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灰姑娘”的变身

2015-04-30梁聪

北方文学·下旬 2015年1期
关键词:女性意识灰姑娘

梁聪

摘 要:在中国以“灰姑娘”为母题进行叙述的文学作品,经历了在古代文学史上的缺席和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回归。而在当代文学中,受到社会背景再次变革的因素影响,“灰姑娘”母题的演绎在同一时期呈现出多种形式,表现出虽为同一母题但其故事情节设置和内涵反映却千差万别的情况。这些对“灰姑娘”母题的不同的演绎,主要可分为悲剧型演绎、悲喜交加型演绎以及反“灰姑娘”型的演绎,反映在当代历史变革中,女性自主意识由萌动到觉醒的曲折过程。

关键词:灰姑娘;形象演绎;女性意识

格林兄弟笔下的童话《灰姑娘》叙述了一个沦落贫苦的少女,通过爱情以及婚姻的方式获得具有权势的男子搭救的故事母题,据考其最早版本是出自中国唐代段成式的笔记小说《酉阳杂俎》中记载的《叶限》,而此母题衍生出的类似的“灰姑娘”故事更是为数众多,遍布世界各地。一位名为玛丽安·洛尔夫·考克斯的学者曾对这一故事母题作过系统的研究,她搜集并整理出流传欧洲大陆的灰姑娘故事版本多达345个,而亚、非等地也拥有不计其数的类似“灰姑娘”母题演绎的童话或者传说。

然而,作为曾经出现版本最早的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受历史语境的影响,“灰姑娘”形象长期缺席于文学中,直到中国现代文学时期,“灰姑娘”母题的文学作品才逐渐回归。即使到了当代文学时期,在西方女性主义思想驱动下,男女平等的思想已经越来越普及,但具有“灰姑娘”母题的文学作品仍然层出不穷。这样具有性别视阀意识的拯救故事,仍会被作者演绎,同时也被部分读者选择并接受。

值得注意的是,在当代文学作品中,“灰姑娘”母题的演绎已经不再如童话故事《灰姑娘》一般情节单一,内涵一致,甚至结局也具有等同性。我们可以看到,纷呈意现的当代文学大潮中,具有“灰姑娘”母题的文学作品已经开始呈现出不同的内涵表现和价值取向,“灰姑娘”的形象不再单薄且单一,而是有了各式各样的“变身”,形成其回归后的多样化演绎。

一、“灰姑娘”的旧衬裙——“灰姑娘”母题中的相同要素

灰姑娘故事流传甚广,异文虽多,但是其母题内核却很明确。在格林兄弟的童话中,灰姑娘双亲俱逝,艰难地生存在后母及两个没有血缘关系的姐姐刻薄待遇下,常常辛勤工作且衣着破旧,因此被称为灰姑娘。后来灰姑娘在母亲派来的仙女姨母的帮助下盛装出席王子的晚宴,让王子对其一见钟情,最终在经历了一些坎坷后成为王妃,改变了自己贫困的命运。而在中国古代文学“灰姑娘”故事《叶限》中,叶限也是一位失去亲生父母的少女,活在后母和继姐的虐待之下,因为偶然的因素丢失了自己饲养的金鱼用法力变化出来的金鞋。领岛统治者拾获金鞋,在派人寻找鞋主人过程中与叶限相遇,而最后求取为上妇,将其从艰难的生存状态中拯救出来。

因此,不难看出,尽管创作空间上两个故事相距甚远,但是却具有非常多的相似因素,也可以总结出“灰姑娘”形象的几点相似因素:1、灰姑娘存在最初的生存困境,可能是天生也可能是后天,过着较为下层的生活;2、灰姑娘具有可以打动人心的特质,多为外在美貌,使男性对其有一见钟情的可能;3、灰姑娘通过与权势男性的相爱,最终以婚姻的方式,获得了改善生存困境的机会。

