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小学体育与健康知识教学内容体系的研究:Ⅰ.通过《中国大百科全书》分析探讨体育知识量

2015-04-29付晓蒙毛振明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体育与健康教材

付晓蒙 毛振明

摘要:针对“体育与健康知识有多少”这个基本学理问题,采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通过对新旧两版《中国大百科全书》中的体育知识进行分析,试图说明体育与健康知识不仅庞大有形,且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层次清晰,为今后科学设计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及各层次教材中的体育与健康知识提供重要依据。研究表明:体育的知识浩瀚如海,为中小学体育知识传授带来极大的空间,也带来教材选择的难题;体育知识更新很快,其更新规律将成为中小学体育知识淘汰更新的依据之一;运动项目知识是体育知识的主体内容,也是中小学传统体育知识教学的重点,如何使运动项目教材化是未来的课题;健康促进与身体锻炼知识是非传统型的体育知识,惯受忽视,其整理和教材化也是未来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 体育与健康;体育与健康知识;中国大百科全书;教材;体育知识教学

中图分类号: G 807文章编号:1009783X(2015)01005005文献标志码: A

自从有体育课程以来,传授体育知识(或体育与健康知识)作为重要的中小学教学目标,从未缺席过任何一个国家的体育课程文件,但教什么知识、教多少知识、教多难的知识、怎么教知识、在哪教知识、教知识的人应该具有多少知识、教师在哪里获得这些知识等最基本的问题,却似乎从来没有认真地被讨论过,国内体育研究也未曾对体育知识进行过认真的梳理[1]。

课程教材研究所耿培新也表示“这点(了解体育知识量及体育与健康课程该教哪些知识)很基础,也很重要。语文学科在20世纪50年代就做了这样的事,他们把所有报纸中常见的词汇、概念等,通过统计的方法找出基础词汇,再通过筛选,提炼出不同学段要教哪些字,这些奠定了语文学科的基础”。

关于体育知识,很多非体育工作者表示“体育哪有什么知识呢”,而体育教育工作者则感叹“体育知识太多了,根本搞不清楚有多少”,这反映出一直以来体育知识概观的缺乏,连体育教育者也不清楚该传播什么知识,这无疑是导致国民掌握体育知识甚少的最重要原因。李慧林[2]、潘前等[3]、邱远[4]、王峰[5]、马宏霞[6]与丰生元[7]等学者,在对体育与健康知识教学与学生掌握体育与健康知识的现状研究中,阐述了体育与健康知识教学的问题以及与学生掌握体育与健康知识的不理想状况。由此可见,对于体育与健康知识体系的研究对于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以及学生终身体育能力的培养都显得非常必要和重要。

本文是这个研究的基础部分,即对体育知识的总量(大概有多少体育知识要教)的研究,这是一个很有必要但很有难度的研究,难度来自于体育知识分类汇总的方法(知识的层次与类别划分),统计知识量的载体(来源)的权威性和包容性,以及统计工作的庞大与繁琐等。

1相关概念与研究对象

1.1概念界定

1.1.1体育

本文将体育的概念界定为“大体育”,英文“sport”,即包括学校体育、社会体育、竞技体育等体育的全部范畴。

1.1.2知识

人们对于知识的理解各不相同,本文所涉及的知识是“人类与外部环境相互作用所获得的认识,并通过书籍或其他媒介储存于个体之外”。

1.2梳理体育知识的载体

百科全书在人类文化活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专科的百科全书是人们寻找和确认知识的最佳途径,也是最为全面和可信的途径;因此,要了解一个学科的知识体系,最具权威、最全面、最系统、最有形的莫过于百科全书了。

《中国大百科全书》是新中国第一部大型综合性百科全书,也是世界上规模较大的百科全书之一,目前已出版2版。第1版《中国大百科全书》按学科分类出版,其中《体育卷》[8]于1982年出版,第2版《中国大百科全书》[9]共32卷,2009年出齐,全书内容不分学科,以条目形式编写。以下将《中国大百科全书:体育卷》与第2版《中国大百科全书》分别称为“第1版”与“第2版”。

2《中国大百科全书》体育知识点分类汇总

2.1体育知识层次的划分

通常进行体育知识汇总时,只是从知识类型出发,这种传统的体育知识分类汇总方式主要有以下几个弊端,见表1。

表 1传统体育知识分类汇总方式弊端

弊端具体描述对体育知识教学的影响

很难把知识划分清楚无论是以什么标准进行分类都是横向的划分,由于很多知识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没有纵向划分的标准就会有很多重叠不建立体育知识概观,因此感觉无从下手

