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金砖合作机制是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的强大助力

2015-04-29李兴成志杰

人文杂志 2015年12期
关键词:金砖国家合作机制一带一路

李兴 成志杰

内容提要 金砖国家合作机制在战略理念、宗旨和精神上与“一带一路”战略存在契合之处:倡导以主权平等作为根本原则,以共同发展为目标,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金砖国家“抱团取暖”、互相支持、共同发声,“一带一路”也可视为“金砖理念”在亚欧大陆的实践。金砖国家合作机制建设特别是经济合作机制建设,与“一带一路”战略合作重点相匹配,有利于“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中俄印-亚欧金砖国家是丝路经济带建设的关键,是亚欧大陆上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的“三驾马车”,其中中俄又是核心,形成“双引擎”。作为金砖国家,巴西、南非分别是美洲和非洲的代表,是外围,在侧翼起支撑和配合作用,形成“大合唱”。这些都说明,“上海精神”已成为新欧亚大陆的象征,金砖国家合作机制是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的强大助力。

关键词 金砖国家 合作机制 “一带一路” 强大助力

〔中图分类号〕F114.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47-662X(2015)12-0027-08

“一带一路”战略是新时期中国内外结合、共谋发展的伟大倡议。它的提出,不仅有利于实现亚欧非大陆内陆和沿海地区的发展,而且有利于探索国际合作和世界治理的新模式。随着互联互通对话会的召开、丝路基金的运作、《愿景与行动》的发布以及亚投行的筹建,“一带一路”建设步入初期运作阶段。作为新兴大国代表的金砖国家合作机制,不仅在战略理念上与“一带一路”存在契合之处,“上海精神”是其基础,而且在实践运作中推动了“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随着机制建设的深入,金砖国家合作机制将成为“一带一路”战略实施的强大助力。

一、金砖国家合作机制与“一带一路”战略理念的契合

金砖国家合作机制与“一带一路”战略存在理念的契合。“一带一路”战略以“丝路精神”作为精神支柱,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以“五通”建设作为合作重点;金砖国家合作机制坚持“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金砖精神”,遵循“开放透明、团结互助、深化合作、共谋发展”原则,构建更紧密的伙伴关系,提高机制化程度。实质上,两者具有一致的战略理念:以主权平等作为根本原则,以共同发展为目标,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致力于推动建立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打造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金砖和“一带一路”没有主导国,只有共同参与方。

* 基金项目: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丝绸之路经济带与欧亚联盟关系研究”(14BGJ039);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丝绸之路经济带与‘中国梦关系研究”(13KDB039);天津市教委社科重大项目“大国在南亚地区博弈的新态势及中国的应对战略研究”(2014ZD26);科技部清华大学水沙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sklhse-2014-A-03);北京师范大学自主科研重大项目(supported by“the Fundamental Research Funds for the Central Universities”)“‘一带一路与亚欧关系研究”;教育部北京师范大学俄罗斯中心项目“文化视角下里海地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研究”

1.“一带一路”战略

“一带一路”建设需要发扬“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经历千百年孕育的“丝路精神”是“一带一路”建设的精神支柱。首先,“丝路精神”的基础是政治互信。主权平等是当代国际关系的根本性原则。“一带一路”横跨亚欧非地区,是跨越主权国家的经济合作纽带。但这并不意味着要干涉他国的主权,而是平等基础上的和平合作,培养信任感。其次,“丝路精神”是以经济为中心,追求互利共赢,实现共同、平衡、和谐、协调发展。李兴:《丝绸之路经济带:支撑“中国梦”的战略,还是策略?》,《东北亚论坛》2015年第2期。“一带一路”将深化亚欧非地区的经济融合,形成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这是“一带一路”战略的核心目标。最后,“丝路精神”是文化包容的重要体现。“一带一路”沿线地区文化多元,民族、宗教矛盾频发。倡导“开放包容、互学互鉴”的精神,化解各种矛盾和争端,为“一带一路”建设创造良好的环境。

