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舞蹈理论与舞蹈实践的关系及建议

2015-04-29杨梓露

北方音乐 2015年13期
关键词:舞蹈实践理论

【摘要】舞蹈是以人体为载体,通过有组织的、流动性的动作语言来传情达意,它是一种时空性的表现艺术。舞蹈作为一种以人体动作为物质材料的表现性的艺术活动,是人们审美活动集中表现,提高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和有力手段,这就是舞蹈实践过程;在实践检验过程的同时,又离不开客观条件的限制和支撑,当其形成一定的规律时,也就成为舞蹈理论。舞蹈理论与实践两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共同促进舞蹈的发展。

【关键词】舞蹈;理论;实践

引言

舞蹈是一种人体动作的艺术,是经过提炼、组织和美化了的人体动作。作为一种以人体动作为物质材料的表现性的艺术活动,是人类审美活动较集中的表现,是培养人们审美兴趣,提高人们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和有力手段。

一、舞蹈理论与舞蹈实践的关系

(一)舞蹈理论

舞蹈理论是指能够指导舞蹈实践的有关的舞蹈历史发展常识、基础理论知识。随着舞蹈艺术的发展和舞蹈研究视野的不断拓宽,舞蹈理论研究的层次和角度也随之深化和多样化。舞蹈的理论研究一直在不断地深入,拉班舞谱是“现代舞理论之父”——匈牙利人鲁道夫·拉班所创,该舞谱以数学、力学、人体解剖学为基础,运用各种形象的符号,精确、灵便地分析并记录舞蹈及各种人体动作的姿态、空间运行路线、动作节奏和所用力量,因此被广泛运用于舞蹈、体育、医疗等与人体运动有关的领域,如今已经被公认为是一种既科学又形象、并富有逻辑性的分析记录体系。我国从1980年开始普及和研究。目前,国内已经出版了一系列的拉班舞谱丛书,记录了相当数量的民族民间舞,引起国际上的广泛关注。但中国在使用和推广拉班舞谱方面还处在起步阶段,这项理论研究仍在继续。

(二)舞蹈实践

舞蹈实践就是将经过提炼、组织和美化了的人体动作得到运用的过程,此过程是从教学、舞台、生活中去展示人体动作的美;人类运用自身的力量与韧性、关节、肌肉所拥有的潜力来传达情感,表现生活。无论是专业院校的舞蹈课堂,还是广场上热情洋溢的广场舞阿姨,或是舞台上美轮美奂的舞蹈演员,还有是少数民族节庆的载歌载舞,这都是舞蹈的实践过程。

(三)舞蹈理论与舞蹈实践的关系

在哲学中,理论和实践是辩证关系的;实践是理论的基础,即实践对理论具有决定作用;理论对实践有反作用,科学的理论对实践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二者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舞蹈理论和舞蹈实践的关系亦是如此,两者相符相承,共同发展。舞蹈理论要从实践中得来,在舞蹈实践过程中,形成新的教学理论来支撑实践的科学性。

在中国舞蹈史书中就系统地论述了从原始舞蹈“舞”的起源,到历代舞蹈的表演形式、舞目、功能、思想内容等。从周代开始,到汉、两晋乃至唐代五代宫廷设立专门的乐舞机构,集中和培养专业乐舞人员,并对流行于民间自娱性舞蹈和宗教舞蹈乃至外邦舞蹈进行了整理、研究、加工和发展,形成了宫廷舞蹈。其中如周代的《六代舞》(包括《云门》《咸池》《大韶》《大夏》《大濩》《大武》六个乐舞),唐代的《九部乐》《十部乐》《坐部伎》等,异彩纷呈,各领风骚。在元代,宫廷乐舞与民间歌舞相结合,逐渐形成了戏曲艺术形式。

新中国成立以后,舞蹈工作者依据民族舞蹈艺术,从蕴藏丰富的中国戏曲表演中提取舞蹈素材,借鉴中华武术进行了研究、整理、提炼,并参考芭蕾训练方法等,建立起一套中国古典舞教材。编排演出了《宝莲灯》《小刀会》《春江花月夜》等一系列具有中国古典舞风格的舞剧和舞蹈。

