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丝绸之路经济带促动西部发展:现实基础、重大意义、战略举措
2015-04-29吴丰华白永秀
吴丰华 白永秀
内容提要 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与西部经济发展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双方文化同源、地域相接、经贸往来日益密切。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深入推进将为我国西部提供重大的发展机遇,将有力推进我国西向开放战略、实现区域均衡发展、发掘新的经济增长点、构建西部安全体系。通过谋定空间规划,串联丝绸之路经济带与西部协同发展;开展丝绸之路经济带能源合作,打造“世界能源第三极”;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自贸区,打造世界级自贸区;促进重点产业发展,搭建丝绸之路经济带与西部共同发展平台等四方面战略措施,实现以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促动西部经济发展。
关键词 丝绸之路经济带 西部发展 现实基础 战略举措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47-662X(2015)12-0035-08
被冠以“丝绸之路”美誉的一条横亘欧亚大陆的古代交通线,以古长安为起点,穿越整个西部,延伸至遥远的地中海沿岸。这条衍生出众多分支的东西方交通贸易要道,以其穿越时空、体现永恒之魅力,始终牵引着古今中外有识之士探寻的目光和追溯的脚步。2013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哈萨克斯坦首倡亚欧国家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这一提议随即引起相关国家尤其是中亚各国的积极响应。2015年3月,中国国家发改委、外交部、商务部共同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这标志着“一带一路”已从概念构想进入到了务实推进和具体建设阶段。丝绸之路经济带“东启亚太经济圈,西抵欧洲经济圈,中间广大腹地国家经济发展潜力巨大”,①而这中间广大腹地的中国段便是我国西部地区。在我国经济运行步入新常态、改革进入全面深化期的时代背景下,面对经济下行的压力中国亟需加快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以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构筑向西开放新格局、确保国家西部战略安全;西部亦必须利用好此次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重大机遇,既实现自身经济腾飞和社会全面进步,也助力实现国家的战略意图。
一、以丝绸之路经济带促动西部经济发展的现实基础
习近平曾多次在公开场合表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绝不是中国的独奏曲,而是沿线国家的交响乐,但交响乐需要相关国家和地区具备开展合作的初始条件和基础。目前,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和我国西部地区已经具备了深入开展合作、共建丝绸之路、实现协同发展的条件和基础。
第一,我国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各国经贸往来日益密切。近年来,中国与俄罗斯、中亚诸国、南亚、西
*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全球经济新格局背景下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战略研究”(15AJL011)
① 《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人民日报》2015年3月28日。
亚等国家和地区的区域合作不断深入。2014年,在俄罗斯GDP仅实现0.6%增长的不利情况下,数据来自俄罗斯联邦统计局,http://www.poccuu.org/0-tongjiju.htm.中俄贸易总额逆势上扬,同比增长6.8%,达到952.8亿美元,数据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转引自宋宇峰:《2014年中俄贸易总值突破950亿美元 增长6.8%》,中国网,2015年1月14日,http://news.china.com.cn/world/2015-01/14/content_34554821.htm.中国已成为俄罗斯第一大贸易伙伴,而俄罗斯也是中国第九大贸易伙伴。数据引自《俄罗斯成中国在全球范围内第九大贸易伙伴》,中研网,2014年7月3日,http://www.chinairn.com/news/20140703/184759805.shtml.中国目前也是中亚国家最主要的贸易伙伴和投资来源国,是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的第一大贸易伙伴,是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的第二大贸易伙伴。2013年,中国与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四国的贸易额达402亿美元,同比增长13%。其中,中哈贸易额达286亿美元;中乌贸易额首次突破40亿美元,增幅高达58.3%。数据引自《2013年中国与中亚四国贸易额突破400亿美元》,新华网,2014年2月13日,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14-02/13/c_119319839.htm.