“一带一路”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一带一路”虽然由中国提出,但是它是沿线各国共同的事业。因此在“一带一路”实施的过程中,要坚持共同协商、共同建设、共同分享。其中,共商即指共同协商,与各方充分沟通交流,充分尊重各国的意愿,促进沿线国家发展战略对接。“一带一路”战略基于亚欧非地区普遍追求发展的愿望,是人心所向、众望所归。通过共商,不仅调动了各方的积极性,而且培养了政治互信。共建即指共同建设,发挥大家的力量,群策群力,共同将确定的各类项目做好、做实,这是“一带一路”建设的关键一步。在共建的过程中,需要遵循“开放合作、和谐包容、市场运作、互利共赢”的具体原则,欢迎更广范围的地区和内容合作,不因文化、民族、宗教和制度差异而放弃,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和各类主体的积极性,实现各方共同发展和繁荣。共享即指共同分享,尊重各方的参与和努力,使各方成为收益的共同获益者。“一带一路”需要沿线各国共同把蛋糕做大,使沿线国家成为最大的获益者。《坚持互学互鉴 实现互利共赢——外交部部长助理刘建超在北京外国语大学丝绸之路研究院成立大会暨新年论坛上的致辞》,中国外交部网站,http://www.fmprc.gov.cn/mfa_chn/wjbxw_602253/t1227497.shtml,2015年1月12日。

“一带一路”重在进行“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即“五通”建设。(1)沿线国家间的政策沟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保障。主权国家是国际社会的主要行为体,其主导者是各国的政府机构。通过各国政府间的沟通交流,培养政治互信以实现各国战略的对接。(2)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优先领域。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说,“如果将‘一带一路比喻为亚洲腾飞的两只翅膀,那么互联互通就是两只翅膀的血脉经络。”习近平:《联通引领发展 伙伴聚焦合作——在“加强互联互通伙伴关系”东道主伙伴对话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4年11月9日第2版。只有血脉经络畅通,才能保证“一带一路”的顺利进行。(3)经贸合作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点内容。通过政策沟通和设施联通,为沿线国家的经贸合作搭建良好的营商环境,促进交通、投资、贸易和人员交流的便利化,共同建设自贸区,提高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实现经济繁荣。(4)金融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与设施联通相配套,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需要发挥其开发性金融的主导作用。蒋志刚:《“一带一路”建设中的金融支持主导作用》,《国际经济合作》2014年第9期。其中,亚投行、金砖银行、丝路基金是重要的参与主体,并积极发挥相关多边机制中金融合作机制的作用,借助这些途径促进人民币的国际化。(5)民间交流是“一带一路”建设的社会根基。与政府间机制的正式繁琐和议题集中相比,民间交流往往形式灵活、话题丰富,为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宗教和哲学交流提供了结合点。这也正是古代丝绸之路功能的延续。Sadik Ridvan Karluk and Suleyman Cem Karaman, “Bridging Civilizations from Asia to Europe: The Silk Road,” Chinese Business Review, vol.13, no.12, 2014, pp.730~739.

“一带一路”建设不仅会促进亚欧非地区的发展,而且有利于探索国际合作和全球治理的新模式。因为交通和环境的影响,古代丝绸之路更多表现为商品贸易和一定程度的人文交流,对人类文明进步的贡献是有限的。而在当代随着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的改善,人类活动的范围和力度已经远超古代,因此产生的影响力也将更加深远。而且,与古代商人作为丝绸之路的主体不同,国家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主角,这意味着合作的内容和范围都大大扩展。亚欧非地区的国家大都是发展中国家,因此“一带一路”成为南南合作的新举措;这一地区还包括东北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中亚、北非、东欧、中欧、西欧等次区域,因此它也是区域合作的新倡议。“一带一路”虽然是中国的倡议,而且中国将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要主导“一带一路”建设,而是要加强与各国和地区的协调、沟通,形式灵活,循序渐进,创新南南合作和区域合作的模式。共同协商、共同建设、共同分享的理念意味着共同治理,李兴:《论全球治理与中国外交新思维》,《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6年第1期。这不同于西方的国际治理,而是发挥了各种力量的作用,从而探索全球治理的新模式。

