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民族歌剧排练课中台词训练的思考
2015-04-29王彦华
王彦华
【摘要】台词是歌剧表演中角色所说的话语,是剧作者用以展示剧情,刻画人物,体现主题的主要手段。它和人物唱段是剧本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着重从台词的重要性、台词训练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台词;意义;台词训练
笔者授歌剧排练课已经有三年的时间了。在进行歌剧排练的时候总会存在这样的问题;歌唱技术的角度讲,学生基本能够运用科学的发声方法去完成特定的人物唱段,但在人物之间对白的时候,往往会显的力不从心,体现在音量小,咬字吐字不清晰、舞台语言过于平实等现象。我们知道艺术是夸张的艺术,歌剧表演同样需要夸张,语言也要夸张。只有在生活中的语言,行为的原型基础上夸张,那么,你“说”所的,所“做”的才会和观众产生情感共鸣,作品才会得以艺术上的升华。为此,为了达到一个好的艺术效果,笔者认为,加强台词课训练势在必行。
一、什么是台词、台词课?
台词是戏剧表演角色所说的话,是经过艺术手段加工的语言,是剧作者用以展示剧情、刻画人物、体现主题的主要手段,也是构成剧本的基本成分。台词课是以台词训练为中心而设立的课程。
二、台词课开设的重要意义
(一)中国民族声乐的审美需要
中国民族语言的韵律美是中国民族声乐的一个重要特色。中国民族声乐教育家邹文琴老师曾说过:“唱好民族声乐作品就要把握好我们的语言”。歌唱者只有通过唯美悠长的语言,才能将作品表现的内容,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赤裸裸的表现出来。对于歌剧训练课中的台词部分,只有经过一系列的语言训练,将语言升华,赋予语言以生命力,从而与演唱结合起来,那么你所表现的人物才能鲜活起来。
(二)民族声乐课堂的必要补充
在参加音乐大师班课程时,总能听到大师们说,唱歌时“怎么说就怎么唱”,我们往往就是因为缺乏或者说忽略了我们民族语言的规律特点,所以经常会出现一些在歌唱过程中的语言的问题。很多时候割裂了语言和歌唱之间的关系,导致没有解决歌唱中语言的问题。如,学生在唱“ma”的时候,学生的声音往往会闷在腔体里,音色不明亮,字也说的不清晰,这时老师会说,把“ma”说出去,但实际上如果想一下生活中如何说“ma”字,就理解了为什么歌唱中要把他说出去。可见,艺术是源于并高于生活的艺术。知道了事物的本质,那么很多困惑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三)舞台表现力丰富的重要保障
在民族歌剧排练中,唱段和台词部分是歌剧中的两大核心部分。人物的塑造通过唱和说来完成的。奠基北京人艺术话剧风格的导演焦菊隐说过,无论是前辈,还是今天的优秀演员,都以其生动、形象、鲜明的创造塑造出许多让观众难以忘怀的艺术形象,其成功因素之一便是他们那富有特色的声音和精准深刻的台词处理。可见,台词对演员成功的塑造角色有着及其重要的保障。
三、关于台词课训练的思考
(一)重视对台词课的认识是上好台词课的前提保障
思想是行动的基础。对于一个问题没有想法或想的不够,都会对事情的结果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为什么学生去拼命的练歌,累的满头大汗,老师却总是说字不正。笔者认为主要的原因是没有注意到或很少去思考歌唱的语言规律,对语言的认识不够重视,对如何表现歌剧中的台词不够重视。辩证法告诉我们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艺术是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的,我们的歌唱语言源于生活语言,只有把握住生活中语言的规律,并在此基础之上进行夸张处理,即加入歌唱高位置感觉,才能说好台词。
(二)教师台词示范是上好台词课的重要手段
