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如何将诗歌朗诵融入音乐教学
2015-04-29于丹
于丹
[摘要]把经典诗歌朗诵与音乐教学融为一体,使学生受益匪浅:一是使学生快乐自主地在诗歌的艺术殿堂里游玩了一圈,扩大了艺术视野。二是学生轻松地了解诗与音乐的关系,初步掌握了以情带声的演唱技巧。三是使学生亲切地体验到用感情唱歌的快乐,提高了演唱水平。作为音乐教师应记住自己的职责,提高学生音乐素质,为学生终身学习音乐和享受音乐打下基础。
[关键词]音乐教学;诗歌朗诵;歌词
从“歌”的意义上讲,歌词是一首歌的灵魂,一首歌给听众传达的是歌词的情感和音乐的美感。为传承中华优秀文化,提高经典诗歌切入到歌曲的演唱情绪上的学习效果,研究将诗歌诵读融入音乐教学的有机结合,显得尤为重要。笔者在辽海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海峡情思《乡愁》一课中,尝试了把诗歌朗诵融入音乐教学的方法,真正体验到了用感情唱歌的快乐。为了能把诗歌朗诵恰如其分地融入《乡愁》的教学中,笔者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
一、理解歌词,了解歌词与音乐的关系,拓展音乐内涵
在这个环节中,我没有模式化的解读歌词,而是认真设计了多媒体课件,采用了看、听、讲、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首先展示了课件:旧中国民不聊生和受辱被欺,妻离子散,日思夜盼早团圆的画面,并配以电子合成音乐《乡愁》。在师生互动教学中,学生很快了解了这首歌的词、曲作者及创作背景和有关台湾的历史、地理及社会等知识。然后再从歌词与诗歌的关系人手,让学生从以下三方面了解歌词与音乐的关系。
首先,了解歌词的韵脚与音乐的关系。歌词就是一首歌,在韵脚的选用上,歌词与诗歌是一脉相通的。抒发高亢激昂情感的音乐,歌词常用响亮的阳韵。《乡愁》是我国当代知名文学家,台湾诗人余光中所做。他在诗歌、散文、评论、翻译都有大量著述,而其中成就最杰出的,当属诗歌。《乡愁》这首诗借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些具体的实物,把抽象的乡愁具体化了,变成具体可感的东西,全诗深沉,伤感中充满激情,表达作者渴望与亲人团聚,渴望祖国统一的强烈愿望。著名作曲家,音乐教育家潘兆和为这首诗谱了曲,旋律、节奏都与歌词相吻合,相得益彰。整个旋律平稳而深沉,朗诵时,音要轻,气要沉。教学中,师生互动,小组合作展示,学生很快了解了歌词韵脚与音乐的密切关系。
其次,了解歌词的语调与音乐的关系。《乡愁》的第一段歌词写游子对母亲的深情诉说,感情细腻而忧伤,这一段的旋律也随着诉说的情感而平稳进行,朗诵时用降抑调更能表现出歌词的情感。其中第四段歌词抒发游子迫切回归母亲怀抱的激动心情,也因此从第三段的中音区一下升了高音区,曲作者用这种音域的上升来增强词的表现力的手法是歌词情感的需要。朗诵时要用高声调,因为高声调的语气是由低逐渐到高,其特点是音高句末,专用于激动,高亢的诗句。教学中,学生积极参与,通过理解,模仿,较快地掌握了这两种语调的朗诵技巧,增强了对歌词表现力的理解。
再次,了解歌词的重音与音乐节奏的关系。《乡愁》的第一段歌词在旋律上用了很多的切分音和强拍来与之吻合。因此朗诵时强拍上的歌词要重读,弱拍上的歌词要轻诵,旋律上行的歌词语气要上扬,重音和停顿要与音乐的节奏变化相融合。教学中,学生主动找重音、找节奏、积极模仿、认真领会,很快理解了歌词重音与音乐节奏的关系,并掌握了重音、停顿的朗诵技巧,体会到了抑扬顿挫、以情朗诵的艺术效果。
二、积极体验,把朗诵状态融入歌唱之中,提高演唱水平
在这一教学环节,我同样设计了课件,首先展示了视频画面,专家配乐朗诵《乡愁》及文艺团体演唱《乡愁》的情景。接着我安排了四个组的学生代表轮流上台朗诵,学生互评互议。展示朗诵的学生都较好地掌握了歌词的情感脉络,声情并茂,真挚感人。有的女同学含泪欲流、以情动人的朗诵打动了所有的学生,掌声不断,整个课堂教学进入了高潮,最后全体同学兴趣盎然地集体朗诵一遍,每个学生都体验到了新潮澎湃的朗诵效果。当然在加强歌词朗诵教学的基础上,笔者并没有忽视曲谱的视唱教学,因为毕竟是音乐课而不是朗诵课。在视唱曲谱的教学中,同样运用了讨论与自唱的互动教学法,与同学一起了解《乡愁》9/8、12/8、3/4变换拍子强、弱的节奏特点,解决高音区控制好声音,以情带声的演唱方法。最后再掀起一个小高潮,由同学分组模拟演出,形式多样朗诵《乡愁》、演唱《乡愁》。同学们说,他们第一次体验到了用感情唱歌是如此的快乐。整个课堂的音乐气氛、艺术氛围再一次达到了高潮,笔者深深感到这种将诗歌朗诵与歌曲演唱融为一体的教学,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演唱水平,还陶醉了学生的思想情操。
三、音乐可以化抽象为形象,降低学习难度,提高诵读效果
国家教育部相关部署,十分明确的提出“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此举标志着全国各地开展的经典诵读将迈出新的步伐,掀起新的高潮,推向新的高度。音乐可把教学内容变得生动有趣,把抽象的理论进行形象化处理,变得直观,有吸引力,乐教于学。《乡愁》这节课的设计思路,建立了学生主动参与、教师启发指导,并尽量给予学生充分地时间和空间,强调合作、探究、创编,这样他们可以感受得到诗歌的情感,在赋予音乐的情操,从而获得自己的独特体验,融合班级成员的情感共鸣,这就大大拓展了学生思维的自由度。《乡愁》这节课的设计也依据了诗歌体裁特点,即朗诵(诗歌)——品味(韵调)——理解(感情)——拓展(创编实践),让学生了解《乡愁》一诗以独特的意象,严谨的结构,耐人寻味的情感真谛,以歌唱的形式抒发了浓厚强烈的思乡情怀。
这堂音乐课正是把这种教学理念贯穿到音乐教学中的尝试。笔者认为,把经典诗歌朗诵与音乐教学融为一体,使学生受益匪浅:一是使学生快乐自主地在诗歌的艺术殿堂里游玩了一圈,扩大了艺术视野。二是学生轻松地了解诗与音乐的关系,初步掌握了以情带声的演唱技巧。三是使学生亲切地体验到用感情唱歌的快乐,提高了演唱水平。作为音乐教师应记住自己的职责,提高学生音乐素质,为学生终身学习音乐和享受音乐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