第二,西部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交通网络已轮廓初显。习近平主席早先倡导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总体要求即“五通”五通即“民心相通、货币流通、贸易畅通、道路联通、政策沟通”。中的先决条件便是道路联通。经过20多年的建设,第二亚欧大陆桥的运力有了极大改善,国际过境运输量逐年增加,阿拉山口口岸过货量从初建时的72万吨上升到2013年的2982.9万吨。连云港-霍尔果斯等公路干线竣工,精河-伊宁-霍尔果斯等铁路工程稳步推进。李忠民等:《“新丝绸之路”交通基础设施、空间溢出与经济增长》,《财经问题研究》2011年第4期。2011年10月、2013年4月、2013年7月、2013年11月,由重庆、成都、郑州、西安始发的“渝新欧”“蓉欧快铁”“郑新欧”“长安号”四条国际货运班列相继开始常态化运行,形成了“四城逐路”的局面。2014年,新疆乌鲁木齐到甘肃兰州的高铁已经开始试车,未来两地间的来往时间将缩短到7个小时。定军、张梦洁:《新疆首条高铁试车 时速250公里》,新浪财经,2014年6月5日,http://finance.sina.com.cn/china/dfjj/20140605/023919316458.shtml.第二、第三条进疆的铁路也将会建设,一个大西北交通全面贯通的时代不久就会来临。
第三,西部与丝绸之路沿线各国文化同源。历史上,中国西部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就出现过数次文化、宗教、民族的大交融过程,西部诚信、粗犷、淳朴的文化与民风也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一脉相承。现在,新疆、宁夏作为维吾尔族、回族聚居区,与中亚国家有极强的民族、宗教共融性;蒙古国本与我国蒙古族是民族一体、民俗一致;青海的回族、撒拉族在宗教信仰方面、生活习惯方面也与中亚国家有较强的共通性。可以说,相较于西方世界所提出的各种丝绸之路计划等,1997年,日本桥本龙太郎内阁提出了“丝绸之路外交战略”;2009年,欧盟提出了“新丝绸之路计划”;2011年,作为美国重返亚太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国务卿希拉里提出了“新丝绸之路战略”。相关内容参见白永秀、王颂吉:《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纵深背景与地缘战略》,《改革》2014年第3期。我国尤其是西部地区,具有与中亚国家及其他丝路沿线国家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开展文化经贸合作的得天独厚的优势,文化、宗教、民族的认同感拉近了双方的距离,为这种合作打下了天然的基础。
二、以丝绸之路经济带促动西部发展的重大意义
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原则是平等、协调、共享,诉求是多层次的区域开发开放、区域一体化与协调发展、国土均衡开发。这既涵盖中国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所应达到的相互关系水平,也暗含通过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提升西部这个中国“最大潜力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加大西部开发开放力度、均衡开发国土之意。
第一,通过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实现我国的“向西开放”战略。改革开放始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这固然有东部市场经济发育程度高、基础设施更加完善、海运更为廉价等客观原因和人力资源向东部流动等主观因素陆铭、向宽虎:《破解效率与平衡的冲突——论中国的区域发展战略》,《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4年第4期。的共同作用,但却造成了我国对外开放呈现出“东强西弱,海强边弱”的格局:一是西部进出口总额在全国所占的比重极低。直到2014年,也仅占全国的7.7%,而东部进出口总额占比高达85.3%(见表1)。二是西部融入经济全球化程度低。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东部已经全面融入经济全球化,长三角已成长为世界第六大城市群,世界六大城市群:以纽约为中心的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城市群,以芝加哥为中心的北美五大湖城市群,以东京为中心的日本太平洋沿岸城市群,以伦敦为中心的英伦城市群,以巴黎为中心的欧洲西北部城市群,以上海为中心的中国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京津冀、珠三角已成为全球经济链条上的区域性中心。可见,西部在区域经济合作和经济全球化中缺乏相应的位置。近年来,随着东向开发开放潜力逐步释放,人口红利、土地资源红利逐渐消退,以及“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对繁荣经济、提高国民生活水平的需求日益迫切,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成为历史的必然选择。如果把握住机遇,西部将获得在向西开放、区域经济合作和经济全球化中的位置。
