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需求视阈下的教育腐败生成机理与惩防对策

2015-04-29聂继凯刘启君

廉政文化研究 2015年1期
关键词:需求

聂继凯 刘启君

摘 要:在需求视阈下,教育腐败的生成机理包含了“满足-消极环境”、“不满足-消极环境”与“临界状态-消极环境”三种具体形成模式。其中,内因是导致行为主体教育腐败的根本原因,外因是导致行为主体教育腐败的动态原因,满足与临界状态可向不满足方向动态转化。因此,为有效控制教育腐败,基于根本原因与主要原因都是内因的教育腐败,要加强思想交流与沟通,完善各项制度,强化制度预防与监管;基于内因是根本原因、外因是主要原因的教育腐败,要采取提高实际所得,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等措施,建立健全教育腐败动态监管系统和预警系统,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环境。

关键词:需求;教育腐败;生成机理;惩防

中图分类号:G5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170(2015)01-0022-05

随着近几年各国教育界腐败丑闻的不断曝光,加之教育行业的特殊性,致使教育腐败逐渐成为国内外腐败研究领域的一个新的热点。目前,文献研究主要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育腐败的界定。如Stephen P. Heyneman(2004)[1]和Hallak等(2007)[2]从不同角度对教育腐败进行了定义。二是教育腐败的类型。如Tanaka(2001)[3]、张家勇等(2007)[4]等对教育腐败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类型学分析,主要包括学术腐败、教师聘用及管理腐败、私人辅助教学腐败、学校规划与建设腐败等。三是教育腐败的原因分析和对策研究。如曹树亮(2003)认为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教育制度的疏漏,教育系统中官僚主义和教育活动中缺乏监督是造成教育腐败的四个主要原因。[5]宋林霖等(2011)提出了以制度反腐,净化社会风气为核心思想的整治措施。[6]四是不同理论视角下的教育腐败跨学科研究。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借用不同的分析视角对教育腐败进行多角度审视。如吴宏超(2006)[7]、王占军(2007)[8]分别从经济学和社会学视角对教育腐败进行了分析。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教育腐败研究较多关注宏观层面,微观探讨有待扩展。基于此,本文将从个人需求理论这一微观角度出发研究教育腐败的成因机制,提出针对性的教育腐败预防措施,以求推进教育反腐理论的完善与教育反腐实践的发展。

一、教育腐败的生成机理

(一)教育腐败生成机理的宏观框架

需求从不同的角度可以有不同种类的划分,其中Maslom(1943)的需求层次理论对于需求的划分影响较为深远。基于这一理论,本文将需求划分为两个层次:职位需求(Post Need)和主观需求(Subjective Need)。其中职位需求是指人所在职位理应具有的正当、合理需求,也可以说是人的需求的职位化(非人格化),但有的需求在职位化中是应排除掉的,例如安全需求中的家庭安全等,即职位需求不是人的需求的翻版式职位化;主观需求是指人主观评断的需求。个人因为生存而产生基本的需求,需求会引致相应的行为,行为带来相应的行为后果,行为后果对需求产生影响,本文将这一影响界定为行为后果对需求的满足程度(此处的满足是中性的,为区分主观还是非主观的,我们用限定词来区分)。行为后果对于需求的满足程度可分为三种——满足、不满足、临界状态(介于满足与不满足之间的状态)。首先,对于满足状态可分为主观满足(表示主观评断的满足)和应然满足(表示行为后果或实际所得等于职位需求且等于主观满足这一客观事实的满足),这些满足在不同环境的影响下会产生不同的结果。当环境为积极环境时(利于抑制教育腐败的环境),这些满足会维持下去,不会产生教育腐败行为;而当这种环境为消极环境时(易于引发教育腐败的环境),这些满足就有可能转化为不满足进而产生教育腐败。其次,临界状态由于其本身就处于满足与不满足之间,所以在此状态下,环境的影响较满足状态下更容易发挥作用。当环境为消极环境时,临界状态会转化为不满足进而产生腐败行为;当环境为积极环境时,临界状态仍然维持“临界”状态,但不会发生教育腐败行为。值得注意的是,此时作为经济人来讲,其收益与成本仍处于较平衡状态,但是这种平衡是极不稳定的平衡,这也是较满足状态下消极环境的影响更易发挥作用的主要原因。再次,对于不满足状态可分为应然不满足(指实际所得小于职务需求这一客观事实的不满足)和主观不满足(主观评断的不满足)。这些不满足在积极环境下不易产生教育腐败行为,但在消极环境下就很容易产生教育腐败行为。

综上所述,以上对教育腐败生成机理的论述为认识这一腐败行为产生的宏观过程提供了框架(见图1),同时也为深入研究教育腐败生成机理的微观构成创造了条件。

(二)教育腐败生成机理的微观构成

从微观结构来看,教育腐败生成机理包含了三种模式:“不满足-消极环境模式下的教育腐败”、“满足-消极环境模式下的教育腐败”与“临界状态-消极环境模式下的教育腐败”,下面分别予以论述。