2.金砖国家合作机制

金砖国家成员国坚持“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金砖精神”,这是对成员国的要求。开放是指成员国彼此之间的开放,这一方面有利于发挥各国的比较优势;另一方面有利于优势互补,形成机制内的“优势群”。而开放的经济是促成机制合作的主要因素,[俄]托洛拉亚:《金砖国家长期战略:俄方观点》,《俄罗斯文艺》2014年第1期。通过彼此之间的开放,加强相互经济合作,共促发展和繁荣。包容是指对彼此社会制度、文化和发展模式的包容。不同于G7机制成员国的文化一致性,金砖机制成员国之间存在社会制度、文化和发展模式的差异。倡导包容互鉴,弥合分歧矛盾,是机制一直倡导的国际关系民主化的实践。合作是指要深化成员国之间的合作。金砖机制合作的内容广泛,不仅包括机制合作,还包括领域合作。目前的任务是加强机制合作,深化务实合作,从机制建设和伙伴关系角度促进机制完善和各国发展。共赢是指互相照顾彼此的利益关切,做到互利共赢。作为新兴大国,各国都有在国际社会表现自己和发出声音的欲望。关雪凌、张猛:《成立金砖国家开发银行正当其时》,《中国金融》2012年第18期。而在金砖机制内,需要各国做到良性互动、照顾彼此想法,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互利共赢。

金砖国家合作机制遵循“开放透明、团结互助、深化合作、共谋发展”的原则,这是对机制建设的要求。开放透明是指金砖国家的诉求和想法是公开的。面对西方主导下的国际秩序,发展中国家特别是金砖国家一致希望进行改革,突出表现在要求世界银行进行投票权改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进行份额改革。团结互助是指在面对问题时,成员国之间互相帮助、互相支持。虽然金砖国家在合作中也存在着问题,但是当面对西方时,这些问题将让位于合作。至少他们彼此之间会互相鼓励,以区别它们与西方利益的不同。“BRICS Offers New Model for Cooperation,” Global Times, http://www.globaltimes.cn/content/770908.shtml, 2013年3月26日。深化合作是指在互相帮助的基础上提高务实合作水平。除了对国际金融机构改革和国际问题的关注,金砖国家需要深化在各领域的务实合作,发展更紧密、更全面、更牢固的伙伴关系。这样不仅有利于给各国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而且有利于深化金砖国家的机制建设。共谋发展是指通过协调共同合作促进各国经济发展和世界经济增长。金砖国家成员国仍属于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提高实力是其第一位的目标。彼此之间的务实合作和机制建设的突破,其中心都围绕经济发展展开。

金砖国家合作机制的基本定位是“内谋发展、外促改革”。朱杰进:《金砖国家合作机制的转型》,《国际观察》2014年第3期。确切地说,金砖国家对内要合作发展、提高实力,增强对全球的影响力;同时,对外要积极发声、渐进变革,实现更具代表性和更公平的全球治理,即发展和改革是金砖国家合作的重点。这符合作为由新兴大国组成的机制定位。大国是影响国际关系发展的重要力量,大国关系是影响世界发展和国际格局的重要因素。李兴、成志杰:《中俄印——亚欧金砖国家是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关键力量》,《人文杂志》2015年第1期。大国影响力的基础是实力,但是,近年来金砖国家的经济增长放缓,“金砖褪色论”甚嚣尘上。而且,因为美国国会的阻挠,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份额改革方案一直没有得到落实。对此,金砖国家一方面倡导建立更紧密经济伙伴关系,实现贸易一体化、金融大流通和陆海空大联通;另一方面成立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和应急储备安排,成为促进金砖国家经济发展、金融安全的重要机制,一定程度上也挑战了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地位。Raj M. Desai and James Raymond Vreeland, “What the New Bank of BRICS is All About,” The Washington Post, http://www.washingtonpost.com/blogs/monkey-cage/wp/2014/07/17/what-the-new-bank-of-brics-is-all-about/, 2014年7月17日。

金砖国家合作机制不仅有利于新兴大国的合作与发展,而且有利于完善全球治理。金砖国家合作机制的诞生更多始于对全球治理的关注,同全球金融危机、G20启动峰会成为国际经济合作首要论坛的进程相一致。《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六次会晤福塔莱萨宣言》,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4-07/17/c_126762039.htm,2014年7月17日。但在金砖国家合作机制发展的过程中,它不仅提高了机制化程度,而且促进了南南合作、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的发展。与此同时,面临成员国经济增长放缓以及西方对国际金融机构改革的阻扰,金砖国家有望深化经济合作,并探讨达成金砖国家合作协议。对金砖国家合作机制来说,它最关注的仍是全球治理,“致力于推动世界经济增长、完善全球经济治理、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成为国际关系中的重要力量和国际体系的积极建设者。”习近平:《新起点 新愿景 新动力——在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六次会晤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4年7月17日第2版。金砖国家开发银行虽然是全球发展领域的多边和区域性金融机构的补充,并为金砖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基础设施和可持续发展筹措资金,但是它也提高了金砖国家在国际金融事务中的话语权。金砖国家成为提高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的发言权和代表性,实现国际关系民主化,改变西方垄断主导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的重要机制。