难以比较清晰地呈现更有价值的知识比如“有氧运动的概念”是知识,但知道只这么一个小知识似乎意义不大,但如果将“有氧运动对改善身体机能的益处”“哪些运动是有氧运动”“有氧运动的锻炼方法”等相关问题合并成一个大的知识,内容显然就更有价值不知道教什么、怎么教能让学生的收获更大

难以形成有效的难度区分程序比如排球运动与篮球运动的知识是横向的关系,排球运动与排球技术的知识是纵向的关系,因此不能拿排球技术知识与篮球运动知识进行对比看谁更有难度,这是一个最简单的例子,事实上多种体育知识难度的对比往往比这复杂得多,没有知识横向与纵向的划分很难进行对比分析不知道哪个年级该教哪些知识,教到什么程度

本文将体育知识划分了5个层次,按范围大小分别为知识类别、知识群、知识板块、知识点、基础知识,见表2。可以看出,体育知识有横向与纵向的立体结构,同一层次之间是相对独立、相互平行的内容,范围大的层次与范围小的层次之间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

2.2体育知识分类

有关体育知识的分类说法不一,出于主要服务中小学体育与健康知识教学的目的,本研究以现行《体育与健康》教材的知识分类情况为主要依据,进而确定对体育知识的分类。本文从2000年以后经过国家教育部审核通过的12本《体育与健康》初中、高中教材(学生用书)中,选择了10个版本1~12作为统计对象。因小学教材为教师用书,其目录中不能清晰体现教学内容,且同出版社的体育教材在内容选择与编排上类似,所以省略小学教材部分不影响体育知识分类分析。以人民教育出版社的《体育与健康》(普通高中)教材为例,依据知识的用途,并结合常见分类惯例进行划分,力求简单明了、便于理解、有利于知识教学内容设置,将体育教材知识内容进行分类,见表3。

表 2体育知识层次划分与界定

层次以教材内容举例各个层次内容界定

知识类别运动项目知识(各个运动项目的发展概况、技术、战术、规则与比赛方法、场地设施、重大比赛、相关人物或队伍、体育社会团体组织等)将有形(有限)的体育知识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如本文将体育与健康教学内容知识按照知识用途结合常见分类惯例分为4个类别

知识群排球运动的发展概况、技术、战术、规则与比赛方法、场地设施、重大比赛、排球明星、排球协会等每个知识类别中最大的统计单位以常规的学科分类作为主要参考

知识板块排球各项技术的概念、分类、作用、动作原理与方法、适用规律等是组成一个知识群的多个知识集合,每个知识板块是相对独立的内容

知识点垫球的概念、分类、作用、动作原理与方法、适用规律等是一个知识板块中若干个方面的知识,同一个知识板块的知识点之间有很大的关联

基础知识正面双手垫球的技术要领是一个知识点中的核心部分,对培养终身体育能力有很大益处的、了解一个知识群或知识板块最起码要知道的知识

表 3《体育与健康》教材的知识分类

知识类别内容简介

运动项目知识各个运动项目的起源、概况、技术、战术、练习方法、安全措施、规则与比赛方法、场地设施、重大比赛、相关运动员队伍等

健康促进知识包括生活中的健康知识与运动中的健康知识,其中每种健康知识又有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2个方面

体育锻炼知识体育锻炼各种指导理论,以锻炼方法、规律为主

体育文史知识主要有奥林匹克运动、国际重大体育比赛、运动员、体育制度、体育价值、体育精神、体育道德等相关知识(不包括其他类知识中的文史知识部分,如运动项目知识中对运动员、比赛的介绍等)

按照每类知识内容,本文以目录为单位,对所选的10个版本体育教材进行了分类统计,如图1和图2所示。

图 1初中主要体育与健康教材(学生用书)内容分类

需要说明的是,体育与健康教材有时会在正文中穿插一些

“知识框”,虽目录不是反映知识分布的精确单位,但以上分类已将体育与健康教材内容全部涵盖在内,不影响对中国大百科全书中体育知识分类的参考价值。本文将中国大百科全书中体育知识及体育与健康教材相衔接后,对其中体育知识进行分类整理,见表4。