第一,不满足-消极环境模式下的教育腐败。不满足-消极环境模式下的教育腐败形成流程如下:需求不满足实际所得,而这些不满从现实所处职位的法律或社会伦理角度来讲是不合理的。例如,职务工资硬性规定为某个水平,但这一水平有可能低于生活所需,可是从法律角度讲这一工资水平是个人自己愿意接受的水平,如果因此而产生不满是不合理的甚至是不合法的。不合理的不满足催生了不合理的需求,不合理的需求进而产生了不合理或非法的动机和目标,在此基础上选择实现动机或目标的方法,等到条件具备之时,也就成为教育腐败行为实施之时。[9]以上对于不满足的不合理甚至是不合法的规定是从教育主体所处职位的法律或社会伦理角度审视的,而单纯从职位所应具有的需求是否得到满足来看,实际所得未满足职位需求所应具有的需求的情况也的确存在。这就形成了教育腐败的两种不同成因系统:应然不满足导致的教育腐败与主观不满足导致的教育腐败(见表1)。由表1可得,两个成因共性公式的差额都是个人需求构成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需求在消极环境下催生了教育腐败。在承认主观原因(内因)为教育腐败根本原因的前提下,这两种不满足种类的两种成因共性形式及各自的成因典型形式揭示了在内因与外因不同交互模式下产生的两类教育腐败行为:一类为内因是根本原因,外因是主要原因的教育腐败行为(应然不满足情况下导致的教育腐败);另一类为根本原因与主要原因都是内因的教育腐败行为(主观不满足情况下导致的教育腐败,其中成因典型形式下的教育腐败成因系统公式表达是这一结论的最显著体现)。

第二,满足-消极环境模式下的教育腐败。满足可分为两种形式:应然满足和主观满足,在成因形式上表现为四种形式。这四种形式在外界积极环境影响下不会产生教育腐败,在消极环境刺激下有可能转化为不满足的两种共性成因形式(见表2)。

第三,临界状态-消极环境模式下的教育腐败。临界状态徘徊于满足与不满足之间,由于行为主体对实际所得是否满足自己的需求十分模糊,所以没有准确的公式能给出相应的表达,也就无法准确反映这种状态是如何在消极环境影响下向“不满足-消极环境模式”转化。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两种:一是因行为主体对他人所得无知,而使自己的所得缺乏参照标准;二是行为主体的所得处在他人最低与最高所得的中间位置,即“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但是在外界消极环境刺激下,临界状态有可能向不满足转化,转化后,其教育腐败行为的产生过程与“不满足-消极环境模式”下产生教育腐败行为的过程一致。

二、研究结论

在深入分析教育腐败宏观、微观生成机理的构成与过程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归纳出以下重要结论。

(一)内因是导致行为主体教育腐败的根本原因

无论是开始的满足、临界状态还是不满足都有可能发展为最后行为的教育腐败。这表明尽管原始状态有所不同,但是内部因素的“转化效应”却将它们归于一途——不满足,进而催生教育腐败。虽然外在消极环境的刺激作用也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如果内因不存在“转化效应”,教育腐败也就无法产生。所以,内因的“不坚定性”是导致行为主体教育腐败的根本原因。

(二)外因是导致行为主体教育腐败的动态原因

有的情况下外因是导致行为主体教育腐败的次要原因,但在有的情况下是主要原因。即在不同的情况下,外因的作用是动态变化的。例如“主观满足”与“应然不满足”导致教育腐败的原因就表现得比较明显。尤其是“应然不满足”在外在消极环境的刺激下就有可能产生教育腐败,外因就是其主要原因,内因是根本原因。这说明教育腐败是内外因交互作用的结果,在惩防教育腐败注重内因惩防的同时也应注意实施外因惩防措施。

(三)教育腐败的两大成因系统

通过论证可以得出教育腐败的两大成因系统:一类为内因是根本原因,外因是主要原因的教育腐败成因系统;另一类为根本原因与主要原因都是内因的教育腐败成因系统。这两大成因系统的区分及其内部的再区分为有针对性地惩防不同成因的教育腐败提供了参考依据。

(四)满足与临界状态的动态转化

满足与临界状态在外界消极环境刺激下有可能向不满足动态转化,并最终导致教育腐败。这为教育腐败的防治提供了一个新的突破口。

总之,通过以上论述可以看出犯案个体需求的变化在教育腐败中所产生的重要作用,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环境以个人需求为媒介,对这一腐败的产生具有重要影响。

三、预防教育腐败的对策

根据研究结论,我们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有针对性地强化对教育腐败的管控。

(一)基于根本原因与主要原因都是内因的教育腐败惩防对策

首先,预防对策。主要包括:一是加强思想交流与沟通,使主观需求与实际所得大体均衡。由于这类教育腐败已不是出于对现实所得的不满,而是一种心理主观不满,最为明显的例证为H