通过以上的梳理可以发现,金砖国家合作机制与“一带一路”战略都是以合作为核心的设计,目标是实现共赢,这符合中国提出的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要求。国际合作的前提是对主权的尊重,对发展中国家来说,目前最重要的是经济发展。通过“一带一路”战略和金砖国家合作机制的实践,不仅将实现相关国家和地区的共同发展,而且有实力和能力构建更加公正合理的新秩序。因此,金砖国家合作机制与“一带一路”战略在理念是一致的,其共同基础可以说是“上海精神”。

二、金砖合作机制是推动“一带一路”和构建国际新秩序的重要力量

金砖国家作为新兴大国的机制,其影响力不仅体现在理念设计上,而且体现在国际社会的实践中,是推动国际社会发展和国际秩序变革的重要力量。通过对国际社会一些事件的梳理可以发现,金砖国家“抱团取暖”、互相支持、共同发声的欲望变得越来越强烈,成为支持俄罗斯面对西方和中国“一带一路”建设的坚强后盾。

1.乌克兰危机

发端于2013年底的乌克兰危机已经演变为一场持久的冲突与对抗。2013年11月,乌克兰前总统亚努科维奇决定放弃与欧盟签署联系国协定,希望加强与俄罗斯的经贸联系,由此引发乌国内政治危机。2014年2月,乌克兰议会罢免亚努科维奇的总统职务;3月,克里米亚加入俄罗斯;4月,乌克兰东部地区爆发武装冲突;5月,乌克兰选出新总统;8月,乌克兰东部冲突相关各方开始接触,并于2015年2月签署明斯克停火协议;2015年6月,乌克兰东部地区再次爆发激烈冲突。

乌克兰危机因乌克兰严重的国内矛盾和外界复杂的国际矛盾将可能长期化。现实情况下,乌克兰问题的解决取决于起决定性作用的两对矛盾:乌克兰国内东部与西部的矛盾,国际上俄罗斯与欧美的矛盾。④李兴、耿捷:《乌克兰危机:原因、影响和启示》,《唯实》2015年第2期。俄罗斯与欧美在乌克兰问题上的矛盾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国际社会的分化。2014年3月,联合国召开大会审议乌克兰问题,并就乌克兰等国起草的一份题为“乌克兰的领土完整”的决议草案进行投票表决。根据现场表决结果,美国等100个国家投了赞成票,俄罗斯等11个国家投了反对票,巴西、印度、中国、南非等58个国家弃权。透过表决结果可以看出,乌克兰危机把当今世界主要政治力量都卷入进来,分成明显和不明显的两个阵营:一个是明显的、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一个是不明显的,同情、配合和支持俄罗斯的国际力量。④其中,金砖国家其他成员国虽然没有投反对票,但在原则上给予了俄罗斯一定的支持。冯绍雷:《从乌克兰危机看俄罗斯与金砖国家相互关系的前景》,《国际观察》2014年第3期。

2.G20布里斯班峰会

2014年11月的G20布里斯班峰会因为乌克兰危机而导致的矛盾成为关注的焦点。先有美、英、德、加等国领导人的声讨和批评,后有普京总统提前离开峰会回国,而这可以看作是俄罗斯与西方对抗的继续。因为乌克兰危机的影响,导致俄罗斯与西方的关系持续恶化。除日本以外的G7领导人都没有出席2014年2月的索契冬奥会;普京总统没有出席2014年3月的海牙核峰会,期间G7峰会宣布暂停俄罗斯的G8成员国资格。针对俄罗斯参加G20布里斯班峰会的问题也是几经波折。澳大利亚官员曾表示可能禁止俄罗斯参加峰会,但是最终普京总统如期参会。金砖国家对此明确表示支持俄罗斯参加峰会。2014年3月24日,金砖国家外长在海牙会晤后发表声明,称G20属于所有成员国,没有一个成员国可单方面决定其性质和特征。“BRICS Ministers Meet on the Sidelines of the Nuclear Security Summit in the Hague,” BRICS Information Centre, http://www.brics.utoronto.ca/docs/140324-hague.html, 2014年3月24日。这份声明说明美国及其盟友将俄罗斯排挤出G20的企图不会得到金砖国家的支持,它更像是一份期望没有一个国家、集团或价值观会占主导的多极世界的宣言书。Paul Mylchreest, “How the BRICs (Thanks To Russia) Just Kicked the G-7 Out Of The G-20,” ZeroHedge, http://www.zerohedge.com/news/2014-03-26/how-brics-just-kicked-out-g-7-out-g-20, 2014年3月26日。

