹王庙、天宁寺、观音寺、吕祖祠等几个寺庙,浮丘山上主要供奉碧霞元君,她们会逐一进行叩拜。在以祈子、祈福和求财为主要目的的这场山中,她们会通过烧香来与神灵进行对话,来判断自己对神灵许的愿望能否实现,以及最近家里和家人是否都平安无事。

本文通过实地调查当地女性在庙会中烧香的动作、语言等仪式,通过观察笔记,分析从烧香仪式中,女性如何表达自己的信仰,为研究当地庙会提供新的切入点。

1、跪拜仪式·信仰

大伾山上有以“八丈佛爷七丈楼”闻名的大石佛,这座石佛坐落在山东边天宁寺里,身高八丈,“始凿年代无确切记载,多有争论,经专家考察鉴定,浚县大石佛是全国最早,中原最大的摩崖造像”[3]。相传,大石佛为弥勒佛的化身,也有的说它是镇河将军,因其坐落在黄河故道旁。

据笔者观察,在对石佛进行跪拜之前,她们的双手先向外翻,然后合并,成双手合十状;低头,双腿合并,跪在垫子上,对佛祖行跪拜礼。在双手作揖的同时,她们口中往往念念有词,低声向佛祖诉说他们新的愿望,如家里有病人时,会碎碎念“保佑他早日康复”,或“保佑他少受(病痛的)折磨”;通常情况下,她们都会念叨着“愿佛祖保佑家人平安”;“愿佛祖保佑家里平平顺顺(一帆风顺)”,等等。跪拜后,她们还会捐出香火钱,1元、5元、10元不等,这时,她们要先把钱展开,放在右手里,然后右手举起向上,将钱一一展示给面前的佛像,最后再放入捐钱箱里。

作为当地最大的一尊佛,从佛像的始建年代到其高度,在当地庙宇众神佛中,大石佛都有其不可替代的神圣地位。从拜佛的手势到跪拜的姿势,在当地女性观念中都是有“讲究”的。是否虔诚,有多虔诚,都能体现其中,跪拜的动作和姿势成为她们表达诚挚敬意的一种方式,他们借这种跪拜表达自己对佛祖的诚意;捐香火钱时,她们将有面值的一面展现给神灵看,是她们用以表达自己虔诚的另一种方式。她们认为,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表达他们的虔诚度,从而可以与神灵进行对话,表达他们的愿望;他们虔诚度越高,神灵越容易听取并实现他们的愿望。

2、焚香·信仰

在烧香的时候,如果是十多个人一起烧一炷香的话,她们往往会让十多个中“手气好”的人来烧。这里的手气好是指,烧香者将一把香引燃后,香在焚烧时燃得特别旺的那个人。烧香前,要先点火,而点火是要有技巧的,烧香的人要事先用打火机点燃一张或一堆金箔纸(已经叠成元宝状),放入焚香炉;然后把所有的香(通常是几十根到一百根,长约三四十厘米)都放整齐,将要点的那头(香头)对着已经点燃的金箔纸的火苗,手握在距离香头5厘米的地方,逐一引燃。

等所有香都点燃的時候,他们会一起站在香炉前,眼镜一眨不眨地看着香燃烧,一直等到燃烧过半,他们才双手合十,对着佛像作揖,以表叩拜。香刚开始燃烧时,因为是几十根一起,所以会燃烧得很旺,一直到燃烧过半时,火苗才逐渐熄灭,变成每根独自燃烟,直到整根都燃尽。如果所有的香在燃烧时,没有形成火苗,她们就会显得有些不知所措,然后聚在一起窃窃私语,追问对方“为什么这香烧得不旺?是不是家里会有什么事发生?是不是神灵给的提示:自己的愿望不能实现”?等等。

一般家里有事的话,作为家庭主妇的她们会悄悄去见神婆,而且选在天刚黑的时候。神婆在村子里并没有什么显赫的地位,日常生活也与常人无异,但是在信仰神灵的人的眼中,神婆是一位能与神灵直接对话的人。她经常在各山上的庙里的菩萨、天上老奶、玉皇大帝面前露面,因此她们认为,她们所求之事,在烧香的过程中,能被天上的神灵感应到,而神灵会通过神婆,在烧香的过程中,给她们以启示。

选择在天刚刚黑时去见神婆,笔者认为有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她们认为这个时间是一个能让神婆跟神灵对话的最佳时机;二是因为她们自己家的私事,不想让别人知晓。这就表明,在她们的信仰体系中,与神灵进行对话是需要选择一个恰当的时机。而在与神灵对话时,焚的香燃得旺不旺,一般是跟制作香的材料,或者跟点燃的充分与否,或者在燃烧的过程中与空气中氧气是否充分接触有关。家里有事,她们才会去问神婆,也就是说此时的她们有所求。心中在对结果急切求成时,就会表现在她们的动作上:她们在点香的过程中,动作相较于心平气和时,就会略显急切;因此在有所求时,点的香燃得不旺,很大一部分取决于点香人在点香时的心情。

3、结语

在广大农村,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都比较低下的地方,大多数人都信奉神佛,而且几乎每家都供奉着几个神仙,比较常见的是财神和观音,一为保钱财,一为保平安。在农村,女性的知识水平相对偏低的情况下,女性在家庭以及社会的地位也普遍偏低,特别是经济能力依附于田地的女性。家庭以及社会赋以他们的意义主要是家务劳动、农田劳作、传宗接代以及赡养老人,无论是在社会关系中,还是在家里,她们都不能占据主导地位。这种社会地位,决定了她们将愿望寄托于神灵以求得精神安慰。

在浚县庙会中,无论是正月庙会还是八月庙会,特别是八月山会时,上山进香,都是以女性为主体自发形成的,男性参与其中的很少。她们在烧香拜佛中,通过一定的手势,在跪拜中,向神灵展现自己诚意;通过烧香,她们看到神灵给予自己的反馈,成为当地人独特的与神灵对话的方式。当地人用自己的方式来解释发生在自己身边的、用现有知识体系无法给予相应解释的事,赋予其自己的合理解释,是他们形成自己信仰的一个主要因素。

注释:

[1]当地的正月庙会,大多是由政府组织的,正月初九和十六,会有大型的社火表演,人数之多,形式之大,被当地人称之为“热闹”。

[2]方言,意思是对神灵的虔诚祈祷,希望自己愿望可以实现。华智亚在对冀中南龙牌会的调查时,将之称之为“行好的”,意思跟这个类似。

[3]郑永立,田青主编.大伾山志.中州古籍出版社,1995年版,第3页。

参考文献:

[1]郑永立,田青主编.大伾山志[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5.

[2]清·熊象阶等.浚县志[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0年影印版。

[3]高有鹏著.沉重的祭典中原古庙会文化分析[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0.

[4](英)弗雷泽著.金枝[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12.09.

作者简介:寿永焕,湘潭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民间信仰女性
基于问卷调查的民族高校大学生民间信仰问题调查分析
探析民间信仰作用下的社区公共生活
21世纪以来被拐卖女性文学中的典型形象
《闲情偶寄》中的中国女性之美
论女性的可持续发展
浅谈《红楼梦》女性外貌美描写中的“隐含比较”修辞手法
女性与权力
从服装史的角度研究《唐顿庄园》中的女性服饰
仡佬族民俗体育文化的历史溯源及民间信仰
民间信仰传承的困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