第二,通过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实现我国的区域均衡发展。长期以来,在一部分地区先发展起来政策的指导下,通过“极差式”发展,吴丰华、白永秀:《改革主体、改革战略及其关联因素的宏观情境》,《改革》2012年第2期。东部优先发展起来,而西部成为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短板”,表现在诸多方面。仅以人均GDP水平为例,2014年我国大陆31个省份只有内蒙古进入前十位,而后十位全部来自中西部,其中后五位更全部是西部省份(依次为广西、西藏、云南、甘肃、贵州)。排名最高的天津市人均GDP是全国水平的226%,而排名最低的甘肃仅为全国水平的57%(见图1)。区域不平衡已由我国经济增长的动力转变为进一步实现均衡发展的掣肘。新世纪之交,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经历了从非均衡发展战略到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转变,西部大开发战略应运而生。丝绸之路经济带作为我国最新的区域均衡发展战略,是西部大开发的大升级和高阶版本,对于最终实现西部赶超东部、促进区域均衡协调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第三,通过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寻找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当前,我国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和攻坚期,在前一阶段的增长红利已经释放殆尽,东北和东部经济增速逐渐放缓的情况下,我国要保持经济新常态下GDP年均7%的同比增速,实现2020年两个“翻一番”的目标,寻找并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就成为当务之急。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国内核心区是新疆,主战场在西部。西部应抓住这一机遇,破解包括劳动力、土地在内的资源要素自由流动的限制,提高城镇化水平;通过资本、技术等的聚集,培育特色产业,形成新的增长动力。总之,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将有力挖掘西部的增长空间,释放西部压抑已久的增长潜力,形成新的增长极,最终带动整个中国经济发展。白永秀、王颂吉:《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纵深背景与地缘战略》,《改革》2014年第3期。
第四,通过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构筑我国西部安全体系。当前及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我国都将面临严峻的战略安全形势,美国正在积极执行重返亚太战略,纠结其盟友构筑针对中国的“C型”包围圈;日本右翼势力极速膨胀,在钓鱼岛等问题上与中国针锋相对;越南、菲律宾等在美国的支持怂恿下,频繁在南海制造摩擦;印度与中国长期存在领土争端,而且不满足于称霸印度洋;原本一些与中国关系良好的周边国家,如缅甸、泰国,也因为政权更迭、西方势力不断渗透,而显现复杂多变的情况。面对如此复杂严峻的地缘安全格局,需要我国通过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对内发展繁荣西部经济,涤荡“三股势力”的生存空间;对外强化西部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在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等重点领域的合作往来,以打造利益共同体的方式,构建西部安全体系,确保西部对外安全。
三、以丝绸之路经济带促动西部发展的战略举措
1.谋定空间规划,串联丝绸之路经济带与西部协同发展
首先,需要从丝绸之路经济带与我国西部的空间联系来确定整体发展的空间规划。具体可从西部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之间和我国西部内部两个层次来设计空间布局。
第一层次,我国西部经济发展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可建立并扩展三条经济大动脉。第一条是北路大动脉,即内蒙古-蒙古-俄罗斯;第二条是中路大动脉,其中分出三条分支,其一是偏北分支,沿西北-中亚-俄罗斯线路发展,其二是中线分支,沿西北-中亚-东欧-中欧-西欧/南欧线路发展,其三是偏南分支,沿西北-中亚-西亚-北非线路发展;第三条是南路大动脉,即西南-印度大陆,其中包括“孟中印缅经济圈”和“中巴经济走廊”。第二层次,丝绸之路经济带在西部可整体规划布局为“一带一圈”,以中心城市作为节点进行串联,即西北的西安-银川-兰州-乌鲁木齐及其周边城市,构成“一带”,西南的成都-重庆-昆明-贵阳-南宁及其周边城市,构成“一圈”。(见表2)