与此同时,舞蹈教育家唐满城、李正一对中国古典舞身韵理论进行了革新、创造和实践。他们把以往古典舞蹈中的动作规律,提炼总结以腰部为中心、进行圆运动的基本动作,突破了戏曲常规的局限,大幅度的身体运动使中国古典舞不仅从外形上而且从内在神韵上都找到了中国传统文代精神相一致的东西,形成精、气、神和手、眼、身、法、步的完美结合。创作了《黄河》《江河水》《木兰归》《梁祝》等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舞蹈作品。

二、把握舞蹈理论对舞蹈实践的作用

舞蹈实践与舞蹈理论知识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舞蹈理论从实践的检验中得来,有感性思维上升到理性思维,舞蹈实践离不开理论知识的指导;只有在舞蹈的学习中得到经验积累成为理论知识,才能更好的指导教学研究;提高舞者的理论知识水平,自身修养才能随之提升,专业才能得到更好的应用,创造出更优秀的舞蹈作品。

(一)舞蹈理论学习对不同舞种文化特征的指导作用

舞蹈的表现形式是“人体动作的艺术”。通过肢体的“手舞”与“足蹈”构成的 ,舞蹈的最高境界是内心与动作的和谐统一,“内”与“外”的完美结合。 舞蹈的技能训练是培养艺术表现能力的开端,使人的自然形态成为具有艺术表现力的形体,赋予内心情感 ,展现某个民族的文化内涵与审美特征。

对比芭蕾舞和民族民间舞就有很大的差别,芭蕾舞是在欧洲各地民间舞蹈的基础上形成的,具有严格规范和结构形式,具有开、绷、直、立的审美特点。它包括:脚的五种基本位置、三种基本舞姿:如阿拉贝斯(arabesque)、阿达纠(attitude)和伊卡特(ecarte);腿部技巧、跳跃、旋转、击腿技巧、舞步和连接动作、足尖技巧、双人舞的扶持和托举等。编导运用古典芭蕾的这些基本动作,编排不同角色的个性、身份、情绪、地位和作用,组成形象化的舞蹈语汇来表达剧情,创造出各种富有艺术魅力的舞蹈形象,如《天鹅湖》和《天鹅之死》等经典剧目。

对比中国的民族民间舞,经过漫长的岁月和文化的积淀,在幅员辽阔、历史悠久的东方古国,包括汉族、藏族、蒙古族、傣族、维吾尔族等56个民族。不同的民族,因生活环境、生产方式和宗教祭祀等方面的差异,其歌舞从服装、韵律到风格各显异彩、斑斓夺目。例如藏族的风格特点是“颤、开、顺、左、绕”,蒙古族的图腾是雄鹰,动作豪放洒脱,傣族舞蹈则是优美的“三道弯”。

综上所述,每个舞种的历史背景和风格特点都不同,芭蕾舞有自己独特的舞剧构成规律,而民族民间舞依据民族特性等条件形成舞蹈风格;在我们的教学中,应该先让学生对其进行了解,这样的才能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所有的理论都来源于实践,舞蹈理论更是舞蹈实践的总结和概括,理论应时刻触及实践的脉搏,实践也应当常常保持理论的思考,这样才能更好的实现舞蹈理论对舞蹈实践的指导作用。

(二)舞蹈理论对 “教”与“学”的指导作用

著名舞蹈理论家吴晓邦强调:“无论是演员、教师、编导都应重视舞蹈理论学习和研究,舞蹈教育要培养学者型舞蹈人才,而不是身体的匠人,因此,舞蹈理论课是舞蹈教育不可缺少的内容。”舞蹈是精神的表现,需要运用理论知识去充实自己精神境界,才能更好的去指导实践,达到舞蹈的更高境界。

2013年3月的报道称,湖南湘江一名学生练习下腰时不慎摔倒致瘫痪,这样的事故让我们痛心惋惜,但从中不得不引发对训练科学性和盲目性的反思。在课堂的教学中,老师要根据学生的条件进行科学的,规范的授课,对待理论知识要灵活运用,盲目训练既费时费力又会给学生带来伤害。

结合我自己的教学经验,我发现舞蹈理论对课堂教学的实践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在《中国古典舞基本训练教材与教法》一书中有详细的把杆一位擦地的过程讲解,在我的课堂中,教学对象是7-8岁的孩子,在这个年纪接触擦地有些困难,所以我从地面的勾绷脚训练开始,强调腿的外开、膝盖伸直、腿的延伸 ,难点在于勾绷脚的过程要经过脚尖,脚掌、脚心、脚后跟,这也是一位擦地脚擦出的过程 ;节奏从慢到快、循序渐进的练习,通过我的示范教学,逐一指正辅助教学,使得学生明白动作规范要领,在学习一位擦地时就轻而易举 。