3.亚投行筹建

中国倡导筹建的亚投行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2013年10月,习近平主席在访问印尼时倡议筹建亚投行;2014年10月,首批21个意向创始成员国在北京签署《筹建亚投行备忘录》;2015年4月,最终确定亚投行的意向创始成员国为57个;6月,在北京举行《亚投行章程》签署仪式,争取2015年底正式成立亚投行。意向创始成员国中包括美日加以外的主要西方国家,以及巴西、印度、俄罗斯和南非等域内外的金砖国家。其中,中国、印度、俄罗斯成为亚投行的前三大股东。对于亚投行的成立,美日在较长时间内持反对态度,在大部分国家申请加入后,又表现得犹豫不决。尽管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并不会影响欧美主导的世界银行的作用,但是美国反对亚投行的立场变得更难揣测。因为包括亚投行和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在内的多边援助机制有利于全球发展,有利于满足环境和社会保障领域对基础设施投资的需求,Joseph E. Stiglitz, “Why America Doesnt Welcome Chinas New Infrastructure Bank,” The Huffington Post, http://www.huffingtonpost.com/joseph-e-stiglitz/america-china-investment-bank_b_7055222.html, 2014年4月13日。这符合亚投行成立的初衷。同时,亚投行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资金支持,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保障,这也从侧面证明了金砖国家对亚投行和“一带一路”战略的支持。

4.俄罗斯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式

2015年5月9日,俄罗斯举行纪念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式。此前,俄罗斯向多国领导人发出邀请函,希望他们出席阅兵式。最终参加的有包括中国、印度、南非金砖国家领导人在内的二十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领导人,其中印度和中国都派出军队阅兵方队参加阅兵式,接受检阅。习近平作为贵宾出席。而多数西方国家领导人(G7)没有出席。第二天,德国总理默克尔出访俄罗斯,向无名烈士墓敬献了花圈。除此之外,2015年7月,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在俄罗斯召开;9月,中国举行抗日战争胜利70年周年阅兵式,俄罗斯总统普京作为贵宾出席。

透过以上事件可以看出,在乌克兰危机爆发后,作为分别由西方大国和新兴大国组成的两大集团,明显地形成了一种“竞合博弈”格局,成为当今国际关系的“主要矛盾”或“主线”。陈向阳:《国际格局:“新一超多强”阶段来临》,《时事报告》2014年第1期。其中,俄罗斯与西方的矛盾最为明显。虽然在西方步步紧逼下俄罗斯已经无法退让,但是俄罗斯并不想断绝与西方的关系,而是保持外交接触,斗而不破。孙壮志:《俄罗斯外交真要转向吗》,《世界知识》2014年第10期。G7与俄罗斯对立,而金砖国家倾向于俄罗斯。这实质上反映了西方主导的霸权秩序与金砖国家倡导的多极秩序的对立。金砖国家倡导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渐进变革现有国际秩序。对此,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进行阻挠或干扰。但是金砖国家坚持合作,互相支持,反对西方对俄罗斯的打压,支持中国倡导筹建亚投行,并在自身机制内成立金砖国家开发银行,推动发展中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可持续发展。这些都有利于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建设,深层次上将改变西方主导的国际秩序。因此,金砖国家合作机制是推动“一带一路”战略和构建国际新秩序的重要力量。