以上几点可以看出,“灰姑娘”的母题所表述,其实就是一个下层贫寒美貌的年轻女子通过爱情和婚姻获得上层权势男性的搭救,改善了生存困境,从爱情及婚姻的获得中得到物质改善。而在文学作品中,这一情节不一定是文本的主要线索,但是构筑的“灰姑娘”形象一定包含了对此情节的实现或者欲实现性:灰姑娘们可能通过机遇,达到以婚姻获取物质的可能;也可能构筑或策划机会甚至想象,来实现通过如此方式改变自身生存状况的梦想。

“灰姑娘”母题出现的原因,是基于男权社会背景下的产物,是女性必须依附男性生存的一种现实表述,最终演绎成一些贫困女性对婚姻带来的命运和物质改观的希望,也反映了女性社会地位的不平等性。而若在一个时期内此类母题被大肆运用并接受,也是当时女性独立意识觉醒的障碍。如最为著名的“灰姑娘”母题情结作家简·奥斯汀,即生活于18世纪的英国,妇女地位被局限于社交和家庭中,因而作者在观察生活的同时也侧面的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对于女性尤其是贫寒的女性而言,婚姻是唯一能改善生活现状的道路,而在这个过程中,女性失去对自我价值的探索也就顺理成章。

二、灰姑娘的新外套——“灰姑娘”母题在当代文学上的演绎

中国当代文学的时代背景对“灰姑娘”母题这一典型男权文化产物具有其特殊性:一方面,几千年的封建传统带来的守旧观念对女性的压抑仍然存在,父权枷锁仍套在她们身上;而另一方面,西方的女权理论已走入中国几十年,松动着女性本来逼兀的生存空间。女性欲从“父权塔”走入“女性塔”,就无可避免遭遇外在阻力,同时由于性别上自有的软弱性和长期精神压抑,其内在也因一定的分裂意识产生内在阻碍。不仅是女性作家自身,一些关注女性的男性作家也意识到了这一点:虽然时代已赋予她们平等的婚姻自主权,但是一些贫寒或者处境艰难的女性在婚姻的物质想象上仍存在“灰姑娘”情结,她们渴望利用美丽的资本去换取爱情和婚姻,赢得自身处境的改善。在与大环境趋势相悖的情形下,“灰姑娘”母题的文本也就呈现出了多种形式的演绎。

1.悲剧型演绎

新文学时期的“灰姑娘”母题的文学演绎,较典型的呈现对“灰姑娘”情结具有的女性软弱性和自主意识缺乏的讨伐和喟叹,因而悲剧性演绎文本较为突出。

这一类的悲剧性演绎可以分为两种:其一,是“灰姑娘”在获取婚姻拯救的过程中失败;另一种则是“灰姑娘”得到了理想中会改善生存处境的婚姻,却仍旧呈现失去自我甚至是生命的苍凉结局。

王安忆的《长恨歌》就是灰姑娘在被拯救过程中失败的典型演绎。小弄堂出身的姑娘王琦瑶,在18岁时就决定“放弃做女博士”,想做一个“纯粹的女人”,将做学问视为女性不该从事的行业,这种意识上的依赖和女性自主意识的蒙蔽,也是导致命运悲剧的根源。而后,王琦瑶一生经历了数位男性,但是对李主任的爱是最重要也是最接近爱的:于年轻美丽但是出身低微的王琦瑶而言,这样一位成熟且具有权势的男性让她抗拒不了,不仅是因为两性的吸引,更多的是一种能改变自身生存状态的潜意识暗示。灰姑娘虽然找到了一位权势男性,但是这却并非能带给她命运改变的王子,不赋予她婚姻,也就无从给予地位和财富,王琦瑶的一生从委身李主任这里,就拉开了悲剧。

猜你喜欢

女性意识灰姑娘
从灰姑娘到C罗女友
帮灰姑娘数红豆
那篮叫灰姑娘的插花
“灰姑娘”的童话梦
意识的觉醒形象的抗争
掩隐于革命与爱情冲突中的女性意识:重读《红豆》
倒霉的灰姑娘
《红楼梦》宝黛诗词与女性意识研究
从女性主义视角比较研究《名利场》两个汉译本中女性意识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