(二)基于内因是根本原因、外因是主要原因的教育腐败惩防对策

首先,预防对策。主要包括:一是提高实际所得,使实际所得与职务需求大体均衡。由于实际所得过低在这类教育腐败中占主要原因,所以提高实际所得水平是防治这类腐败行为的关键措施之一。如果不提高实际收入水平而单靠严惩,这类人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其一,人员流失严重。当实际所得过低时,这些人会选择“跳槽”。同时由于存在“逆向选择”现象,流出的人员有可能大部分都是优秀人员,这会给教育业造成重大的人力资源损耗。其二,酝酿更大的教育腐败。面对无法满足职位需求的“刚性”实际所得,有些人会以实际所得无法满足基本生活为理由实施教育腐败,并且这些人往往没有负罪感,认为其实施的腐败犯罪行为是“合理”的,或是“被逼的”,所以其实施教育腐败所产生的破坏力往往令人“瞠目结舌”,与上一类教育腐败所产生的影响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其三,变相平衡。面对较低的实际所得,有些人会变相寻找平衡,最常见的一种方式是工作效率的低下,这无疑不利于教育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升级。二是树立正确价值观,培养自律意识。由于这类人的主观需求与职位需求大体相当,所以应抓住这一机遇在满足其职位需求的基础上,努力使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较强的自律意识,以期从根本上预防教育腐败的产生。其次,惩罚对策。对于这类腐败行为人的处罚应按律适度从轻处罚。从轻处罚的条件必须是现有的实际所得客观未满足职位需求,否则按律或从重处罚。如果在现有的实际所得客观未满足职位需求的前提下,仍按律或从重处罚,就有可能出现上面所述的三种不利情况。

(三)建立健全教育腐败动态监管系统,及时发现教育腐败行为

由研究结论可得,两大类成因系统及其各自内部都存在不同的成因方式,并且无论是三种教育腐败的形成模式之间,还是两大类教育腐败成因系统及各自内部的不同成因方式之间都是相互动态转化的。这就要求我们应建立健全动态教育腐败监管系统,及时发现发生的且不断变化的教育腐败,以期用动态的方法解决动态的问题,将教育腐败造成的损失降至最低。

(四)建立健全教育腐败预警系统,严防满足与临界状态向不满足状态的动态转化

建立健全教育腐败预警系统,及时发现动态转化的迹象,并针对不同的转化类型采取不同的对策措施,将转化遏制在教育腐败需求产生之前。

参考文献:

[1] Heyneman S P. Education and Corruption[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ducational Development,2004,24(6):637-648.

[2] Hallak J, Poisson M. Corrupt Schools, Corrupt Universities: What can be done? [M].Paris:UNESCO-IIEP,2007:29.

[3] Tanaka S. Corruption in Education Sector Development: A Suggestion for Anticipatory Strategy[J].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ducational Management,2001,15(4):158-166.

[4] 张家勇,张家智,张跃庭.国际性挑战:教育腐败的根源、类型和对策[J].当代教育论坛,2007(8):22-26.

[5] 曹树亮.论教育腐败及其应对策略[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2003(6):23-25.

[6] 宋林霖,徐妍.论教育腐败的制度规治[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5(6):4-6,31.

[7] 吴宏超.“教育腐败”的经济学分析[J].江西教育科研,2006(8):3-5,70.

[8] 王占军.教育腐败的社会学解读[J].大学教育科学,2007(6):15-18.

[9] 仲稳山,魏桂军,徐金城.领导干部腐败心理的阶段性特征研究[J].科技与教育,2008(9):13-15.

责任编校 陈 瑶

Abstrac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eed,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of education corruption comprises three specific formation models, including “satisfaction-negative environment”, “dissatisfaction-negative environment” and “critical state-negative environment”. From the analysis, we find that internal factors are the root cause of education corruption while external factors are the dynamic cause. Satisfaction and critical state may be dynamically transformed into dissatisfaction. Consequently, to effectively prevent education corruption, we should strengthen the exchange and communication of ideas, improve all systems and regulations, and intensify the institutional prevention and supervision. Whats more, we should guarantee the actual achievement, establish a correct sense of value, construct and perfect a dynamic supervising and warning system, and build the integrity of the social atmosphere.

Key words: need; education corruption; formation mechanism; punishment and prevention

猜你喜欢

需求
大学生群体使用手机App的主要需求与满足分析
浅谈国际油气能源格局
基于老年人使用需求的界面体验设计研究
“以学习为中心”的Checkouttime板块教学实践
基于云端的公共自行车管理系统的研究
从不同需求层面分析欠发达地区的发展与贫困
我国少儿图书的供给与需求关系探究
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培训的关联性分析及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