图 2高中主要体育与健康教材(学生用书)内容分类

表 4《中国大百科全书》体育知识分类

知识类型内容简介

运动项目知识各个运动项目的发展概况、技战术及其练习方法、规则与比赛方法、场地设施、重大比赛、相关人物或队伍、相关体育社会团体组织等

健康促进知识包括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化学、运动形态学、运动医学与运动保健康复等相关知识

体育锻炼知识针对终身锻炼人群的身体锻炼的原则、原理、内容方法等

体育文史知识包括古今中外体育概况、体育社会团体组织、体育赛事、体育相关制度、体育人物或队伍、体育场馆设施、学校体育与群众体育开展情况及体育相关产业情况等(不包括其他类型知识中的文史知识部分,如运动项目知识中对运动项目概况、运动员、比赛的介绍等)

运动训练知识这部分知识的服务对象主要为教练员与运动员,主要包括运动员科学训练与比赛的指导理论

学校体育知识主要服务于体育教育工作者的知识,主要包括体育教学的相关概念、原则、方法及校外体育的指导理论

以上6类内容囊括了2个版本的中国大百科全书中所有的体育知识,此分类对了解中国大百科全书中体育知识的量,以及对体育教材知识量进行对比分析起着重要作用。

2.2《中国大百科全书》体育知识汇总

2.2.1体育知识汇总方法

本文对中国大百科全书中体育知识的统计以条目(目录)为单位,内容相近的条目为1个知识群,每个条目将其按照陈述内容的主题划分为几个知识板块,每个板块中按照描述对象分为若干个知识点,再以一定的标准从知识点中找出基础知识。其中,对基础知识的提取是依据本文界定的每类知识的服务对象与基础知识选择依据完成的,见表5。

2.2.2《中国大百科全书:体育卷》体育知识汇总

《中国大百科全书:体育卷》于1982年出版,共计159万字。书中收录词条767个,知识板块1 811个、知识点5 738个、基础知识3 144个。知识汇总情况如图3所示。

表 5百科全书中体育知识的基础知识分类

针对人群知识类型

致力于终身体育锻炼的人运动项目知识、健康促进知识、体育锻炼知识、体育文史知识

运动员与教练员运动训练知识

学校体育工作者学校体育知识

2.2.4第2版《中国大百科全书》知识点汇总

2.2.4.1体育相关知识条目的筛选

第2版《中国大百科全书》共32卷,于2009年出齐,共收录词条6万个,约6 000万字,对书中体育知识点的汇总首先要从书中所有词条中查找出体育相关词条。

对体育相关知识词条的筛选本着以下几个原则:1)结合本文对“体育”概念的界定,将搜集范围放在“大体育”范畴中,即体育的全部范畴;2)参考第1版所收录体育知识内容;3)把握书中文字陈述特点,主题为体育相关知识的才算作体育类词条,如词条“雪橇”第1句话为“用于雪地和冰上的无轮靠滑行的交通运输工具”,而词条“雪橇运动”第1句话为“乘用木制或金属制作的双橇滑板,在专设的冰雪线路上作高速度回转、滑降的运动项目”,显然后者是对体育运动项目的介绍,而前者文中虽也提到“也用于体育运动”,但不是将其专门作为体育器材来介绍,因此本文只将后者作为体育知识条目。

图 3第1版体育知识汇总

2.2.4.2第2版《中国大百科全书》体育知识汇总

第2版《中国大百科全书》体育知识收录词条约为560个,共计29万余字,统计知识群52个、知识板块1 021个、知识点1 929个、基础知识622个。通过与第1版知识汇总同样的方法进行分类统计,知识汇总情况如图4所示。

图 4第2版体育知识汇总

3体育知识汇总分析

《中国大百科全书:体育卷》与第2版《中国大百科全书》定位于面向大众的科普工具书,是最具权威、最全面、最系统、最有形的体育知识汇总资料。2本书词条多有相似,但在内容上大不相同。与第1版相比,第2版省略或精简了大部分运动项目中运动技战术、健康促进知识、学校体育知识等内容的介绍,删除体育史及已经不合时宜的体育知识(如过去的运动记录等),增加了1982年以后的更新知识,对体育交叉学科的介绍很少,如运动生物力学、运动形态学、运动生物化学等。本文经过对两版中国大百科全书中体育知识的细致统计与汇总工作,得出以下结论。

