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竹笛演奏艺术的第二度创造

2015-04-29于悦

北方音乐 2015年13期
关键词:竹笛音乐会

于悦

【摘要】竹笛是中国最古老的乐器之一,古代称为“篴”。笛是中国最具特色的吹奏乐器之一。

【关键词】竹笛;艺术演奏;音乐会

竹笛是中国最古老的乐器之一,古代称为“篴”。笛是中国最具特色的吹奏乐器之一。在河南舞阳县贾湖村东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址中发掘出16支竖吹骨笛,根据测定距今已有8000余年历史。竹笛由远古发展到现在,由民间到学院派,由伴奏乐器到舞台表演的独奏乐器,由它表现形式从乐曲独奏到竹笛乐团重奏,无不具显出它特殊的艺术魅力。

一、第二度创造

音乐表演自从与音乐创作相分离,作为第二度创造的成果——音乐作品的表演,从获得它的独立品格以来,一直被人们称作第二创造,或再创造。顾名思义,音乐表演的基本含义就在于,它是在第一度创造的基础上进行的,它必须把音乐作品作为自己的出发点。这就是说在进行音乐表演时,要对以乐谱为存在形式的音乐作品作为第一度创造,进行认真的研读和准确的解释,并以此作为表演创造的依据。那么所谓在音乐表演中竹笛演奏的第二度创造,它的意义就不仅限于对第一度创造的传达和再现,还要表现出表演者独特的创造性。

中国竹笛乐团建团音乐会中以四重奏形式出现的《七月·萤火》、《远去的歌声》、《火红的吹打》在创作上和作品风格上都有着创新性,作曲家的创作给人们很大的空间和悬念。当各个不同声部出现时,不断吸引着观众的听觉和视觉,演奏者舞台表演丰富,由两个声部在音乐厅不同方位出现,每支竹笛在舞台上各自拥有自己的音响空间,同时,四支竹笛整体上又在一个大的空间之中,声音相互传送,最后四人集中走到舞台中间,形成了一个运动的声音场。在演奏技巧上,竹笛的吟声和花舌是乐曲前半部分最重要的奏法,乐曲的后半部分是快速流动的音响群,使得整个乐曲达到高潮,最终结束。其中值得我们思考的是,在演奏时如何仔细将每个音符做到细致精准,在演奏过程的基本技能做到较好展示,使得每个人演奏出的音乐和谐统一,交错有序。这便解释了怎样更好的表现竹笛演奏的第二度创造,将作曲家的情感表达地淋漓尽致,从而演奏出动人心弦优秀的音乐作品。

二、第二度创造中竹笛演奏的技能展示

(一)演奏中的音过程

评论一个人的演奏或演唱时,通常用“有味”与“没味”来衡量其艺术表现的高下,这种“味”,就诞生于表演主体在第二度创作中,对乐音所作的一些装饰性变化和力度、速度、音色的处理之中。一个音,怎样持续,怎样结束,都表现为一定的音过程。对音头、音腹、音尾的处理,在表现音乐作品时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竹笛组曲《月》《日》《光》,其中《光》在乐曲开始,就以四支大G调低音笛依次演奏的长音构成和弦,展示了竹笛合奏在音色上的融合与共性,音色统一,保持一致,追求整体统一。一个长音16拍还有20拍,那么,气息控制长音的保持,就要求我们的基本技能的扎实程度。乐曲表现“光”的明与暗、深与浅、动与静,在光的折射中人们察觉到色彩的变化。在乐曲之前以长音安静祥和的韵味作以铺垫,烘托光的温暖,之后乐曲速度加快,竹笛乐团的声部依次进入达到高潮,随之在不知觉中又使音过程减轻减弱,探索表现着更多的韵味和想象空间,可见气息控制在管乐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二)力度、速度的量化

组曲《日》中,引子开始的三个和弦,似乎在强烈的阳光照射下,大地复苏,充满生机和光明,其中,这三个长音的力度是很强,它更富有表现力,在结尾与引子相呼应,在热闹中结束。这首作品有所突破的是节奏3/8和4/2的交替,以不规则的节奏,展示人们朝气蓬勃对美好未来的向往。速度的转变,从116—60—116,表现人与人相互倾诉内心世界的互动。《山歌》是以一首民歌改编而成的,它的旋律很简单,竹笛乐团在演奏时将不同声部依次加入,由两把阮轻轻弹奏进入,再由两支梆笛和两支曲笛进入主旋律,大笛声部和低音声部依次错落进入主旋,层次鲜明,可见不同声部的加入在乐曲力度上的表现也有所不同,有着不同的音响效果,使得更加清晰地表达主题旋律。

(三)演奏中的音色控制

1.笛膜对笛子音色的影响

在演奏时,正确选用笛膜与调整笛膜的松紧,是掌握竹笛音色特征的关键。膜孔上贴笛膜,笛膜随笛管内气柱的振动而振动,笛膜的振动气柱振动的谐波成分而导致笛子音色的变化而成嘹亮、清脆的效果。这次演出,我演奏大笛声部,在《月》和《光》中有大量的十六分音符和六连音,要求音色和速度的准确统一是把握乐曲的基本,并且在笛膜对音色中做了很好的把握,乐曲要求大笛声部和低音笛声部音色黯哑,用老些的笛膜粘紧或是胶布吹奏,似暖暖的大地,在吹奏低音区时有着很好的共鸣,起着烘托作用。