(三)舞蹈理论对“编” 与“创”的指导作用

我国美学家李泽厚说:“舞蹈以身体之动作过程来展示心灵、表达情感,一方面源自日常生活中情感动作、体貌姿态的表情、语言的集中、发展;另一方面则又来自对培育身体力量和精神品质的操演锻炼动作的概括、提炼。”要保证当前的舞蹈创作健康地向前发展,就需要教学、理论、体制、市场等方面的不断健全。

在舞蹈创编中,舞蹈编导首先确定作品的主题思想,设定题材和类型,选取音乐,分析旋律、节奏、性质、情绪、速度、力度、动作风格,设计反映舞蹈情绪的主题动作和场内调度等, 这一切准备的工序都是由实际客观条件所限定的,不能盲目的设计动作、偏离创作重心,过分追求形式美,在舞蹈创作中互相模仿。由于一些从事舞蹈实践的艺术家在不同程度上忽视了舞蹈理论的学习和研究,纵观舞蹈史,继《红色娘子军》《云南印象》等作品后,可以称为经典的舞剧微乎其微,优秀的舞蹈作品也寥寥无几;近期的舞蹈赛事中,出现雷同作品,主题思想不明确,不知所云;这种形式大于内容的作风与舞蹈理论的缺失有很大关联。

三、舞蹈理论应用与舞蹈实践的有效性建议

(1)加强舞蹈实践,努力观察和体验舞蹈,深入了解,抓住精髓和核心,从实践中总结经验形成理论。教师通过课堂教学和学生的反馈,编导通过舞台表演和观众反应,研究者通过采风对象的真实呈现,形成对经验的总结,有利于舞蹈理论的形成,提高其科学性和严谨性。

(2)加强理论学习,发挥理论具有对事物发展的规律性把握和可预测力,学生、老师等都应提高文化艺术修养,认真学习的理论课程,如《中外舞蹈史》《舞蹈批评学》《舞蹈知识手册》等,在教学中定期开展知识讲座或学术辩论赛,培养理论思考能力。

理论都是有期效的,在特定时间段内相对稳定,不能轻言过时,但也应紧跟时代潮流,与时俱进;舞蹈理论也是如此,继承和发扬同等重要。

(3)理论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指导实践,注重理论与实践的共同学习,努力把理论和舞蹈实践相结合,用理论去指导实际教学,同时教学经验集合形成新的理论,理论和实践相互促进,和谐发展。

(4)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丰富对舞蹈艺术鉴赏力。提高编导对作品创造的编排,舞蹈演员对舞台演绎的诠释,教师对教学的严谨性的构思,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使舞蹈艺术传承、借鉴、创新、发展。

四、总结

舞蹈训练是培养舞蹈专业人才的重要步骤,形式上以技艺传授的方式进行,但实质上是舞者掌握舞蹈文化的过程,是舞蹈文化得以传承的一种方式。因此,在舞蹈教学中,学习舞蹈实践与舞蹈理论缺一不可,要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正确把握舞蹈理论与舞蹈实践的关系,一方面,要牢牢把握住舞蹈理论来源于舞蹈实践,经受舞蹈实践的检验,并不断与时俱进;另一方面,也要注重舞蹈理论从实践中得来,经过实践的不断检验证明其科学性。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离不开实践与理论的支持,舞蹈的发展也离不开理论和实践的继承与革新,实现舞蹈理论与舞蹈实践的统一,促进舞蹈艺术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叶宇.舞论集[M].中国戏剧出版社,1999.

[2]资华钧.中国舞蹈[J].文化艺术出版社,2001.

[3]资华钧.舞思[M].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

[4]吕艺生.舞蹈教育学[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0.

[5]资华钧.舞艺舞思[M].文化艺术出版社,1998.

作者简介:杨梓露,女, 1992年9月出生,河北保定人,沈阳师范大学,14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研究方向:音乐与舞蹈学。

猜你喜欢

舞蹈实践理论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学舞蹈的男孩子
冰上舞蹈搭档
舞蹈课
我和舞蹈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