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王素君的艺术人生及艺术成就

2015-04-29张亚利

北方音乐 2015年13期
关键词:艺术人生

张亚利

【摘要】王素君是老一代的豫剧表演艺术家,代表作品有《必正与妙常》《王金豆借粮》等经典作品,深受广大戏迷朋友所喜爱,尤其是她所创立的王派小生艺术,从唱腔设计到舞台表演,都与其他流派有所不同,形成了专属于自己的小生艺术流派,深深影响了豫剧生行中的几代演员。本文将从艺术人生和艺术成就两个方面来诠释这位豫剧表演艺术家。

【关键词】王素君; 艺术人生;艺术成就

一、王素君的艺术人生

王素君作为老一代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5岁从艺,7岁登台,1945年加入许昌二友帮戏班学戏,并随戏班演出于许昌及周围许多县市。后来几经辗转于1947年来到了汴梁城开封,考入开封市工人戏院,当时的王素君虽然能演几出戏,但资历尚浅,便在戏院做了学员。

解放后,工人剧院收编归工会管理,许多演员也都相继离开了工人剧社,使得期间一度没有了生角演员,主演陈妙常的王敬先觉得王素君的嗓音更适合演生角,便跟她提议让她改唱小生,王素君听后不乐意,团长来做她的思想工作,王素君这才吐露实情,原来她从小学唱的都是旦角,现在突然要她改生角,她实在难以接受,团长听后批评她:“干啥不是为人民服务啊?你唱戏就为了出名吗?都说老旦不好,赵清和的老旦不好吗?高兴旺的丑角不好吗?哪一门演好了都有出息,行行出状元啊!”王素君想了想,到也是这个理,便同意了改唱小生。但说来容易,做起来难,一直学的是旦角,习惯了以女人的心理去演戏,现突然要换成大老爷们,真是无从下手!这时她想起了之前在二有帮剧团的唐喜成,还有逃难时投奔的杨金玉,虽不是专攻生行,但演起生角来也是有模有样,脑子里有了生角的印象,做起来也顺手些。在加上她勤学苦练,虚心指教,生角总算是有模样了。王敬先听后连连称赞:“中!中!给我配潘必正吧!”终于,王素君以她那独特的嗓音赢得了观众的喜爱,从而一炮走红!

“五四”时期著名诗人徐玉诺赞扬她演的小生“一身书卷气,两个眼珠一动,也看不出她有多大的学问”。作家姚雪垠、李准分别为其题词曰:“风流倜傥”“雅而不俗”。①

不久,赵峥为王敬先王素君二人设计了《王金豆借粮》的生旦唱腔,这出戏虽是一出传统生活戏,但却在传统唱腔的基础上,吸收了河南坠子的字组安排,加衬字,突破了十字句、七字句一板一眼的唱法,突出了偷字闪板,唱腔流畅且口语化,显示出一个巧一个俏,格调明快秀丽。此戏一经上演便引起了轰动,成为这一时期的经典曲目。王素君的文小生唱腔也初步有了自己的特点。②

此时的王素君虽然转攻生行,但偶尔也饰演旦角,其中由她饰演的《小二姐做梦》就异常精彩,不仅通过一个闺阁少女的梦表达了封建时代少女对爱情和幸福生活的向往,而且通过各种手段把豫剧的表演技巧进行了合乎情理的运用,既丰富多彩,又恰如其分,使这出豫剧中少见的“独角戏”演得极为红火,凭借《小二姐做梦》这出戏还获得了演员一等奖。

1960年王素君调入河南省豫剧院,经常给常香玉配戏,王素君谈到和常大师配戏时说到:“咱是绿叶,人家是红花,俗话说“红花还需绿叶配”,把红花配好了,绿叶也光彩了不是”!就是秉着“帮”“衬”的宗旨,王素君既“帮”了主角,也“衬”出了自己,逐渐形成了独具一格的“王”派小生艺术,奠定了自己在生行中的地位!