其次,西部各省应加强协调沟通,做好内部分工,确定各自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的准确定位。《愿景与行动》已经发布,各省市没有必要再为“新起点”“核心区”花落谁家而你争我夺、暗中较劲了。未来,在国家层面,应做好顶层设计,既统一规划、整体布局,也照顾到西部各省的利益,同时还需注意到西部各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差异性和阶段性,制定相应的差异化政策。在西部层面,西部各省应加强沟通和协作,建立跨省区的西部丝绸之路经济带联席会议制度和协作办事机构,共同协商确定西部各省在丝绸之路经济带中的战略定位、主导产业选择、对外合作方向等重大事项;统一规划建设西部跨省际的铁路(动车和高速铁路)、高速公路、机场建设等交通网络;互相商讨解决可能存在利益冲突及项目争夺的领域。
2.开展丝绸之路经济带能源合作,构建“世界能源第三极”
近几十年来,世界石油天然气能源市场呈现两级鼎力的态势:一级被以美国、英国、荷兰为首的少数西方发达国家所控制,形成了美国WTI和英国北海Brent两个国际原油价格;另一级被1960年成立,由西亚、非洲、拉丁美洲12个产油国所组成的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所控制,对国际原油产量和价格影响巨大。而世界另一个石油天然气主产区——中国、俄罗斯、中亚——却被排斥在世界石油天然气市场主导权之外,这些国家石油、天然气资源蕴藏十分丰富(见表3)。2013年,俄罗斯、中国石油供给量分别列世界第3、4位,占全球石油总产量的1169%和495%,而哈萨克斯坦石油供给量也进入全球20强,列第18位,占比达到184%(见表4)。随着近年来经济规模不断扩大,我国虽越来越依赖进口石油天然气,但却不掌握定价权;而且我国从海湾地区进口石油天然气的海上咽喉要道——马六甲海峡,我国进口石油的60%来自中东的沙特、科威特和伊朗三个国家,全部依靠海运,出波斯湾经阿拉伯海和印度洋走马六甲海峡进入南中国海。而且,我国和欧洲、西亚、非洲的远洋运输航线无一例外都要经过马六甲海峡,而与这三大地区的外贸远洋运输量占我国全部外贸远洋运输量的70%。我国也无法掌控。面对如此严峻的能源安全威胁,亟需寻找新的能源合作伙伴以化解危机,向西与石油、天然气资源丰富的俄罗斯,中亚各国广泛开展合作,是我国应对能源危机所必须,也几乎是唯一可行的战略出路。从已有基础和条件看,中、俄、中亚各国在能源领域的合作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最主要的发力点和结合点。这就需要油气资源丰富的我国西部地区主动积极发挥作用,和上述国家开展石油天然气能源产业的合作,打造“世界能源第三极”。
具体来说,俄罗斯,尤其是中亚地区的石油天然气采储比、精深加工水平都相对较低,建设资金尤为缺乏。而中国在石油、天然气基础设施建设,油气开采、储存、运输等领域都拥有较先进的装备制造能力,在石油炼化等领域有较先进的技术和较成熟的经验。目前,中俄、中哈和中土石油天然气管道铺建工程均取得重大进展。下一步,在优势互补、照顾彼此核心诉求的能源发展新战略指导下,俄罗斯、中亚发挥资源禀赋的优势,中国发挥资金充足、技术管理的优势,加强双方的能源合作。开始阶段可将重点放在“加强能源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合作,共同维护输油、输气管道等运输通道安全,推进跨境电力与输电通道建设,积极开展区域电网升级改造合作”国家发改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人民日报》2015年3月28日。等方面。要特别说明的是,与已存在的世界能源两级不同,中国、俄罗斯、中亚国家依托丝绸之路经济带建立起的世界能源第三级是平等、开放、包容的平台,也打开大门欢迎愿意参与其中的世界各国。已完成意向创始成员国确认、投资1000亿美元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IIB)将为世界能源第三级建设提供有力的资金和金融支持。
3.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自由贸易区建设,打造媲美欧盟的世界级自贸区
随着生产社会化和国家间经济联系的加强,自由贸易区形式的区域经济合作方兴未艾。相关国家通过组建或加入自贸区组织,以消除贸易壁垒、扩大外贸规模、优化区域资源配置,进而提升国家竞争力。基于此,世界大国均积极主导并广泛参与区域经济合作,目前已形成了欧盟、北美自贸区、东盟等跨国家和地区的自由贸易区。近年来,尽管中国积极参与区域和双边经贸合作,但目前中国-东盟“10+1”合作机制仍不够紧密,中日韩自由贸易区困于历史问题而谈判缓慢,其他一些由中国发起或作为主要成员国参与的多边合作组织和机制这些多边合作组织和机制主要有:上海合作组织(SCO)、亚太经合组织(APEC)、亚欧会议(ASEM)、亚洲合作对话(ACD)、亚信会议(CICA)、中阿合作论坛、中国-海合会战略对话、大湄公河次区域(GMS)经济合作、中亚区域经济合作(CAREC)等。还难以达到自贸区的级别,并且美国积极构建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把中国排除在外,中国再次面临话语权被搁置、生存空间被挤压的困境。何芳、张晓君:《丝绸之路经济带贸易与投资便利化法律问题研究》,《人文杂志》2015年第7期。而且除欧盟外,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很多并没有组织或参加到某一自由贸易组织中。在此背景下,中国和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应加快建立丝绸之路经济带自贸区,打造可以与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相匹敌的世界级自贸区。