三、金砖国家合作机制建设有利于“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

经过几年的发展,金砖国家合作机制建设进入快车道,2014年7月的福塔莱萨领导人会晤宣言是这一成果的集中体现。在这次宣言中,金砖国家明确成立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和应急储备安排,建设更紧密的经济伙伴关系,推动实现一体化大市场、金融大流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以及人文大交流,制定“金砖国家更紧密经济伙伴关系框架” 及“金砖国家经济合作战略”,将成员国之间的经济合作提升至高质量的新水平。《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六次会晤福塔莱萨宣言》,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4-07/17/c_126762039.htm,2014年7月17日。这些都说明,金砖国家合作机制建设的重点在经济领域。金砖国家合作机制建设特别是金砖国家经济合作机制建设将有利于“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

首先,金砖国家合作机制为“一带一路”战略实施机制建设提供了帮助。

“一带一路”战略仍处于构想阶段,是一种务实灵活的经济合作安排,李兴、张晗:《“丝绸之路经济带”框架与东盟“10+8”机制比较研究》,《新视野》2015年第2期。目前没有统一的机制框架和制度安排,不利于各国间的政策沟通。而在“一带一路”战略实施的过程中,随着合作的深入和加强,一定的机制框架或制度安排将是必要的。中国作为“一带一路”战略的倡议国,未来可能面对的最大挑战是如何处理缺乏主导国与推进制度建设之间的平衡关系。李建民:《“丝绸之路经济带”合作模式研究》,《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4年第5期。因此,在2015年发布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中,“一带一路”建设多借助现有的双多边和区域次区域合作机制,倡议建立“一带一路”国际高峰论坛。《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2015-03/28/c_1114793986.htm,2015年3月28日。一定程度上,这些可以看作是“一带一路”机制安排的初步框架。

金砖国家合作机制是以政府间合作为主的机制,其核心是领导人会晤的对话机制。这种非正式的对话机制虽然比较灵活,但是作为汇聚各国最高意愿的高层引领机制,它对于金砖国家合作机制的发展起了关键作用,有利于各国的政策沟通。借鉴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机制的经验,“一带一路”战略可以考虑设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国际组织的高层会晤或会议机制,如同中方倡议设立的“一带一路”国际高峰论坛。在机制发展的初期,可以是民间的或政府间低层次的会晤或会议,或者将已有的亚欧会议机制发展成为亚欧非会议机制。其中,作为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的关键力量——中俄印已经建立了以外长会晤机制为核心的机制,随着中印高层会晤的日益机制化,中俄印可以建立领导人会晤机制。李兴、成志杰:《中俄印——亚欧金砖国家是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关键力量》,《人文杂志》2015年第1期。而且,分别作为金砖国家合作机制和“一带一路”战略实施的重要国际金融合作组织,金砖国家开发银行与亚投行之间可以彼此借鉴,共同提升管理水平和参与基础设施建设的能力。

其次,金砖国家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陆海空大联通有利于“一带一路”的设施联通。

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优先领域。“一带一路”地跨广大的亚欧非地区,在“东亚经济圈”和“欧洲经济圈”的中间是亚欧中心地带。这一地带的国家普遍经济发展较为落后,交通、通信、电力等基础设施缺乏。如果能够改善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基础设施,将会对它们的经济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亚投行作为促进“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金融机构,主要发挥的是中国的作用。因此,“一带一路”可以看作是中国利用自己的经济形势和发展模式的吸引力,开展能源、交通、基础设施、文化交流等的全方位合作,进行战略投资。李兴等:《亚欧中心地带:俄美欧博弈与中国战略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导言”,第16页。同时,“一带一路”也是中国金融优势和基建能力的发挥。

由新兴经济体组成的金砖国家合作机制同样需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金砖国家地理距离遥远,进行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陆海空大联通有利于加强联系和人员往来,是促进金砖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金砖国家间的基础设施建设同样有利于“一带一路”的基础设施建设。第一,金砖国家间特别是中俄印之间的基础设施建设可以看作是“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的一部分,可以实现项目之间的对接;第二,金砖国家间特别是与巴西、南非的大联通可以看作是“一带一路”的延伸,将可能塑造一个全球性的互联互通大网络;第三,金砖国家间特别是中俄能源合作是“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标志性工程。目前,中俄已经签署了4000多亿美元、为期30年的东线天然气购销合同,正在按计划推进天然气管道建设;中俄西线天然气项目谈判也已经启动,并已经签署框架协议。

