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嘉陵江上》的歌唱艺术性

2015-04-29黄彦

北方音乐 2015年11期
关键词:音乐分析

黄彦

【摘要】由贺绿(lu)汀作曲,端木蕻(hong)良作词的抗日主题的艺术歌曲《嘉陵江上》在中国音乐史上可谓独树一帜,本文将对《嘉陵江上》的创作背景、音乐内容和演唱要诀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嘉陵江上;音乐分析;演唱要诀

一、创作背景

贺绿汀(1903-1999年),湖南邵阳人,我国著名的音乐教育家,音乐理论家,代表作有《垦春泥》《游击队歌》《嘉陵江上》等。

《嘉陵江上》创作于日寇大肆侵略中华、中国人民全面抗战的1939年,当时国土一片片沦陷、无辜民众扶老携幼四处逃亡,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因此这是一首具有深刻历史意义、浓烈民族主义色彩的艺术歌曲。当年因工作安排而来到重庆的贺绿汀,看到那里随处可见的难民,面对当时家国沦丧的境况,“山河破碎”的飘零悲戚之感涌上心头,于是就在嘉陵江边的雾都写下了这首《嘉陵江上》,希望通过作品揭露日本侵华的滔天罪行、反映人民在战争中水深火热的境地、弘扬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表达怀念故土的思乡之情和誓死反抗侵略的坚定决心。

二、音乐分析

由表1可知,《嘉陵江上》是一首曲式结构为单二部的歌曲,具有严密的逻辑结构,节拍是4/3拍的歌唱性旋律。

1.从结构和调性上来说,前奏为引子9小节,A段共有30小节,由4个乐句构成,在b小调上进行。三个小节的间奏之后进入B段,B段共19小节,由4个乐句构成,转到e小调进行之后,逐步转到其关系大调G大调,最后又回到主调b小调上。A段音乐情绪悲愤忧伤,速度较慢,而B段速度加快,情绪高涨,与A段形成对比。

2.从旋律上来说,这是一种介于朗诵调和咏叹调之间的旋律。歌词中汉语朗诵的风格与旋律完美融合,第一段是悲伤的回忆,大量使用了装饰音、三连音,使音乐具有悲愤而又坚定的气质,沉痛中蕴含着对日本侵略者的憎恨;第二段在情绪饱满坚定,与第一段的抒情性形成对比。

3.从节奏上来说,紧密结合了歌词朗诵的抑扬顿挫之感,因此节奏自由。如歌曲中“泥土”使用的三连音,“欢笑”两字的小附点和大附点的交替使用,还有前半拍休止的运用,这样一首节奏复杂的作品,需要表演者在良好的音乐修养和出色的音乐感悟力下进行演唱。再者,三连音的节奏型作为这首歌曲的一个重要的节奏特点, 发挥着累积情绪、营造危机气氛、塑造坚定不屈的形象的功能。

三、演唱要诀

(一)音色的合理运用

声音和情感在歌唱艺术中是相互融合的,特别是音色的合理运用会对歌曲的表达产生巨大的影响。《嘉陵江上》是一首由男生演唱的歌曲,为了更好地抒发作者不畏艰难险阻的情感,音色效果应该刚劲有力的,同时也需包含低沉悲愤的。

(二)气息的控制

《嘉陵江上》中间运用了很多长音,音与音之间的大跳,半音的进行,延音等;因此,在气息的运用上需要演唱者对力度与控制力的把握,要学会“深吸”:切勿不顾气息的放声高喊,加大力度深呼吸,声音要时刻在气息的包裹下发出,从而让声音在力度的表达上充沛而不失弹性,让声音符合抗战歌曲的情感的表现。

(三)力度和速度的把握

从整体上看来,这首作品在力度和速度上的变化幅度较大,演唱者须保持对歌曲力度布局的清晰判断力和对速度的良好控制力来增强歌曲的艺术感召力,力度恰当的强弱和速度快慢的变化也可对歌曲的情感层次的表达产生影响。例如:第二段中第一个“我必须回去”,演唱者应赋予其透亮的音色和坚定的语气,其后的“我必须回去”则应在前者的基础上表现得更加坚定;这就必须要通过力度和速度的变化而把情绪推向最高潮的,即“从敌人的刺刀从里回去”,情绪沉痛悲愤至极。

(四)意境的想象

在歌唱中的情感表现要想打动别人,必须先打动自己。演唱者要合理想象歌曲的意境,从自己的人生感悟和歌曲的创作背景中提炼出自己的理解,再对所想象的具体可感知的意境进行情感表现。演唱者要深入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对创作者流落在嘉陵江边,面对着滚滚江流时情感涌动的情景进行合理的想象,才能形成具有强大感染力的声音和肢体表演,才能对歌曲的艺术魅力完成充分展现。

(五)对比手法的运用

随着旋律的起伏和节奏的变化,歌曲在情绪层次上的变化也显得十分分明;对比手法在钢琴伴奏上体现得尤为明显,钢琴伴奏的推动在全曲的作用也是无可争议的;第一段有悲伤而无奈的戚戚之感,第二段是激昂坚定的愤怒宣泄,这两个段落的演唱需要通过形成强烈的对比来突显情绪的变化,从而增强作品的感染力和拉开情感层次。

(六)情绪的控制

《嘉陵江上》的音乐情绪上沉痛悲愤,演唱者要时时刻刻进入情绪中去表达歌曲的内容,情绪应控制得饱满而不做作、坚定而不慌乱。 音色美感和情感表达都需要歌者将其建立在理性基础之上,演唱者先要充分理解歌词的含义,把握作品恰当的情绪,转化自身能驾驭的情感抒发,从而对音乐内容进行最贴切的表达。

四、结语

综合上文中对作品创作背景的了解,音乐的分析和对演唱要诀的探讨,可见,歌者的演唱是无时无刻不依存于作者的创作的。演唱者必须先对作品从整体到细节都做出理性的分析和感性的体会,才能贴切、得体地表现作品的内容,表达作品的情感,这样进行的二度创作才具有说服力和艺术的感染力。

参考文献

[1]孙继南,周柱铨.中国音乐通史简编[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3.05.

[2]孟祥谦.浅谈艺术歌曲《嘉陵江上》的作品分析与演唱处理[J].青年文学家,2012(08).

[3]迟鸿雁.“时代的特征、人民的心声”——歌曲《松花江上》与《嘉陵江上》的分析比较[J].2009(03).

[4]吕倩.歌唱艺术中的情感表现[D].西南交通大学,2011.

猜你喜欢

音乐分析
歌剧《原野》中金子唱段<哦,天又黑了>的分析与演唱演绎
亨德尔《弥赛亚》中咏叹调的音乐分析与演唱研究
浅谈《黄河怨》的音乐处理
柴可夫斯基钢琴曲《dumka》的音乐分析及演奏技巧
歌剧《女人心》中咏叹调《年轻的姑娘应该懂得》的音乐分析
孤独与诗意的交织
Schubert Sonata in A Major D664 Op.120(1825)第一乐章音乐分析
简论区域民族音乐田野调查研究方法
舒曼钢琴套曲《狂欢节》的艺术特征
舒伯特《D大调钢琴奏鸣曲》(D850)第一乐章创作特点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