具体措施方面,在组织上可借助上海合作组织(SCO)、亚欧会议(ASEM)、中阿合作论坛、中亚区域经济合作(CAREC)等已有合作框架开展工作。在步骤上,首先,可在西部条件较好的省市,如西安、成都等仿照上海自贸区,争取获批国家第三批自贸区试点;随后,可逐渐与中亚各国、俄罗斯等开展自贸协定谈判,初建丝绸之路经济带自贸区;最后,进一步扩展自贸区的范围,囊括符合标准并愿意参与其中的更多国家,包括非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最终将丝绸之路经济带自贸区打造成“实现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重要战略平台,高度开放型的经济合作网络,经济高度自由化、便利化的统一制度体系”。白永秀、吴航、王泽润:《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构想:依据、目标及实现步骤》,《人文杂志》2014年第9期。
4.促进重点产业发展,搭建丝绸之路经济带与西部共同发展平台
从我国尤其是西部地区的资源禀赋、现有产业结构和未来发展潜力,及其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尤其是中亚和俄罗斯产业结构的互补性和产业前后向关系看,现阶段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应着重发展以下四大产业。
第一,优先发展商贸物流产业,促进丝绸之路经济带“贸易畅通”。贸易畅通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重要内容,习近平主席在2015年博鳌亚洲论坛上就提出“希望用十年左右的时间使中国同新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年贸易额突破2.5万亿美元”。这一观点是习近平2015年3月29日出席博鳌亚洲论坛2015年年会的中外企业家代表座谈时提出的。引自《习近平提出新丝路目标:年贸易额2.5万亿美元》,http://www.tnc.com.cn/info/c-012001-d-3513848.html.要实现这一目标,商贸物流产业的发展是重要前提。所以,我国西部应发挥自身独特的区位优势,大力发展商贸物流产业。具体到不同省市,新疆可以发挥独特的向西开放的第一窗口作用,以及丝绸之路经济带上重要的交通枢纽、商贸物流中心的作用;内蒙古可以发挥联通俄、蒙的区位优势;西安、重庆、成都可以发挥内陆型改革开放新高地的作用。进一步通过建立中欧通道铁路运输、口岸通关协调机制,打造“中欧班列”品牌,真正实现固定化、常态化运行;建设并完善重庆、成都、西安、昆明等航空港和内陆港,加强内陆口岸与沿海、沿边口岸通关合作;开展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服务试点;利用税收政策鼓励商贸物流企业发展等措施,大力发展丝绸之路经济带商贸物流产业。
第二,重点发展建筑工程业,助力丝绸之路经济带基础设施建设和城镇化进程。从供给角度看,多年来的国内基础设施建设和城镇化发展,造就了中国和西部强大的建筑工程业。在一项对2013年全球多个行业排名前三位企业的统计中,我国建筑与工程行业包揽了全球三甲。从需求角度看,西部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城镇化水平远远落后于东部,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中亚国家基础设施建设也很落后,城镇化水平也较低。2013年,哈萨克斯坦城镇化率为53%,土库曼斯坦为49%,乌兹别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均为36%,塔吉克斯坦则更低,只有27%。以上中亚四国2013年城镇化率根据世界银行数据库数据计算,具体可查询:http://data.worldbank.org.cn/topic/urban-development.我国强大的建筑工程能力和西部以及中亚各国巨大的基础设施和城镇化建设需求之间高度契合,我国建筑工程企业,特别是国字头企业可充分和中亚各国政府加强沟通,争取更多进入到这些国家的建筑工程市场。
第三,特色发展面向中亚、俄罗斯、西亚的现代农业和畜牧业,促进双方现代农业加速发展。近年来,我国西部的四川成都、陕西杨凌等地发展农业现代化已取得了一定的突破,获得了一些宝贵的经验;广大新疆人民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也积累了大量在戈壁荒漠条件下开展农业生产的经验。我国可利用这些优势,与俄罗斯、中亚、西亚等国家和地区在良种繁育、节水农业、固沙农业、设施农业等方面开展合作。中亚各国、蒙古的农业中畜牧业占了很大比重,我国新疆、内蒙古与此十分相似,而且在畜牧业、乳业等行业出现了世界级的大企业,技术、管理都达到了国际一流水平,这些企业已开始进军中亚、蒙古、俄罗斯等,具体可通过收购品牌、建设畜牧和奶源基地、入股投资等方式实现。