第三,金砖国家投资贸易一体化大市场是“一带一路”自贸区建设的主干。

投资贸易合作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点内容。“一带一路”正处于建设的初期阶段,最多的要求是投资贸易便利化。因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制度、政策和标准的不同,对投资贸易便利化形成较大的阻碍。因此,需要加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海关合作,促进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助。同时,拓宽贸易投资领域,优化贸易投资结构,促进产业分工和协同发展。在这些基础上,中国可以同沿线国家和地区共同商建自贸区,也鼓励和促进沿线国家和地区间的自贸区建设,最终形成“一带一路”自贸区或自贸区网络。

金砖国家间总体上存在贸易互补,武敬云:《“金砖国家”的贸易互补性和竞争性分析》,《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2年第2期。有利于建立一体化大市场。二战后特别是冷战后,国际贸易形成围绕以西方为核心的格局。在新兴经济体崛起后,又分别形成围绕以它们为核心的地区性贸易格局。为此,金砖国家成员国也都提出各自的自贸区战略,力图实现经济增长和提高国际地位。在金砖国家合作机制建立后,面对各国所拥有的优势不同、彼此之间合作水平低的现实,金砖国家具有建立自由贸易区的可能性。最直观的,金砖国家的资源禀赋差异决定了贸易发展潜力大;产业结构的不同造就经济结构的互补性,也导致高度互补的贸易结构。欧阳峣、张亚斌、易先忠:《中国与金砖国家外贸的“共享式”增长》,《中国社会科学》2012年第10期。其中,中国作为金砖国家联结全球分工体系的枢纽,马莉莉:《金砖国家合作机制发展基础与选择》,《国际问题研究》2012年第6期。可以发挥关键作用。金砖国家可以先建立贸易便利化委员会及政府间协调机构,推进海关和国内政策领域的协调。沈铭辉:《金砖国家合作机制探索——基于贸易便利化的合作前景》,《太平洋学报》2011年第10期。这些同样是促进“一带一路”自贸区建设的重要因素和借鉴。金砖国家间的贸易合作特别是中俄印贸易合作甚至是“一带一路”贸易畅通的主干。

第四,成立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和应急储备安排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资金融通和金融安全保障,与亚投行、丝路基金形成互补关系。

资金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作为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的资金支持,已有的或正在筹建的金融机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如亚投行、金砖国家开发银行、丝路基金、上合银联体、中国-东盟银联体、中国-欧亚经济合作基金等,以及中国与相关国家进行的双边本币互换等。同时,中国鼓励PPP融资模式,发挥民间资本的作用。亚投行作为亚洲基础设施建设领域金融合作的新机构,其成立是“一带一路”建设最重要的国际金融保障,金砖国家成员国作为意向创始成员国都已经加入。丝路基金是中国成立的、直接支持“一带一路”建设的金融机构。

金砖国家谋求在货币金融方面构建多层次大流通。其中,中国已经与巴西、俄罗斯签署双边本币互换协议;成立金砖国家应急储备安排,作为多边本币互换的重要机制发挥作用,保障金砖国家的金融安全;成立金砖国家开发银行,为金砖国家及发展中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可持续发展项目提供融资支持;金砖国家共同努力推动IMF份额改革和世界银行投票权改革,提高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性和发言权。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和应急储备安排在一定程度上对现有国际金融体系形成了挑战。作为主要由新兴经济体组成的金砖国家合作机制,它们的金融合作对“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了保障。金砖国家作为创始成员国加入亚投行,印度成为仅次于中国的第二大股东,俄罗斯主导的欧亚经济联盟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实现对接。亚投行作为地区性银行主要针对亚洲基础设施进行投资,金砖国家开发银行虽然是金砖国家的合作平台,但是作为地跨亚欧非美四大洲的金融机构,其资金同样可以用于亚洲甚至是“一带一路”的基础设施建设,王红茹:《金砖银行总部落户上海,首任行长出自印度》,《中国经济周刊》2015年第20期。与亚投行、丝路基金等形成各有侧重的互补共建关系。

第五,金砖国家间的人文大交流是“一带一路”文明互鉴的典范。

人文交流有利于打造“一带一路”建设的社会根基。“一带一路”地跨亚欧非大陆,在这广袤的地区,自然地理、风土人情、社会制度、宗教文化等存在差异,这造成各种矛盾和冲突不断,对相关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造成极大的制约。扩大“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人文交流,通过文化交流、学术往来、人才交流合作、媒体合作、青年和妇女交往、志愿者服务等,夯实“一带一路”建设的社会根基,不仅有利于减少各种冲突和矛盾,而且有利于亚欧中心地带的经济发展。