2.听觉对笛子音色的影响

音色的提高,最重要的是训练耳朵,这就是每一个专业学习的必修课程,让听觉去分辨不同的音色,仔细体会音响中蕴含的成分,辨别各种音响色彩,而且还要学习靠音乐感觉去找相似或相近的音色,这在竹笛演奏的第二度创造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3.气息、风门等对音色的影响

气息是笛子声音产生的原动力,可以说气息的控制是吹管乐最重要的基本功。不仅要有正确的呼吸方法,合理的气息控制,口型对笛子的音色产生也有着重要的影响。口型的控制包括风门的大小、口劲的大小。如果在控制音量或吹高音时,口劲用力过大,会造成声音“尖”、“挤”,在吹高音时“风门”过紧,吹低音时“风门”过于放大,“口劲”过于放松,结果导致音色发“虚”、“紧”。另外,双唇内侧的松紧程度对音色也有直接的影响,双唇过于挤压,所演奏出来的音色必然僵硬,音色则散而无力。所以“口劲”的大小要恰到好处,非常自然的随着气息的流量而变化,根据乐曲音色的不同需要,气息和口风的共同作用,演奏出优美的音色。

(四)演奏中音准的把握

在这次音乐会的曲目创作中,有了很大的突破跨越那就是作品的和声结构,不同频率音响叠加的三和弦、七和弦,还有细微的不协和音程二度关系,在作品里有着很多处展现,对竹笛演奏艺术的二度创造也有着极大挑战。乐曲《光》开始时,就有四个声部的七和弦依次叠加演绎,其中也包含着很多变化音的演奏,增加了作品的广度和难度。那么,在演奏时影响其演奏的音准方面,也是有诸多要素的。

1.客观因素影响

在笛子制作时,每位师傅调音主要是调音仪器,这种仪器依靠测量音的振动数来标出每个音的音高,精确度很高,但是这种仪器上测出十分精准的笛子在乐队合奏中,却很难与乐队达成完美和谐的效果,除了与竹笛本身的材质和调高以外,还有环境的温度湿度及口劲大小有关系。因为竹笛本身是民族乐器,是天然植物制成的,所以它也有着局限性,那就是热胀冷缩系数很大,而且受湿度的影响。

2.主观因素影响

竹笛属于边棱震动的竹管乐器,是指吹奏者的气息与乐器吹孔的边棱发生摩擦并振动发出声音的乐器,所以在第二度创造过程中,气息的控制也是解决音准的重要环节,包括在气息的流速、气流的角度、气息的流量等因素。在演绎乐曲过程中,气流过大过急,不仅影响着音色的统一,对音准的统一上也有着很大差异,难以达到作曲家想要的音响效果。作品《山歌》中,首先由两个梆笛声部演奏主旋律,若在演奏时不能及时控制气息的流动和气量大小,尤其是在渐强、渐弱的时候,口风不能及时调整,也会影响着音准,那么两人演绎则很难达成一致,从而影响着艺术的再创造,也难以表达其艺术情怀。

3.音律的差异

“律”的存在,是一种自然的声学现象,不是人类创造出来的,人只能去发现它、改造它,使之成为适应自己审美感受的“律”,进而成为音乐。现在,人们把音乐中存在的音律主要分十二平均律、五度相生律、纯律,在综合音乐的实践过程中,也存在着“音律差异”。然而现在的竹笛,也存在着“律”学的问题,不可能有演奏家把绝对平均的十二个半音控制十分准确;其二,半音阶在演奏中是存在的,在筒音和不同调转调时,根据调性选择,也会有其倾向性;其三,十二平均律只有在理论上存在的律,不符合人耳的听觉。作品《未·知》中,简单的旋律在不同笛子中发出相同的音及作品中半音的演奏,根据音律的不同,不仅需要我们找准调式调性,而且要靠我们的耳朵去调整音准,了解律学和调式的关系,反复练习,使我们在竹笛演奏艺术中的第二度创造达到和谐统一,在作品表达中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第二度创造对音乐表演的影响

在竹笛演奏过程中,要想合理地将作曲家的作品表现得更完美,必须要发挥充分的想象。意境的想象,就是要尽量去启发音乐的想象力,演奏者在演奏过程中应根据作品的内容和音乐形象,在自己的头脑中化为一幅幅活动画面。

音乐表演作为第二度创造,不仅要具有想象力和创造过程,而且还应投入自己全部的热情、智慧和才能,要求演奏者要有艺术个性的自觉发挥,它是赋予音乐作品以生命创造行为,不仅是忠实地再现原作,而且还要通过表演的创造,对原作品予以补充和丰富,甚至超出作曲家的预想,使音乐作品焕发出新的光彩,这要求我们在竹笛专业基本技能和音乐表演的表现能力上有所认识和提高。这也正是竹笛在音乐表演中作为第二度创作的本质意义所在,实现其美学意义。

参考文献

[1]杨易禾著.音乐表演美学研究.

[2]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中国音乐词典》编辑部,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4:499.

[3]耿.谈中国竹笛的音色特征及其在艺术表现中的作用[J].中国音乐,2001.

猜你喜欢

竹笛音乐会
搞砸的音乐会
My Mother
失败的音乐会
记忆深处的笛声
我的坚守
海底音乐会
春天的音乐会
穿越时空的音乐会
竹笛
新年音乐会上的欢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