第四,联合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打造世界一流的丝绸之路文化旅游带。丝绸之路历史悠远,历史考古遗迹十分丰富,自然风光壮阔瑰丽,民族多样、文化多彩。但是,受制于丝路沿线文化旅游资源串珠状散落分布和交通不便等客观因素掣肘,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接待能力差、宣传不到位等主观因素制约,丝绸之路虽在国内外享有极高的美誉度和知名度,但是真正来游览、体验的游客却很少,和其他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差距明显。这需要丝路沿线国家相互协同,联合开发丝绸之路经济带文化旅游资源,打造世界级的旅游目的地。2014年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3国联合申请“丝绸之路:起始段和天山廊道的路网”世界文化遗产成功,便是很好的合作开端和典范。具体来说,西部可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采取以下措施,联合发展文化旅游产业:
其一,效法世界著名的达喀尔拉力赛达喀尔拉力赛自1978年创办以来,已连续成功举办37届,作为最严酷和最富有冒险精神的赛车运动,为全世界所知晓,受到全球超过五亿人的热切关注。成功经验,举办一年一度的丝绸之路拉力赛。初期可以从我国西部办起,待有一定经验和影响力后再逐步拓展到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举办拉力赛有助于提升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国际影响力和知名度,进而带动包括体育旅游在内的丝绸之路经济带旅游业发展。其二,按照国际标准开发旅游景区,注重游客体验。包括我国西部在内的丝绸之路经济带旅游资源丰富独特,但长期以来不重视旅游开发,游客体验不佳。具体来说,在历史文化旅游资源方面,西部拥有以西安为中心的秦、汉、唐文化体验中心,以成都、汉中为中心的蜀文化体验中心,以昆明为中心的古滇文化体验中心,还有诸多次级文化、附属文化体验中心,各具特色,对游客来说有很强的吸引力。但是,除西安、成都等城市外,其他地区大部分开发不足,诸如西安曲江这样能立体感受到当地历史文化风貌的旅游文化项目严重不足。导致很多游客期望来体验文化、感受历史,但是除了几个旅游景点外,再无去处,难以形成旅游产业带。在自然风光旅游资源方面,西部有大量享誉世界的旅游资源和众多的自然遗产,但对广大游客来说,除了壮美风光之外,感受最深的恐怕就是交通不便、食宿条件差、景区环境差,景区建设同质化、单一化、人工痕迹过重,这些都大大影响了游客体验。针对这种情况,我国西部可联合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按照国际标准开发旅游资源。严格区分历史遗迹、自然景观和人造景观,分类开发。对于历史遗迹和自然景观,要加大保持保护力度,做到让旅游者放眼望去,全是“历史”和“自然”;同时大力提高服务标准和水平,并在远离景区的地方布置酒店、度假中心等设施。对于人造景观,我国应加大投资建设力度,可引入国际著名的公司建设、运作,合理布局打造富含丝路特色的主题公园和旅游度假区。同时注意将历史、自然与人造三类景观相结合,高层次进行旅游、文化、休闲、度假一体化开发,延长旅游时间,提升旅游体验。其三,加强丝绸之路经济带旅游宣传。统一设计能代表丝绸之路文化旅游的标示、符号和宣传语,在各类媒体上公布、宣传与国际主流媒体及中央电视台等加强合作,制作播出丝绸之路经济带文化旅游宣传片,加大在报纸,旅游杂志、商务杂志、地理杂志等纸质媒体上的宣传力度,强化微博、微信等新媒体、自媒体的宣传。
第五,大力发展绿色生态循环产业,保障丝绸之路经济带健康可持续发展。由于地理位置和气候原因,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大多生态脆弱,加之人类活动的影响,部分地区已经出现了严重的沙漠化、草场退化、森林消失、淡水枯竭、环境污染等环境问题。那么,如何破解在资源环境强约束下进行区域开发和经济建设的困局?大力发展绿色生态循环产业将是一个切实可行的选择。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有着广阔的绿色生态循环产业的合作前景,我国西北和北方与中亚国家和俄罗斯有着相似的自然与气候条件,新疆、青海等在绿洲经济、沙漠盆地循环经济、盐湖综合开发等方面探索出了较成熟的模式;新疆、内蒙古等在太阳能、风能发电技术和装备制造方面都有相对成熟的技术,可以向中亚国家和俄罗斯推广。除此之外,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还可在新能源汽车、煤炭清洁化、绿色经济装备制造业等方面,开展双边、多边的深度对接和合作。
四、结语
作为国家内陆开发、向西开放,发掘新的增长潜力、实现区域均衡发展,积极应对“三股势力”威胁、捍卫国家安全的重大战略举措,丝绸之路经济带为西部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同时也给西部出了一道十分难解的发展课题。如果错失这次机遇、无所作为,西部发展又将迟滞。本文从丝绸之路经济带促动西部发展的现实基础和重大意义的分析入手,提出并具体分析了科学规划空间布局、打造世界能源“第三极”、建设丝绸之路自贸区、发展五类重点产业等战略举措。这些战略设想是否合理,还需要学术界共同探讨;其落地与实施,又需要执政者拿出包容共享的气魄和灵活务实的执政智慧,更离不开西部人和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人民的共同努力。
作者单位: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责任编辑:韩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