金砖国家在人文领域推动了各国人民的大交流。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一样,金砖国家间也存在宗教、文化、民族、制度等的差异。但这些并没有成为阻碍金砖国家合作的障碍。一方面,金砖国家相近的发展水平,以及所处的类似的国际层级地位,使它们在面对西方时较为容易达成一致;冯绍雷:《从乌克兰危机看俄罗斯与金砖国家相互关系的前景》,《国际观察》2014年第3期。另一方面,金砖国家合作机制建设的深入,使各层级机制包括民间交流机制成为夯实合作的重要基础,其中包括智库理事会、工商理事会、大学校长论坛、友好城市暨地方政府论坛、智库论坛、工商论坛等各种民间交流合作机制。

四、结语

外交部长王毅在2014年“两会”答记者问时表示,“一带一路”的主线是经济合作和人文交流,目的是合作共赢,打造利益共同体。《王毅就中国的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答记者问》,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4-03/08/c_119669879_8.htm,2014年3月8日。虽然金砖国家主要是由新兴大国组成的国际机制,但是经济合作和人文交流同样是这一机制合作的主要内容。金砖国家合作机制建设的深入是这些合作的深化,也是促进这些合作提升的重要机制保障,实质上促进了金砖国家的利益共同体建设。这些都说明金砖国家宗旨和精神与“一带一路”存在许多契合之处。“一带一路”也可视为“金砖理念”在亚欧大陆的实践。金砖合作机制、基础设施建设助力于“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在战略理念上,金砖国家合作机制同样与“一带一路”战略存在契合之处。“丝路精神”和“金砖精神”殊途同归,相得益彰。反过来,“一带一路”建设的成功也对金砖国家合作起正面的、促进的作用。

金砖和上合、“一带一路”在亚欧大陆的兼容融合,体现为“2+1+2”模式、“1+1”模式以及“3+2”模式。所谓“2+1+2”模式即中俄(上合)+印度+南非、巴西;所谓“1+1”模式即中俄印三边+印(度)巴(西)南(非)三边;所谓“3+2”模式即中俄印+巴西、南非。可见中俄印-亚欧金砖国家是丝路经济带建设的关键,是形成亚欧大陆上“一带一路”建设的“三驾马车”。其中中俄又是核心,形成“双引擎”,巴西、南非分别是美洲和非洲的代表,是外围,在侧翼起支撑和配合作用,形成“大合唱”。中国作为“一带一路”的倡议国,将会发挥主动性作用而不是主导性作用。张蕴岭:《如何认识“一带一路”的大战略设计》,《世界知识》2015年第2期。在金砖国家机制内,中国并没有野心去主导,也没有目的去提高地位,搞势力范围。“BRICS Offers New Model for Cooperation,” Global Times, http://www.globaltimes.cn/content/770908.shtml, 03-26-2013.中国倡导的平等相待、合作共赢的理念和实践,成为“一带一路”和金砖国家合作机制发展的共识和保证。2005年5月,中俄两国元首达成《关于丝绸之路经济带与欧亚经济联盟对接合作的联合声明》。2015年7月在俄罗斯乌法上合、金砖“合金”双峰会期间,达成了一些重要的协议,提出俄罗斯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重要枢纽,上合为丝绸之路经济带与欧亚经济联盟对接的重要平台。并启动了印度成为上合正式成员国的程序。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认为:“上合组织与欧亚经济联盟的横向结合、与金砖国家的纵向结合,将为经贸发展提供巨大动力,并将为本地区未来进一步联合提供可能。”哈总统:《“上海精神”已成新欧亚大陆象征》,中国新闻网,2015年7月10日。在国际政治的运行中,金砖国家间求同存异,突出合作,互相支持,共同发展,在理念上、举措上、机制上,与“一带一路”建设相向而行,扬长避短,趋利避害,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强大助力。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学院

责任编辑:韩海燕

猜你喜欢

金砖国家合作机制一带一路
班级管理中组建合作小组及运行合作机制的研究
试论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深化与发展
我国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合作机制的概念性框架及其政策建议
基于博弈分析的校企合作机制研究
“金砖国家”已撬动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