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英荟萃 聚焦金钟
2015-04-29韩欣华
【摘要】金钟奖作为全国唯一常设的音乐综合类大奖,从2001年开始至今已经开展了14年。本文从钢琴赛制的复赛、决赛、半决赛的参赛要求及评分规则入手,从而阐述了金钟奖钢琴赛制的科学性、综合性和专业性等特点。
【关键词】中国音乐;金钟奖
一、金钟奖由来
中国音乐金钟奖创办于2001年,经历了在河北廊坊、福建厦门的搬迁,终于在第三届长久落户广州,此后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影响广泛的全国性文化品牌,并从2005年起每两年举办一次。此后中国音乐金钟奖在奖项设置不断完善,赛制更加合理,奖项种类更加齐全,评奖机制更加科学完善,并注入了港澳台选手的新鲜血液,所以面对群体更加广泛,社会影响也越来越大,已经成为中国音乐界权威性的高水准的国家级专业大奖。中国音乐金钟奖,已经逐渐发展成中国音乐表演赛制的最高奖项。
二、钢琴比赛赛制分析
钢琴总决赛分为复赛、半决赛和决赛三场比赛,比赛选手在第一场比赛里必须准备12至15分钟的独奏曲目,包括两首练习曲及一首自选乐曲,练习曲中规定必须有肖邦的一首作品。如果选手无法在规定时间内将自己所要展现的演奏能力和对音乐的诠释表达能力非常自信地演绎出来,那么进入决赛的概论就比较小了。因此,选择恰当时间的曲子非常重要。半决赛的考核是一场40-50分钟的独奏音乐会,曲目则体现了典型的中国特色:一首中国作品和一首检验基本功技巧的完整的古典时期奏鸣曲。最后的决赛看起来让人然耳目一新,是与而广州交响乐团合作共同演奏一首大型协奏曲。这样的赛制安排在中国是不可多得的,这样的曲目量和曲目构成更加专业,可以全面考察选手的艺术功底如基本功、耐力、爆发力等。另外,准备比赛的过程中也增加了选手交流的机会,提高了选手的人文素养。
我相信每一个选手都会认真准备并且会有自己不同的想法和音乐个性,大家都摩拳擦掌精心准备,在专业技能方面毋容置疑,分别在曲目选择,曲目搭配上下工夫。大部分人选择“炫技”曲目,改编曲目也有不少,还有一些在曲目选择上“撞车”。而一些传统的、有音乐性的而不是单纯靠技巧来渲染壮丽辉煌的曲目倒极少有人选择。相比之下,世界上顶级的钢琴赛事如柴可夫斯基音乐大赛,更高度赞扬音乐和技术为音乐服务的宗旨,这是值得所有人关注的。从准备到曲目练习到最后比赛中间任何一环节出现一点问题都有可能无法进入下一轮比赛,金钟奖的要求和标准之高决定了比赛的含金量。
进入半决赛的选手需要每人准备一场40至50分钟的独奏音乐会,曲目必须包括一首完整古典奏鸣曲和一首中国作品,其他曲目可以自选。这样的曲目设置给了选手最大的空间去展示自己的曲目库同时又能通过古典奏鸣曲的诠释来检验选手对于古典时期风格规范的掌控和音乐结构的把握。而半决赛的重难点在于准确地诠释古典奏鸣曲。首先完整奏鸣曲中所有章节情绪的把控,对曲目线条脉络的清晰掌控,反映了古典奏鸣曲最能体现的音乐修养。好多选手多擅长炫技作品和现代作品,并且可以演奏得非常壮丽辉煌,而一旦遇到“简单”的古典奏鸣曲,却变得无所适从即演奏不出古典奏鸣曲的深刻内涵,不论是从句法、结构、层次、音色、声音控制、音符走向、速度的控制、情绪把握均不如那些“难、快、响”的作品来得“得心应手”。这同样发人深思,我们应该树立正确的非功利性演奏理念和演奏取向的音乐价值观,真正扎实地提高演奏质量,这也是金钟奖作为中国音乐专业最高奖今后所要继续提倡和努力的方向。
决赛需要与广州交响乐团合作演奏一首大型协奏曲,而这一环节往往似乎没有前面独奏环节那么出色,更多地暴露了选手们的弱项,虽然这对于大多数没有和乐队合作过的选手们来说已经表现得很不错了,而且比赛进行到这一环节已经是相当不易,但决赛中的协奏曲所体现的一些问题也基本囊括了协奏曲演奏所需关注的主要问题,例如钢琴独奏者需要对协奏曲有一个全面的理解,多用耳朵听乐队之间音色音量的协调,增强对乐队部分的熟悉程度,以提高驾驭乐队的能力,乐器与乐器声部与声部的对话与交流,以及适度调配与乐队合作的速度。这也是中国选手参加国际比赛中最吃亏的弱项。我国钢琴专业学生鲜少有与乐队合作的机会,只有极少数的机会,这样直接造成了中国学生与他人合作困难,甚至完全不知道怎么与他人合作,极少数中国学生能够通过国际比赛进入决赛才能够获得与乐队合作的机会。反观国外很多乐团或者乐队很注重通过多举办协奏曲比赛来提供青年学生或青年钢琴家合作的机会,这样的协奏曲比赛和音乐会能同时获得广泛的社会效应,增加乐团的宣传力度,扩大影响力、积累听众,同时又能培养人才、提携新生力量、增强比赛竞争力、增加收益、推动音乐事业不断发展。
三、金钟奖的社会产业化效益
金钟奖的开展,给一大批音乐爱好者提供了平台,促进了音乐爱好者交流、互动,使一大批音乐爱好者在赛事期间涌入广州,带动相关酒店、餐饮业、相关乐器行、培训机构、音响出版、演艺门票的发展,推动了金钟奖产业化进程,充分发挥金钟奖的产业化功能,实现金钟奖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唐哲.我眼中的金钟奖[J].钢琴艺术,2010.1.
[2]韩新安.“金钟”佳音,冥想“琴岛”钢琴艺术[J].2002(8).
作者简介:韩欣华(1900—),女,天津师范大学音乐与影视学院14级钢琴表演专业研究生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