二、王素君的艺术成就

王素君是作为河南省老一辈的豫剧表演艺术家,在近六十年的舞台表演实践中,根据自身的条件和特点,不断地学习、钻研和大胆创新,塑造了一个又一个经典的人物形象,深深影响了豫剧生行的几代演员,对河南豫剧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创立王派小生艺术。“艺术流派是艺术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普遍现象,也是艺术发展过程中的必然产物,它的出现既象征着艺术像高级阶段的发展,也标志着艺术上的成熟”。③豫剧的行当和班社,俗话说“四生四旦四花脸,八个场面(既一鼓而锣三弦手,梆子手礤共八口)俩箱倌。”四生是大红脸(又叫红净,红生),二红脸(又叫马上红脸),小生,边生(又叫二补红脸);四旦是正旦(青衣),小旦(花旦。闺门旦),老旦。帅旦;四花脸是黑头(副净),大花脸,二花脸,三花脸。④小生这一行当有史以来因为戏份少,又是配角而不为人所重视,而王素君在继承了传统流派的经典的基础上又借鉴了其他艺术的精华,从唱腔设计到舞台表演,形成了专属于自己的小生艺术流派,被成为“豫剧小生泰斗”,“豫剧小生之帝。”她的声腔颇有特色,音域不高,但是宽厚而清醇,带有一丝鼻音,沙沙的但是很甜美,她唱出了潇洒的潘生、憨厚的王金豆、痴情的张珙、迂腐的吕蒙正,以娴熟的技巧和高超的舞台表演艺术揭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使得人物个性鲜明富有色彩,从而博得了广大群众的喜爱。

第二,对传统剧目进行改编和创新。王素君虽不像常香玉大师那样的声名在外,但提起《必正与妙常》中的潘必正,《王金豆借粮》中的王金豆等人物时,豫剧的各界人士首先想到的就是王素君。荧屏的热播、业内的赞许,观众的追捧曾一度将该剧推向新的艺术高峰,成为盛演不衰的叫座剧目,在豫剧发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它标志着豫剧王派艺术步入鼎盛时期。王素君谨遵师爷教诲,不拘泥于老式唱腔,敢于大胆创新,借鉴豫西调,京剧等对多个唱段进行改编,才有了后来的“秋江河下水悠悠”“自那日凉亭相会”“王金豆冬天穿着夏天衣”等经典唱段,为年轻的新一代演员留下了宝贵财富,她的舞台经验和唱腔设计对戏剧,戏曲工作者具有很大的价值和借鉴意义。

第三,对豫剧的传承。王素君以自己的精湛的唱功与表演和高尚的艺德为戏曲事业史上写下了浓重的一笔,更以无私传艺、广育桃李为豫剧事业的发展做出了一个艺术家的贡献。今天,“王派”传人遍布省内外的文艺团体,这位老艺术家为我省豫剧的生行艺术培养了一大批生力军;她创立的王派小生艺术,深深地影响着豫剧生行中的几代演员。祝愿王素君老师艺术之树永远长青!

注释:

①刘书慧.简述豫剧王派小生表演艺术[J].科技探索,2012,7:388.

②赵峥回忆与“汴京三王”.

③陈小兵.西方音乐的轨迹[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12.

④李汉飞著.中国戏曲剧中手册[M].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754.

猜你喜欢

艺术人生
惆怅伤春人倚栏——黄家泽的艺术人生
乔瑜:雕皮留青的艺术人生
“身必由己”的艺术家——旅美中国作曲家梁雷的艺术人生阅读
西藏杰出艺术家专访——普布次仁的艺术人生
笔墨书友谊 初心永坚守——刘洪友的艺术人生
玉汝于成
——潘玉良的艺术人生
书画家任玉良的艺术人生
世遗里的非遗:同里“剪南春”掌门人的艺术人生
徐震时艺术人生
张显盛艺术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