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视听并举,赏析拾味

2015-04-29薛薇薇

北方音乐 2015年2期
关键词:音乐美音乐教学

薛薇薇

【摘要】《礼记·乐记》中说,凡音起,由人心生也。心是音乐艺术产生的源头。音乐家通过心灵观照整个人类世界,一草一木,花乌虫鱼等等都有了情感和音符,都成为音乐丰富的内容潜意识下,我们伫立在音乐里,也总会视听并举,听它或悦耳动听,曲风悠扬,或伤感伤怀,低沉幽怨;闭上眼睛,抚摸每一个音符,仿佛正在如画的音乐中散步,享受音乐中的画面美。看音符开枝散叶,看节奏花繁叶茂。

【关键词】音乐教学;音乐美;视听并举

由于音乐具有这种由音传情、描画的复杂性,所以,一般学生很难做到赏析拾味。因此,教学中,音乐教师应该把握潜藏在音乐中的美,让学生视听并举,拾得其中情味。

一、词曲具象,场景画面展音乐象美

音符穿过耳膜,在脑海中走着针脚,为听者绣上一幅面面图景。这对于感情细腻,对音乐有极高悟性的人来说很容易做到,但是对于领悟能力及欣赏能力不强的初巾生来说却困难无比。那么怎样让音乐的画面感体现出来,使抽象音乐具象化、立体化,夺学生眼球,让学生感受到音乐中蕴藉的那种可被触碰的美呢?这首先需要教师具备体悟音乐中画面感的能力,并能用寥寥数语将其中的画面表达出来。学生通过教师具有感染力的描述,自然会感知到音乐中清晰的画面美。此外,教师也要借助有关教具,将音乐中所蕴藏的画面效果传递给学生,夺学生眼球,让学生感受到音乐当中的画面美。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是每个初中生都会唱的一首歌,它又名《义勇军进行曲》,原为《风云儿女》的主题曲,创作于1935年,田汉填词,聂耳谱曲。这首歌与《风云儿女》这部影片相辅相成,夺天工之妙,将为民族解放要求一致抗日的决心壮志坦露无余。在寻求民族解放号角连天的战场上,不愿做奴隶的人们甘冒枪林弹雨,在死亡的边缘匍匐前进。听着这首激昂的歌曲,我们内心澎湃,会想到革命斗争感人肺腑,令人涕零的场景。但毕竟时过境迁,没有这种体验的初中生可能在欣赏音乐之时,不会感受到音乐的画面美。歌曲中所呈现出的血雨腥风的画面在他们那里是空白无物,这一方面使得这首象征着中华民族崛起的歌的意义无法彰显,另一方面,也使欣赏者的学生的审美能力不升反降。为此,教师要重视面面对音乐美的呈现,不仪让学生听唱,在欣赏的过程巾,还应呈现音乐的画面感,让学生通过可感可触的具象走进抽象的音乐世界。在这里,教师可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原声电影《风云儿女》,这部电影将该首歌的精髓道出,夺学生的眼球,震撼学生的内心。另外,教师还可让学生通过听来描绘自己想象巾的场面。通过冥想和描述,学生会对该音乐做进一步的画面、情景感知。学生也会在无意中,叩响感受音乐美的大门。

二、除杂静听,声音形态现音乐律美

笼统的说,音乐艺术是一种声音的艺术,人靠听觉来证明其有组织、有规则的存在。它也是一种语言形式,但与约定俗成的语言不同,它具有某种抽象性,在旋律、节奏、和声、曲式等要素的决定中,音乐所营造的感情氛围是含糊不清的,需要我们除杂静听,然后再经过大脑辨认,反馈给内心,这才能了解抽象的音乐中或悲伤或喜悦的感情基调。例如,当我们听到声音速度和频率较快,旋律活波跳跃的音乐,我们就会通过这种声音形态的传递感知到它的情感内涵,我们就会感觉剑它是在表达喜悦的感情。这是巾听再过渡到感受的结果。教师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不能让学生盲目的听,盲目的说,而是要引导他们除杂静听,把握音乐声音的形态,感受旋律巾的情感内涵,了解音乐的感情基调。

《西洋乐话》这一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了解欧洲巴洛克音乐及古典音乐的特点。基于此,本课又选取了巴赫的《G弦上的咏叹调》和海顿的《惊愕交响曲》等著名曲调作为说明。本点就以巴赫的《G弦上的咏叹调》为例,该曲原为《D大调第三管弦乐组曲》,但小提琴家威廉米对此进行改编,改编成钢琴伴奏小提琴独奏曲。之所以称之为G弦上的咏叹调,是因为全部旋律都是在小提琴最粗的G弦上演奏。在欣赏这首曲调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屏气凝神的静听,通过全身心的感受,咂味旋律的特点,感受这-时调的感情基凋,“由于小提琴这一乐器的自身特点,G弦上的单一演奏更使得整首音乐的旋律低沉、庄重、舒缓。幽怨,又带有祈祷的感觉,压抑,又使人振奋。”学生通过静听及对旋律的感受体悟,会对音乐的基凋又所理解,这为其音乐审美能力的提升起到重要作用。

三、赏析拾味,创作背景见音乐情美

伟大的作品都是诉诸了创作家情感,情感使艺术家滋生创作欲望。对于音乐来说也是如此,它是艺术家情感寄托的一种艺术形式。情感作为音乐艺术的灵魂,也得以经久不衰。所以,在赏析音乐作品时,我们无法绕过艺术家创作情感背景,直达作品的精髓。我们需要通过情感这道关卡,了解作者创作的初衷,才能真止叩响音乐之门。所以,这需要教师在音乐教学的过程巾,将创作家的创作背景重视起来,引导学生洞见创作音乐的情感初衷,赏析拾味,感受到音乐的情美。

《黄河船夫曲》是《黄河大合唱》的第一乐章,主要是以黄河船夫号子音调混声合唱。从节奏的变化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船夫和海浪这两种象征意象之间的关系气势。但是单纯的从歌曲人手,并不能全面的理解其中暗含的情感因素。在教学中,教师还要引导学生从创作情感背景人手,找寻该曲的情感依据。词是光未然所作,其时代背景是武汉沦陷,创作灵感来源于亲眼目睹船夫搏击海浪的场景。根据词中所喷发的感情和时代气息,洗星海又抱病谱曲。《黄河船夫曲》横空出世。教师通过对创作背景的介绍,学生自然会由里及表,深刻的理解该曲的情感,体悟音乐中的情美。

音乐不仅仅是声音上的艺术,它还具有画面美、情感美的特点。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多层把握,将音乐美展现在学生的面前。让学生视听并举,赏析拾味,获得更多音乐美的感受。

猜你喜欢

音乐美音乐教学
挖掘唐诗“三美”培养学生审美情趣
童话语言特色分析
浅谈初中音乐教学方法的改进
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究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多媒体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文学语言的评价标准
音乐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浅析
中等专业学校音乐欣赏教学研究
小学语文“古典诗词鉴赏”教学初探
浅议走出初中古诗教学“窠臼”的有效途径