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在易艺术歌曲风格探究及演唱分析
2015-04-29徐敏
徐敏
【摘要】陆在易是我国当代著名的音乐作曲家,其经典的艺术歌曲代表作品有《雨后彩虹》、《祖国,慈祥的母亲》等。20世纪末,由陆在易担任编导的上海歌剧院的《上海歌声》,获得了我国音乐最高奖金钟奖的荣誉。在音乐界来说,陆在易可谓是具有浓郁抒情和浪漫气质的作曲家。关于艺术歌曲的风格研究应该以陆在易的几首经典作品作为重要研究对象,探索其具有个人特色的形式规范和感情表达方式,对中国艺术歌曲的创新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陆在易;风格;艺术歌曲;诗化
前言
众所周知,艺术歌曲是一种由诗歌和音乐相结合的音乐体裁形式。西方浪漫主义的音乐作品是艺术歌曲的鼻祖。它结合了优美旋律和人声两个最具有普遍感染力的音乐因素,使艺术歌曲具有较强的表现力和欣赏性,是十九世纪浪漫主义音乐一种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陆在易的艺术歌曲风格情感丰富,内涵深刻,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意义。
一、陆在易的创作历程和我国艺术歌曲的发展
(一)陆在易的音乐创作历程
陆在易的音乐创作所涉及的范围和种类十分广泛,有许多作品在海内外获得了较高的声誉,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合唱及艺术歌曲的创作方面更是具有着执着的个人追求和热情。
由于其个人独特的经历,和自己对民族音乐的体验和感悟,陆在易的音乐作品呈现出诗人般的浪漫气质,感情细腻而丰富。同时具有典型民族特色的爱国爱人民的高尚情怀。
其艺术歌曲创作的基础是在20世纪八十年代。即《祖国,慈祥的母亲》《桥》《盼》。[1]这三首艺术歌曲是陆在易早期创作的杰作,并是其日后艺术歌曲创作的重要基础。
(二)中西方艺术歌曲的发展
艺术歌曲是西方浪漫主义的产物,从“歌曲之王”舒伯特开始,艺术歌曲开始走上独立的发展道路,并在日后的发展中取得了重大进展。德国早期音乐大师莫扎特、贝多芬,其作品的创作就带有鲜明的个人感情的融入。随着时代的发展,歌曲逐渐与诗歌融为一体,诗歌浪漫主义的风格深深地影响到乐曲的创作。舒伯特的《魔王》是艺术歌曲创作的巅峰之作,乐曲本身完全融化在歌德叙事诗所营造的意境里。[2]
艺术歌曲在我国,可以分为两个时期。新文化运动中这一音乐体裁得以引进。李叔同、田汉、郭沫若等著名音乐家和诗人率先在国内传播,并参与创作和推广。改革开放以后,艺术歌曲获得了繁荣发展。以陆在易、施光南、徐沛东等为代表的音乐家创作了大量艺术歌曲,兼具民族感情和艺术特色,受到了海内外听众的喜爱。
二、陆在易艺术歌曲的创作风格
(一)民族情感和个人经历的融合
一方面来说,陆在易长期的专业学习和音乐实践的锻炼为其艺术歌曲的创作提供了充实的经验积累。出生于浙江余姚的一个水乡小村,具有典型江南特色的童年生活深深影响了陆在易的个人气质和性格。作品蕴含了其丰富、细腻的感情也是不足为奇。同时其对国家和人民始终怀有一种悲悯的大爱情怀,创作也因此具有了鲜明的民族特色。
《我爱这土地》是现代诗人艾青的作品,陆在易的作曲就是以这首诗为根据,将其改编为歌曲。全曲高亢热烈,随着歌词情感的变化,各种音调相互交错,快速流动,钢琴的伴奏将仅仅十行的诗歌变成了一部规模宏大的交响乐。[3]足见其崇高的大爱情怀和民族情感。
(二)诗人般浪漫气质的显现
陆在易号称我国音乐界的“音乐诗人”。这源于其浓烈的抒情旋律和浪漫风格的紧密结合。
《桥》《盼》里有许多美丽的水乡景色描写。其艺术歌曲的旋律刻画出歌词所描述的诗情画意。“三步两桥连水港啊,条条玉带映碧波”,以及末尾“离家千年也恋水乡啊,愿作人间桥一座”。看似写景,实则表达了作曲家对水乡深深的眷恋。民谣化的演奏风格将江南水乡淳朴,宁静的生活表现地淋漓尽致。
《望乡词》是于右任在台湾所写的怀恋祖国的一首诗。陆在易对原词进行了改编,全曲节奏缓慢而凝重,一系列单句的复沓将原作者内心深处的民族情感真切地凸显出来。
(三)构思严谨的伴奏和旋律考究
陆在易的音乐作品向来注重形式和内容的严谨和规范。由于其有着戏曲和器乐的学习经历,作品也呈现出多元的调式风格和节奏演进。
陆在易创作时主要采用民族调式,并且擅于运用戏曲的散板元素,古典与现代的气息相互融合,使得作品具有别样的美学风格。《我爱这土地》伴奏部分最大的特点就是六连音的使用,乐理六连音的使用,使得伴奏具有连贯性和延绵不绝的感觉。[4]钢琴伴奏在艺术歌曲里是非常重要的,声乐的演唱与钢琴伴奏的结合,能够更好地烘托歌曲的氛围,表现歌词所描述的画面,同时表达作家浓郁的个人感情。
三、总结
陆在易艺术歌曲的创作最重要的特点就是高超的音乐技艺与个人感情的巧妙融合。就如诗歌的写作一样,艺术歌曲也同样追求感情的挥洒自如和旋律节奏的和谐有序。陆在易作为我国现当代著名的作曲家,由于其艺术歌曲创作的超高造诣,“音乐诗人”的美名可谓当之无愧!
参考文献
[1]张海坤,戴俊超.简练与同构之美——陆在易艺术歌曲的主要特色[J].孝感学院学报,2010(5):67-71.
[2]贺吉军.德国艺术歌曲早期发展的原因和特征[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165-167.
[3]赵玲.论陆在易的中国作风、中国气派艺术歌曲创新之路[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5):208-209.
[4]李灿旭.陆在易艺术歌曲创作特色阐释[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8(1):11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