声乐学习是从模仿开始,亲眼看,亲耳听,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学生由于生活阅历浅,欠缺对于问题的理解能力,往往对于人物的心理刻画的不够深刻,体现出来的语言也必然缺乏艺术感染力,这时教师的示范作用显的格外重要。笔者在排练歌剧《党的女儿》第五场中时,学生对于“老知书去世了,马家辉叛变了”这句台词,语气表现上总是表现的很平淡,或者说“不够劲儿”,笔者采用示范,通过语气,眼神,肢体语言,形象的让学生马上找到了人物感觉,观众会立刻感受到老知书的去世有多么心痛,而对于马家辉的叛变有多么愤怒。可见通过教师有针对性的面对面的指导,学生可以直观的从听觉、视觉受到启发,如果教师再将人物需要的表情,手势、动作等非语言信号传递学生,这样就会使学生充分感受到作品的内在感染力,从而会调动学生的情感,调动学生的兴趣,塑造出鲜活的人物形象。
(三)语语言发音规律是上好台词课的重要前提
很多学生为什么说话不清晰,更多的是因为没有很好的掌握语言发音规律,导致看似简单的“话”都说不清楚。更何况是歌剧中的台词呢?那么掌握语言发音规律也必然成为台词课训练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们大家都知道,汉语语音是由声母(子音)和韵母(母音)组成。子音是气流在口腔或咽头受阻碍而形成的音。只有子音交代清楚了,话才能说清楚。问题的关键要注意“阻碍”,受阻的部位要掌握好,丝毫不能含混。如,是双唇音的b、p、m就不能读成唇齿音的f,舌尖前的z、c、s 就不能读成舌尖后的zh、 ch、 sh等;气流振动声带、口腔不受阻碍而形成的音是母音。母音可以说话唱歌的重要部分。我们说话,唱歌延长的都是母音。母音包括单韵母、复韵母和鼻韵母。说话,唱歌训练中一定要把握住一个“快”字,字头的字母咬的要准确,要快,子音咬完后要马上与韵母迅速结合,立刻唱出每个字的韵母。子音与母音的配合动作都要非常轻巧、灵活、敏捷。这就是嘴皮子和口腔念字的功夫。只有掌握了语言的拼读规律,我们所说的话才能真正的说清楚,才能为台词课打好基础。
(四)歌唱状态下的说话训练是上好台词课的重要方法
歌剧排练中我们要将歌唱和台词部分融合在一起。如果在歌唱部分中我们具有很强的歌唱性,但台词部分如果过于生活化,便会无法体现歌剧的艺术性,这样两种状态的交替使用会给人以不协调的感觉。而且在很多没有扩音音响的情况下,如果不主动运用歌唱状态的方式去说话的,表演者力不从心,声音无法传递到听众耳朵里,渐渐的听者也会感到很乏味。所以歌唱般的说话训练就显得尤为重要。
所谓“歌唱般的”就是在歌唱状态下的说话,即,打开喉咙,高位置说话。但和完全的歌唱性还是略有不同。因为毕竟是舞台上的说话,既要突出歌唱状态打开的特点,还要说的自然,让听众听清楚,所以,要求在台词训练中就要把握住语言的真实性和艺术性,即,既不失去语言的亲切感,又要有歌唱方法的加入,从而使台词部分和唱段部分达到协和统一。如《党的女儿》中第一场,玉梅死里逃生发现党员们都牺牲时说了一句:“老知书,亲人们哪!”这句话,一定要带着点哭腔,用到歌唱状态中的头声,将凄惨的接近于哭喊的声音送出去。只有这样才复合当时人物心理,舞台语言的要求。
(五)内容的选择是上好台词课的重要途径
为了提高学生在台词训练中的兴趣,实现舞台语言的目的和要求,同时加强学生艺术修养。台词的训练内容可做如下选择。如,我们可以渗透国学中诗词、散文部分的内容。诗词的节奏相对较缓慢,对吐字归音要求很高,诗词特有的韵律感有利于帮助学生在说话的过程中下意识地打开口腔抬起软腭,加大口腔容积,而且通过对国学内容的学习,加强了学生对本民族文化的尊重、理解、和传承,让他们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增强了学生的文化底蕴,审美意识、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再如,绕口令练习。这种练习会帮助学生咬字吐字既快又准确;还有歌词朗读练习。既能帮助我们加深对歌曲内容的理解,同时对于演唱也会有很好的辅助作用。
参考文献
[1]李蓓蓓.戏剧表演台词基础课教学与训练的思考[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4(7).
[2]秦敏.对台词教学方法的一些探索[J].前沿,2012(8).
[3]冯慧珠.表演专业台词课教学中教师示范的重要性[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
[4]王国维.跟大师学国学[M].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