3.1体育知识浩瀚如海

仅从两版中国大百科全书体育知识的汇总情况来看,体育的知识浩瀚如海,与体育与健康教材相同类别的知识也是数量庞大,如图5所示。

图 5中国大百科全书与体育教材中相同类别的体育知识汇总

仅2版中国大百科全书与体育教材中相同类别的体育知识中,就有知识群84个、知识板块2 704个、知识点7 317个、基础知识3 946个,这还不包括近年新增的体育知识、不同媒体形式的体育知识、无法言说的体育知识等。按国家规定,义务教育与普通高中最少安排1 260节体育课,简单计算,可供每节课学习的知识板块2个、知识点5个、基础知识3个,体育没有知识可学、可教的说法不攻自破,这为中小学体育知识的传授带来极大的空间,同时也产生教材选择的难题。

3.2体育知识日新月异

与第1版相比,第2版的体育知识进行了很多更新,单就第2版新增的条目来看就有250个,新增条目中按知识群显示更新情况如图6所示。

图 6主要更新知识群情况

可见,更新条目呈现一定规律,对体育课程设计和体育知识教学有一定的启示。相关人员可在缺乏知识更新指导的情况下,参照类似本文的研究较便利并有依据地补充新知识,如体育明星、重要比赛、体育场馆等。

3.3运动项目知识是体育知识的重中之重

《中国大百科全书:体育卷》共有词条767个,知识板块1 811个、知识点5 738个、基础知识3 144个,而其中绝大部分内容为运动项目知识,其次是体育文史知识,剩下极少的部分按内容多少依次是运动训练知识、身体锻炼知识与学校体育知识。第2版《中国大百科全书》呈相似趋势。可见,运动项目知识在体育知识中的分量与地位,这在体育与健康教材编写及体育知识教学中应予以体现,如何对运动项目教材化是学校体育学未来研究的课题。

3.4身体锻炼知识有待重视

两版《中国大百科全书》中的身体锻炼知识无论是知识板块、知识点或是基础知识所占比例均未超过2%,把体育知识更多地理解为竞技体育的传统知识观在此可见一斑。学校体育致力于培养具有终身体育能力的人,面对这一情况,有必要进行独立自主的知识体系构建,对身体锻炼知识的整理与教材化也应该是学校体育界关注的重要课题。

3.5健康促进知识该如何选择

两版《中国大百科全书》中的健康促进知识全部与运动相关,如运动与身体机能、运动与身体形态、运动中的伤痛、运动对健康造成的影响等,而体育教材中的健康促进知识不仅有运动中的健康知识,还有生活中的健康知识,如个人卫生、疾病危害等。2000年以后经过国家教育部审核通过的《体育与健康》教材都有一定比例的生活健康知识,如图7和图8所示(其中以10个版本为例):

图 7初中体育与健康教材中健康促进知识内容结构

可以看出,初中健康促进知识中以体育中的健康为主,而高中体育与健康教材的健康促进知识中,除人民教育出版社外,其余均以生活中的健康知识为主。当然,这与新课改“健康第一”的理念似乎并无二致,但也似乎没有体现“体育为健康”“体育促健康”的真谛;因此健康促进知识的选择与教材化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图 8高中体育与健康教材中健康促进知识内容结构

参考文献:

[1]毛振明. 在体育课中如何有效地传授体育知识:下:对体育知识及应传授体育知识的概观与思考[J]. 体育教学,2011(4):2225.

[2]李慧林.河南省城乡中小学生体质、体育知识的比较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25(5):680682.

[3]潘前,王长琦.中美体育知识教学现状比较[J].福建体育科技,2004,23(2):3739.

[4]邱远.对河源市中学生掌握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情况的调查[J].体育科学,2004,24(3):7880.

[5]王峰.秦巴地区中学生掌握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的调查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30(8):11101114.

[6]马宏霞. 河南省大学生体育知识的调查现状与分析[J]. 中州大学学报,2007,24(4):104106.

[7]丰生元.中专学生体育理论知识的现状与对策[J].太原科技,2005,1(1):8283.

[8]中国大百科全书体育编委会.中国大百科全书:体育卷[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2.

[9]中国大百科全书编委会.中国大百科全书[M].2版.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9.

[10]万茹,毛振明.体育学力内容结构的理论与实证分析:以终身体育为视角[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33(9):7679.

猜你喜欢

体育与健康教材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中职校《体育与健康》实施兴趣模块教学中呈现的现象及应对策略
重心原理在体育与健康教学中的运用探析
高中体育与健康课分层次教学法研究
新课改下体育与健康模块教学实践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